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2022-11-12张宗宾
张宗宾
(蚌埠二建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 蚌埠 233000)
体量庞大、 建设工期漫长、 投入高以及不确定因素繁多等均是建筑项目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实施阶段很难精细化管理, 滋生出建筑项目参建方之间信息协调性差、 沟通缺乏时效性、 建设成本持续攀增、 频繁返工等诸多不良现象, 以致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中不能创造出预期效益, 有损其社会形象。 而进行全过程、 精细化管理是处理以上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笔者结合既往工作历程, 较为详细的探究建筑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措施。
1 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 能协助建筑企业更有效的防控工程风险。工期漫长、 工程主体较多、 成本偏高、 专业技术多样、 工艺繁杂等均是建筑工程的普遍特征若不能站在全局视角整体、 全过程的管控工程造价, 则很可能出现各种隐患问题, 比如因造价控制不严格, 而购置了低价劣质建材, 势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通过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 能严控建筑行业市场、建设企业及工程施工实况, 有针对性的调控建筑工程的功能性、 专业性, 将建设资金的浪费量降到最低,早期解除投资、 工程施工风险。
其次, 提升收益水平, 全过程造价控制、 管理对象众多, 以建设单位、 建筑企业、 设计院及各利益相关方等。 在造价控制相关措施的干预下, 能有效控制不同工程主体及对象的效益、 质量及管理过程等, 整体提升了建筑施工过程的系统性与精准性, 更好的规划工程项目的总目标, 协助不同主体迅速强化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提升工程质控水平等, 实现在全过程管理中不断提升各主体方的经济收入水平。
最后, 使建筑行业快速转型升级过程有更强大的动力支撑, 持续强化建筑企业、 建设方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通过规范的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 能进一步明确施工方实践中的可控支出额度, 有效应对上级部门下达的有关政策要求, 帮助建筑企业节约开支。 例如, 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阶段, 加大对工程场区内能源、 原材料消耗过程的监管、 控制, 及时处置工程场区内形成的污物, 规避环保部门作出的有关行政惩处以儆效尤, 以致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明显提升、 工期延误等。
2 建筑全过程造价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策划决策阶段准备工作不充分
具体表现在没有精准预算建筑项目立项后的投资情况、 项目经济性测评融资方案方案合理性分析不深入等, 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合理调配资金、 资源, 不利于项目造价控制工作有效推进, 自身价值也被弱化。
2.2 设计概算的精准性不足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深度不足、 强制性的减少概算、 概算计算范畴不全面、 没有严格依照概算进行定额计取、 造价人员编制概算的工作能力水平不足等因素的作用下, 均可能会降低概算结果的精准性。
2.3 缺少事前控制
部分建筑企业在中标后, 还没有制定出完善、 严谨、 周密的项目施工方案, 就急迫的开展建设活动,多应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 在主客观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使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频繁的出现设计变更情况, 导致施工图纸预算明显高于设计概算。
2.4 工程招投标缺乏秩序
在建筑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 很多工作仅是流于形式, 串标、 围标、 挂靠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
2.5 施工过程资料管理不全面
很多建筑施工阶段, “重技术, 轻管理” 的现象十分显著, 针对施工过程形成的资料, 没有严格、 规范的开展管理工作, 增加了部分资料遗失、 签订延期、 虚签等情况的发生率。 建筑施工阶段形成的影像、 变更、 商谈、 现场签证、 索赔资料等, 均可能还会成为工程完工结算时的重要依据, 如果没有全面管理以上这些资料, 造成部分资料内容不完整等, 均可能会对竣工结算工作质量及进度形成不良影响。
2.6 造价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
