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岁的孩子,该如何选择运动项目?
2022-11-12董进霞
体育运动有许多项目,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个人项目可以培养孩子的挑战意识,但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专项训练以及该练什么项目,一直是令许多父母困惑的问题。
如何选择运动项目?
父母为孩子选择项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的兴趣。
孩子自身的先天条件。如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特征,速度、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特征以及反应快慢、专注度等心理特征。
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如体操需要柔韧性、协调性和爆发力,篮球和排球对身高有特殊要求,游泳需要水感等。选择那些与孩子先天条件最匹配的项目。
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其年龄段进行的项目。
运动项目练习的顺序是什么?
父母在为孩子安排运动项目的学习时,需要考虑下列问题:
1 各年龄段的特征。
2 儿童身体运动机能发展的规律,如上肢先于下肢,大肌肉群先于小肌肉群。
3 对身体发展或要求全面的项目在先,如体操;对局部能力要求高的项目在后,如射击。
4 对柔韧性、速度、灵敏度要求较高的技巧类项目优先,如花样滑冰等;对力量、耐力要求高的项目在后,如举重、马拉松。
5 个人项目在先,如游泳;集体项目在后,如足球。
6 具体形象突出的项目优先,如艺术体操;要求抽象思维、决策推理的项目在后,如棒球。
7 非负重、非身体接触类项目优先于负重和击打类项目,如标枪优先于拳击。
综合上述原则,3~6岁孩子可依下列顺序选择运动项目进行重点学习:体操(或艺术体操)、游泳、滑冰(或花样滑冰)、网球、乒乓球或羽毛球、足球、篮球、棒球或冰球。
科学进行专项运动练习
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是以特定动作技能为基础发展而成的。而动作发展是以神经系统与肌肉、骨骼、关节组织在结构上的完善为自然前提的,也就是说生理成熟为动作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生物可能性。然而,习得动作的潜在可能性要变为现实又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刺激与经验。父母为孩子选择一个运动项目时,既要考虑其成熟程度,即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是否具备了从事这项运动的物质基础,也要考虑孩子在什么时候接受什么样的训练才能让其运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几岁开始练习合适?
从3~6岁孩子生理、心理和运动能力发展特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4岁是精细动作发展和神经系统的内抑制发展的快速期。因此,通常孩子在4岁后可去专业培训机构或体校接受一些专项的启蒙训练,但此时仍是以培养兴趣、发现潜力和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
练习什么项目合适?
那么孩子在3~6岁这个年龄段,练习什么专项运动合适呢?
适合进行早期专门化训练的项目:
1 体操、跳水、花样滑冰等高度技巧性、非负重的项目。
2 游泳、滑雪、马术等高度运动知觉的项目。
尽管上述这些运动项目的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可能的,但在训练时仍要注意训练内容、手段和负荷要符合 3∽6岁儿童的形体、肌肉、骨骼、关节和心血管系统等发育的特点。而且,在这个阶段,不宜只练一个项目,应让孩子尝试不同类型和项目的体育活动,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天赋,并让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为身体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专项发展打下基础。
不宜过早专门化训练的项目:
1 田径以及篮球、冰球、足球、曲棍球等高决策的团队项目。
2 网球、棒球、高尔夫、羽毛球、壁球、击剑等视觉追踪类项目。
3 拳击、摔跤、跆拳道等搏击类项目。
4 划船、骑行、高山滑雪等高耐力项目。上述运动项目对逻辑思维能力、注意控制能力或对身体冲击力、耐力都要求很高。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还达不到这些项目的要求。过早开展这类运动专项化训练并不会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会使孩子受伤或出现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阻碍等负面效果。国际上的一些学者对多个项目的运动员进行追踪研究后也发现,过早的专项化训练弊大于利,甚至存在导致孩子身体发展不均衡、对运动项目丧失兴趣、出现社会交往问题。
如何避免运动伤害?
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在快速移动、上攀下跳时,由于惯性的作用和身体重心的不断变化而导致平衡被破坏,很容易出现摔倒甚至受伤的现象。那么,如何减少或避免孩子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出现的伤害事故呢?
合理安排训练
增加力量性、柔韧性和灵敏性的训练,提高孩子的基础运动能力可以有效避免运动伤害。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出现运动伤害事故的孩子中,80%以上是平时不爱运动的。因此合理安排训练过程、运动量和强度很重要,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
增强安全意识
注意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训练。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当孩子从一定高度往下跳时,要训练孩子落地时的屈膝并且重心前移,五指向前方撑地;若不慎重心后移,要训练孩子学会跌落时立刻低头、团身滚动等。
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3~6岁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高于抑制,也就是说当他们玩得高兴时往往不知道疲劳。因此,不能只问孩子累不累,在得到“不累”的答复后让其随心所欲地玩下去,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孩子过度运动,进而出现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