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强国战略支撑双循环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2-11-14张艳美

商业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双循环运输

张艳美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和风险。就国内经济运行环境而言,2020 年新冠疫情全面爆发,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快速的采取措施及时的控制了疫情,但仍有一些地区不时出现零星的被感染者。随着疫情得到逐步的控制,经济也开始逐渐复苏。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升级等经济转型问题依然存在,稳就业、促民生等发展问题仍需面对。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和最全面工业体系的拥有国,如何在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的背景下把握机遇并实现弯道超车,是我们当下亟待讨论的话题。反观国际背景,新冠疫情肆虐各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民粹主义逐步抬头,甚至以发动贸易战和非法遏制中国企业正常发展来全面阻扰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二战以来逐步稳定的全球经济环境蒙上疑云。欧美主导的逆全球化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纵深提出了新的挑战。交通发展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如何让我国已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的交通规划更好的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新冠疫情的突发对我们的交通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交通运输服务企业的业务量快速增加。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交通运输服务业尤其是冷链运输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受新冠疫情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但我国交通运输服务业的业务量却在逐步上升,交通运输服务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支撑性产业,使我国整体秩序得以有序运转。

交通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建设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交通运输为立足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挥它带头作用以来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对交通运输业的市场环境进行统一开放,优化和完善综合的运输通道布局,加强和完善交通的流通体系,对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我国交通运输服务业的综合能力,促使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二、交通强国战略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基础

中共中央在充分掌握当前国内市场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发展情景,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而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交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交通运输业有充足的条件和义务来担负起一国经济发展的使命。高效低廉的交通运输服务是支撑我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条件,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就交通运输成本而言已经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果。例如2015-2019 年,平均单件的运输价格下降了12%,由平均价格的13.4 元每件下降到11.8 元每件。由于经济发展形成较大规模的运输服务和市场公平竞争,使交通运输费用的逐年降低。使得我国运输业发展繁荣,国内运输业大市场的形成。公路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水运体系也日趋完善,主要依赖于水运的煤炭运输单价平均年降幅保持在20%左右,下降幅度明显。交通运输业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蓬勃,其原因是国家“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设施的建设,以及各大交通运输企业的共同努力。支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前提是公路的建设,尤其是农村公路的修建。十八大以来,多次提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养问题。农村公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纽带。带来的是希望和农民富足之路。道路的修建使得农辅产品走出当地,走向全国各地。农业开始逐步全方位趋向机械化产出,更加具有效率。更加促进我国国内经济的大循环整个体系的运转。

国内交通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国际交通运输也伴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日益发展,中欧班列近年来的年增长率可以保持在30%左右,集装箱综合重箱率常年保持在九成以上。国际交通运输业和跨境物流的迅速发展,极大地降低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成本和货物运输时间。中欧班列的海运时间缩短了百分之三十,空运价格也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体现出国际交通运输服务的优势。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喜爱。新冠疫情的发生以来,国际交通运输业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中欧班列的业务量却在不断增加。中欧班列构成了中国与欧洲货运连接的大循环,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经营多年的成果。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交通体系建设的新要求

(一)发挥交通体系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大数据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线下交易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动动手中的鼠标就可以马上检索到。成交一单生意也只需简单动动手指便可完成交易,可谓是非常的简便快捷。但即使是信息时代的来临,物体流动仍是需要线下来实现物品的空间的转移,那么交通运输服务便是链接各个地区的关键点,从一个地点运送的另一个地方。假设交通运输服务业出现一点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中断,使整个社会的运行和经济体系处于涣散的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可见构建高效的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对我国加快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作用。

(二)发挥交通体系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先导作用

交通运输体系是整个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基础,对于时间成本来说,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的时间,生产产品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只占运输环节的十分之一。对于产品成本方面,生产产品的成本与运输成本占比达到二分一。相比高效化的制造业来说,农副产品受时效营销运输成本的占比更加高。因此,运输成本的高低对双循环中流通具有先导作用。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运输费用占GDP 比值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年要高出百分之六左右。这说明我国运输体系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运输成本相对较高。有效的降低运输成本,可以增加经济增长的纯度。我们要发挥交通运输先导作用,制定具体举措和重点方面,指导交通运输业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交通体系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中的纽带作用

消除经济运行过程的各种不利于流通的因素是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交通运输业是区域产业发展的纽带,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能够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光景。这七年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措施,以交通运输业为纽带,真正的实现了欧洲与亚洲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开辟带动了沿线六十多个国家的经济。在当前形势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一带一路”的构想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因此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强化交通运输业发挥其纽带作用,使资源能够顺畅流通,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实现真正的内连外通。

四、大国交通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路径探索

(一)路径一:交通线路的互联互通发展

交通线路是运输工具的载体和通过路径,物体的空间移动是通过交通运输工具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线路,运输也将不复存在,因此交通线路是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基础。交通运输业分为五种线路航空、公路、水路、管道和铁路。在加速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我们不能只依靠其中一种运输线路。应当建立在五种运输线路之上,使五种线路相互补充、互联互通,形成国内国际交通运输的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不仅是运输的畅通,还要运输的快速。我国早在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建立贯穿东西南北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使五种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有序推进,干线运输线路已基本实现互联互通。但五种交通运输线路之间的协调衔接及资源配置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因此,必须消除各种不利于流通的因素,逐步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二)路径二:交通运输企业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

应全面提升各大交通运输企业的服务能力,骨干的交通运输企业应加强对大宗货物的运输服务水平,各大骨干企业也可以进行商业合作,建设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大宗货物运输费用的降低和效率的增加。交通运输企业重点加强危险品运输、冷链运输、医药运输等一些专业性的货物运输服务。使交通运输服务专业化提升,满足国内专业化的运输市场的需求,促进国内交通运输大循环的形成。交通运输企业不仅要加强国内交通运输服务,也要加强国际交通运输。加强国际多式联运、跨境运输等国际交通运输业务的开展。使我国在国际大循环建立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建立提供高质量国际运输服务。促使国内国际交通运输的双循环的形成。

(三)路径三: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

交通运输体系是由运输系统、运输基础设施系统和综合运输管理系统组成,是个极其庞大且复杂的系统。由交通部进行统一规划和战略举措。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进行宏观的国家调控和各级政府的相互协作。首先我国应逐渐形成自上而下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交通运输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应进一步使各级政府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政策内容更全面、政策重点更突出、政策倾斜更明确。其次我国应逐渐形成支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培育措施、监管措施、促进措施的全覆盖,打通交通运输业发展所遇到的难点和痛点,让交通运输企业更加畅通,更快更稳。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的支持体系。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业双循环运输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基于交通运输业的股票因果网络分析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散杂货运输专栏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研究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