基层审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担当
2022-11-14杨凤琴
杨凤琴
(广德市审计局,安徽 广德 242200)
国家审计是我国监督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以“三大攻坚战”为核心,把握生态环境的本质特征,充分体现出审计的职责。在新的经济发展与转型中,要把资源节约型、生态环境保护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达到不同的社会平衡。为实现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合理利用能源资源环境的审计工作,必须明确审计机关和环境部门的责任,并在工作中设立不同的资源环境维护和发展保障项目,有效开展资源和环境审计工作。为此,必须对基层审计工作中关于能源资源的审计方法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完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我国能源与资源的开发与评价进行评估,并将有关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纳入审计范围。通过对基层审计的具体实施,对各种能源、资源、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综合规划以及建设,发挥基层审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监督作用。
一、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内在特征
(一)生态环境保护体现着多样性
生态环境是一种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复杂生态系统,是一种自然力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既有其系统属性的多样性,也有其内在的多样性。从系统属性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包括水、土地、生物、气候等。因此,审计人员要对环境的参与进行监督,就必须了解和认同环境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从而能在审计监督中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长期性
作为“四个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全球性的重大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政策制定的紧迫性阶段。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和基本要素,但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基层审计采用了监管手段,以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和长远的经营准备,注重长远和年度的规划,并保证整体稳定的进度,保证审计的监督工作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审计监督事项交织着复杂性
构建现代化的经济制度,强化生态文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多样性特点,其使用、管理、保护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政府的财政拨款也要根据财政的不同,实行多头使用、多家管理,这既与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关,也与财政的职责有关。审计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因其复杂性而定,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
(四)审计干部技能存在着制约性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遵循自然法则,又要有专门的技术知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责任主要在于其工作上的决策,包括直接领导和领导责任。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术,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然而,在基层,审计人员工作质量参差不齐,许多不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如果与目前的工作目标不符,不但会对审计工作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会对审计工作的潜在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审计技能已经成为制约自然资源资产处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基层审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一)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健全和政策落实
经济发展观念的变化,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生态高效发展的思想,打开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同时,要切实贯彻“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与机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财政审计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基层审计的重点是环境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以及在需要时使用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以保证相关单位的合理使用和管理,而不会出现专款不能专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成本效益和必要性,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审计效率。通过目标明确的财政和业务审计,以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行,从而使政府在发展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合法性。
(三)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也越来越突出。以此为依据,审计机关要切实履行好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对人民负责,以保护环境为中心,要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以保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中基层审计工作的现状
(一)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审计执法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被审计单位自身的审计意识不够强,难以做到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导致了审计工作的困难。同时,有些被审计单位拒绝接受审查,片面认为审计人员是在“寻找缺陷”,“寻找问题”以及“寻找漏洞”,并且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知之甚少。另外,还有一些部门在得知审计部门要来进行审计时提前排除存在的问题,掩盖事实,造成审计工作的困难,造成审计资料不够精确。在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没有及时反映出某些单位审计中存在的纪律问题,回避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采用其他方式实施审计的做法,使得一些不易被审计单位所察觉到的细微的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会被人们所忽视,从而引发了严重的问题,并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审计队伍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在我国,有些基层的环境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审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在基层,由于面临着专业条件、审计技能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进行严格的人才选拔,造成了不能对部分干部任免严格把关,造成了环境审计工作的盲目性和缺乏创造性,使环境审计工作难以进行。由于审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环境保护审计工作不够准确,审计工作理解不全面,分析不够全面,不够准确。
(三)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审计内容有待完善
