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研究
——以首届“外国专家枣庄行”活动翻译为例
2022-11-12刘倩
刘 倩
(枣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一、研究背景
枣庄市别称“煤城”,2009年成为国务院政策支持的东部地区唯一转型试点城市,2013年又被国务院列为中国老工业城市重点改造城市。因此,枣庄又享有了“江北水乡·运河古城”这一城市名片。为了促进创新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枣庄市强势推出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战略部署。重大项目的招商与建设,天下英才包括外国人才的引入,对于枣庄市新一轮高质量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双招双引”政策的实施。
“双招双引”是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一种对外招商引资的策略。实施“双招双引”策略,旨在实现现代经济的高智商、高情商的发展,让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各地方要用新思路发展经济,大力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吸收新型的产业经济,从而使招商引资呈现全新面貌。“双招双引”是对外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全新观念,关键是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与时俱进。2019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凝心聚力抓好‘双招双引’”,强化企业招商、产业招商、“项目+基金”招商、专业招商,完善“双招双引”优惠政策,继续实施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新引进“万人计划”、泰山系列等高端人才100人以上。
“双招双引”外宣文本涵盖范围广泛,涉及枣庄地区的地理交通、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气候、优惠政策等方面,其翻译质量对于树立枣庄形象、对外推介枣庄、宣传枣庄的“双招双引”政策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2019年12月18日上午,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枣庄市政府主办的“聚英才·创未来——2019年外国专家枣庄行”活动在枣庄举行。这次“外国专家枣庄行”活动,不仅为枣庄市深化国际智力合作、扩大高端人才交流提供了新机遇,也为枣庄市打造鲁南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新平台。“外国专家枣庄行”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此项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经验。
二、文献综述
(一)翻译类型
按照霍恩比的分类,翻译类型可以分为三类: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一般语言翻译(general language translation)和专业语言翻译(specific language translation)。[1](P31)遗憾的是,这种分类没有明确分类的原则。中国有学者认为,翻译大致可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两大类。例如,李长栓(2004)认为非文学翻译涉及知识和现实,强调的是事实和信息的清晰性;[2]张基珮(2009)则细化了非文学翻译的类型,即“时政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广告翻译、影视翻译、娱乐生活翻译”。[3](P183)
非文学翻译的实践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涉及外宣类的有企业外宣、城市外宣、招商类外宣等。例如,王俊超(2019)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企业外宣翻译的研究,其研究视角集中于四类:一是西方译论,二是企业简介中个别信息的翻译研究,三是语言文化特征和信息处理视角,四是企业外宣资料或涉外/外向型/外资企业资料的翻译研究;[4](P62)孔苏婧(2018)研究指出,如扬州一样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对外宣传文本的英译中既要传播中华文化,又要兼顾接受者的文化背景;[5]孙艳丽(2013)具体阐述了外宣英译与招商引资的目的性,提出应有效结合地方特色,从而提高地区招商外宣英译的质量,更好地为地方招商引资服务;[6]王孝华(2013)从应用翻译的角度探讨了招商引资项目所需的语用策略。[7]
综合以上学者对翻译类型的划分和相关研究成果,鉴于“双招双引”材料涉及外宣外事、行政政策、企业行业宣传介绍等内容,所以该翻译中融合了时政翻译、旅游翻译和商务翻译。
(二)生态翻译学
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首次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由此发展了生态翻译学,这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第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原创翻译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国内学者对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对生态翻译学理论本身及其概念的阐释;[8][9][10]二是将其应用于指导不同文本类型的翻译实践。[11]
按照生态翻译学的理论,翻译被定义为“以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12](P51)。翻译生态环境是这套理论的关键术语,指的是“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即翻译群落)互联互动的‘整体’”[12](P90)。翻译生态环境包括客体环境(如原文本、文体功能等)与主体环境(如作者、读者、出版商、洽谈商等)。整个翻译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译者“适应/选择”的翻译过程[12](P87)
译者要“适应”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并接受该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同时,以译者为典型翻译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亦会对译文进行“选择”。因此,总体的翻译原则就是“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12](P235),具体的翻译主要集中体现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方面:“语言维关注翻译的文本语言表达,文化维关注翻译的语境效果,交际维关注翻译的人际意图。”[12](P236)
本研究依据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视角,结合“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生态环境以及译者的具体情况,构建“适应/选择”的整体翻译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枣庄市“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过程
