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给银行不良资产经营管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022-11-14

活力 2022年2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银行

张 铮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资产保全经营中心,济南 250000)

引 言

我国在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已经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但是,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产能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国经济对于这些企业的依赖程度还是很大的。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煤电机组,以及钢铁、水泥等生产工艺设备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以工业、建筑业为主的行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较高比例。纵观我国产业发展格局,对于高碳行业的依赖程度还是要高于世界发展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为了尽快复苏经济,我国对于高耗能项目放宽了政策。根据统计局统计显示,近10 个月以来,全国的制造业用电量为30 10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 %。这其中包含了化工行业、建材行业、冶金行业,这几大行业的用电量同比增长2.6 %。但是高技术和装备行业的用电增速持续下降了1.5 个百分点,消费品的用电增速更是较上年回落了5.2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工业结构较为偏重高耗能工业。

要想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就必须尽快改变高碳依赖的投资产业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将进行重整,尤其是部分中小型重工业企业将出现倒闭的问题,这给银行带来很大挑战,尤其是资产配置偏向高碳领域的银行必将受到更大的冲击。但是同时也会促进大批环保企业的发展,又会给金融行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

一、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意义

2020 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了400 ppm,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19 世纪的基线升高了约1.25 ℃,比1981 年至2010 年的参考期升高了0.6 ℃,逼近2016 年的最热记录。因此,控制碳排放量有长远且重要的发展意义。我国的碳排放量从建国初的7 858 万吨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4.6 亿吨,呈缓慢增长态势。2000 年以后,我国的碳排放量快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已达到101.7 亿吨。2020 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国经济快速恢复,碳排放量增长0.08 %,达102.51 亿吨。中国主动融入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提出用时最短的自主贡献目标,向国际和国内社会释放了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有重要意义。

第一,气候治理能力成为全球影响力竞争的新标杆。在一定时期内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已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的国际竞争秩序正在形成,绿色经济标准的制定和共识,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博弈的焦点。碳中和战略合作、绿色国际标准谈判、低碳经济下贸易竞争等问题,哪个国家领先一步,哪个国家就会有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第二,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彰显大国担当。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与行动,展现出积极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困难问题的决心,提升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碳中和给银行不良资产经营管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碳中和给银行不良资产经营管理带来的挑战

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先后剥离了两轮不良资产。这其中大部分是我国经济接轨、改革造成的。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与转型阶段,没有为社会经济和企业结构的调整给予充分的转轨成本,导致银行资金成为企业负债的绝对主体。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就会将改制成本转移到国有银行体系中,最终沉淀、演变形成银行不良贷款。加之当时国有银行对于风险管控工作存在很大的缺陷,使银行形成不良资产,给银行的经营带来困境。

现如今,虽然我国各类银行加大了风险管控工作,但是重工业企业的大部分资金依然来自银行,如果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积极推行碳中和战略目标,那么将会加快能源和低碳行业的转型,势必会带来转型的风险,所有的传统重型能源企业势必面临生存的危机。一旦这些重型能源企业出现危机,那么一些长期贷款就会变成一堆死账,势必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不良资产。因此,银行应该根据碳中和目标的实施进程,切实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减少不良资产危机的影响。

(二)碳中和给银行不良资产经营管理带来的机遇

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施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虽然重型能源企业可能会给银行带来不良资产,增加了银行对不良资产的管理难度,但是与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相关的企业的投融资需求也会持续的增加。银行作为企业重要的资金渠道来源,企业势必会给银行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银行等金融企业在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势必会不断地提升金融业的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能力,使整个金融体系更加安全并具有韧性,可以减少银行不良资产经营管理的现状。银行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向绿色节能环保企业,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使我国企业朝着零碳化趋势发展。

三、碳中和战略背景下,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策略

(一)加速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使其更加符合碳中和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发展理念,强化监督引领。银保监会加大了对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升绿色低碳发展企业服务的质效,并且在助力打好防治攻坚战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当前,随着我国对碳中和战略的重视与推进,未来绿色金融的制定势必会以碳中和作为主要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因此,银保监会要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引领下,加大完善绿色金融信贷标准、绿色产业目录等,加大风险管理,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完善贷款客户的授信管理,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探索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评估碳减排和环保政策形成的风险敞口,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1.组织框架

建立双碳战略委员会,由该组织负责确定碳中和银行业务发展战略部署工作的开展,制定碳中和融资政策标准,对环境、社会风险的审核与风险督察,以及金融产品进行设计。

2.政策体系

制定完善的行业信贷准则,依托行业信贷政策平台对于行业环境与社会关键风险指标进行细化。对于绿色资产、棕色资产进行区分,加大组织体系的完善,丰富产品服务,构建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加大控制好棕色资产的增长,完善绿色信贷专项信贷政策,指导好银行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3.风险管理

