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2022-11-13张霞淄博市第一医院
张霞 淄博市第一医院
引言
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建设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属于最关键的构成内容。医院建立内控制度,有助于对预算计划之前的情况进行调整,并在动态化联系中通过财务部门的信息反馈,输入、加工数据,避免偏离财务预算目标的情况,达到良好预算执行效果。公立医院要持续优化内部结构体系,还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落实运行监督管理机制。以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为核心依托,从传统收支管理转变为资本运行管理工作,并且从被动的风险处理变成提前做好财务风险评估与预测工作,建立约束力较强的内控运行机制。财务负责人要做好收支、报销、预算等方面的工作,还要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调节,以此实现资源科学化配置目标,组织科学化的经济活动,达成医院现代化转型改革发展目标。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作用
公立医院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就是为了顺利达成长期经营发展目标,确保经济活动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在内部实施有效的管控方法与策略,主要从自我规划、自我管控、自我调整等方面入手。做好有效的医院财务内控工作,可以确保资产使用安全性、获得真实的财务数据与信息,具体作用如下:
首先,获得完整、真实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能将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直观地展现出来,具有社会性特点,也是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依据,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学化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以真实的财务数据为核心,充分了解公立医院的实际管理情况,建设内控系统,并以财务信息作为关键的支持,保证相关负责人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
其次,以建设完善的内控体系为基础,并保证医院内部资产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产生腐败、徇私舞弊的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产安全则是促进医院稳定运行的关键。在建设完善内控体系的同时,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目标,达到良好的管控效果,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最后,持续完善医院的医疗体制。医疗体制的持续改革与优化,促进了公立医院的稳定长远发展。在实施财务内控机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各项财务管控工作,确保与医疗体制改革相关的制度贯彻到实处,相关人员了解政策的变化,并做好监督约束工作,使得决策人员能获得更多可参考数据,并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核心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建设主体部门不明确
在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一般都会成立公立医院领导层构成的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基本职能就是负责开展公立医院的采购活动、财务活动、资产管理活动、纪检监察活动、内部审计活动、药品采购活动等。还要将重心放在医院内部控制阶段的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预算目标控制、资产管控、合同管控等方面的工作上,实行动态化的管理与监督,落实配套的财务内控机制。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许多公立医院都没有明确规定工作小组的核心职能,导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日常监督工作时可能面临一定的阻碍。
(二)关键岗位轮换机制不能有效实施
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需要贯彻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轮换机制,确定轮岗的周期。若单位不具备轮岗的条件,则要提出专项审计的策略。公立医院要建设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并对岗位分工与工作职责进行区分,还要落实岗位不相容机制,发挥出互相约束与监督的核心作用。财务内控的关键岗位如下:资产管理岗位、内控监督岗位、采购业务管理岗位、预算收支管理岗位等。公立医院要对财务内控体系的关键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避免出现贪污舞弊的风险问题,凸显出财务内控体系建设的核心作用。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部分公立医院针对建设项目管理岗位、收支业务管控岗位、预算编制岗位,没有实行人员轮换制,甚至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进而导致财务内控体系的约束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三)预算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公立医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对财务工作流程进行把控,医院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也能顺利推行。而在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推进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其他方面的控制工作顺利推进。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公立医院进行预算管理,可能出现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执行力不足等问题。另外,在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的阶段,执行成本也超出预期。基于此,公立医院就会采用减少成本投入的方式,但是可能会使得医院经营活动缺乏资源支持,无法更加精确地开展财务内控工作。
(四)内部监督机制缺失
公立医院在实际的内控制度建设环节中都会设立单独的内部监督部门,并对财务内控执行情况、管控效果进行科学化评价。但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公立医院还存在内部监督人员数量较少的情况。一般来说,医院内部监督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务管控意识、经济管理意识,而内部监督机制缺失,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风险问题。
(五)外部监督无法有效实行
公立医院不仅要做好内部监督工作,还要接受外部相关部门监督。主管单位例如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纪检部门等,在日常的工作中都需要对公立医院财务内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在开展监督工作的阶段,相关部门仅仅关注医院财务监督,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监督检查效果,如内控绩效成果,使得外部监督的核心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思路
(一)顺利执行医院预算总体目标
