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

2022-11-14

活力 2022年1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群体红色

李 杰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000)

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具有深远的教育影响作用,能够在塑造人、引领人、培养人方面发挥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时代特性,有着十分恒久的生命动力,其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是其最核心的价值诉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其肃正成长方向、塑造价值信念、培养人文情怀。

一、红色文化传承与挖掘的重要价值

(一)红色文化本身具有独树一帜的品质

历史证明,文化是提升凝聚性、形成族群认同感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历史进程和独立斗争当中形成的重要文化形态,在新时代需要做好开发利用,进行传承与发扬。社会公众要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理想信念,作为学习传统、热爱文化、讲究理想信念的个体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表现价值,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思想层面的引领。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够在新时代发挥作用,其核心在于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党的历史发展,有着与时俱进的价值。尽管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核心价值有所不同,但是红色文化始终将服务人民、争取胜利作为首要的价值追求。新时代的红色文化资源当中同样蕴藏着坚定不移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道德风尚,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重要作用,而且时代性也是红色文化能够产生影响的魅力源泉之一。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历史革命斗争建设实践的重要产物,有着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个层面的表达。其中,物质层面下的红色资源来源于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取得的宝贵成果;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则是对人民群众所不断践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表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信仰,展现了传承发展的时代脉搏。物质和精神的相互结合,使得红色文化在今日的社会建设和理想信念传承中,依然熠熠生辉,有着时代意义。

(二)红色文化具有时代发展的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的现代化应用,是红色文化时代性的展现,也是红色文化生命力的重要表达。一方面,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借助教育推广的手段。红色文化所展现的是党在历史岔路口时领导人民群众救亡图存、富国安民的重要选择,传承红色文化可以同步红色文化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社会规律,见证中华民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演进规律,留存文化精神的宝贵成果。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发展属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能够与中国各阶段社会发展建设相互结合,镌刻下鲜明的时代烙印。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来源于中华文化,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认知,对于鼓舞振奋国民士气、帮助社会公众认识正确科学的发展方向、抵御不良文化侵袭、表达中国声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从以上两个角度出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理解红色文化具有的突出作用,推动爱国主义精神、艰苦朴素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宝贵精神在神州大地上的播撒。

(三)复杂社会文化下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需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文化传播的社会,各种信息渠道发出多样化的声音,其中不乏一些敌对的、错误的、消极的文化价值观念。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文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面临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文化价值信念的争夺是国家发展、社会建设的关键。我国当前面临着重要的社会转型,社会中出现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为负面声音、错误的文化提供了土壤。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复杂的信息环境当中很容易受到负面消极文化信息的影响,出现信仰缺失或者人生价值迷茫等诸多问题。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影响人、塑造人的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影响文化气息的方式帮助大学生群体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信念的价值,凭借着红色文化的鼓舞和影响,走出迷茫期。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红色文化还能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养料,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大学生群体亲身参与多种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项目,利用社会实践等形式,实现红色精神的内化,帮助大学生形成传承红色优良传统的精神和信念。

二、当前能够服务于大学生群体的红色文化资源

(一)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

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指在红色文化孕育形成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可以感知和触碰的实体文化资源,各种形式的历史遗存,如革命遗迹、人物雕像、先烈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都属于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全国,是当前大学生群体可以接触到的最为丰富、最为便捷、最容易引起他们关注的红色文化资源。具体来看,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几种形态。一是革命、战争相关历史的遗址和遗迹。例如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议会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等,这些旧址背后隐藏着革命斗争的历史事件,是红色文化的源头。二是以革命先烈为核心的文化事物,主要以各种类型的故居、旧居为表现形态。这些故居、旧居展现了革命斗争当中先烈们的成长轨迹,表达了先烈投身革命后内心的成长,彰显了他们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三是以文化展现、学术交流和文化教育为主的纪念馆、博物馆和展览馆。这些文化资源通过展现革命历程、各种各样的党史资料来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一般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具有交通便利的特点。通常情况下,这类红色资源都拥有丰富的馆藏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遗存,如书稿、各种革命物品等,展现革命斗争的当时记忆。例如,中国人民抗日革命纪念馆展现了共产党争取民族独立的浴血奋斗精神气魄,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辛勤生产劳动的不朽尝试,这一类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系统性强。

