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税法“金课”建设探讨

2022-11-13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课税法教学效果

陈 姣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 450000)

0 引言

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在2018 年6 月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金课”的概念。随后,教育部印发文件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内容,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税法是财政学、税收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税法课程打造成线上线下混合式的“金课”,不断提升税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是各高校急需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1 税法“金课”建设的必要性

1.1 课程内容本身的需要

税法课程涉及的税种多、法律文件多,尤其是高校税法的课时分配少,学生要想在短短一个学期的几十个课时内学完这么庞杂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即便教师能够讲完全部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要通过打造“金课”,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在课下学习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讲解一些难度较大、较重要的知识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同时也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兼顾“重难点”,而且通过难度较大问题的讲解,便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符合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1.2 课程特征本身的需要

税法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课程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但是,教师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如果学生仅仅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知识点,那么其实际应用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这就大大影响税法学科的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应抓住打造“金课”的契机,对税法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探索欲,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1.3 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教育部提倡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关心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课程设置上,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学生个体发展逻辑、适应社会需要逻辑及学科专业发展逻辑相统一。具体到税法的教学改革上,就是要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人才培养目标有偏差等问题,教师要通过相应的考核方式和手段,督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此外,高校通过“金课”的建设,将税法课程打造成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高校能更有效地实现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创新思维”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2 打造混合式税法“金课”的途径

2.1 充分调研,了解当前税法教学现状

一是明确市场需求。打造“金课”的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都应该符合市场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联系紧密的企业开展座谈会,了解市场对经管类人才税收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本校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本校税法相关专业学生的素质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和差距,然后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优化。

二是了解课程教学现状。打造精品课程,离不开当前的教学实际。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查找文献、兄弟院校相互学习等方式了解各高校税法教学的现状,尤其是一些学校精品课程的特色建设,以便借鉴先进经验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特色和品牌;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在本校教师和学生中开展调研,对本校税法课程教学的具体方式、教学效果及改进建议进行总结。

三是分析存在的问题。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视角,高校要梳理本校税法课程在教学内容分布、教学方法运用、课程考核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打造“金课”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借鉴好的做法,摒弃比较差的做法。此外,如果有必要,高校可以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对这些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为打造“金课”奠定基础。

2.2 加强重视,了解“金课”评价标准和目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明确指出,“金课”是一流课程,评价标准有3 个,一是“高阶性”,二是“创新性”,三是“挑战度”。具体来说,“高阶性”就是培养学生超过一般思维方式之上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课”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要比一般的课程目标要高,因此不论是课程的难度、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还是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选择上,都应该比一般的课程有更高的要求。“创新性”就是说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与时代保持一致,在教学内容上要有前瞻性,学习内容要符合时代学科发展的要求,不能是一些陈旧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符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结果上强调有效性和个性化。由此可知,“金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大有裨益。“挑战度”也就是指课程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踮一踮脚尖”才能掌握知识,这一点与“高阶性”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挑战度”更侧重于因材施教,毕竟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对于他们来说,需要“踮一踮脚尖”达到的学习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税法“金课”打造的过程中,高校应该以上述评价标准为目标,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征,确定税法在不同专业中的“金课”标准。首先,在财政学、税收学专业中,税法是专业主干课,要结合专业主干课的课程定位确定“金课”标准;其次,在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专业,税法是专业选修课,要结合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定位确定“金课”标准;再次,在金融学、投资学等专业中,税法是专业任选课,要结合专业任选课的课程定位确定“金课”标准。

2.3 反复实践,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精品“金课”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对税法课程进行全面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3 个方面,打造线下线上混合式税法“金课”。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分层教学”。通过前文介绍可知,税法涉及的法律条文比较多,内容庞杂,而且政策更新较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着课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基于这种现状,高校教师应该将课程内容按照难度进行分层,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保证达到“金课”的“高阶性”和“挑战度”的标准,最简单的内容可以由学生通过线下自学学习,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学习方式;对于稍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除了可以参考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的相关资料,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群进行相互交流,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升自我;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找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来进行学习。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首先,教师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实际,收集税法典型案例,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问题导向,可以将调研中搜集到的学生在社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去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求知欲和探索欲。最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小组研讨、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在课程考核上综合评估。首先,改变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注重日常考核,通过平常的小测试、案例分析与讨论、知识竞赛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其次,构建平时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课堂表现、单元作业、期中测试、案例研讨、课程小论文、学习平台知识竞赛及微课制作等多种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课后进行反思,对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找到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如学生学习方面、教师教学方面、课程设计方面等,然后有针对性地改进。

2.4 重视课后反馈,不断提升“金课”教学效果

通过课后反馈,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对税法教学效果进行提升。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教学课堂进行跟踪评估和教师评价,从总体上对“教”进行评估,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为了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要结合课程的教学实际建立评估体系,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如对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评价标准要有所区别。

其次,重视学生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听取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课程内容的直接接受对象,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有最直观的感受,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应该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对于课程的评价要全面,不仅对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也要将教师课程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纳入评价范畴,使其成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此外,评价的手段也要多样,不仅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还可以采用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在问卷的设计上,不仅要有客观的选择题,还要有一些主观题,为评价对象提供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最后,对所有的反馈进行科学整合、分析,找到其中有价值的意见作为参考,全面、客观评估税法“金课”在“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3 个方面的建设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课程设计。经过多次修正,最终建设完成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税法“金课”。

2.5 多措并举,为打造“金课”提供充分条件

“金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首先,学校应该将“金课”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对于“金课”建设,教育部已经有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因此高校应该将“金课”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制定相应的标准,推进“金课”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金课”建设小组,抽调各方面比较优秀的教职工加入课程建设小组,集中力量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同时,选出几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将实验班与普通班进行比较,推进“金课”建设进程。

其次,要调动教师建设“金课”的积极性。打造“金课”,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方面进行创新,因此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如对参与“金课”建设的教师在研发方面给予一定的便利和支持,在教师的培养方面给予一定的关注等。

最后,高校要进行正向的引导,要在经费和人员投入上给予相应的支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教学资料的购买和研发、教学平台的维护和打造,同时还要协调信息、后勤等相关部门,给予“金课”建设相应的支持。

3 结语

“金课”的打造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也是高校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以打造“金课”为契机,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税法“金课”建设。

猜你喜欢

金课税法教学效果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