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西红色资源与红色文旅构建研究

2022-11-13赵雅琳

对外经贸 2022年5期
关键词:定西遗存红色旅游

赵雅琳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定西市行政学院), 甘肃 定西 743000)

定西红色资源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领导定西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等历史时期重要的革命发生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坚持利用红色资源与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才能在生活中深度保护红色资源。目前,定西市文物保护单位开放率接近100%。建设与更新红色纪念馆步伐加快,市域红色文旅构建趋势良好。

一、定西市红色资源现状

定西市地处陕甘红色旅游区的陇中腹地,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留下了众多遗址、足迹、革命纪念建筑物,承载了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价值高,保存完好,具有保护、开发、利用的价值,在这个方面,应该有一个认知上的纠偏,不是等级高,名气大,就需要保护。偏远、小微、零散的也更是需要细心呵护。

(一)红色资源量大面广

定西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300 余处,纪念馆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356 件/套,没有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定西市红色资源类型分布广泛,按照其社会价值可分为文物保护、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等系列。据2021 年《定西市红色资源普查报告》显示,目前普查到的红色遗存保护单位有158 处,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3 件/套,三级文物14 件/套,一般文物较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 个,县级文保单位19 个,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计有12 家。

(二)红色资源影响深远

以红军长征文化为核心,以陇右革命斗争为基础形成的定西红色资源分布广泛,历史上,红1、2、4 方面军和红25 军长征时都经过定西,历时达三个月以上,行军历程数千公里,召开了著名的榜罗会议、岷州会议等,展开了著名的二郎山战役、华家岭阻击战等。红军的战斗足迹遍布甘肃,定西作为红军长征途中过境地域广、时间长、队伍多的地区,在定西全市一区六县的117 个乡镇都有红军长征中留下的遗址、文物、建立的革命政权及红色武装43 个,多处于偏僻落后的地区。

(三)红色资源内容丰富

定西红色遗存分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色遗物、红色遗址、红色旧居、红色藏品、红色精神。遗存类型丰富,无论从分布密度、数量、种类等多维度考察,其丰富程度都居于同类型红色资源前列,包括建党、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统一战线、解放战争、革命人物和革命烈士主题,保护情况较为理想,可视呈现性强。

二、定西红色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一)遗址可达性分析

空间可达性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依靠一定的交通设备到达指定地点的指标。本文采用市区到各红色遗址间的平均通行时间来计算遗址的可达性,以市中心为起点,大部分通行时间在0.5 小时左右,最远岷县不超过2 小时,以县城为起点,最远的榜罗小于1 小时,定西市红色遗址在空间上呈分散分布、集聚分布并存格局。

(二)遗址密度分析

红色遗存的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陇中南部、东部、东南部,漳县居首,占总数的47.4%;通渭第二,占总数的20.8%;岷县居第三,占总数的10.7%;渭源最少,占1.2%,其北部、西部以及西北部边缘地区分布密度低,红色遗存分布较为零散,且自量呈斜扇面形放射零散分布,交通不便;红色遗存分布密集的地区则分布在临近定西地域的会宁、甘南、庆阳等地(例如: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陕甘红军纪念馆等),涵盖红军会师、建立陕甘边根据地、腊子口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遗址均衡程度分析

红色遗址以市中心为起点,呈扇形状向东南、西南散发,越到边缘地区交通线路分布越密集,以此形成“由中心向边缘扩散”模式的交通线路分布情况,干线公路网对遗址的覆盖作用强化,故定西区域红色遗存间的平均通行时间相对较短,市区的可达性较边缘区域高。散点式分布。以临洮县为例,市区距临洮县城72公里,县城距临洮陇右革命纪念馆2 公里,无换乘到达。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等15 个红色遗存聚集在县城周边,通行时间较短,可达性高。又如市区距通渭县城70 公里,县城距榜罗纪念馆50 公里,通行时间比到临洮陇右纪念馆多一些,并且两地的路况都比较好。另外,市区距岷县县城138 公里,县城距岷州纪念馆15公里,通行时间较长。

