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教学途径探索

2022-11-12杨学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

杨学云

[摘 要]新课改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学生的学习体验等。所以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场所、教法选择,要拓展课堂,并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布置挖掘背景的课前任务,可以基于多媒体创设诗文共享的情境,可以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可以设置吟诵古诗词的实践活动。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古诗词教学;挖掘背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2-0045-03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审美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古文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挖掘背景的课前任务,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剖析古诗词的背景;可以基于多媒体创设诗文共享的情境,以此辅助学生想象和理解古诗词的画面;可以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以任务的形式激励学生分析古诗词的内容;可以设置吟诵古诗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情韵。

一、了解诗人生平,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

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正因为人生经历不同,才使他们的诗词具有了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风格。要想准确地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需要对诗人的生平进行了解。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的古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基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简单介绍诗人的成就和创作背景,而缺乏对诗人思想和人生经历的全面展示。诗人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接触到的人和事物都有所不同,在诗词中就会有不同的体现。教师应引领学生对诗人的人生经历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了解。

比如,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她的诗词内容和风格影响很大。

李清照出生于诗礼之家,她的前半生,家境优渥,自小熟读诗文,博览群书。18岁与赵明诚喜结连理,二人门当户对,又有着相同的文学艺术爱好,婚姻非常美满。因此,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反映她闲适风雅的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就算是一些弥漫着淡淡忧愁的作品,也多是感叹时光流逝或者抒发对宦游在外的赵明诚的相思之情。如《一剪梅》《如梦令》等均是这一时期她真实心情的写照。

但在她43岁那年,“靖康之难”后,金兵的到来颠覆了她悠闲惬意的贵夫人生活,特别是赵明诚病亡之后,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环境和人生轨迹。她的后半生,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在凄凉悲惨的环境中度过。因此,她后期的作品多是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之作,如《声声慢》《武陵春》等,都诞生在这一时期。

其他诗人,如李白、杜甫等,他们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的,他们的诗歌也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人生轨迹转变时的烙印。因此,要想比较全面透彻地理解某一首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能拘泥于诗词本身,而应该着眼于作者的一生。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找到诗词所处的时间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唯有如此,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深挖写作背景,了解诗词的前世今生

古人常讲:“诗言志,歌咏怀。”没有一首诗歌是无病呻吟,都是诗人某时某刻的写照,也就是说每一首古诗词的诞生,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写作背景。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是其隐性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诗词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课前挖掘古诗词背景的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查找与作者、诗词相关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并对学生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如此,便可以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归纳等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宋朝杨万里的名篇《宿新市徐公店》时,就可以采用这一教学策略。这首古诗的背景相对简单,但是对学生理解古诗词有较大的帮助。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挖掘古诗背景的任务。在课堂上,教师提问:“请结合预习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这首古诗背景的了解。”

有的学生回答:“杨万里到新市这个地方喝酒,喝高兴了就写了这首诗。”这一回答并不完美,没有加上学生自己的认知。对此,教师进行评价:“很好,回答得十分精简。不过哪位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介绍得更详细一点呢?”这样,便为其他学生创造了补充交流的机会。

通过课前作业,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以复述或者加入自己的认知的方式,分享自己对古诗词背景的了解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照顾到每个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图文共现情境,帮助想象诗词画面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或创设具有情境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教育场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一定训练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效性比较强,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结合动画、图片等形式,为学生创设诗词理解的情境,帮助学生想象诗词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促进学生审美等素养的发展。在这一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思,以凸显情境教学的价值,避免学生只关注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而忽视了对古诗词的学习。