当前,在我国的医疗系统中,已经开始执行新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并且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全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特点,做好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收支管理工作,实现了医疗成本、收支核算、归集核算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第一,公立医院财务部门与医院决策层要了解财务内控目标,还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新财务会计制度。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要结合新制度提出的规定,提出定向补助、核定收支等预算管控方法,并对上一年度的预算目标、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年度公立医院的战略发展计划、预算年度的增减原因,对本年度收入预算进行编制与测算。第二,对于公立医院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具有开支项目较多、现金流量大、类型众多的特点。而完成支出预算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在预算执行阶段,要对预算目标与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比对,还要尽早发现存在的误差,提出配套的解决策略,达成预算目标。第三,在年终的时候,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要结合财政部预算编制的要求,完成决算编制工作。财务人员要进行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与考核,并将预算计划执行、预算目标达成情况、成本控制目标等情况反馈给领导层,进而做好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考核与评价,并顺利达成预算总目标。
(二)做好关键岗位轮换工作
公立医院建设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需要全面了解内控体系的基本岗位职责。在全面了解内控体系建设关键内容的同时,确定岗位核心职责,并对员工的岗位职责进行区分,以职责不重复、岗位不相容为核心原则,做好关键岗位的控制工作,避免一人多岗的情况发生。公立医院在确定了职位以后,要进行合理化的划分。对于重要的财务岗位,则要提出岗位轮换方法,确定岗位调整的周期,并对关键的财务负责人进行岗位轮换,避免徇私舞弊风险问题发生。如费用入账、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债权债务账目登记工作,不能交给出纳人员兼管,货币资金印鉴必须由两人在不同地点妥善保管等,并定期安排人员开展医疗器械设备、药品明细账目的清查工作。在此阶段,公立医院还需要立足于基本情况,尽早发现轮换岗位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前做好交接工作,避免影响工作效率,针对于存在漏洞的部分,尽早提出解决方案。
(三)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内容
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主要是由风险控制、会计控制、组织控制、内部审计工作构成的。在内控建设的环节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部控制组织建设情况;内控机制建设情况;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内控队伍建设情况;内控流程建设情况。业务层面则需要关注: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医疗业务管理情况、科研项目与临床试验项目管理情况、教学管理情况、互联网诊疗管理情况、医联体管理情况、信息系统管理情况。
而组织控制与内部控制属于最关键的构成内容,内部审计也发挥着评价、监督、改进的核心作用。其中会计控制工作、风险控制工作、组织优化都属于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在各项活动中也需要以预算管控为核心。以相互分离、制约的原则为核心,确定会计事项审批、经办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核心工作职责。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阶段,严格执行医院财务规章制度,开展资金盘点工作,并需要对资产保管与记录情况进行明确分工,有效地保障资产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在持续改进医院内部财务管控体系的基础上,做好财务内控制度的定期评价工作,纠正存在的偏差与不足之处,实现内控管理机制创新改革的目标。
(四)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第一,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医护人员都需要形成良好的内控理念,还要真正达成共识,并促进内控制度的建设,提出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策略。对于医院财务决策人员来说,要结合医院的基本情况,制定与国际发展接轨的财务内控体系,优化现行的财务内控机制,开展系统化、标准化的内控工作,设计可操作性较强的作业流程。
第二,公立医院建设独立内审机构,并将其实际作用发挥出来。医院要建设内部审计机构,促进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就是履行监督职能。开展医院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要规定财务人员的基本工作范畴,使其做好本职工作,保证经济活动与医院内部程序、基本政策与方针相符合。对于控制职能来说,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属于最关键的内容。与其他的控制方式相比较,其具有权威性、全面性的特点。在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独立评价审查的同时,促进医院经济活动能在政府发布的法律法规下稳定运行。对于评价功能来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标准,做好各项活动的检查工作,还要判定各项管理活动、医疗活动的可行性,落实内部审计评价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问题发生。完善项目的后期评估和问责制度,如增加预算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业务部门预算编实编细,使得预算执行可上溯源头,下延明细,缩小预决算差异,夯实财务信息公开透明的基础。
(五)加强预算信息化建设
1.健全预算活动、业务活动信息系统建设
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医院利用OA办公系统、阳光采购平台,梳理内控流程,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将关键岗位工作从人为控制转变为信息化系统控制,降低公立医院运营风险。公立医院要做好内控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以固化现有流程、完善各项制度作为信息流程,减少因为失误导致的经营风险,避免舞弊行为发生。在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各项指标管理融合的同时,在HRP平台上开发资金支出控制模块,并促进报销流程与预算执行互相衔接,在项目发生以后则要通过资金支出控制模块,提交支出申请。在事件项目吻合、预算指标有余额时,经过归口预算管理人员、科室主任、预算管理人员、领导人员审批以后,才能报销。而公立医院实现各个模块互相衔接,能将约束的作用发挥出来,避免预算支出随机,并启动预算提报审核预警,在设定预算目标以后才能划拨资金。在不断优化预算资金管控环节的同时,做好深入控制管控工作,切实提升预算管理执行效率。
2.拓展全面预算管理模块功能
借助HRP信息化系统,要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的信息。在业务活动发生以后,也要自动采集预算执行数据、同步记录数据等,对相关差异进行计算,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工作,反馈预算执行的数据。将预算可使用额度、预算完成进行汇总处理,还要推送给预算管理人员、归口科室主任等,还能动态化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管控、分析。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工作时间,还可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效果,实现各个科室共同合作完成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结语
综上,要想促进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构建精细化的运行管理模式,不只是关注资源配置工作,还要提升对内控的关注度。结合公立医院的战略发展计划,对财务内控的基本目标进行优化调整,扩大财务内部控制业务层面范围,将重心放在岗位设置、细化多种考核指标、优化经济事务方面。在公立医院的业务管理与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出内部控制的核心作用,有助于保障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还能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性,防范腐败风险发生,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基础目标。在落实公立医院财务管控制度的基础上,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并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财务风险漏洞、徇私舞弊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