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2022-11-13罗纳晚杨曙光

中国纤检 2022年1期
关键词:湖南省纺织服装

文/罗纳晚 杨曙光 杨 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经过传统改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近年来,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和困难,影响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贯彻毛伟明省长“提升标准、提升质量、提升品牌”的要求,推动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南省的传统产业,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经过传统改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近年来,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和困难,影响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贯彻毛伟明省长“提升标准、提升质量、提升品牌”的要求,推动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湖南省工商注册的纺织服装相关企业9000余家,年总产值约2000亿元,出口额近3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620家,大中型企业124家,其余大多为小微企业。2020年度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营业收入979.44亿元,实现利润31.09亿元、税收15.11亿元。

1.产业集聚初具规模。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湖南省形成了四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长沙、宁乡的服装产业集群,株洲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蓝山的毛织针织产业集群,常德、华容的棉纺产业集群。孵化形成了芦淞、宁乡、常宁、炎陵、沅江、永州、醴陵、浏阳等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四大产业集群总产值占据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大半壁江山,为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赢得了积极效应。

2.政策扶持初见成效。2011年以来,湖南省陆续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纺织产业的意见》《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湖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税收增量奖补实施细则》《湖南省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为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增强了发展动力、激发了发展活力,为加快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技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了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发展。

3.品牌建设初具特色。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一批极具潜力的纺织服装品牌,曾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个、湖南省著名商标76个、湖南名牌产品92个,“圣得西”“忘不了”“派意特”“奋煌辉”“丹宁定制”“鹿定制”等上榜中国服装百强企业。除此之外,“梦洁家纺”“多喜爱家居”“富丽真金”“晚安家居”等品牌在全国床上用品中成为领跑者,醴陵职业服装培育了“韶峰”“新姿”等行业知名品牌。

4. 发展优势初步显现。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产业的春天正生机勃勃。湖南省是传统的内陆纺织大省,在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由沿海向中西部转移,湖南省承接纺织产业转移具有优越的条件,能为纺织服装企业“拎包入住”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更优良的服务,成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再则,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消费需求不断追高,消费热情持续上涨,近年来湖南省经济文化比较活跃,人们消费意愿和能力不断上升,纺织服装产业迎来持续发展的黄金期。

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南省的传统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政府扶植力度不断加强,纺织人才不断充实,产业优势得以发挥,湖南省纺织服装业发展较为迅速,是湖南工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近20年来,尤其是国企改革后,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放缓,纺织服装的规模总量在中部6省中排第5,居全国第13位,大大落后于沿海省份,仅占江苏省的6%,暴露出了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短板。

1. 产业链条有待完善。纺织服装的原料、纺纱、织布、印染、纤维制品等产业链条不完整,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失衡结构。一是棉花苎麻产量逐年萎缩。棉花由2014年的135.5千公顷、总产量19.5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59.5千公顷、总产量7.4万吨;苎麻由全国第一种麻大省下降到如今无麻可收的状态。二是织布印染企业短缺。全省纺纱企业近30家,纤维制品企业9000家,而织布印染企业仅2家,织布印染既不能保销上游的纱线,又不能满足下游的面料需求。三是纤维制品辅料企业断线。湖南省没有拉链、纽扣、缝线、胶衬、制式徽章等辅料生产企业,这些辅料需要外省供应保障,增加了纺纱和纤维制品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 检测能力有待提升。湖南省规模企业检验实验室能力不足,小微企业没有检测能力,省市场监管部门的纤检机构不承担委托检验,事业单位改革后,岳阳、常德、益阳的专业纤检机构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其他市州没有专业纤维及纤维制品检验机构,检测能力不足。近年来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柔性化纺织服装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类纺织服装标准制定滞后,检测能力难以跟上产业发展步伐。

3.产品质量有待提高。2020年,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重点工业产品开展了监督抽查,纺织服装类产品抽查596批次,不合格118批次,其中纺织品抽查306批次,不合格80批次;服装抽查290批次,不合格38批次。不合格产品集中在毛巾、学生服、针织服、羽绒服等,问题集中在纤维含量、脱毛率、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游离甲醛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检测把关不严。一些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只凭原料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报告组织生产,生产产品后用供应商的检测数据标注,从原料入厂到产品出厂没有质量控制和检验。二是工艺水平不高,质量基础设施和生产工艺比较落后,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如pH值不合格是原料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染整,没有对产品进行充分中和。三是违规使用助剂,如对皮毛原料处理采用了甲醛含量超标的助剂等。