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团队受到首届“外国专家枣庄行”活动举办单位的委托,担任此次活动的翻译工作。因此,“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以汉语原文的文体特征为客体环境,以枣庄市、枣庄市政府、枣庄市企业、外国专家和人才等为主体环境。在主客体翻译生态环境下,经由适应与选择,即原文选择译者,译者适应原文的生态环境,最终通过“三维”转换而形成译文。
三、“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生态环境
(一)客体环境
“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生态客体环境主要是原文本及其文体特征和功能。根据笔者搜集的首届“外国专家枣庄行”的语料,其特征主要有三点:
1.宣传领域广泛
既然“双招双引”以枣庄为平台,相关宣传文本自然会宣介枣庄这座城市,涉及领域广泛,诸如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原中共枣庄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兴伟同志在首届“外国专家枣庄行”活动上的致辞(下称“原李部长的致辞”)足以印证这一点,内容摘录如下:
枣庄位于山东南部……枣庄是一座人杰地灵、底蕴深厚的历史古城。……枣庄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正义之城,也是中华名族扬威不屈之地。……枣庄还是一座自然风光秀美的山水绿城。……枣庄更是一座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转型新城。
2.企业宣传文本中包含丰富的专业术语
枣庄市近几年的招商引资项目涉及多个产业领域,有锂电产业、光通信产业等,所以企业外宣文本中含有大量的产业术语。以下摘录自中共枣庄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广部同志的招才引智推介词(下称“王书记的致辞”)作为佐证:
这里是中国重要的锂电产业基地,拥有国家级锂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航天科工投资56亿元建设了中国航天新能源产业园,天瀚科技投资17亿元建设了高端锂电池产业园,形成了锂电基础材料、锂电池、检验检测、控制系统、产品应用、拆解回收等循环产业链。
这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光通信产业基地,依托东方光源集团,形成了光棒、光纤、光缆完整产业链,正全力打造通信产业全光网产业链。
3.方针政策类文本中多使用形象性比喻和总结式概括
方针政策贵在简洁清晰、方便落实。鉴于政策较多,为方便理解,势必会使用形象性比喻和总结式概括等方式方法。下面也援引王广部同志的招才引智推介词加以佐证:
这是一座创业之城,我们坚持打造最优政策环境,除省市政策外,出台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22条,今年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和专家30多名,其中,“万人计划”7人……这是一座创富之城,我们坚持打造一流服务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妈妈式”全程代办服务。
其中,“万人计划”亦称“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妈妈式’全程代办服务”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如何为人才提供服务。
(二)主体环境
一般来说,翻译生态主体环境主要是作者、读者等。鉴于“双招双引”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在主体上必然涉及枣庄市内外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外国专家和人才。除此之外,首届“外国专家枣庄行”活动还涉及主办单位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枣庄市政府。其中,参与的枣庄市内企业有山东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枣庄高新区山东威智百科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天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一切都构成了“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生态主体环境,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要素的综合作用,使之达到生态平衡。
四、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
(一)“适应/选择”的总体原则
基于“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生态环境,译者要适应原文、选择译文,并制定出一套宏观的翻译策略。韦努蒂(1995)提出,翻译策略主要分为异化(foreignization)和归化(domestication)两种,其中,归化的本质在于达成“译文接受者取向”,“使国外作者一路跋涉,走向目的语读者”[13](P107)。“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目标语读者为外国专家人才和外国企业负责人,因此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选取归化策略,使用目的语读者熟悉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来替换源语中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遵循目的语规范。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两个“适应/选择”原则:一是全面准确地翻译硬信息,二是删减归纳类、重复类文本信息。
1.全面准确地翻译硬信息
所谓硬信息,是指“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14](P60)。在外宣材料中,这类信息要准确完整传达出来,如实地帮助目标语的企业和专家人才理解掌握。比如下面介绍枣庄市的例子:
[例1]枣庄位于山东南部,因枣得名、因煤而兴。1961年建制为省辖地级市,现辖滕州市、薛城区、山亭区、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和枣庄高新区,面积4563平方公里,人口401万。(“原李部长的致辞”)
Zaozhuang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Shandong province,a city named for jujubes and prosperous for coal.Established as a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1961,it now has jurisdiction over Tengzhou City,Xuecheng District,Shanting District,Shizhong District,Yicheng District,Tai' erzhuang District,and Zaozhuang High-tech Zone,with an area of 4,563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4.01 million.