在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歌时,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为什么横看和竖看不一样,峰和岭不都是山吗?”教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其他学生:“他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其他同学能想象出来这句诗的内容吗?”学生們互相看了看,没有举手的。可见,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准确地理解这句诗。教师便展示自己制作的PPT,先借助网络画板工具绘制了排成一列的三角锥;然后旋转这个立体图形,并且在不同的视角突出展示诗句中的“横”字、“侧”字,让学生明确“横”“侧”是指观察的角度不同;之后,教师展示“峰”“岭”二字以及相应的实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明确什么叫“峰”,什么叫“岭”。在展示完图片之后,教师不解释,而是提问:“结合情境和诗文,你觉得这一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略微思考后回答:“我想到了,山不是一座一座的,而是连成一片的,这样从侧面看就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横着看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如此,在情境创设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预估学生在想象、联想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将诗句和图片相结合,构建图文共现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结合情境更好地想象和理解古诗词。

四、开展合作交流活动,激励分析诗词内容

古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练,再加上古诗词形成的时代离我们现在的生活相距太远,所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会有较大的不同。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对古诗词内容的看法、理解,再在班级中分享、交流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充分的交流。

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一诗时,教师介绍完背景之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探讨自己对其中的诗句、思想感情的体悟。

小组1的学生首先将话题引到古诗的情感中。“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陆游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读诗时,一个忧国忧民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小组其他成员又进行了补充:“诗人陆游临死之前都盼望着国家收复失地,没有表露出一点儿对自己生命将逝的悲哀。”

当小组1分享完之后,小组2的学生结合古诗的背景进行补充:“结合我们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我们小组认为作者悲伤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是宋朝军队打了败仗,失地的百姓们倍受摧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第二是主和派太多,许多官员只知道议和、投降,根本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第三是作者虽然在诗句中表现出希望,但悲哀的是他其实认为收复失地是非常艰难的,希望渺茫——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样的交流碰撞中,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以进一步加深。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各小组学生进行观察,准确了解不同小组的关注点。而在分享环节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主动交流的前提下,让观点差异较大的小组互相交流,让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理解互相补充,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五、优化吟诵实践活动,引导感悟诗词情韵

古诗词的情感意蕴和韵律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而吟诵是小学生学习理解这些内容的最好方式。基于新课改以学定教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设置吟诵实践活动,并对学生进行节奏、情感等方面的吟诵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式吟诵,让学生以演和说的方式,分享自己体悟到的思想感情。

以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歌为例,由于本诗是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所以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吟诵实践活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充满趣味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情感和韵律。课前,教师准备好与诗歌相对应的视频或者图文。课中,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两部分,让他们依次吟诵古诗。然后,教师课件出示诗歌的配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图中的大人和小孩子都不开心吗?”学生予以否认。对此,教师继续引导:“可是老师感觉大家吟诵的古诗没有表达出快乐的感觉呢!现在,请听老师诵读。”之后,教师结合图文进行有节奏的吟诵:“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在诵读的同时,教师结合诗歌不断切换图片,并做出相应的表演动作。比如,在读到“耘田”一词时做出用锄头锄草的动作,在读到“绩麻”一词时做出纺织的动作。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用充满趣味的方式完成吟诵教学。

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的最后五分钟或者每天放学前的十分钟时间,作为吟诵实践时间,并辅助学生进行表演式吟诵。这样,便可以打破古诗词情感与学生现实情感的界限,增强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了解。

当前,小学放学的时间比较早,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让许多自主留校的学生有了充分的在校时间。教师可以结合趣味吟诵古诗词的教学活动,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拿出固定的时间,结合自己设计的辅助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古诗词吟诵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用模仿、表演等方式,将古诗词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结起来,打破两者之间的情感壁垒。如此,便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韵律美以及情感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古诗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改对古诗词教学的相关要求,在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有效利用翻转课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提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古诗词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充分挖掘古诗词的教育价值,助推小学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肖蓓,林瓊琼.诗文中的动与静:《山居秋暝》群诗阅读教学实录与评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0(Z6):10-13.

[2] 陈德兵.揆情度理,贴近诗心:谈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阅读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20(31):46-48.

[3] 罗艳.举象立意  言意共赢: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智慧[J].语文教学通讯,2020(9):66-67.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