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

2022-11-13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融资监管

蔡 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北京 101500)

0 引言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已在各行各业全面展开。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融资模式难以很好地满足其融资需求,而数字金融的兴起对实现中小企业便利融资、扩大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数字金融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1 数字金融的概念

数字金融指的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互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互联网众筹、互联网贷款、数字化金融服务是其运行的主要模式。数字金融的本质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一种新型金融业态。

目前,信息化建设进入数据挖掘和融合应用的新阶段,数据资源蕴含的巨大潜能不断被释放出来。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生产要素,改变着经济金融结构、金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金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传统经济发展遭遇困难的情况下,以技术和平台为基本核心的新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如百度、阿里、腾讯、今日头条、美团等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足以证实这一点。

1.2 数字金融的基本特征

数字金融是金融科技化的产物,与传统金融相比,数字金融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服务覆盖面广。电子商务、互联网众筹、互联网贷款和数字化金融服务是数字金融的四大运行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大数据、移动网络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相应业务。互联网的包容性和共享性使得有意愿的中小企业均可通过这几种模式享受数字金融服务,通过数字金融获得资金。

其次,操作方便,手续简单。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较为急迫,往往希望简化融资流程,快速获得资金。对于希望简化信贷流程的中小企业来说,其通过数字金融服务线上提交资料就可以快速完成多项规范化、标准化的审批工作,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人工审核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对这些本身资金需求量不大、时间比较紧的中小企业来说,其利用数字金融进行融资,不仅手续简单,而且可以提高融资效率,缩短融资时间;而对金融机构来说,则可以提高信贷审核的精准度。

最后,减少金融机构支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申请和金融机构业务审核主要通过线上完成,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完成相应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能够减少对工作人员和具体办公设施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经营支出、提高其工作效率,对于资金需求方的中小企业来讲,也能够降低其融资成本。

2 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数字金融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融资模式。数字金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减少了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精简了传统信贷流程,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通过互联网众筹、互联网贷款等数字金融服务模式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了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获得量。

2.1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数字金融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数字金融提供的丰富的资金来源使其外源融资多元化,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提高其信贷资金获得可能性,如互联网借贷平台、支付宝、互联网众筹及京东金融等这类新型融资模式备受中小企业青睐。一方面,相较于传统融资模式,新的融资模式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能够对资金供需双方进行线上匹配。较低的融资门槛、多渠道的选择、标准简化的操作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获得可能性。另一方面,数字金融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推动了银行业的良性竞争,进而促使银行信贷资金被更多地投向中小企业。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共享的背景下,数字金融服务具有普惠性,其服务惠及大量原来被商业银行忽视的中小企业长尾客户,这给商业银行传统经营理念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原有固化僵硬的信贷模式、大量长尾客户的流失,让商业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长尾客户的价值,并搭乘数字金融的快车进行业务模式创新。为此,很多商业银行纷纷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开发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并扩大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覆盖面,以此争取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数字金融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2 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数字金融能够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缓解其融资“贵”的问题。具体而言,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中小企业融资“贵”的原因在于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由于信贷信息不对称造成资金供给方贷前信息搜寻成本、贷中监督成本、贷后执行成本较高,贷方将高额成本以利息等方式转嫁给中小企业,从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贵”。传统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时,会通过上调贷款利率来应对中小企业抵质押物不足等高信用风险。同时,传统信贷业务烦琐的流程、复杂的手续均需要通过银行物理网点人工完成,这部分经营成本也会以利息的形式转嫁给中小企业。然而,数字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利用中小企业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平台的经营和交易痕迹,分析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在中小企业普遍“少担保品”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筛查出来的企业交易流水、资金往来记录等有效网络痕迹可以为信贷背书。这既减轻了中小企业“少担保品”的压力,又为银行等融资贷方降低了信息搜集成本。同时,大部分的信贷流程操作可基于数字金融开发系统在线上完成,能够减少线下成本,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2.3 监管制度不健全,网络风险、融资风险较高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数字金融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监管制度不健全、网络风险大、融资风险较高等问题。

目前,数字金融在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种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尚未健全,需要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监管法律法规、监管内容及监管方法。由于还没有建立健全符合实际情况的监管机制,部分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存在一定的漏洞,有些中小企业利用平台漏洞和监管制度不健全的缺陷进行违规操作,加之部分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本身为了“吸金”“吸客”也存在一定的违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字金融的融资风险。

同时,数字金融的数据信息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促进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保证平台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信息安全问题,如网络信息的泄露、为提高信用水平恶意篡改和伪造交易数据、金融机构与平台网络遭受黑客攻击等。监管制度尚未健全、较高融资风险的存在让一部分中小企业对数字金融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持怀疑态度。

2.4 使融资信息更加透明

数字金融能够使融资信息更加透明,有助于金融服务机构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传统的信贷流程包含人工审核,但人工审核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失误。数字金融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可以掌握中小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机构结合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推出个性化的贷款产品,中小企业则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贷款产品。目前,我国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明显上升,而数字金融的融资方式是多样的,不仅有银行的网上审核贷款,而且也有微信推出的微粒贷、支付宝所推出的蚂蚁花呗等贷款方式,这都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而激发了中小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3 数字金融高质量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策略

3.1 提升数字金融技术水平

数字金融在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数据信息公开的特点给融资平台和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数字金融要不断提升大数据风险管理水平,保障融资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安全。首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技术团队的组建,对数字金融平台进行实时维护更新,防止网络黑客恶意攻击,从而在技术层面上降低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运营风险。其次,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宣传教育和正向引导,使其在利用数字金融平台融资时做到诚信合规,从而有效降低网络信贷风险,保证银企之间的信息安全,促进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融资服务。

3.2 建立中小企业征信平台

传统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的阻碍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数字金融模式下,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大数据信息具有碎片化、非结构化、价值密度低等特点,想要通过大数据全面了解一个融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就要在海量数据中进行筛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征信成本。因此,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中小企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将信息录入到一个统一、开放的系统,即中小企业征信平台。那么,任何有需求的数字金融机构均可及时通过征信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到相应的中小企业经营情况,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授信方搜寻中小企业信息的成本,实现授信机构及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共享。

3.3 健全监管体系,降低金融风险

结合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各国数字金融发展经验,健全我国数字金融监管体系。首先,明确监管机构,确定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指定专门机构作为监管主体,同时建立以行业自律组织为辅的监管机构体系。其次,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规,使得开展数字金融工作的机构和监管机构有法可依。再次,规范金融监管内容,明确数字金融机构的行业进入、退出条件,对开展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业务开展、资本管理等内容严格监管,减少业务开展流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保证数字金融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最后,与时俱进创新金融监管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方法手段,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3.4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我国在数字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机制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首先,政府有关机构和立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数字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数字金融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政府要严格监管业务广泛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其经营范围、业务开展、资本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使其减少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运营风险,帮助金融服务机构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运营,从而让中小企业融资变得更加方便、安全。

3.5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数字金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安全风险问题,因此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安全、放心的交易平台,使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数字金融实现更好的融资。

4 结语

数字金融服务覆盖面广、操作方便、手续简单,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融资风险不容忽视。为此,要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技术水平、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征信平台,有效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优质服务。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融资监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融资
融资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