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山西忻州“二鬼摔跤”表演特色及发展价值

2022-11-13马倩倩

戏剧之家 2022年13期
关键词:忻州表演者民俗

马倩倩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一、忻州地区“二鬼摔跤”概述

“二鬼摔跤”也称“抱跤人”“二娃摔跤”,是山西省级第一批非遗项目民俗舞蹈,作为体育文化艺术的一种活动,在山西省忻州地区较为流行,它从出现、流传、发展,至今将近千年,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表演者一人可以模拟两个调皮小孩相互撕打的情景。一个人表演两人摔跤,表演活灵活现,观众都难以区分真人与道具,很是玄妙有趣。

(一)忻州地区“二鬼摔跤”的起源

山西文化俗称三晋文化,这种文化体系由晋文化组成,同时也包含了历史悠久的边塞游牧文化和佛教文化,“二鬼摔跤”正是草原文化到中原发展的体现,它是一种将街头表演和舞台艺术相结合的传统艺术形式。笔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忻州“二鬼摔跤”起源于秦朝。忻州的“二鬼摔跤”是从战场上背草人的策略演化而来,传说匈奴汗国多次入侵崞县,发起暴行进攻,所到之处尸体遍地,悲惨凄凉。蒙恬将军领旨出征,与匈奴抵抗初期简直不堪一击,伤亡惨重,蒙将军苦思良久也没有找到对抗敌人的办法。于是,他访问百姓并与军队商量后得出了一个点子,他让士兵每人背着一个草人,扛着铁盾和刀剑,当匈奴逼近时,便弯下腰去砍马蹄铁,士兵砍马蹄时草人正站立,敌人的刀子落到草人身上,蒙恬将军趁机斩马倒敌,破骑兵队形,将敌人逐出城外。从那时起,军营就一直进行举重、互摔的训练。

(二)忻州地区“二鬼摔跤”的现状

忻州“二鬼摔跤”是一种有口皆碑的民俗文化,风格发展多彩多样,是汉民族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有效见证,体现出该文化的个性与融合性。山西作为文物大省,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承载了一段历史记忆。忻州“二鬼摔跤”舞蹈流传至今,一直活跃在节庆、祭祀等风俗活动中,每年正月十五在古城就有这种风俗表演,同时也会出现在摔跤比赛的开幕式中。它以驱邪除魔为目的,在祭祀过程中表演一种傀儡戏,承载着人们祈福佑安的美好心愿。如今的“二鬼摔跤”在动作表演上有了一定的创新,笔者通过考察发现,忻州“二鬼摔跤”的传承人有一位50 多岁名叫朱彦青的艺术家,但是长期跟随其学习“二鬼摔跤”艺术的基本没有,而其他临时表演队伍学习时间较短,难以传承精髓,致使“二鬼摔跤”缺乏现代传统艺术的审美价值,无法跟上传统艺术现代化发展的脚步。

二、忻州地区“二鬼摔跤”的表演特色

“二鬼摔跤”由一个人扮演两个鬼头扭打搏击的情形。因其表演风格迥异,深受大众喜爱。

(一)一人饰二角的特殊形式

“二鬼摔跤”有别于其他摔跤,它以木偶形式进行体现,神秘之处在于表演者的整体形象。他身着古袍,披头散发,两个鬼怪木偶互相撕扯,木偶模型就是他手里的道具;接着双手和双脚同时着地,然后进行舞蹈动作,造成“二鬼”摔跤的场景。表演者在表演中,双手握着假肢当作鬼头的腿,再加上自己的腿就足够满足“二鬼摔跤”的表演要求。他们双手撑地,马步扎稳,飞速旋转,忽起忽落,时进时退,营造出激烈搏斗的氛围;当表演达到顶峰时,表演者突然抛开道具,揭示真相,表演突然停止。表演者一人通过运用腿部、背部、手臂肩膀的动作以及杂糅戏曲、杂技、武术里的部分技巧动作,让观众们感受“二鬼摔跤”的神秘演出效果。

(二)灵活翻滚的技巧表演

的互摔表演,然后利用压、推等动作技巧进行摔跤。其中压是指表演者躺于地面,通过道具和手的配合形成一鬼压一鬼、在平地上缠着摔跤的形态;接着运用推的上肢动作,表演者稳扎马步,双手撑地,保持身体中段平衡,腿部发力快速前后移动,互不示弱,难分胜负。第二部分,转,滚,抱,“二鬼”从地面爬起,表演第一种转。表演者四肢着地,手脚并用左右交换倒移重心,在摔跤比赛的浓烈气氛中,利用蹦子、探海等核心技巧表演,有时还给观众表演一个“扫堂腿”,引来观众阵阵掌声。第三部分,勾,旋,跳跃翻腾,经过一番撕扯又掉落至地面。此时表演者演绎第二种转法,他侧躺于地面,以髋关节为支点进行圆弧运动,并在转的基础上完成滚地,这些动作用于表现“二鬼摔跤”的惊险场面,表演者运用一系列快动作把“二鬼摔跤”表演推向高潮。这时总有一个精彩的表演之战,就是表演者用手绊腿,表现红衣、绿衣两“小鬼”利用高超技术欲把对方摔倒的形态。而且还会在第一种转法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地翻腾,上演“鲤鱼打挺”“猛虎扑食”的好戏,让观众们看得情绪高涨,掌声雷鸣。最终,表演者为观众解开谜团,他当众取下道具以示个人表演,观众们十分诧异,议论纷纷,令人回味无穷。表演者以这种方式展现了自身的精湛技艺,让优秀的非遗文化流传至今。