加大完善银行绿色信贷分类业务,将碳排放水平纳入分类标准,加大内容监测报告内容,制定具体的报告路线。对于国家重点调控限制行业,以及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行业制定专门的授信指导,实行有差别的、动态的投融资政策。切实做好前瞻性的信贷压缩、退出、资产保全工作。针对高碳项目进行收贷、压贷工作,切实帮助客户及时纠正、改善环境风险的管理能力。切实加大绿色信贷的监测机制,确保绿色信贷不良率低于各项贷款不良率的平均水平。切实减少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

4.能力建设

加大商业银行碳中和能力建设,加大建立客户信息档案与企业碳排放水平相关的碳中和产品目标,将低碳环保企业纳入营销白名单中,对于白名单客户的金融需求给予积极的响应与帮扶。建立科学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碳中和业务的开展。强化银行数字化建设,切实建立覆盖全流程的ESG 信贷管理体系,做好信贷业务贷前、贷中、贷后环节的科技扶持,加大绿色金融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步伐,加速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使其更加符合碳中和目标

(二)加大环境信息披露,提高监管力度

切实保证银行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除了加强银行自身授信管理,还要加大社会企业信息的披露,使金融机构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内容。企业层面披露相关信息十分必要与重要,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该加大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无论哪种类型的企业、公司都应该逐步建立强制性的信息披露。银行要在贷款之前做好企业的调查工作,明确所支持项目的碳排放与碳足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规划地使碳足迹下降,直至最终下降为零,实现碳中和。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银行碳足迹的计算和披露工作的管理,将其纳入强制性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同时还应该要求银行和各金融机构、投资企业防治污染性、高碳的资产(持有棕色资产信息、棕色资产标识的资产)带来的风险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全面提升数据在金融产业链中的地位。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银行需要改变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首先,要把数据作为银行的核心资产来管理,加快数据治理,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夯实数据基础,提升数据质量。其次,加快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数据专业团队,大力促进大数据规模化应用。从战略高度确定需要重塑的传统业务和数字化的新业务路线图,明确数字化目标,以业务价值为中心,建立有效机制,通过不断迭代升级,逐步改变原有的营运模式,推动数字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最后,还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科学规范数据运用。切实做好银行自身授信管理与企业信息查询管理。

(三)强化对低碳投融资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低碳化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大建立规模化的低碳项目贷款机制,降低绿色低碳项目的管理工作与融资成本。切实完善绿色风险资产权重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的激励机制,将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降下来,做好绿色贷款的低成本激励机制。同时,提升棕色资产的风险权重,使贷款融资成本增加,引导银行和各金融机构减少对高碳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低碳化的发展。对于符合低碳项目的企业资金需求给予及时的反映,不仅在政策上,同时在利息上也给予一定的优惠,切实保证、引导企业低碳化发展步伐。

(四)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促进低碳企业发展进程

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当前针对碳中和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项目可以罗列至少几十项。信贷和债券产品可以考虑与碳足迹相挂钩。如果主体碳足迹下降快,利率就会降低,反之则利率就会上升。由此可见这列产品是持续引导企业减碳行为的主要激励机制。同时转型金融的发展也是一类支持减碳、防止金融和社会风险的创新工具。目前,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加大转型债券和公平转型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创新使用,用来支持高碳企业的发展,同时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加大了对信贷企业贷前、贷中的审核,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亚洲开发银行扩大了与我国的合作,试图以我国一家企业为试点进行转型金融的发展。例如,利用国际上低成本的资金,并购一些煤电企业,成为其股东,然后制订5 年左右的转型计划,在这期间将该企业转化为新能源企业,以适应碳中和发展的需求。我国银行业可考虑的创新方向包括:在资产业务方面,积极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国际碳保理融资、碳收益支持票据等,发行低碳主题信用卡,为个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贷款、绿色住房信贷;在负债业务方面,发行碳中和主题投资债券、碳项目收益债,发行碳中和借记卡等;在中间业务方面,创新“二氧化碳挂钩型”的绿色理财产品,开展碳交易财务顾问等新型投行类产品创新。同时,发挥银行在耗能行业和项目融资中的传统优势,拓展环境信息与环境风险管理咨询业务。减少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使银行更愿意为低碳企业进行融投资业务,促进低碳企业发展的进程。

结 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银保监会在党和国家的新发展理念下,加大了对银行、保险机构、金融投资企业的引导与扶持,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的服务品质,打好防治污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一战。在此政策背景下,我国碳市场的金融化程度依然有限,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研究出台相关的碳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切实加大对低碳企业的扶持力度。银行要切实做好相关的贷款审核工作,加大贷款调查,减少死账、坏账的产生,对于低碳企业适当放宽准入、创新产品工具,不断提升碳金融市场的吸引力、透明度、交易效率和定价权威性,助力碳减排目标实现,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保证我国绿色企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银行
江西银行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追踪绿色的秘密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再造绿色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