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影视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西北工业大学“影视鉴赏”课程为例
2022-11-13丁卓,孙瑜
丁 卓,孙 瑜
(西北工业大学 艺术教育中心,陕西 西安 710129)
“影视鉴赏”课程是为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旨在通过鉴赏影视作品、参加课堂内外实践活动等,理解影视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审美判断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读图时代,学生周围充斥着传媒和影视,良莠不齐的媒体资源会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培育更广泛的懂得欣赏电影的人,并且能参与更宽泛的影像教育之中去,就成为电影教育必要的命题。而作为影像媒介面向智能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必须延伸扩展到对于媒介素养、传播素养,特别是互联网认知的影像教育和图像时代教育。”
一、课程分析
“影视鉴赏”课程不是单纯以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主,而是以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的审美教育。“电影不仅仅是影像的教育,而且是触发人们把电影理解成为艺术审美和创造对象的教育。”
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影视鉴赏”课程目前每学期开设3-4 门次,一般每班人数为80—120 人左右,上课地点为多媒体教室。为了更好地进行规范性教学,课程组采用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2015-2018 学年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如下:(1)学生观看影片的喜好方面,有87.88%的学生喜欢欧美影片,有66.7%的学生喜欢中国影片,有39.39%的学生喜欢日韩影片,而选择其他国家影片的人数是最少的,仅占5.15%。(2)教学案例的满意度方面,有63.64%的学生很满意,有30.3%的学生觉得满意,6.06%的学生觉得一般。(3)大部分学生对于有年代感的经典影视作品不感兴趣,觉得其过于陈旧。(4)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小班授课。(5)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想要尝试实践制作。从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仍需要加强和规范化。
二、教学改革
“今天美育建设的内容不仅限于吹拉弹唱技能式,应强调一种素养,一种感性的体验力、超越性的想象力,包括媒介素养在内的美学素养、想象力。”为了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激发各专业学生影视学习的兴趣,课程组进行了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将“价值引领、能力提升、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一)构建教学内容
1.制定教学大纲
在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审美价值基础上,重新制定适合学校各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大纲,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影视基础知识、影视鉴赏方法、各国经典案例鉴赏和实践制作运用。同时明确思政育人目标,发挥影视艺术的浸润作用和价值引领作用。
2.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常新化
针对教学目标,从影视基础理论知识入手,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在影视作品的选择上注重常新化。
3.制定教学案例选取原则
在影视鉴赏课程开始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观影喜好进行调查,对影视作品进行有参考目的的筛选,使学生产生高层次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
(1)经典作品与当下作品相结合
经典影视作品中画面效果、声音效果、情节、台词等过于陈旧,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选择影视作品时要遵循经典与当下作品相结合的原则。
(2)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并能产生情感共鸣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励志影视作品。通过影片中人物的励志方式,感受成功和喜悦,感受由痛感升华的快感,从而达到审美理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习和生活。
(3)学校特色的作品
选择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影视作品。比如,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三航”为特色的学校,选择具有“三航”文化背景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领会与探讨电影主题的同时形成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4)文学改编的作品
选择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比较分析。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观看改编的影视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影视审美能力,在比较分析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专题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组以主题或专题形式组织教学,按照模块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将影视最新技术和艺术创作理念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课程组将各章节内容整合为影视与技术、影视与艺术、生命的启迪、伦理道德、人文情怀等12 个主题。在把握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的同时,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在对影视作品的剖析中,接受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学会如何“看”电影。例如,将《流浪地球》中的影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引入科幻电影专题,使学生了解影视中的技术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创新教学模式
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主要以理工类为主,其学情特点为善动手、善创新。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调整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主动融入课堂的主体。创新教学模式为“观摩影片—提问和问题研讨—有针对性地思考—课堂听讲—实践创作运用”。鼓励学生课堂上紧跟教学环节,达到“入耳、入脑、入心、入手、入口”的全感官参与。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活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影视鉴赏的实际操作机会和平台,如举办影视沙龙或者现场影视鉴赏写作等。在课下鼓励学生进行微视频创作实践。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美的理解、感知、判断、体验记录下来,发挥个性和创造力。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拍摄的微视频进行展示和评价,组织学生们进行研讨,加深学生对审美创造的理解。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课前提出预习问题,课中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讲解影视鉴赏的知识。例如,在讲到影视语言的色彩时,插映《英雄》和《黄土地》片段,提出问题“色彩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作用?”通过问题研讨,帮助学生认识电影的色彩语言,使学生在把握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对于影视作品的审美能力,在自主探索中获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
2.案例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花大量时间播放影片,将经典影视作品中的情节片段放映与鉴赏分析相结合,用串讲的方式讲解影片的叙事结构或从一个语言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作品,掌握整体与局部分析的鉴赏方法。如在讲述影视叙事时,选取影视作品《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教学案例,将影片中的七个故事加以分析,如分析《前夜》,培养学生临危不惧,艰苦奋斗的精神。课后教师给学生推荐经典影视作品,采取拉片的形式供学生观摩和自主学习,配合课上所讲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3.讨论式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小组讨论方式,丰富课堂内外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蒙太奇”“景别”“意境”“影视叙事”“影视文化”“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课后通过布置代表性影视作品的观摩作业,创设审美情境,提出思考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团队合作,充分交流与讨论,课上以答辩的形式展开汇报,不仅推动了课下观摩影片的有效性,同时对于增强团队意识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课程资源建设
主要围绕课件与视频资源建设,开发制作《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案例库和思政元素库;剪辑整理影视作品中经典情节的视频片段资源,建设视频资源库,用于教学和课后辅导与交流。
三、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观摩影片—提问和问题研讨—有针对性地思考—课堂听讲—实践创作运用”与分主题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已在西北工业大学2019-2021 学年的课程教学中应用。通过对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采访,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新颖,对这门课程有了更高的学习兴趣。通过创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多数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了影视理念、影视技巧、影视鉴赏的方法,提高了对影视作品的审美判断力,提高了自身的审美品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西北工业大学《影视鉴赏》课程的建设为例,在课程建设中,研究了教学问题,梳理了影视艺术和教育知识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总结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课程采用“观—问—思—听—用”教学模式,“鉴赏”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