4.监测体系有待健全。一是监测存在盲区。当前,在湖南省范围内,除省纤检院外,只有岳阳、常德、益阳三市设立了专业纤检机构,全省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监测难以全覆盖。二是机制不够健全。全国纤检机构改革还在进行中,监测机制不健全、职能定位不清晰、工作目标不明确,监测工作有待加强规范。三是信息不够畅通。纤检机构、工信部门、企业的信息交流不及时,同系统不同属地管理机构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基层监管薄弱。省市县三级市场监管部门对纺织服装的监管比较薄弱,如对监督抽样的流程不够熟悉、方法不够熟练、标准不够熟知。在监督抽查和执法中,还需依靠市场监管部门纤检机构给予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5.政策扶持有待加强。湖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纺织服装产业没有列入打造“三个高地”中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战略,纺织服装产业政策扶持上不能满足快速高质量发展要求。近10年来,沿海地区和河北、河南、江西、湖北等纺织服装产业迅速发展,政府在优化投资环境、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信贷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政策支持,助推了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湖南省纺织服装由原来的传统优势产业渐渐落后,发展任重道远,更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需要配套政策强力驱动。

6.科技创新有待突破。近年来,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标准的话语权不够,科研的主导权欠缺,突破性的技术不多。原因如下:一是专业人才匮乏。湖南省纺织服装高级专业人才少,行业领军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科研技术攻关能力比较弱,标准制修订水平不够强,除“梦洁家纺”“东信集团”“东骏纺织”“忘不了”“圣得西”等为数不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能够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其他企业基本是跟跑型企业。二是资金投入不够。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无力投入科研经费;规模以上企业因资金链紧张和发展再生产等原因,投入科研经费捉襟见肘,难以支持产业科研技术突破性发展。三是创新能力不够。受人才、资金和产业规模等制约,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对关键技术攻关、发展瓶颈突破等能力不够强,如重点围绕纤维新材料、纺织绿色制造、先进纺织制品、纺织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研究不够,有分量成果不多,转化为生产力的更少。

7.品牌建设有待发力。湖南是纺织服装大省,虽涌现出了“东骏纺织”“梦洁家纺”等“名声在外”的品牌,但总体来看还是太少。近年来,湖南的纺织服装企业逐渐意识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都开始着手培育自主品牌,但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品牌往往定位偏低,影响了知名度与美誉度,导致了地方品牌较多,全国范围内叫得响的很少,能在其他省份大型商场设置独立专柜的品牌更是寥寥无几,难以进入全国消费者视线。

三、推动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经过多年的沉淀,迎来了厚积薄发的发展黄金期。推动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攻坚破难乘势而上。

(一)激活企业发展动能,蓄力高质量发展

推动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大力拓展市场领域,努力打造潜力品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持续下功夫、求突破,出实招、见实效。

1. 加强质量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运用“两头防杂,中间治乱”的思路,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质量管理,建立全链条、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模式,提升产品质量。一是严把原料关。选用优质原料供应商,如选用“新疆长绒棉”“抗菌性面料”等品质好、安全性高的原材料,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二是严控质量关。建立原料溯源台账制度,有条件的筹建检验检测实验室,加强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自检和管理能力,严格产品出厂检验制度,严把产品质量关。

2.拓展销售模式,打通销售快车道。在新发展格局和疫情持续影响下,纺织服装企业在加强传统线下销售时,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拓展销售渠道,如运用“抖音”“ 快手”“ 小红书”等新电商、新零售渠道与消费者快速对接,打破传统销售的时空限制、信息壁垒、成本运营等困境,迅速拓展市场新领域,打通产品销售快车道。

3.打造特色品牌,抢占竞争制高点。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力,只有特色品牌才能赢得市场主动权。企业要加快新技术、新工艺、设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打造特色品牌、知名品牌、潜力品牌。开发个性化定制和创新示范服务,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同时要积极宣传造势,举办各类会展、时装周、设计大赛等活动,拓展品牌交流展示渠道,传递“湘品”美誉,为“湘牌”发声发力。

4.创新内生动力,加快发展新速度。当前,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信息化已成新趋势新潮流,新科技是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要突出提升四个“能力”。一是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实施数字化改造。打造智能化生产、仓储、物流综合体,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实现纺织服装的生产配发智能化、物流调度规模化、资源配置精细化。二是提升绿色制造能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积极稳妥推进落后产能、过剩产能腾退与升级改造。开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行动,鼓励棉纺、化纤、印染等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打造绿色低碳环保型企业。三是提升再生循环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纺织品服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促进废旧纤维再利用企业集聚化、园区化、区域协同布局,开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定向回收、梯级利用和规范化处理,加快纺织服装循环产业发展。四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差别化、功能化、绿色化新型纤维材料研发,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成果转化。