(三)神秘诙谐的风格特点

“二鬼摔跤”独特的表演风格让它成为中国民间舞蹈一枝独秀,它让原本没有台词的社火表演首次实现舞蹈戏剧化。以前的“二鬼摔跤”中,“二鬼”大多是散着绿头发的丑鬼,单纯地进行动作表演;而现如今,头戴瓜皮帽的年轻人形象早已取代了以前的丑鬼形象,并且挑战幽默对白和现代配乐,画面有趣。表演中有锣鼓伴奏,表演者演绎着自己精心改编的成果,即两鬼嬉闹打斗的喜剧节目。整个节目中,“二鬼摔跤”表演者从开场到谢幕都没有露过面,恐怖而神秘,直到表演结束揭开道具时,观众们才知道这是由一人进行的表演,是一场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表演。

(四)表演主体的单一性

忻州“二鬼摔跤”艺术色彩浓郁,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明。但由于该舞蹈很少有人能够继承,属于濒绝项目。刘斌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历史遗产保护传承的第四代传承人,从小便跟着姥爷学习“二鬼摔跤”艺术。他说,因为二鬼摔跤表演强度大,耗费体能,要求表演者四肢协调、拥有想象力、能吃苦,有强健的体魄,由于该民俗舞蹈对表演者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表演者为男性,女性很少参与。基于非遗的背景下,“二鬼摔跤”表演不仅要满足当地村民的审美兴趣,更要为传承非遗文化作贡献,表演难度系数加大,表演主体的性别倾向就更为明显。“二鬼摔跤”表演主要由一个人表演,但也可以由多人群体表演,但在角色扮演中,必须由其一担任主演,其他人扮演集体角色。因此,表演主体极其单一,该传统民间艺术既难以普及,同时也处在失传的困境中。

三、忻州地区“二鬼摔跤”的发展价值

我国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民俗舞蹈更是民间艺术的一大支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非遗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对文化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和价值。笔者将其中的发展价值用作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积极挖掘其中价值和功能,期望能引起读者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关注、研究和重视,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一)推动保护发展

山西省忻州市是全国著名的摔跤之乡,而“二鬼摔跤”作为忻州地区众多民俗表演中的一大特色,与忻州文化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鬼摔跤”的继承创新价值更为彰显。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非遗项目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管理支持。加强非遗保护,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举措。只有政府抓住广大民众的社会意志,发掘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才能体现出社会力量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

挖掘忻州地区“二鬼摔跤”历史,让“二鬼摔跤”得到有效继承创新,学校教育部门的工作也不可缺少,将其加入艺术教育课程,倡导非遗进校园,让小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学习民俗舞蹈,并适应此课堂,使同学们真正了解、热爱民间艺术。当地大学积极学习“二鬼摔跤”舞蹈,深入探索研究,一方面利用其良好的学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担负起推动地方文化的主要职责。另一方面可以对其创新编排,在学生课堂中有效渗透,便于“二鬼摔跤”艺术蓬勃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推广与普及,对于“二鬼摔跤”自身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促进文旅融合

民俗文化是民族舞蹈的精神依托,是人们思想观、价值观、生活风气的直接体现。“二鬼摔跤”作为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具有文化交流价值,这些对于我们认识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规律,开发利用民族民间遗产,促进新时期文化艺术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推动“二鬼摔跤”乃至我国民间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忻州“二鬼摔跤”风格独特,神秘诙谐,是山西民俗文化的艺术珍宝。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旅游文化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国各地开展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宣传展示非遗文化的活动,体现保护非遗为了人民的理念,把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得更为浓郁。山西忻州“二鬼摔跤”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积极与当地旅游文化接轨,让文旅企业带动经济发展,进而弘扬“二鬼摔跤”文化。把民俗艺术与旅游业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商业价值,充分发挥它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民俗舞蹈商业化。“二鬼摔跤”的社会商业价值是在“认识”“审美”“传播”等社会功能中得以体现,民俗艺术走向商业化是新时代的发展必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处理民俗艺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使它们相辅相成,为建设现代化主义社会作贡献。

猜你喜欢

忻州表演者民俗
冬季民俗节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民俗中的“牛”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民俗节
妙猜两数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