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内部审计实施研究

2022-11-13殷秀梅潍坊日报社

财会学习 2022年12期
关键词:战略性现实计划

殷秀梅 潍坊日报社

引言

在经济的牵引下,企业环境不断变换,竞争等级越来越高,长期基于这样的环境,内部审计职能也在变化,已由传统模式中偏重于查错揭弊逐渐过渡提升到了为企业价值创造服务的阶段。现实中,要实现审计的使命,需综合考虑多项要素,从内部审计关键点入手,运用审计方法与工具,革新现有的审计沟通方式,发挥审计最大效用。

一、战略性内部审计综述

何为战略性内部审计,学术界争议不断,目前有两种主流声音。其中一种解读是在企业经营中让战略性内部审计以一种参与过程的形态存在,将其看作是内部审计介入、高质量渗透企业战略制定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战略实施,确保理想的战略实施效果;第二种理解是在审计过程中为了强化效果,需贯穿战略性思维方法,在有效措施保障下,提高内部审计的绩效,为后续工作夯实基础。

针对上述论述,有学者认为在企业进行战略性审计实践中,采用思维运用方法和选择将战略目标精准打入内部审计中,都可以起到理想效果,但实际上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但就算如此,从这两种观点性质上是可以发现一致性的,并非完全冲突,这种潜在的关联性,可通过不同侧面呈现。其一,从战略性方法论视角看,要求内部审计需全面、彻底,尽可能地融合、了解组织战略,在此基础上优化审计内容,确保审计顺畅、合理以及高效。经多方实践表明,了解组织战略对内部审计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消除风险的同时,还可制定审计计划,确保设计项目明确。基于这样的前提,在具体工作中要落实好审计计划制定,以风险导向为中心,不断充实审计计划内容,借此合理确定和规范好审计活动优先次序,从而强化审计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制定风险导向为关键性依据的审计计划时,为了保证审计规划质量,需首先了解组织战略,将其作为风险管理重要参照。其二,实施审计过程中,涉及层面较广,为了企业健康发展,需运用战略性思维,在多种手段配合下,确保实施审计计划的完善性与顺畅性。通过研究发现,战略性思维方法有极强的指导作用,适合于多元化、高水平的内部审计活动。

二、战略性内部审计实施的必要性

结合现实经验可知,在具体应用中,无论是选择使用战略性审计思维还是加强企业战略制定的流程审计,对企业的发展均大有裨益,不容忽视。现实中,只有战略性内部审计顺畅开展,彰显内部审计的价值,才能提高审计资源利用率,这一点毋庸置疑。单纯站在内部审计的角度,内部审计资源十分重要,审计效果和技术的限制有关,只有各项条件达标,审计质量才能有所保障。基于此,在现实工作中,需要明确审计目标和具体任务,制定完美审计计划(年度的和项目的),运用战略性思维,合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审计工作效果理想,实现审计工作价值最大化。就战略性内部审计而言,审计开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企业目标,提高组织价值,想方设法增进组织运营,审计范围从一开始“价值保护”逐渐过渡到了“价值提升”层面。在审计过程中,侧重于长期股东价值提升以及识别战略风险等操作,借此可降低经营的风险,实现企业效益最优化。工作期间,内部审计需综合考量企业运营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关心企业战略是否正确。换句话说,内部审计是动态化、精细化的管理过程,不仅需要关注企业战略,还要明确战略背后的风险性,借此确保战略平稳发挥作用,推动企业战略制定顺畅实施,提高战略内容的完善性,为企业愿景的实现夯实基础。

