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产品生产制造风险要素分析
2022-11-13傅东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郭 娇 傅东辉 项 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引言
伴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产品大量投入研制和生产任务,航天产品的生产制造工作量也随之增加。精细管理产品在研发生产制造中的难度越来越大,也加大了质量风险。第一,由于对型号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单位为了尽快生产出产品,会大量招聘新员工。而新员工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也很难满足工作需要,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第二,随着型号技术要求的提高,有些单位为符合技术要求,就会大量引进新设备。但新设备的引进尚需要一段时日,很容易造成生产延误的情况,还有一些单位引进的新设备根本就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新设备如同虚设。另外,还有一些生产原料在国内不能供应,需要从国外进口等问题,这也给供应管理带来风险。还有些产品的工艺设计缺乏生产性验证,造成难加工,产量大幅度下降。如何有效地避免航天产品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风险亟待解决。
一、航天产品生产制造风险要素
(一)思想观念落后
有些人员的思想意识不够,不能正确看待航天产品生产制造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对于关键的核心技术也不能有效掌握,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实际要求不相符。信息平台的建设还比较滞后、不全面。另外,航天产品生产制造上也缺乏创新,还存在设备落后、不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等问题。
(二)人员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
航空航天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工程人员和生产制造人员是产品生产制造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航天产品的最终质量。其中人员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依赖特殊人员、员工的工作技能、员工的流动性等。依赖特殊人员主要是指任何企业中都有对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骨干人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是许多人无法比拟的。而这类人员往往存在于企业的关键岗位中,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若特殊人员离任后企业不能正常运作,企业则存在一定的隐性风险。员工的工作技能,在航天产品生产制造中,主要表现在对生产机器的操作与维护能力、故障分析与解决能力、使用机器等能力,这些都会对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为确保员工的工作技能能够符合岗位要求,应着重对员工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并确保落实科学有效的考核工作。员工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有些单位为扩大生产规模、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就会大量地招聘员工。间接导致了员工流动率上升情况的发生,而有些新员工缺少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经验,就会导致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高。对于制造单位来说,不断地进行新人培训等工作,会导致用工成本增加、生产延误等情况。
(三)设备与物资因素存在的风险因素
这种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工装和设备方面的风险,二是材料方面的风险。航天器生产制造,随着航天产品生产制造能力的提高,各种新型设备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强度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懂得如何使用这些新型设备、维护、维修等。对于提升工艺加工的准确程度、便利程度等方面工装发挥着巨大作用,而航天产品生产制造中存在的风险的一个有关因素是工艺设计水平。工艺装备的需求以及技术指标也在随着航天产品的复杂性而不断提高。也可以说,单位生产能力与技术能力,是通过对工装配套水平以及设计水平的高低来决定的。物料大概由原材料、零部件等构成,其中风险主要存在于材料成熟度、材料是否适于投入使用、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新的材料在不断地应用和扩展,在使用新材料之前,应该进行相关飞行验证,重新进行地面实验验证以及对飞行环境等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质量、速度等直接相关。因此,为了确保供应链管理降低风险,应严格把握材料供应商,必须经过细致、完备的检验后才能投入使用,对那些单一供应商、依赖进口、有毒有害等物料应建立安全库存,并进行系统化管理。
(四)管理方面存在的因素
