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研究及相关建议

2022-11-14姜科任杨居优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期
关键词:资管理财产品资产

姜科任 杨居优

(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 100872)

(2.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 100081)

党的十九大公报中提道:“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道路是以国民经济优质发展为基础,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要实现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标,金融行业就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在金融机构的日常运营和发展过程中,资产管理业务占据金融机构各类型业务比例很大。本文在梳理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分析,给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策略以及对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建议。

一、银行资管市场发展历程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探索摸索、兴起到大资管阶段,再到目前逐步规范。

(一)探索摸索阶段

2002年-2007年为银行资产管理行业的探索阶段,此阶段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以保本保收益产品为主。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由中国光大银行于2002年9月公开发行,随后各大银行开始纷纷效仿。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相继出台了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这一系列举措的出台,使得银行理财业务得到了积极的发展。

(二)兴起阶段

2008年-2012年为银行资产管理行业兴起阶段。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为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监管部门重点对房地产、融资平台等企业实行严格信贷约束。继而市场表外融资需求激增,银行资产管理行业由此开始兴起。在该阶段,商业银行资管产品逐渐向“通道”方向拓展,银信合作关系日益完善,间接为各行业提供融资服务。在产品方面则存在期限错配、对投资者进行刚性兑付等情况,银行理财市场朝着影子银行的方向发展。

(三)大资管阶段

2013年资管新规前为大资管阶段。该阶段市场监管相对宽松,通道业务日益多元化,交易结构也日趋复杂。大多数商业银行对资产管理产品都采取刚性兑付的模式,逐渐变成了类存款产品。而且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交易结构复杂,目的在于变相贷款给风险较高、较密集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企业,导致风险不断积聚。

(四)逐步规范阶段

二零一八年四月二十七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外汇管理局等国家监管机关同时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有关国内金融监管组织相继发布了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资管业务细则,促进资产管理行业逐步回归本原。

二、银行资管业务高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个存在的主要问题

特定的经济社会历史背景造就了中国资本管理业务的高速发展。具体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

以资金供给者维度来看,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绝大多数的居民必然会将手中的财富用于保值增值,相较于储蓄,此时收益率更高、期限更灵活的银行理财成为广大居民的选择。这种旺盛的需求,必然会刺激到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推动了其快速发展。

从银行维度来看,由于国家监管机关在传统的信贷业务上已经对商业银行做出了很多规定,而且还有具体的监管指标,使得商业银行往往没有相应的存款或者资本作为基础发放贷款,更是不允许直接向政策受限企业发放贷款。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则有利帮助商业银行以个人理财产品的形式“吸储”,之后再利用所筹集的资金认购其他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绕开监管,直接投向投资受限对象,帮助银行实现监管套利。

对于资金需求者来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银行内部的信贷配给、企业自身经营风险等情况,使很多企业无法通过正常信贷渠道获得资金。而银行理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通过其资产管理业务,将募集到的资金通过银信、银证、银基等方式绕开监管,变相放贷到这部分融资难的企业上,解决了受限企业生产经营上的窘境。

由此可见银行资管业务对资金供给者、资金需求方、银行都是有利的事情,然而这必然导致理财市场的狂飙猛进,同时其背后的风险堆积也逐渐显现出来。

三、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运作模式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运作模式根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政策背景,主要经历了不同运作模式,以下简单的介绍三种模式。

(一)一对一模式

一对一模式在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初期阶段非常常见,可简单地理解为独一的理财产品对应着独一的资金投入,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工具。其好处是资本运营、融资标的管理比较简便,同时理财期限和标的资产期限周期吻合程度相对较高,而且消息发布过程也比较简单透明。但是其弊端则不言而喻,产品设计上不够灵活,投资收益相对较低。

(二)资金池模式

银行利用动态管理的方法保证了资金来源的充裕和运营的稳定性,即资本池管理模式。换句话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通过滚动发售各种不同到期日的理财商品,以达到不断筹措资本,并统一投资的目的。该模式特征显著:刚性兑付、期限错配等。然而在长期的操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期限严重错配、信息严重不透明、银行风险积聚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三)通道类模式

该模式即银行通过其资产管理业务将募集到的资金与信托、基金、银行同业等进行合作,通过购买信托、基金等公司设计的信托计划,或资管产品,间接向资金需求方提供资金,该模式规避了监管的约束,实现了资产转移出表的目的。

四、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主要存在刚性兑付、期限错配、资管模式简单等问题,以下简单介绍。

(一)刚性兑付问题

刚性兑付可以理解为保本理财,银行在销售资产管理产品时就承诺到期收益率,即使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损失,银行也会在到期日来为投资者兜底,保本理财是商业银行获客成本最低的方式,在商业银行探索资产管理产品初期,理财资金主要投资于国债、同业拆借等风险极低的种类,因此刚性兑付问题并不尖锐。随着银行资产管理市场的不断扩张,产品种类、投资模式不断丰富,刚性兑付使商业银行无法将资产端的风险转移到资金端的问题逐渐暴露,一旦资产端出现问题,极易将风险积聚在银行体系内,带来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二)期限错配问题

期限错配也叫循环发售,就是把一个长期项目拆分成若干个短期项目,实现资金不断的循环,其通常与资金池模式搭配使用。作为投资人,不期望选用锁定年限过长的理财类投资产品,但作为长期融资需求者,却期望使用的融资年限越长越好,所以资产管理机构一般选用资金池模式,滚动推出短期理财投资产品,从而实现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需求的动态平衡。期限错配具有极大的潜在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实体经济出现困难,无法从资金需求者手中收回本息时,商业银行又需要面对刚性兑付,进而造成银行风险自身积聚,甚至引发流动性危机,最终形成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五、资管新规核心要点概述