三、战略性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II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通过种种论证,将内部审计科学、有效地定义为咨询活动(独立、客观的),旨在增进组织运营水平,提高组织运营价值。通过研究发现,当内部审计活动在实施期间充分考虑组织的战略,自主迎合组织的目标和风险,将会合理消除企业管理弊端,让企业在光明道路上平稳迈进,从而帮助股东及利益相关者在现实经营中增加价值。基于此,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需关注企业战略,将其看作是内部审计平稳实施的内在要求。结合事实来看,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在相关的审计计划制定中,采用了科学思路,融合了战略风险因素,借此让审计计划更充实和全面。尽管如此,但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指定效果还没有最大程度凸显,内部审计特定作用并未充分发挥(特别是在企业战略拟定中)。在这样的背景中,想要达到理想状态,战略性内部审计走怎样的路线,如何高质量建立,将成为内部审计转型强有力抓手,不容忽视。

四、战略性审计实施策略

(一)明确审计项目的选择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想要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先明确审计项目的选择原则,在此基础上,优化审计项目方案。现实中,从组织战略目标预设等实际出发,对重大风险加强关注,对风险进行预警,借此发挥审计的功效。COSO针对风险管控现状,将战略目标视作是基础性保障和企业风险管控要务,在正确方针指引下,科学制定战略目标,确保战略目标合理性。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还需完成风险等级的评估与判断,对风险进行量化,在具体工作中,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实施精准、合理排序。最终,依托风险排序的结果,挑选出重大的风险事项和领域,将此作为参照,确定年度审计项目。实践表明,这样的方法可促使审计效率提升,避免审计失误出现,确保审计方向正确。

(二)运用风险导向法

项目审计计划的制定与高质量实施,离不开风险导向方法的支撑,运用该方法,可提高审计可行性,保证审计质量达标。“风险导向”最开始出现的领域是会计师审计领域,随着“风险导向”理论成熟,该理论在内部审计当中得到优质运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就运用了“风险导向”,其中规定:“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在发挥审计职能的时候,需全面关注组织风险,在现实工作中,以风险为基础组织与落实好内部审计业务”。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重要引领优势突出,其实质是积极的确定审计项目次序的合理方法,计划具体审计项目,同时完成审计资源配置,是一种先进工作策略。结合现实经验可知,审计实施过程中,为了强化审计的效果,需综合考虑各要素,充分运用风险导向,在实际操作中将其作为有效的审计措施,在完成识别风险艰难任务基础上,确定审计资源的配置,借助评估风险等操作,保障审计高质量完成。对于风险较高的项目,必然危害也会大一些,现实中为躲避风险,需委派更多审计人员,搜集更充分的证据,在多种手段保障下,确保控制审计风险预设目标达成,同时提高审计效率。

(三)结果的形成和跟踪

在上述措施基础上,还需关注审计结果的利用,结果的形成和跟踪需实施动态化监管,只有这样,审计质量方可达标。内部审计意见形成时,需综合考量多项因素,作为内部审计人员,为了达到理想效果,要树立战略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将目光不仅仅局限于孤立的零星问题,同时还要与组织战略结合,综合评判负面影响。此外,审计理念也需革新。在新时期,审计标准不断提升,在战略性审计思维下,为达到理想效果,内部审计人员需对客观现实综合评判,结合审计现实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敢尝试,摒弃原有错误的理念,形成对审计的正确认识。应站在战略的高 度,综合评估审计的各项内容,合理实施审计工作,借助先进思想的指引,完成审计视线上移。总而言之,在审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多项因素,不仅关注业务层面,还要从风险角度出发,在实际工作中抓主要矛盾,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强化内部审计的效果,提高审计的战略性。