这部分风险主要体现在质量管理与生产管理方面。质量是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核心,由始至终贯穿于生产始终。因此,在航天产品制造过程中,应重点对材料的检验要求、验收标准等做出详细的要求,以保证材料的质量,谨防存在质量问题的物料进入生产过程。还应该对即将出长使用的航天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可从检测数据记录等方面入手,对于在生产制造中以及出厂后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销毁,并严格排查所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在生产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对航天产品制造生产的现场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与改进计划三方面入手。在进行航天产品制造生产现象管理中,应该确保生产空间的干净卫生、物品摆放有序,确保安全等。计划管理方面是要求具有详细的航天产品制造生产的计划,不会出现延误的情况,确保生产进度能够满足最终的需求。改进计划主要从检查与考核方面入手,对可能存在的生产延误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制定可行性的策略,确保航天产品制造生产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五)外协外包中存在的风险
该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外部承包单位选择风险。如在选择外协单位时,没有对外协单位的资质、生产能力等问题进行仔细的检查和监督,就很容易导致外协的挑选工作不到位,在实际生产中,外协生产制造的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或者延误生产计划等现象。尤其对长期合作又承担相关配套任务的定点单位,其资质、科研工作、生产制造等工作能力认识不够充分。这将导致一些航天型号产品或科研生产任务无法由外协单位承担,质量难以保证。另外,还有一些新开发的技术,由于有的外协没有这类技术要求,在寻找新的合作单位时,也会出现技术流失、利益分配等问题。第二,外协外包产品质量上存在一定的风险。航天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航天产品的性能特点决定了外协单位能否长期合作。但能完全满足航天产品制造的外协单位数量较少,竞争力不大。还有的外协单位由于员工的质量管理素质较差,对航天企业的质量管理认识不到位,对质量管理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又缺乏有效保证生产制造质量的手段,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航天产品生产和制造质量低下等问题。在航天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国外单位如严格遵守质量标准,则极有可能存在重大质量风险问题。因为有的外协单位不隶属于航天系统内部单位,因而造成外协单位产品需求的正常运行状况无法被航天企业随时监控,从而导致航天企业不能随时掌握产品质量,这也加大了航天产品生产制造风险。有些外协单位在承接航天企业产品生产制造的同时,无法对产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对于那些新型的产品,没有对技术文件透彻地了解,急切地将产品投入生产,这样极易产生产品质量问题。若航天产品生产制造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不顺畅,外协单位与航天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不顺畅,就容易造成航天企业不能及时接收外协单位在产品生产制造方面的问题,从而无法确保航天产品的技术性能符合使用者的需要。还有一些外协单位出于利益的考虑,会承接大量的航天产品生产制造任务,但其自身情况根本不符合大量生产制造任务的需求。这就很容易导致航天产品并不能够按时按计划的投入到使用中,给航天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提高航天产品生产制造质量的可行性策略
(一)采用风险监控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当航天产品生产制造发生问题时,能够根据事先制定的风险防范与解决方案进行解决。具体是根据能够预测到的风险根据风险防范方案进行解决,并成立相关的风险管理小组,对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可以根据相关指标制定相关的风险报告、并将风险报告呈交到风险管理小组以及相关的上级部门。还应该对重点项目进行监控表,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细致的监控,并作出相关的周期性动态预测报告。从而对风险解决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此外,还应该将责任进行细致划分,落实到个人头上。当进行航天产品生产制造时,相关人员既要对合同、计划书中的时间进行检查,还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预警,并妥善地对计划进行调整,以便尽可能地减少可能出现在航天产品生产制造中的风险。
(二)优化航天产品生产制造过程
应改变以往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观念,运用创新的方法,合理优化工艺流程、生产流程。还要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控制,要与生产设备相配套,以保证设备的使用能满足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要求,并始终坚持技术指导的核心理念。对相关的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配套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并确保传达信息的便捷、畅通,在保证按时按质量的完全生产任务时,还能够加快生产速度、提前生产。为提升自身在航天产品生产制造中的核心竞争力,还应该将重心放在技术与战略规划方面,确保在生产上有所创新,并能够最小化地避免风险。强化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短线生产方式、做到节约生产成本、扩大经济效益。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数据统计共享信息库,对信息平台的载体进行有效创新。为了避免风险,还应建立一个整体和工艺设计的工作平台,建立并完善验证平台,以更合理的方式分析数据,使生产制造更优化。生产和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应着重于智能处理,以形成定型模板;为了加快批量生产,还应创新工艺,创新生产方法。在优化工艺流程中,应化繁为简,将那些不必要存在的环节去除掉,生产单元与制造单元应具有独立性。在产品设计时,应采用由上到下的顺序,并能够根据航天产品的性能参数,分配到适当人的身上,以降低风险。同时,还应合理优化标识,建立系统化、信息化的方法,完善标识体系,保证了系统对产品技术、产品状态、产品质量等的有效检测。
