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学生工作室管理方法初探
2022-11-12米妍洁
张 泽 黄 莉 米妍洁 王 敏
(四川工商学院计算机学院,四川成都 61174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室注重结合管理类互联网平台创新管理方法,基于自身需求创建或订购现阶段比较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更好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靠拢,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管理类系统呈现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许多专业项目团队借助管理类平台,提升对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1]。
1 “互联网+”与高校工作室
1.1 高校工作室功能界定
高校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是将专业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平台。工作室一般以完成企业项目,参加专业类比赛或创新创业类比赛为主要任务。高校工作室具备教学育人的性质。高校工作室的育人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教学方式,高校工作室是一种以教师的引导教育为辅、学生自我积累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借助教师积累的专业经验等途径在比赛或项目中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训练。
1.2 高校工作室“互联网+”管理模式的概念
高校工作室“互联网+”管理[2]是以管理科学与教学的原理为基础,使用互联网技术,例如:利用线上程序、网页、APP等对工作室的各个环节上的元素进行管理,使其有规律、高效稳定地运行。
高校将“互联网+”运用到工作室的管理中,包括高校工作室“互联网+”管理模式的思想、理论、管理操作程序以及方法体系中的工作模块在实际项目中的组合形式。在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章。高校工作室“互联网+”管理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其是在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中总结得出的结论,模式可根据各个工作室的特点进行更改和升级。
高校工作室“互联网+”管理模式具有简明性,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使用流程线将可独立成块的工作模块串联起来,然后赋予完成度等可视化元素,提高体系模块的可查看性。
2 高校学生校园工作室管理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首先,高校工作室呈现“教学与科研为主,管理为辅”的局面[3-5]。传统管理方法的不专业、不科学和效率低下等缺点严重制约高校工作室的发展。其次,高校工作室管理方法缺少实践经验,导致管理方法和技术的落后和缺失。最后,管理人员与团队专业性较差也是制约工作室发展的因素之一。
3 高校工作室管理解决方案
3.1 以模块搭建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管理的可行性
使用互联网技术,结合思维导图的思维模式,搭建管理场景,探索管理模式。通过在实际项目中实践,寻求管理办法。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专业性高、培训成本低。基础工作场景由专业人员模拟真实的管理场景,设计并搭建管理框架,使用者组织相应管理层级的非专业人士进行学习和运用管理框架,即可进行科学管理,无额外的培训费用。第二,管理框架可更改、可复制、灵活度高。根据不同管理者的喜好和工作室各自的特点,设计管理框架,增加或删除基础框架内容,适应工作需要。管理框架可以复制使用,在不同的场景中遇到相同的模块无须重新设置和搭建,降低数据冗余。第三,大数据技术的介入,让历史数据“可视化”,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构成了大数据,根据大数据形成的数据系统协助数据分析指导工作。
3.2 工作室管理应用案例介绍
高校学生工作室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管理框架,管理工作室要从细节入手,填补管理漏洞,统一各部门工作的格式与要求,实现数据共享,打造大数据管理新模式。工作室的整体规划与管理由指导老师或者室长指派完成,管理工作包括例会、考勤、值班、周报、财务报销、比赛等[6]。
(1)统筹管理。