(二)精神性红色文化资源

相比于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精神性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指党史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气质、革命情怀,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看不见、摸不着,一般不存在实体,但是能够通过多种形态呈现出来,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精神信念有着深远影响。一般来看,当前大学生群体能够接触到的精神性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政治信仰、科学的理论知识及道德观念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对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行了高度凝练,突出了时代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是红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神性红色文化资源主要依托党史进程进行划分,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形成的红色文化精神主要表现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和对民族独立、翻身做主的精神追求,长征精神、安源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这一时期红色文化精神的代表。这些文化精神蕴含着不怕牺牲、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独立自强的精神品质。紧随其后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阶段的红色文化精神,其中既包括争取国家主权的抗美援朝精神,又包括社会主义建设中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也包括党政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宝贵的文化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辟了新的篇章,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其中形成的以农业改革为代表的小岗精神、以特区建设为代表的深圳精神、以体育拼搏为代表的奥林匹克精神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红色文化精神。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了解红色文化精神,有助于其梳理出一条党的革命斗争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地感受中国社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艰苦卓绝的斗争到翻天覆地变化所出现的改变,进而形成更加坚定不移的价值信念和精神品质。

(三)制度与信息化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在现代化的今天,还表现在制度和信息化两个方面。从本质层面来看,红色文化当中的红色制度,来源于不同时代、不同发展阶段的行动纲领、路线方向和政策方针,是一整套有着历史特征和符合当时时代发展需求的规范化行为体系,包括各种红色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制度力量的重要体现。其中政治协商制度所展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诉求、文化统一战线所展现的文化宣传制度建设、以《井冈山土地法》为代表的法律建设等,都是十分典型的红色制度性的文化资源,彰显了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信息化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作品,比如广受关注和好评的红色歌曲、革命人物撰写的经典著作和回忆录、各种各样的革命报刊和革命诗词等。例如,新文化运动时期,由陈独秀同志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就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在教育今天的大学生时,可以将《新青年》当中的宝贵文章摘录出来,供他们阅读和思考,增进他们对于新文化的理解。此外,各种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文学作品,至今仍然有着鼓舞人心的作用。例如:《沁园春·雪》这首家喻户晓的诗词,通过展现革命斗争开天辟地般的胸怀,体现了开阔的文学视野,大学生群体通过朗诵、书写,可以强化红色精神的文化信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红色家书》一书,囊括了党早期革命领导人如俞秀松写给父母的《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李立三写给父亲的《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以及张太雷写给妻子的《求学问是一种最快乐的事》等书信。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读到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为人民大众谋取利益的炽热情怀及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等内容。这些文化资源是当前红色文化传播和创新当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值得大学生群体关注、学习。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应用的主要策略

(一)优化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目标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高校在面向大学生群体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目标。首先,红色文化教育目标需要具有层次性。要明确红色文化在培养价值观念、思想理念、政治态度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特点,完成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挖掘。其次,红色文化的教育需要具有阶段性。要从大学生群体不同阶段、不同思想环境出发,进行分流教育,保证大学生群体都能够在红色文化当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收获。最后,要开发符合大学生群体的文化内容,避免一刀切等教育问题的出现。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设置不同的红色文化教育方案,充分挖掘地方的红色文化宝贵资源,结合学生的成长进行教育引导,使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浸润到学生的生命当中。

(二)进行多样化红色资源的配套和整合

红色文化资源在理想信念教育当中,不能以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需要通过多种资源的彼此整合,来打造红色文化场景,形成红色文化合力。当前大学生群体能够接触到的红色文化资源,既有物质性文化资源,又有精神性文化资源,更有制度和信息化文化资源。不同文化资源的展示方式和载体不同,能够实现的教育引导效果也有所差异。开展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需要探寻不同类型资源间相互整合的可能,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等方式,打造立体的红色文化场景,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例如,组织开展红歌竞赛活动,配合博物馆参观教学,引导学生从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心得出发,选择甚至是创作红色歌曲,带动学生思维层面的红色文化理解力,加深红色文化对于学生灵魂层面的震撼。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广泛的红色资源平台传播

红色文化作为能够影响精神、塑造人格的宝贵文化资源,在信息化时代没能起到对于学生的引领和号召作用,其核心问题在于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文化失语。高校没有意识到网络文化宣传阵地的重要作用,导致大学生群体无法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正确的文化内容,理解红色文化的精髓。在后续的文化育人的教育体制当中,高校应当重新夺回网络宣传阵地,利用诸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进行精湛、趣味、深邃的红色文化宣传,重新形成文化号召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亲和度,打造不一样的红色文化宣传场景。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群体红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色是什么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红色在哪里?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追忆红色浪漫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