分析:这个例子介绍了枣庄的地理位置、建市时间、辖区范围、面积和人口,所有这些都是对枣庄市客观事实的描述,属于硬信息。译成英文时,采用归化策略,全面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所有硬信息。
2.删减归纳类、重复类文本信息
由于汉语和英语使用者的语言心理不同,“在哲学上的背景就是汉民族的思维习惯重悟性,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重理性”[15](P95)。汉语倾向于通过重复增强语言气势,英语喜欢替代、简洁,所以译者在翻译枣庄市“双招双引”的宣传材料时,可以直接删除总结归纳类、重复类文本信息,以符合外国读者的思维模式和心理期待,遵守他们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
[例2]我们始终坚持“产业高端化”的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打造了具有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大数据等“四新一大”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王书记的致辞”)
Always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high-end industry",we focus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replace old growth drivers with new ones,build competitive industries in new energy,new materials,new medicine,new information and big data,thus constructing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分析:这个例子中,“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就是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属于程度副词,“‘四新一大’特色主导产业”是对上文的总结和归纳,翻译时可以直接删除这些冗余信息,译文只需传递实质内容即可。
(二)“三维”的具体转换
译者在遵循总体原则的前提下,适机进行“三维”转换。其中,立足于“语言维”,考虑“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客体环境;立足于“文化维”,既要考虑客体生态环境,又要考虑主体生态环境;立足于交际维,考虑主体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恰当的翻译方法选择出最佳译文。在理论上,翻译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翻译策略,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而采取特定的途径、步骤和手段”[16](P83),翻译技巧是指“某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施和运用时所需的技术、技能或技艺”[16](P83)。具体来说,枣庄市“双招双引”外宣文本主要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灵活使用减译法、增译法、转换法等翻译技巧。
1.语言维转换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篇章等层面存在很大差异,“双招双引”外宣文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例3]枣庄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正义之城,也是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战役彪炳史册,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广为流传。
Zaozhuang is a city with glorious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and a place witnessing the Chinese people's valor and courage manifested in the Tai' erzhuang Battle and the Railway Guerrillas'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
分析:关于枣庄市基本概况的这段宣传文本,在词汇上,声韵和谐,对仗工整,多用四字结构,如“正义之城”“不屈之地”“彪炳史册”“广为流传”等;在句法上,多采用排比句、对偶句,句式结构单一;在修辞上,倾向于引用典故,突出历史积淀,同时提及了台儿庄战役和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在翻译时,可采用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摒弃原文句法的对仗结构,以求译文与原文内容相符、主要语言功能相似,便于向外国专家人才和外资企业负责人介绍枣庄。
[例4]枣庄还是一座自然风光秀美的山水绿城。境内山丘、河湖、水库众多,森林覆盖率达到38.2%,是国家森林城市。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有“鲁南第一崮”之称;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拥有全国罕见的岩溶地质地貌;二十万亩石榴园,被誉为“冠世榴园”;微山湖红荷湿地,是华东地区生态保存完好湖泊类湿地。(“原李部长的致辞”)
Zaozhuang is a National Forest City with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hills,rivers,lakes and reservoirs studded and forest coverage rate reaching 38.2%.Baodugu National Forest Park is known as the First Gu—a peculiar type of mountain top in Southern Shandong;Xiong' ershan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features a rare karst geological landform in the country;NO.1 Pomegranate Garden gets its name for its amazing area of over 1,3000 hectares;and the Honghe Wetland on Weishan Lake stands as an ecologically-well-preserved lake wetland in East China.
分析:语言维的核心要义在于符合目标语的文本语言表达习惯。鉴于英汉之间的语言差异,翻译时可以采用转换法,该技巧“涉及词汇、句法、语篇、修辞各个层面”[16](P87),比如,词性转换、语篇信息结构重组都可以纳入转换法。这段文字采用总分结构,介绍了枣庄的自然风光。译成英文时,译者对原文进行了语篇信息重组:把“国家森林城市”和“自然风光秀美的山水绿城”进行了合并,后面使用独立主格结构“hills,rivers,lakes and reservoirs studded and forest coverage rate reaching 38.2%”进行翻译。分述部分列举了抱犊崮、熊耳山、石榴园和红荷湿地,分别进行翻译。
2.文化维转换
“双招双引”外宣文本中的文化负载信息,其重要程度各不相同。译者要发挥其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进行甄别选择,把客体环境和主体环境都考虑进来,要么省略不译,要么增加解释,确保译文可以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生态系统,从而高效地推进枣庄市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
[例5]枣庄是一座人杰地灵、底蕴深厚的历史古城。境内分布着北辛文化、古滕国、古薛国、小邾国等遗址。孕育了七千三百年的始祖文化、四千三百年的城邦文化、两千七百年的运河文化。拥有墨子、奚仲、滕文公、孟尝君、匡衡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原李部长的致辞”)
Zaozhuang is a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rich heritage and smart people.Historical sites are situated within its borders.It nurtures 7,300 years of primitive culture,4,300 years of city-state culture,and 2,700 years of canal culture,and boasts man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elebrities such as Mozi and Xizhong.
