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不同理论学派的演进视角

2022-11-14董绍增张钰婧

商业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凯恩斯学派资本主义

董绍增 ,张钰婧

(1.江苏海洋大学 商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2.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一、引言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十分坎坷的,总是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繁荣——萧条”的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影响与制约,使危机之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创造出的价值与商品被无情摧毁。19 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次爆发,资本主义工业、商业以及附属殖民地的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工业商业制品的生产第一次受到破坏。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每隔5-10年就会出现一次,只不过每次危机的影响范围、破坏程度、持续时间不尽相同。19 世纪8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巨大的财富与价值被大规模破坏;20 世纪30年代“波士顿倾茶事件”等见证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悲惨历史;2008年,21 世纪首次经济危机出现,巨大的财富瞬间蒸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波及范围不断扩大、破坏性逐渐加深、持续时间逐渐延长,由资本主义市场波及到全球各类市场,不同经济规模、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地区都陆续受到经济危机爆发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全球化、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

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解释,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派,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方法。大多数方法只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修修补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对于人类社会的不利影响。

二、西方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Adam Smith 在200 多年前出版了《国富论》,奠定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基础,之后很多西方经济学家不断归纳概念、搜集数据、构建并验证模型、提出新理论,并认为其理论在人文社科领域中是最科学合理的。但是经济学的理论积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存在着明显的规模效应,研究者众多不一定就能创造更多的成就。西方经济学家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成因的解释无法像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那样,能够以中立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往往是服务于少数资本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管中窥豹,所得出的理论均是为保护少数资本家的利益,这也导致了西方经济学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成因的讨论不断受到挑战。

(一)古典经济学派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古典经济学派是由Adam Smith 于1776年创造出来的经济思想流派,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生产与交换行为形成了市场的主体,并以劳动力雇佣、剩余价值生产为主要目的,并对生产规模的扩张、剩余价值的获取有着无限的贪婪欲望。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但也形成了社会供需的不平衡、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等现象的出现,增加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通过分析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古典经济学下的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生产,缺少政府约束的过度自由与财富分配两极分化为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除非消除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不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是必然的。

古典经济学派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也注定无法根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凯恩斯学派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是对之前研究的一种批判与发展。凯恩斯学派认为过度的无政府自由,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断恶化,资本主义是为了消费而进行了生产活动,因此主张由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用消费来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由消费引导资本主义投资。

20 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巨大衰落的症状,社会财富分配两极分化、阶级冲突尖锐、法西斯主义横行霸道、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源配置不合理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大规模爆发埋下了隐患。实施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以必要的国家行政手段规范资本主义市场运行秩序,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延续其政治统治的主要手段。凯恩斯学派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趋于温和,因此很多学者与政客认为凯恩斯学派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与政策贡献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市场中涌现的所有问题。

但是凯恩斯学派并没有考虑持续性的通货膨胀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通货膨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常态,在最开始的时候,价格的小幅度上涨只被认为是经济上的误差干扰项,虽然会去关注但并没有引起更大的重视,甚至认为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充分就业与国民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虽然目前需求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协调无法达到最优,但经过资本主义市场的长期稳定调节,政府干预可以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保持足够活力的同时保持市场上商品价格的稳定。

可是事与愿违,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的现象愈演愈烈。20 世纪6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资本家、政府陆续发现使用凯恩斯学派经济理论下的政策是无法遏制通货膨胀的,很多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高达9%~10%,出现了货币危机。西方经济学界对凯恩斯学派失去了信心,反凯恩斯学派陆续开始出现。凯恩斯学派对经济危机的解释与政策措施是建立在特定历史时期背景下,而一旦遇到无法解释的问题时,其地位就受到了挑战。凯恩斯学派研究在商品流通领域中通过政府干预增加消费有效需求,进而由消费需求带动生产与投资,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措施,虽然在一定时期可以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没有有效解决阶级之间在生产与分配环节所产生的根本矛盾,反而为以后经济危机埋下了更大的种子。

(三)新自由主义学派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新自由主义学派又称为反凯恩斯主义学派,是在凯恩斯学派政策解决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问题失灵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代表了少数资产阶级与金融类企业高层群体的愿望和意志。