(二)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政府要做市场经济的服务者、守护者,主动为市场经济护航助力,积极为企业分忧解难,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促进湖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1.突出政策赋能。 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纺织服装产业质量提升专项服务资金投入,进一步在纺织产业园区建设、节能减排、污水处理、品牌孕育、智能制造、科研创新等方面投入“真金白银”帮扶企业。二是减免企业税收。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减少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为企业生产经营减负降压。三是降低融资门槛。加强银企合作,做到高效、低成本借贷,促进纺织服装企业融资和资金良性循环。四是完善产业链条。围绕从纺纱、织造、染整到产品的产业链条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进一步补链、强链、延链,形成产业齐全、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五是推动产业聚集。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建设,通过优化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扶植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新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集群的规模和竞争力。六是调整学生服价格。调整学生服政府指导价,探索放开有购买意向的农村学校学生服市场,释放学生服企业生产活力,增强质量主体责任,促进学生服向高质量、多功能性发展。七是释放人才活力。湖南省纺织服装“高精专”人才紧缺,要坚持外引内培聚集人才,同时给予政策倾斜,放宽纺织服装行业高级职称评定条件,推进人才队伍成长壮大。

2. 突出种植赋能。鼓励棉花、苎麻种植,加快棉花、苎麻结构调整。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形成规模化种植。二是做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工作,重点对棉农、棉花经营主体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保障棉农和棉企利益。三是鼓励麻农种植苎麻,政府以价格补贴形式提升麻农收益,调动麻农种植积极性。

3. 突出协会赋能。推动成立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和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改变行业无序竞争状态。支持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则、行业标准、行业规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4. 突出监管赋能。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科学制定抽查计划,加大对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纺织服装产品问题抽查力度,及时公布抽查结果,发挥安全告示、风险警示、消费提示的作用。二是深入开展质量执法。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行为,加大处罚案件信息透明度,增强舆论震慑力。三是创新监管方式。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化解质量安全风险,开展质量体检、风险监测、智慧监管等产品质量创新监管方式。

5. 突出品牌赋能。目前,“中国名牌”“湖南名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评价工作已经取消,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企业”等质量评价活动,引领企业质量发展。不断完善省长、市长质量奖评选机制, 完善评价标准,把质量奖打造成培育国优省优名牌的引擎。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示范区,打造培育纺织服装行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企业。

(三)持续加强质量监测,服务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纺织服装产业需要不断加入新的元素,赋予新的“灵魂和内核”。要纺出希望,织出明天,需要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发挥好政府部门的服务作用。

1.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修订,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提升标准化水平。纤检机构、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因地制宜研发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政府要引领和奖励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参与标准研发,增强行业话语权,助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2. 加大质量监测力度。一是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制定纤维、絮用纤维制品、纺织品、服装、劳动卫生用品等纤维及纤维制品监测规范,形成质量监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校服、絮用纤维制品、面料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和企业质量诚信体系,为市场监管部门实施点面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形成联动监管格局。市场监管、工信、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在纺织服装领域加强联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坚持从严监管,对质量问题严重的生产企业实行“零容忍”,严肃查处,一票否决。三是强化监测结果运用。建立监测结果信息发布机制,监测结果成为质量导向权威,让监测优质企业成为市场质量风向标,并将质量监测结果作为市场监管部门约谈、问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依据,激活优胜劣汰规则,促进以质量谋发展的社会共建态势。

3.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一是提高基层监管机构能力水平。湖南省市场监管部门改革后,市县两级纺织服装产品监管人员业务能力有待加强,需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做到会管善监管,懂法会执法,提高基层监管和执法水平。二是提高纤检机构检测能力。检测机构要完善检验条件,以服务民生为目标,提升学生服、婴幼儿服装、絮用纤维制品、床上用品、防护口罩等民生关注的重点产品检验能力,提高新型纤维、新型面料和功能性面料的检测能力。三是加大纺织服装标准宣贯力度。市场监管部门纤检机构要积极开展纺织服装标准宣贯活动,为社会和企业答疑释惑,全面提高贯彻标准的能力水平。四是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检、研合作,搭建纤检机构同高校、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基础性、安全性、新型环保材料等领域的科研学术研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帮助企业建设实验室、培训人员,提供技术比对服务,帮助指导企业完善质控体系。

4. 开展质量帮扶活动。市场监管部门及其纤检机构利用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开展“湖南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技术帮扶”“巡回问诊”“免费检验”“阳光纤检”等活动,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提升标准,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建设检验报告电子查询平台,方便企业快速查询质量信息。

猜你喜欢

湖南省纺织服装
澳洋纺织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服装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