(四)遗址的知名度分析

红色遗存越靠近4A 景区,旅游景点评级就越高,其知名度越高,旅游人数相应越多,景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红色遗址可达性越好。定西市A 级景区27 个,4A 级景区7 个,建成渭河源省级旅游度假区1 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7 个。红色遗存的知名度依赖于景区的知名度,以A 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为主要载体的旅游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形成,例如响应国家体育强国目标的“体育旅游”、以寓教于乐为主旨的“研学旅游”、以保护性建设为宗旨的“工业旅游”,以感官为第一视角的“沉浸式体验”等。目前,定西有4 个纪念馆纳入4A 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榜罗会议、岷州会议旧址等红军长征系列遗存知名度高,其所在景区的投入建设和宣传力度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景点可达性好,遗址知名度高。但不占据基础设施与交通的优势,换乘频次高。

三、定西红色文旅整合构建的启示

通过对遗址分布特征的分析,以及定西市对代表性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在红色文旅整合与互动的构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一)超前保护有法可依

定西对红色资源的保护高度重视,在红色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自觉树立红色资源保护责任感和紧迫性,主动担当责任,加强宣传,引导在社会层面充分认清红色资源的不可复制性、不可再生性,明白它的重要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完整的法律规章为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精准护航。例如《甘肃省县级及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实施方案》等,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敏锐性出发,为定西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提供坚实的法律和政策保障,2021 年10 月1 日施行的《定西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以比较全面的地方立法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未雨绸缪,树立保护意识,规范保护行为,强化保护效果。做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有规划有方案、有条例、有措施、有宣传。

(二)用好身边的“活教材”

定西是党中央最终确定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战略决策地,定西市的多数红色资源不同于腊子口、延安、井冈山等这样的一些闻名全国的红色基地,也不同于会宁、南梁、两当等闻名全省的红色基地,星罗棋布地存在于在我们的院落、村边、地头、小镇里,让我们普通的群众、干部、党员、学生们能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本地党史耳熟能详,是最好的一个活学活用的教材,效力不能小视,不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三)扩大“红色旅游圈”

不同历史时期的定西红色资源都已嵌入国家向世界公布的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 个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第46 条和第98 条),串珠成链,盘活节点遗存,甘肃省被列入“陕甘宁红色旅游区”;有两条线路被列入精品线路,其中,第13 条和第16 条精品线路经过漳县大草滩、殪虎桥、三岔、武阳;榜罗镇是全国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岷县2005 年被国家列入全国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 条精品线路之中。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文化遗产,也是发展红色文旅的独特优势,是定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定西人民的光辉历程中发挥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定西市许多小型红色资源,或因保护薄弱而遭岁月的自然侵蚀,或研究解读不足,或沉睡在乡野而宣介推广不够,现在正面临消失的风险,开展系统研究,专项普查、科学保护尤显紧迫。围绕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趋势日益凸显,红色资源保护也是衡量各地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把尺子。按照2021 年《甘肃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活动方案》,围绕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目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发展红色旅游,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发展红色旅游,围绕“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红色旅游。其中红色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如何保护利用传承红色资源,助力发展红色旅游,欲在这片沃土上开出文化繁荣的绚丽之花,结出经济发展的丰硕果实,必须进一步加大红色资源的发掘、建设与保护,通过把“红色资源”“历史文化”“旅游服务业”融合的方式,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绿色有利动能,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殷切嘱托,建设美丽富饶“新定西”。

四、定西红色文旅融合构建建议

定西红色文化历史悠久、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红色资源刻不容缓,保护红色资源,红色文旅融合构建,做好新时代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是定西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责任。