(三)外协外包中存在的风险解决
第一,应该选择资质好、信用高、能够保质保量地进行外协外包。在选择前,应充分地与外协单位进行沟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转变以往的合作思想,将简单的合作关系,朝着战略伙伴方向进行转变。合作应真诚、友好、确保双方都有较强的信任感,一起走向长期战略的供应链式方向前进。还应在本单位的战略计划中纳入外协单位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目标。建立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实现利益共赢的战略伙伴,最大程度地促进航天产品生产质量的提升。第二,建立健全外协管理制度。航天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应该对外协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复杂程度有个正确的认识,并在不断地合作中对外协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根据实际所需,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对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规章制度予以去除,加入那些符合新时期要求的规章制度。在制定科学的外协管理制度时,还应该对外协的需求进行明确、确定外协的条件与标准。进一步科学地对外协外包单位的选择、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需求与外协合同的签订、生产产品的采购与管理、风险环节的把控等进行有效的管理。航天企业在确保对外协的管理能够清楚并控制在自己的管控范围内的情况下,还应该对办事所需要的程度进行简化,以此来提升办事效率。这样能够确保外协工作能够发挥出真正的实效,尽可能地降低人为因素对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干扰与在对外协的实际对接中出现的各种制度不一样的问题。通过优化制度管理,能够妥善地处理因为员工经验不够而产生的各类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第三,有效提高对外协的质量管理。应着重推进对航天产品生产制造供应商的质量认证工作,只有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是高质量的符合生产与使用的产品,才能够确保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风险降到最低。可从与相关单位的市场关系方面入手,着重对外协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地监督与审核、确保其产品供应商的资质、供应稳定与提供产品的质量等。并帮助外协方制定科学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提升外协方采购产品质量的意识。此外,还可对供应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向供应商明确航天产品的质量要求,确保供应商也具有产品质量意识。此外,还应该对供应商进行不定期的约谈,进行现场质量检查工作,并对存在问题的供应商视问题大小而作出不同的处理,严重者应停止合作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外协与供应商都能够树立起质量意识,并强化自身责任,生产出更多的高质量的符合使用的航天产品。第四,在对外协的选择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增强外协的危机感,促使他们不得不重视航天产品生产质量问题。着重对那些承担航天产品制造配套任务的单位应该采用竞标的方式来进行选择,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配套任务集中的场面。应逐渐形成多个外协单位承担的生产模式,在管理机制上采用多定点任务分配。与此同时,应加大对供应商渠道的拓宽。对那些考核合格的外协单位,应该录入到系统中进行动态管理。对外协加工单位的质量责任也应该进行明确,确保外协的全体员工都能够树立质量意识,并在生产中全面贯彻与落实质量理念。在签署质量保证协议时,应该明确双方的责任,对造成航天产品质量问题的一方应视问题的大小做出相应的经济惩罚。第五,应该对航天产品生产制造的过程进行时时监控,工艺设计人员应该将产品的设计文件以及生产中所应注意到的问题传递给外协单位。还应该对关键工序的质量进行重点记录,这样当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溯源。此外,还应该对外包单位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制度与管理制度,对合同中签署的条例应积极履行。并根据进度要求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发生问题时能够尽快解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航天产品的生产制造是一个非常繁琐和复杂的过程,整个制造过程周期长、过程繁琐,极易出现一些风险问题。因此,应对可能潜藏在航天产品生产制造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消除风险。另外,还应不断优化航天产品的生产工艺,以提高航天产品人员的工作技能为重点。能保证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掌握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从而保证航天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满足新时期的要求,最终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