在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中,存在着对审计工作的全面的认识。经过长期的考察,工作人员已经建立起一套以财务及会计技术知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监管的范围不断扩大,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共行政、项目成本、宏观经济研究等与此相关的研究课题也日益增多。这样,审计人员就可以对新的审核区域进行审核。另外,审计队伍本身的工作人员也不具备全面分析研究、整体协调创新的能力,这将会制约审计创新与整体发展。同时,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审计中,不能与现实的政策、措施结合,不能全面地分析。审计机关不能从总体上考虑到现实的发展,有些人的思想观念、技术方法、方法都比较落后,对环境的检测也不够深入,无法对其进行了面而深入的分析。
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遵循
(一)必须遵循审计服务理念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审计机关将发展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并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审计特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要坚持以地方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和运用全局思想,紧紧围绕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深入研究和探讨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方法,不断优化审计服务资源,突出审计服务环境保护的作用。
(二)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监督
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定和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我国的审计主体职责和主体活动日益清晰: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新的审计职责担当已经被赋予。在新形势下,审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审计必须立足于创新与独立性精神,始终坚持客观、公平的监管。首先是从基层做起。其次要以参与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为起点,以维护和服务为宗旨,用公正的方式处理社会问题。
(三)必须遵循双向绩效管理
在审计工作中,要坚持双向内在的自然规律,从不同的坐标系统出发,注重对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强化对各层次的审计监督,提高对环境的保护、对管理的完善、对绩效的评价,推动生态监控。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必须重视审计的效果和效率,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五、生态环境保护中基层审计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堡垒作用
基层审计机关要全面认识形势、任务,将其作为一项长远的工作,统筹谋划、做好准备,突出中央部署,真正体现出审计的职责,通过持续改进重要决策的执行,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恪尽职守,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反对挥霍现象,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保持内部审计的清正廉洁。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的工作,充分调动审计干部的工作热情,做到走进一线,认识工作的实际,理解工作的方向,为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国家审计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为选定的审计人员设置严格的审核标准,以保证选定的审计人员能够充分胜任目前和今后的审计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对审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正确地掌握情况,掌握工作方向,并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
(二)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审计监督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个新的课题,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尤其是在资源管理中,各级领导的职责各异,很难明确界定。为执行基层审计职责,必须根据实地实际实施多种管制。基层审计机关应当运用全面的审计资源计划,在审计人力资源中建立专门的队伍,以保证在以上情况下,不但要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保证审计的质量。与此同时,基层审计机关可以与环境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审计小组,在各层面上对领导干部进行职责明确,保证其客观公正。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基层审计机关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为中心,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形成合力,提高其认同感、归属感,使其投身于崇高的审计事业。第一是推广文明、规范的审计方式,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的深入,展现审计工作的品质,为环境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是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大力弘扬“诚信、公正、承诺”的审计理念,建立“忠诚、廉洁、负责”的审计队伍,号召广大审计人员积极学习先进,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审计系统中创造一种“比较、学习、追赶、超越”的工作氛围。第三是积极提倡审计人员的自主学习,形成学习型、服务型审计机关,组织开展审计资格竞赛,激发审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优秀的审计实践,提升整个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加强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进而提升审计队伍的工作效率。
(四)积极探索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的领导干部责任表现出了复杂而多元化的特点,仅仅评价和审计账目是不够的,需要对领导干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职责进行审计和评估。要对我国的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必须在明确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已有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种检验方法与手段,以增强审计工作的公信力。要充分运用政府信息平台、互联网、大数据等资源,对环境与直接责任、领导责任等进行客观的分析,使审计成果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向政府和社会负责,争取群众对审计工作的信任。
(五)公开审计信息,完善审计内容
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使审计的内容、程序和结果更加公开,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审计中涉及人民的热点、焦点主题和话题,让人们了解生态和生态保护的问题,保障人们的知情权。公开审计工作,督促被审计对象遵守规定,完成自己的职责,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实现国家复兴的有力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加速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建设工作的改革,并对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监督工作进行了明确的推动。十九大再一次提出了构建美好中国、强化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在此基础上,基层环境审计既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业绩监控,也可以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因此,在未来的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工作中,要加强对环境的审计,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创新审计方法,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水平,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