(一)盘活遗址体系,以红色遗存群落的层面进行整体保护

根据定西红色资源的分布特征,实现遗址即景点的转化,告别红色遗址散落、“孤岛”单立的状态,以红色遗存群落的层面进行整体保护,完善的红色资源生态系统,成规模、成片区的更能互相依存,单点、分散的资源更易损毁、消失。有保护才有利用,有使用才有生机,有生机才能永存,在有红色资源的地方打造景点,形成微景区,打造“点—线—面”连片发展的省内、省外合作新模式,景点连线建设上,在省内开展甘南、陇南、陇中、陇东、河西红军长征专线,胜利会师—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专线、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泽东故居—腊子口战役旧址—宕昌哈达铺专线—岷州会议纪念馆—漳县盐井会议旧址—通渭榜罗纪念馆—会宁会师—南梁红色旅游景区—陕甘红军纪念馆—延安圣地等红色旅游线路。在省外打造与四川、宁夏、陕西相呼应的旅游路线,将红色丰碑、长征胜利、红色沃土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红色旅游特色路线。景点连片建设上,围绕兰州—安定—陇西—渭源—临洮—兰州高速公路闭合环线,在市内培育形成东部红色沃土旅游区和中南部长征丰碑旅游区,在市外与兰州、白银、庆阳、河西、甘南、陇南、合作形成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实现景点连片发展。打造沿黄精品旅游风景廊道建设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二)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提高定西红色遗存的可达性

定西158 处红色遗址中有大部分遗址区位因素薄弱,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其分布在镇级或村级所在地,其交通线分布稀少,遗址可进入性差。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加速形成围绕兰定经济圈、兰西城市群的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要提高交通线覆盖率,基本实现“1小时交通圈”和中心镇15 分钟上高速的目标,加强陇中交通网络不完善县区低等级道路的建设,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网在优化县域红色旅游布局中的“助推器”作用,用不断完善的路网把众多红色资源、乡村风情小镇、4A 景区、渭河源旅游度假区等红色、绿色旅游资源串成线,同时构建“红色旅游圈”,通过整体上规划各红色遗址间的联动性,打造专门的红色旅游路线,从根本上减少人们的出行成本,提高其可达便捷性,争取出行零换乘,可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及民间资本广泛参与保护、积极投入保护。鼓励本地居民就近关注小微红色遗存,就近凭吊纪念、瞻仰、祭扫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参观者对红色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把弘扬英烈精神日常化制度化,为群众提供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活动场所,将长征精神、烈士精神融入群众性日常文化活动中。

(三)盘活资源大市,开辟红色资源与旅游融合的新途径

定西作为红色资源大市和红色文旅小市,“十四五”期间规划创建三个4A 景区和五个3A 红色旅游景区,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用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助力定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性、全方位。定西是文化大市、旅游大市、红色文物大市,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省份通道,发挥文化赋能和旅游业拉动作用,将更多文化旅游平台、功能布局定西,支持定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彩陶文化、长征文化、长城文化、渭河源文化、姓氏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陇中文化品牌,大力提升知名度,提高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效益及助力乡村振兴,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实现红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将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可以通过对红色遗存周边的相应用地进行土地置换,带动乡镇建设功能的转变,从而实现其与乡镇建设的有机整合。将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乡镇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旅游产业与红色资源有机融合,旅游品牌与红色资源品牌深度融合,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大量开展红色资源进周边省市高校和进省直部门机关,使其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四)坚持因地制宜,做到朴素实用功能完善

定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着力保护传承红色资源,繁荣定西红色文化事业和红色文化产业,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尽量做到以自然为根,以特色为魂,以社会效益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扎实开展全域红色旅游建设,推动彩陶、生态、寻根、书画、避暑、冰雪、康养、体育领域文旅深度融合,广泛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切实以红色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兑现红色文化价值,有效提升红色旅游规范化水平。致力于红色文化与农业、工业以及避暑旅游、康养旅游等产业的结合,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着力增加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加大红色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因地制宜推行红色文化体验项目,使得红色资源发掘与旅游业发展相契合,既在红色资源的发掘、整理、开发上下功夫,也在现有景区的改造与重塑上下功夫,让“诗”和“远方”与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定西遗存红色旅游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