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11-13芳,黄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程 芳,黄 蕾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0 引言

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升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只会核算的会计人才的需求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有能力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并可以给出专业意见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却存在较大缺口,这对高校培养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1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尚待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在以下3 个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尚待完善。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然而在财务会计及财务管理已形成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完备课程学习体系的同时,管理会计却仍然只有一门课,并且学时设置不多,大部分学校仅安排32~48 学时,对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②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重复,重点难以突出。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复,如成本性态、作业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等内容与成本会计重复设置;投资决策、业绩评价与财务管理重复设置。这样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影响了学生对各门课程的理解,降低了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目标难以达成。③课程内容偏重理论讲解和例题计算,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与实训环节。管理会计课程中有很多经典理论,确实需要辅以大量计算去巩固理论知识,这一部分占据了很多课时,甚至在规定课时内完成理论讲解和例题计算都很困难。这导致经典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训环节很难被纳入教学体系。

1.2 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而不断更新,税法、经济法等法律法规类课程内容,也需要根据最新的法律条文进行更新。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大多为经典理论与方法,基本原理不会随时代变迁而频繁改变,这就造成了目前管理会计的大多数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难以与时俱进。然而,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早已发生较大变化,虽然管理会计的经典理论不会改变,但这些经典理论所指导的实践环境瞬息万变,如预算管理已经升级为全面预算管理,这是从理念到方法的全新升级。此外,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今天,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学生在学校只学习经典理论、只会计算一些例题,显然将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1.3 管理会计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单一

管理会计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一方面,2020 年以来,雨课堂、腾讯课堂等在线教育网络平台被广泛引入教学,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即便如此,教学方式仍以教师授课、幻灯片展示为主,教学内容侧重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考核基本上沿袭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求和的传统方式。一般情况下,平时成绩占比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60%~7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考勤、作业等,期末考试题型包括选择、填空、判断、计算、简答等。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虽然客观公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很难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学校和学生都仅仅关注考试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与高阶思维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2 “三位一体”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模式

针对上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位一体”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模式,主要包括以下5 个方面内容。

2.1 完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

所谓“三位一体”,是在管理会计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加入管理会计案例分析及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从理论、案例分析和信息化实训3 个层面共同构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3 门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在课前案例导入的基础上,主要讲授管理会计中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首先,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课程安排在管理会计理论课程之后,在学生基本掌握经典理论和相关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由教师提供管理会计典型案例,并引导学生从案例情境中提炼现实问题,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探索相关理论知识,利用理论知识剖析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进行课堂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计算进行强化。其次,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训安排在管理会计案例分析之后,使理论和案例相结合,通过电子表格软件和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实操的能力。最后,在学时安排上,管理会计理论课程可设置40~48 学时,管理会计案例分析可设置16~24 学时,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训可设置24~36学时。这种从理论到案例分析,再到上机操作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使原来单纯的理论与计算内容变得更加充实,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2.2 加强相关学科资源整合

作为交叉性学科的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存在较多的交叉与重复,因此应加强相关学科资源整合。一方面,整合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交叉知识点,突出成本会计的基础性和管理会计的有用性。如作业成本法这个知识点,在成本会计中应主要讲授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业成本法的具体计算;在管理会计中要侧重讲授作业成本管理,以及如何消除非增值作业等知识点。另一方面,整合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交叉的知识点,突出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和管理会计的管理有用性,如预算管理这个知识点。财务管理主要讲授预算的编制与考核,而管理会计则应在此基础上,将预算管理上升为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建立全员、全过程、全价值链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相关学科资源的整合,不仅可以突出学科特点和重点内容,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2.3 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中推行不同的教学模式

根据“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案例分析课及信息化实训课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行不同的教学模式。管理会计理论课程可以继续以传统的集中授课为主,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训则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进行实际操作。这里重点介绍管理会计案例分析推行的小型研讨班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小型研讨班通过具体、典型的情境设计把学生带入若干特定的事件情境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质疑批判,研讨并提出各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首席财务官)论坛”和“模拟董事会”两种教学方案,深受同学欢迎。CFO论坛中,学生是案例企业的CFO。课前小组同学共同对案例进行学习、思考和讨论;课堂即是论坛现场,学生以CFO 的身份介绍管理经验,其他同学以与会者身份参与讨论;课后小组同学共同整理相关资料并递交作业。模拟董事会中,小组同学分别扮演参与董事会会议的董事长、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销售总监等角色,同时,针对某一决策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依据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自由发言、思维碰撞,并提出新设想,为决策提供思路。在案例课程结束前,教师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梳理出本次案例所应用的概念、理论知识、重点难点等,总结本次小组讨论的不足和经验,并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知真实的场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4 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推行多维度考核方式

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检验教学效果,而且可以驱动学生持续深入学习,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下,针对不同教学模式,应推行多维度考核方式。第一,管理会计理论课程继续执行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确实是考核理论知识学习的有效方式。第二,在以情境设计为基础的小型研讨班教学模式中,管理会计案例分析的考核则以小组平时成绩和案例分析的课堂展示为依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小组平时成绩不同于理论课程中的平时成绩,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得分,既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也能够让学生对未来工作中的部门绩效有初步的了解。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很好地弥补管理会计理论课程考核方式的不足,不但可以督促学生重视日常学习,而且能够促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同步发展。第三,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训则以学生应用电子表格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和在信息化实训平台的实际操作过程和结果作为最终成绩评定的依据。总之,3 门课程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维度的考核方式,能够进一步丰富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建设。

2.5 丰富并持续更新案例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教材的更新速度落后时代的发展速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教材案例,而要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并持续更新案例资源。首先,《管理会计案例示范集》就是一部实践性和时代感非常强的案例宝典。该书包含54 个管理会计案例,构建了涵盖战略、成本、预算、投融资、营运、风险和绩效管理等众多领域在内的管理会计指引系统,通过各种案例介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和具体作用,为管理会计实践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其次,“财务与会计”杂志也是非常理想的案例来源,该杂志由国家财政部主管、中国财政杂志社主办,规范且权威,并且杂志的更新速度较快,可以满足教学案例与时俱进的要求。2014 年被业界称为管理会计“元年”,之后,财务与会计”杂志每一期几乎都有企业的一线财务管理人员发表关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文章,如“中航工业成飞以EVA 为导向的全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项目EVA 考核制在中石化的应用”“中航工业西航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开滦集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做法”“大庆油田的全面预算管理创新”“长江电工的标准化成本体系构建”“‘三维’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在Q 地铁运营公司的应用”“宝印公司标准成本管理的实践”等,可以看到,针对全面预算管理、标准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经典理论,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很多文章来充实案例资源。因此,通过学习该杂志,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随着时代发展新生的管理会计案例,如财务共享方面的“财务共享在集团式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业财融合方面的“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创新与实践”“管理会计在业财融合中的应用要点与建议”;以及观念转变方面的“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定位与转型的思考”“大数据时代的管理会计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这些文章虽然与管理会计理论课程中所讲授的理论和计算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但却是管理会计实务的热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的岗位职能已经从核算与监督逐步发展到核算、监督、管理、价值创造并重,而管理会计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关键,高等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三位一体”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主要通过完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加强相关学科资源整合、在课程体系中推行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推行多维度考核方式、丰富并持续更新案例资源,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能够参与企业战略决策,致力于企业价值增值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