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路径
2022-11-14唐丽香
唐丽香
(株洲高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湖南株洲 412000)
一、引言
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是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监督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规范国有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经营管理风险的发生概率,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概述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原则
1.风险导向性原则
风险评估是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综合风险带来的影响和发生的概率来有效识别内部控制评价的重点单元、疑问领域。
2.时效性原则
当外部市场经济环境或自身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内部控制评价方案,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的时效性。
3.公正性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为主要依据,这样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才能保证公正性、客观性。
4.独立性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要求内部控制评价人员与被评价企业或部门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避免由于某些关联而对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产生较大影响。
5.一致性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程序和范围等需要保持相近或一致,这样才能增强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与过程的可比性。
(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作用
1.有利于弥补内部控制的不足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内部控制工作的失效。一部分企业的部门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全面制定内部控制体系产生负面影响。通过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全程监控企业内部的工作,通过监测各个部门执行内部控制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向管理部门及时反馈,进而科学合理补救,有利于内部控制工作更加完善。
2.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通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合理检查内部控制系统,之后客观判断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行性,并就内部控制评价提出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予以改正。
3.有利于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评价,能够有效评估内部控制风险,优化内部风险控制策略,增强企业的风险管控意识。在企业内部成立内部控制评价小组,有利于全面了解现阶段内部控制实际情况,系统、持续地识别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以S 企业为例
(一)S 企业简介
S 企业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业务内容包含园区开发建设、金融投资服务、园区运营服务、城乡发展业务四大版块。企业下设11个部门、有4家核心一级子公司。
(二)S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现状
现阶段,S 企业将内部控制评价的工作重点放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上,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也仅停留在书面,这大大影响了这项评价工作的全面性。由于S 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也缺乏素质较高的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因此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交给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具体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步:第一步,在内部组建评价内部控制的工作小组,主要整理与收集评价内部控制有关的资料,科学合理地设置内部控制评价程序;第二步,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人员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时,要重点与执行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展开访谈,向内部控制的执行人员了解执行工作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观察和访谈的结果,编制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第三步,内部控制评价人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测试,总结S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并出具相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第四步,与S 企业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人员沟通这项工作的评价报告,并给出相关指导意见。
(三)S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S 企业目前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其中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评价人员问题
S 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时,缺少内部审计人员的参与,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负责,虽然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但是这种方法还存在不足之处。
一方面,S 企业需要通过招标的方式把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交给会计师事务所负责,每一次中标的不一定是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的人员并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详细、全面、具体、深入地了解S 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增加了其及时、全面找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重点的难度。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包括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两个部分。对于S 企业来说,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交给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评价中就容易出现重复交叉的工作。另外,会计师事务所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能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这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
2.内部控制建设、评价同时进行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内容如下: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运行内部控制是否取得效果等。S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的,提出了编制合理科学内部控制手册的工作要求,完善了现阶段的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但其并没有根据S 企业实际情况确立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故只能调整评分表中的项目构成。内部控制评价与建设同时进行,大大削弱了评价内部控制结果的客观性,严重影响了评价工作的职能作用。
四、国企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对策
从S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问题来看,现阶段一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国有企业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健全现阶段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在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之前,国有企业必须认真梳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案,方案要具备较强的全面性,其中具体内容如下:目标任务、资源配置、任务目标、评价的范围和方法、人员安排、时间规划等。其次,制定完内部控制评价方案之后,需要及时递交给管理层严格审批,需要严格依照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再次,国有企业完成内部控制评价后,要对内部控制评价小组提出制定评价报告的要求,并依据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结果定期召开分析内部控制评价的会议,共同探讨内部控制评价发现的问题,与各部门共同研究出改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最后,内部控制评价小组要跟踪调查、动态监管各个部门调整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及时纠正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形成一个闭环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二)明确内部控制评价主体
为了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责任落到实处,国有企业必须清晰确定具体的评价主体。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在内部挑选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负责这项评价任务,要求内部控制评价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够客观真实地开展本职工作,这也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国有企业需要在内部成立审计机构或审计委员会,基于审计机构或审计委员会一定的权利,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这样可以减少上级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干预。
另一方面,如果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水平不能达到较高的要求,或是缺乏充足的内部审计人员,就需要根据实际资源情况构建非常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例如,可以从内部控制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中抽调人员组建内部评价小组,明确评价小组的工作责任。国有企业要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工作主体,详细划分主体的具体工作职责,这样能为工作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保障。
(三)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法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国有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经营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1.详细评价方法
国有企业管理者可以把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作为参照物,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工作的各个环节。系统全面地对比分析内部控制设计的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后,得出综合的内部控制评价结果。
2.风险基础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是从国有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出发,在内部控制评价之前解读战略目标,根据战略目标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识别风险、设计内部控制活动,以增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导向性。风险基础评价方法主要运用实地查验法、个别访问法、调查问卷法等。
3.“互联网+”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被国有企业广泛应用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因此,利用网络资源、IT 技术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国有企业可以在内部构建数据库,用于存储内部控制评价需要的数据资源,在计算机系统中录入内部控制评价的参数。国有企业还可以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改进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标准以及主要风险点,提高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用性,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质量水平。
(四)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标的合理性
国有企业设计内部控制的具体评价指标时,要综合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监管要求和财政部门出台的应用指引,从行业指标和通用指标设计这项评价指标,提升这项指标的全面性、适用性。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来设计一级内部控制的具体评价指标:内部工作环境、风险的评估情况、控制活动情况、信息的沟通、内部监督。与此同时,细化一级内部控制的评价具体指标,设计出相关的二级内部控制的具体评价指标。内部环境的二级指标具体包括治理结构、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文化、人力资源配置、承担的社会责任等;风险评估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具体有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风险措施等;内部控制的二级指标具体有采购、销售、资产、外包、合同资产业务、销售产品业务、物资采购业务、工程委托外包业务、项目工程业务、合同业务和预算业务等。国有企业设计二级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之后,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设计出三级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再结合内部控制评价专家的意见,判定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量化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权重。
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工作时,一般是先对三级内部控制指标开展量化评分,再进行逐级的汇总、计算、整合,给出综合评分。最后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级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可分为健全有效、健全低效、不健全三个档级。
(五)构建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管机制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规范
目前,我国还未出台完善的有关内部控制评价的法律法规,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在不同环节和不同层次间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虽然部分国有企业明确了管理层必须承担起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真实性的责任,但是并没有明确具体哪个部门应该承担哪部分责任,缺乏对内部控制评价责任的详细划分。因此,这需要我国立法部门深入研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关立法,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引入内部控制评价问责机制,当发现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真实,或提供虚假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时,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积极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共同监管
我国政府部门要承担起监管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责任,实时监督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汇总监督过程中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国有企业员工沟通协调,纠正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得到规范化开展。
同时,国有企业也要积极接受社会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监督,主动邀请与本企业经济业务关联的客户参与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监督,这样既可以加强客户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了解,又能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五、结语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对国有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管理者要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该体系的重要职能作用,增强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