分析:这段介绍枣庄的原文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主要强调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境内分布着北辛文化、古滕国、古薛国、小邾国等遗址。”“拥有墨子、奚仲、滕文公、孟尝君、匡衡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对于目标语英语读者而言,这些都属于可以不用了解的陌生的文化信息,因此采用归化策略和省译法,省略一些文化信息,避免译文拖泥带水。
[例6]枣庄是块热土,7300年前盛开了一朵人类文明之花——北辛文化,这里不仅诞生了科圣墨子、造车鼻祖奚仲,工匠祖师爷鲁班,更有尊贤重士的孟尝君,同时,还诞生过名闻遐迩的汉诺庄园。(“原李部长的致辞”)
Zaozhuang is a land of life,passion and dream.A flower of human civilization,Beixin Culture,bloomed 7,300 years ago.We are honored to have such great sages and celebrities as Mozi,father of Chinese science,Xizhong,the carriage inventor,Luban,the master craftsman,and the hospitable Prince Mengchang,who is known to be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generous to the talents.At the same time,as a 4A landscape and the base of Shandong Hanuojiachi Wine Industry Co.,Ltd.,the famous Hannover Manor designed by two German wine experts is also what we are so proud to have.
分析:增译法是指“根据目的语的词法、句法、语义、修辞或问题的需要,在翻译中增添某些词、句或段落,以更好表达原作思想内容,或更好地实现特定翻译目的”[16](P86)。例6中的“热土”根据上下文增译成了“a land of life,passion and dream”。汉诺庄园不仅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葡萄酒生产基地,由两位德国著名葡萄酒专家诺博、汉斯亲自规划、设计、指导,但在原文中并未体现,然而这些信息对于树立枣庄对外合作的形象以及外国读者的理解至关重要。因此,译者增补了同位结构“a 4A landscape and the base of Shandong Hanuojiachi Wine Industry Co.,Ltd.”,并以过去分词作定语,如“designed by two German wine experts”。
3.交际维转换
译者在翻译“双招双引”外宣文本时,要关注翻译生态主体环境,维持原文和译文文本的交际生态平衡,以期实现原文的交际意图。枣庄市的招才引智政策文本中常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概括性语言,为此,译者不能死译硬译,可根据原文的交际目的和交际生态环境进行改写。
[例7]枣庄也将实施更加积极、更加有效、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尽最大努力提供“最优政策、最优环境、最优服务”,让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枣庄市政府副市长周宗安同志在“外国专家枣庄行”接待晚宴上的祝酒词)
We will,for our part,formulate a more proactive,effective and open talent policy,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provide "optimal policies,environment and services" to guarantee that foreign talents are willing to work and live in Zaozhuang.
分析:原文使用了第三人称的无灵主语“枣庄”,在翻译成英文时,译者充分考虑到这段文本的交际意图和主体环境:致辞人为枣庄市副市长,致辞环境为接待晚宴。因此,改写成亲切温暖的第一人称有灵主语“we”并以此统领整个句子。此外,原文使用了两组重复表达——三个“更加”和三个“最优”,其交际生态环境体现了枣庄市政府招揽天下英才的诚意和决心,而英语译文则进行简化处理,仅使用了一个“more”和一个“optimal”就达到了交际目的。对于“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没有按照字面逐字翻译,而是改写成“are willing to work and live in Zaozhuang”,使其更加简洁,符合英语的交际目的和英文读者的交际习惯。
[例8]近年来,在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秉承的“为投资者着想,助投资者成功”的宗旨下,我们企业切实感受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流程再造强度,“一次办好”的改革成效显著,为我们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枣庄市“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政策推进,也使得营商环境更加公平和法治化。(来自山东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代表张永顺的发言)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care what investors care to help them succeed" and the reform of "one-stop service" upheld by the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o our difficulties have been solved and we companies benefit a lot from the procedures simplification in government departments.All these create a clean and friendly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hence realizing a fairer and lawful business climate in Zaozhuang.
分析:例8的交际目的是肯定和赞扬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对投资者的关心和协助,所以译者按照“条件—微观结果—宏观结果”的叙述顺序进行翻译。其中,采用转换法,把制度化的信息重组一起,即“the policy' care what investors care to help them succeed' and the reform of' one-stop service' ”;使用连词“so”将微观结果和条件连接成并列句;宏观结果方面,则另起一句,使用代词“these”和副词“hence”与上下文进行呼应,实现语篇连贯,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英语交际目的。
五、结语
本研究以首届“外国专家枣庄行”活动为切入点,探究了枣庄市“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此类文本内容丰富,涵盖了枣庄市推介材料、枣庄市企业外宣材料以及各项优惠政策文本等。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烛照下,“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实践要充分考虑其翻译生态环境,进行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有效转换。通过分析大量真实生动的语料,译者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以及减译法、增译法、转换法等翻译技巧,保证枣庄市“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高质量英译。希冀此项研究能助力枣庄市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加速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深入推进城市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兴市,产业强市”的战略部署,让枣庄这颗“鲁南明珠”熠熠发光。
致谢:文中部分英语译文由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团队朱德红老师、胡媛媛老师、颜秋静老师、孙飞老师初步翻译,同时该文也得到了首届“外国专家枣庄行”活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支持,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