组合主线和任务工作模块统筹管理,设置主线并存为模板,供每学期重复使用。负责人在主线上引用任务,限定成员参与权限。负责人指定工作室成员制作工作排班表,附成员信息表和课表上传企业网盘,负责人可查看。负责人发布考勤任务,考勤名单上传主线,参与人员使用考勤设备即可完成考勤,考勤管理工作模块将周、月和年为单位的考勤表上传至考勤任务,文档由负责人管理,设置权限,文档用于存储事件照片、工作室信息相关文件、荣誉证、优秀作品和“互联网+”优秀项目,文档中能够直接找到往期优秀的项目和作品。负责人使用审批模块处理财务报销,上传相关活动的预算类和报销类报表,添加审批,负责人进行审核,审批结束自动生成财务凭证,上传审批工作模块。统筹管理体系框架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统筹管理体系框架
(2)例会管理。
负责人使用公告通知例会时间地点,使用考勤工作模块进行考勤。负责人完成简报,简报内容包含例会记录和相关照片。导师或室长使用台历新建事件,设置每周例会的计划和重复次数,成员可直观地查询事件,完成相关任务,利用二维码签到的方式管理例会,重大的会议使用主线引用文档与表单。例会结束后,相关成员下载简报模板,完成简报并上传。例会体系框架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例会体系框架
(3)经费与报销管理。
负责人在费用发生后的5个工作日里上传单据,并且如实填写报销的各项内容,例如报销时间、报销人、费用摘要等;报销单据经过审核后根据具体内容到付费用。报销与预算紧密结合,实时进行预算控制预警管理,审批结束自动生成财务凭证,方便工作室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分析[7]。
活动审批:在做活动策划时设置编号,完成活动预算表格,添加附件上传至表单等待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由其他人员发布活动公告,预告活动准备完毕即可执行。
报销审批:在审批中发起申请,选择报销申请类型,分别填写流程说明、报销金额、报销类别和报销说明,附件中添加单据照片和活动照片。申请填写完成后将申请及时抄送至审核人员,等待审核成功。
(4)比赛管理。
比赛中通常会出现导师和成员之间或者成员之间沟通困难,负责人项目跟进难,项目进度缓慢等管理问题。为解决比赛过程中出现的管理比赛团队难的问题,选择搭建比赛模块。
比赛可以分为单人赛和团队赛两个类别。单人赛使用公告、任务和主线工作模块。公告接受参赛成员信息反馈,负责人新建栏目“报名征集”,参赛成员作为参与者,设置比赛截止时间,在一个任务板块内,参赛成员还能相互了解情况。当后续有文件更新或者通知可以直接传达给需要的成员,避免在一个群里面发送打扰其他成员。工作室管理规划主线工作模块的公告工作模块中引用正在进行的比赛任务,负责人可查看赛进度。
团队赛搭建主线、项目和台历功能。设置团队比赛项目,建立单独的比赛主线,包括准备阶段、团队讨论、设计方案、完整方案和后续更改,结合团队赛规模大、时间跨度大的特点,主线和项目配合使用,线上通知与协商。大型项目很多时候不止参与一个比赛或者其他事件,可使用项目建立子项目记录进度,进行管理;使用台历工作模块,建立团队台历,团队共享台历,提醒参与人员,避免错过;同时结合大型比赛举行时间固定的特点,使用比赛台历的循环功能进行提醒。
(5)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工作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企业合作时,工作室创建新的主线任务,建立相应的项目任务,方便管理和跟进。确定参与此次合作的人员,工作室和外部团队的人员建立沟通,交接项目,分配好工作任务,至项目完成并且验收成功为止。项目流程包括:甲方方案—支付预付款—制作讨论和确认项目展示方案—制作展示方案—预演展示和方案修改—确认方案—付款和施工—后期服务。
(6)招新。
负责人制定招新计划流程,前期宣传召集有意愿者进入群聊,使用群聊通知进行后期的考核。面试考核,由负责人审核决定新成员名单,并通知。
(7)考核。
工作室会定期组织一些内部考核,用于提升设计与审美能力。例会之前,参与成员上传自己的作品至指定文件夹,此功能可有效避免成员因外力因素丢失文件,比如U盘损坏中病毒、忘记携带等。使用企业网盘在线预览、留档,工作室端可避免产生下载造成内存不够或者浪费时间等情况;设置相应权限,可避免文件错传乱传。
(8)学习与提升。
工作室资源有限、成员需求量大,是工作室的管理难点。负责人建立主线,设置参与者权限,包括初步征集选择,再后续进行征集工作。参与者上传附件,选择审批人,审批过后交给另一个工作室的审批人。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互联网+”为基础的模块搭建管理模式,可优化管理体系,填补短缺,解决管理难题。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入手,在管理的各个环节注入新管理方法,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使用管理平台完美解决了管理方法不专业、入手难等问题。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只需对管理体系和管理平台加以熟悉,在原有的管理体系上运用软件即可。
文章借助现有的网络管理类平台,对高校工作室的管理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并总结出一套管理方法,其中包括日常管理、比赛管理和工作室资料管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