(四)战略性审计计划制定

在现实应用中,战略性审计计划影响深远,其制定至关重要。由于该计划的涉及层面广,所以计划制定对于完善平衡机制(成本与价值的)作用较大,在该计划的保障下,可实现成本与价值的高度匹配、协调,从而站在全局视角,促进内部审计职能优质发挥。由此可见,战略性审计计划对风险管理辅助功效较强,其制定不容忽视。实践证实,通过内部审计活动,可优化配置各类资源,特别是财务和人力资源,在此前提下,依据内部审计愿景,依托现实条件,实现所确定的目标。实践表明,战略性内部审计计划之所以能达到理想效果,呈现出较高的价值,需明确制定流程,这是最基础的保障。只有前提条件满足,战略性内部审计效用才会长久。研究发现,该计划制定的步骤有:①在计划制定前,为了提升计划可行性,需理解相关行业,以行业实际作为依托,精准分析组织目标,在此前提下,确保计划方向正确,提高计划的可靠性。②考虑内部审计准则,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参照实务指南,发挥指南的引导作用,这是基础保障,需高度重视。③了解利益相关者期望。在具体工作中,根据预期作出调整,提高审计的有效性,确保审计真实、可行。④结合现实需求,更新内部审计的愿景,使其具备新时代特征。⑤在审计实施期间,确定内部控制条件,综合分析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为方案优化做足准备。⑥实施SWOT分析。借助得出的数据,确定内部审计活动标准和范围。实践证明,SWOT分析较为全面,为了体现出分析效果,应包括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模型、保证职能的协作等诸多内容。⑦确定关键举措。在审计任务实施期间,关键性举措包括众多,泛指与关键利益相关者一同对内部审计计划审核等。同时针对审计计划内容和战略性目标要定期复核,只有这样,审计效果才将理想。

与此同时,还要树立审计战略性思维。从前文介绍可发现,战略性审计意义非凡,开启战略性审计,对于企业来说是基础性保障,可以确保决策可行性,为经营工作优化提供借鉴,功能性十分显著。IIA在《标准》中指出,鉴于开展战略性内部审计的实效性,审计项目计划必须清晰、规范,要考虑组织的战略和隐藏的风险等。在实施内部审计时,需树立战略性思维,将其作为科学保障,提升战略性审计效果。实施内部审计时,为发挥战略性审计功效,需借助培训等手段,让人员清楚什么是战略性审计,提高对战略性审计的重视。现实中只有适当规划,才可确保效益最大,运用风险导向方法,实现效果最优化,将优质的审计资源配置合理、精准渗透到重要领域,借此对风险高度防控。

(五)注重审计数据分析、运用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重视运用战略性审计数据,发挥战略性审计数据功效。现实中,审计数据的分析,可通过两条路径来优化。一是数据可视化分析的高水平应用。实践表明,把可视化分析技术核心价值挖掘后,需要提取匹配的技术成果,将其应用到战略性审计中,借此提升审计效果,优化审计工作流程。在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审计需融合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战略性审计的水平。可视化技术在应用时,凭借其技术优势,能够帮助人员降低审计压力,直观分析审计数据,取得可靠审计结果,为科学决策铺平道路。在科技的引领下,电子审计迅速崛起,许多审计内容可以在Web页面上呈现,这样的操作会更直观。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规范操作和可视化软件,可优质完成多角度分析、观察,在此前提下,实现多种功能设置,在多种数据保障下,得出可靠的审计结果,让内部审计优势成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动力。二是云计算的应用。结合实际应用发现,云计算平台数据承载量大,这是该平台显著优势。在具体使用中,云计算平台不仅具有翔实性,而且还有公开透明等特征,所以备受青睐。此外,数据采集不受限制可以作为战略性审计数据分析最大优势,在云平台辅助下,审计工作目标可更清晰,从而降低虚假信息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审计工作便利性。在实践环节,为保障审计效率与效果,需重新梳理审计流程,借助多种途径,合理降低审计风险。云技术的应用属于战略性审计工作的有效尝试,值得大范围推广。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战略和内部审计不可分离,存在密切的联系。工作中,要提高内部审计价值,就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建立有效、稳妥的战略性内部审计。结合相关研究来看,实施战略性内部审计存在不同的解读,一是在审计阶段树立战略性思维,借此强化审计效果;二是企业战略内部审计构建,将内部审计措施应用到战略制定的全过程。现实操作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可以助力内部审计的转型,确保发挥战略性内部审计的价值。

猜你喜欢

战略性现实计划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