二零一八年四月二十七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外汇交易管理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文又称“资管新规”),随后相关细则也陆续出台。希望利用该标准和细则约束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在规范之下,同类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标准得到统一,这类规范有效防止和遏制了金融风险。资管新规的五大要点为:第一,对资管业务定义进行明确。委托代理关系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实质,金融机构仅作为金融服务商,在帮助投资者的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过程中赚取服务管理费用,投资者在享受损益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其中的风险。第二,打破了刚性兑付。资管新规点明四类刚性兑付的情况。第三,资金池操作及期限错配被明令禁止,再无期限小于90天的封闭式产品发售,全面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水平。第四,消除多层嵌套,清理通道业务,压缩套利空间。第五,加强“非标”资产管理,抑制影子银行。

整体来讲,资管新规使用统一的监管原则防范系统性风险,促进金融业辅助实体经济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六、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

资管新规及相关细则是新时代资产管理业务的纲领性文件,随着过渡期的结束,资管新规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下降

以往,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往往特意或不经意向客户承诺该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但是由于资管新规的推出,保本理财已经逐步淡出了资管理财市场,净值型理财占据非保本理财的绝大多数。从普通投资人视角出发,非保本理财缺乏吸引力,首先因为真实的收益率无法被保证和提前知晓,自负盈亏的理念投资者短时间无法接受。其次投资周期拉长,封闭式产品最低投资期限为90天,中国大多数理财产品投资者都偏保守,希望产品短周期性,高流动性。在打破非保本理财刚对的过程中,部分投资者会将目光转向结构性存款上,预计日后会在银行理财占比中有所提升。

(二)银行理财对非标资产、通道投资停止,盈利能力下降

非标类资产投资主要包括权益类资产、明股实债类资产、和股权类资产等,这类“类信贷”业务,一般期限较长,短则3-5年,长则10年。而由于资管新规规定“资管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在前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资金管理期限在一年之内的占据绝大多数,而在新规之下银行的理财产品部门还需要把底层风险信息传递给投资人,以便投资人对底层风险信息分析与参考。也因此可以做出结论,非标准化资产业务的发行规模将会减少,短期销售也会遇到困难。并且资管机构不得从事通道业务,从而影响银行盈利能力。

七、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策略

在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出台后,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需要完成以下几大任务。

一是根据资管新规需要成立银行理财分公司,来进行资产管理经营。鉴于资产管理行业属持牌照运营的金融特许行业,金融机构牌照将成为行业准入基础,其也将成为稀缺资源。而鉴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实力尚微,可以考虑综合手段如合资设立子公司、取得代理销售或委托资质。若能早日摸索出上述有效模式,将获得市场竞争的先发优势。

二是响应资管新规规范,明晰新形势下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方向。资管新规要求银行彻底放弃传统的资金池模式,同时探索标准资产投资及非标准模式。对于过渡期内及之后,尤其需要探讨,怎样把非标准资产投资转换为标准资产投资。

三是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体系,加大投资者教育工作,做好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分层工作。商业银行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克服:第一,提高一线理财客户经理的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而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与此同时,通过科学的测评手段,深入了解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以期为未来将合适的理财产品匹配给合适的投资者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体系,对投资者按照不同的风险能力承受层级进行匹配,致力于推荐给投资者更加合适的理财产品。

四是全面提升银行系资产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更强知识更扎实的投资经理人,进行自上而下的行业研究,优化投资逻辑、行业分析等方面实现驱动投资,发掘潜在投资价值。在资产类别上,要加大标准资产投资、提升投研能力。另外通过综合投资多种类别资产,为客户构建各种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切实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客户的理财需求,并通过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

八、对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建议

建议投资者在配置理财产品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预期收益和流动性安排,并对现行阶段宏观趋势、政策导向、行业机遇等方面进行总体研判,进行长周期投资和短周期投资配置。

(一)长周期投资:避免择时陷阱,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资产的复利效应

长期投资主要是以价值作为买卖的依据,由选择时机改为选择价值。许多投资人的初衷是为了价值投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会误入波段操作的陷阱,把不必要的精力放到分析买卖时机上。坚持配置的长期有效性并适当忽略波动的无序性可以避开择时陷阱,专注于企业的价值,约束追涨杀跌的行为。关于对中短期市场的研判,投资人必须充分考虑多种影响因素都存在边际变化,投资人因此很难判断买入的时机是否是最低点。但是通过长期持有的方式,可以用时间熨平买入时位于较高点的风险,获利的概率大于短期持有。

(二)短周期投资:顺应市场周期而行,增厚收益

长周期投资较为依赖对市场长期趋势和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判断,通过时间的推移获得超过市场基准的超额收益。长周期投资通常忽略中短期阶段性的投资机会,在短期内表现平平,容易导致投资体验不佳。因此,在长周期投资的基础上,在中短期市场内利用方向性较强的私募基金产品捕捉市场阶段性投资机会,可以降低投资组合带来的损失,增厚投资收益。

猜你喜欢

资管理财产品资产
分级资管产品的异化与正名——评析《资管新规》第二十一条
对资管新规关于通道业务相关规定的理解与思考
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