20 世纪70年代,由于凯恩斯学派政策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了市场失灵、经济滞涨的窘境,美联储通过提高利率来阻滞通货膨胀,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产生发展。新自由主义政策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使收入更多的集中于少数特权阶层,依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反而这种新的权力格局使工薪阶层收入的增长受到了大幅打压。贸易和资本的对外开放使巨额的投资行为能够在世界各地产生高额回报,满足了大资本家的利益。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与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失业增加、生活压力大导致了家庭负债的逐渐增多,也为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

新自由主义的战略思想是大幅度增加特权资产阶级的收入,减少向生产、流通中的投资,紧缩生产领域,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只发展服务业,集中精力做产品核心技术的研发,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以华尔街为主向全世界提供专业金融服务。这种去工业化战略、金融同质化战略存在着大量风险,缺乏工业基础的国家一旦受到战争影响将失去自主生产的工业化根基,而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债务危机,也将动摇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大多是定性的研究,欠缺独特视角的定量分析研究。随着新自由主义的不断发展,学者们从历史制度视角,解释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深层次诱发因素,提出新自由主义下的“帝国光环理论”。该理论主要论证美国在黄金和美元脱离挂钩关系之后,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使全世界的资本向其靠拢,有的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有的通过发放国家借贷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为美国吸纳了大量的金融资本。巨额外资流入到美国资本市场直接地增加了美国宽松的金融监管体系的资金监管难度,必定会导致金融监管的放松。巨额外资流入到美国资本市场和金融监管的放松也导致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整体结构的“金融化超载”。

总之,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美债危机以及欧债危机均是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些经济危机的最初起点,源于资产阶级特权阶层对超额收入的贪婪追求。这种追求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未取得超额收入,使虚拟金融资本剩余价值的创造超出了可持续的极限,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阶级属性不平衡。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解释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没有特意进行过分析,但是其相关著作中的相关内容十分丰富,这些虽然零散但内容充实的多角度分析被后人整理、引申、归纳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危机理论,力图论证经济危机不是供给和需求的暂时失衡,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危机理论在当代经济学的发展进程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在任何时代中使用任何生产方式,按照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所得是社会生产过程中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规律是绝对不会被某种特定形式所替代,只会在不同社会形态下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按照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所得的平等性。例如,在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中,这种社会生产的自然规律被天然地保持着。在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集体中,需要进行劳动生产的物品数量与种类是因地制宜的,需要按照物品的使用价值进行交换,在这种环境中社会生产的自然规律自发地起着作用,即使有少量不均衡现象,也不会制约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在保持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以强制性的方法恢复阶段性被破坏的社会平衡,以便保护不同资产阶级当权者的利益,维护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再生产提供必要的劳动力、资本要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处于危机漩涡中心的人们生活艰难,浪费了社会资源与价值。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遗传病”,在不改变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应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政策措施努力克服经济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只是资本主义的“苟延残喘”,只能暂时缓解经济危机的危害,定将会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另一种模式卷土重来,带来规模更大、危害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周期性伤害。

四、结语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阐述了社会大生产的自然发展规律,也就是按照劳动、资产份额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作用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成果。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社会生产自然规律是相背离的,这也在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必然会发生的。以古典经济学派为理论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实行“不干预”政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过度的自由化,社会经济生产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典型的初期表现。“罗斯福新政”以凯恩斯学派为理论基础,通过政府干预制定财政政策,利用“乘数效应”来为停滞不前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市场活力,虽然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得到显著缓解,却最终导致了20 世纪70年代的“滞胀”。以新自由主义学派为理论基础的私有化、证券化、自由化政策希望通过资本主义的证券市场、以预期收益画饼充饥、以资产证券化为主要手段为陷入“滞胀”窘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注入新鲜活力,但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这些举措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短期效果,但同时也造成了“帝国光环”效应,使资本主义投机的本性过度诱发,最终导致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的种种努力及其结果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才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

猜你喜欢

凯恩斯学派资本主义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颗蛋的钱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
论浙江学派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