部分人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项目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在实践中没有时常亲临工程场区, 对现场具体情况缺乏全面了解, 通常仅是参照项目竣工图纸、 设计变更、 现场签证等纸质资料开展审核工作,很难确保审核结算结果的精确性。
2.7 工程合同管理欠缺科学性
部分建筑项目的参建方在签署工程合同时, 没有将相关材料呈交给造价部门进行审核, 很可能造成形成的合同形式、 变更、 价格整改、 工程款支付、 竣工结算等条款对本单位的经济利润造成一定损害。
3 建筑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
3.1 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建筑见项目形成的初始阶段, 其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整体实施周期。 投资决策阶段, 应加大对投资建设规模的严格控制, 并合理应用现代成本分析技术, 参照建筑项目的基本特征, 编制出最科学的项目成本, 基于成本分析过程, 最大限度的提升项目建设成本设定的合理性, 进而对整个建设项目造价进行先决性管控。 在以上过程中, 造价控制人员还需和设计、 施工技术人员密切配合, 有针对性的提升项目的建设标准与执行水准, 将加强项目建设规模、 标准控制作为始发点, 确保建成的项目整体质量和既有规范标准相吻合, 加强建筑项目整体造价水平的控制,以防在提升工程建设效益过程中, 导致建设成本持续增加。 要求设计人员从建筑工程建造规模、 内容两方面表现出设计意图, 综合多方面因素比较多个方案的合理性、 可行性, 遵照优选原则, 优化建筑项目的建设质量, 减少成本投入额度。 故而在项目投资决策环节中, 应认真落实全过程造价控制理念, 落实造价管理原则, 合理测评影响投资的因素, 规避形成疏漏漏洞, 不仅能优化投资估算工作质量, 也能为后期造价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3.2 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是整体规划和详细阐述建筑项目实施意图的过程, 更科学的处理施工技术与经济之间关联性, 作用于项目造价确定和管控过程, 对工程造价管理效果形成较大影响。
首先, 有针对性的完善设计方案, 这是当下有效控制工程总造价的有效方法之一。 建设方审查工程设计方案时, 要结合建筑项目现场条件、 功能要求等对方案内容做出微调整, 提升其完善性。 综合气候条件、 技术设备水平等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案, 把提高投资综合效益为目标, 加大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力度,制定出实效性更强的工艺方案。
其次, 采用限额设计方法, 参照上级部门批准的可行性报告的投资估算状况去管控工程早期设计, 运用规划的总概算更准确的调控施工图设计、 技术使用过程, 在保证各个专业均能实现应用功能的基础上,参照早期设定的投资限额管理设计工程, 严控工程的设计变更过程, 始终不能打破项目的总投资。 当设计方有设计变更的需求时, 一定要严格审查变更原因及增加费用的合理性, 任何变更只有在得到建设方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通过落实这种方法能够为承包方后续阶段索赔提供可靠凭据。
再者, 还需着重考虑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可执行性, 以防因其安全系数过高, 而浪费掉大量的建设资金、 资源, 提升工程造价成本。
最后, 在整个设计阶段, 也要统筹、 整体考量经济效益、 专业施工技术等相关因素, 使建筑项目的建造互动在经济性、 技术性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可行性,站在工程技术、 经济两个视角, 实现对工程项目造价目标的有效管理、 控制。
3.3 招投标阶段
首先, 建筑项目建设阶段, 积极开展招投标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工程造价, 减少费用支出。 施工招标阶段执行的任务主要是分包建设任务, 为了能确保众多施工方在招标活动内公平竞争, 一定要严格执行管理规程, 规避出现工程的“关系户”。
其次, 明确要求造价人员全面了解工程施工图纸及具体作业量, 严格审查、 核对施工图要求及工程清单。 如果探查到施工图纸内容和相应工程量清单之间存在很大出入时, 应及时将实际情况反各建筑企业,及时调整业沟通交流。 全面了解施工图内的基本信息内容, 并参照建筑现场勘测资料、 设计图纸等有针对性的调整工程量清单, 确保其能符合具体的施工方案。
最后, 认真签署工程建设合同, 以最严谨的态度选出合同种类, 进而更好的管理、 控制工程建设成本。 当下, 对于大、 中型的建设项目, 通常会选用单价为主、 总价为辅的合同形式, 实质上就是在工程主体内选用单价合同, 而将总价合同用于其他构成部分内; 而对于建设规模较小的工程项目, 通常建议应用总价合同。 在以上过程中, 也要加大对合同内各项条款的审查力度, 签署工程承包合同环节, 参建方应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 要求造价工程师全面审查工程合同内的具体内容, 并科学规划好风险责任、 明确设计造价, 清晰的呈现出建筑工程内重要机电设备、 建材等的主要参数也应在详细询价后中制定出科学、 合理的招标价格, 建设相配套的样板体制, 以规避中标以后因市场价格出现明显变动而使部分投标方出现篡改工程合同内容的行为, 实现对建筑项目参建方合法利益的有效维护。
3.4 施工阶段
当建筑项目步入到本阶段时, 造价控制目标以控制资金投入为主, 进而更好的达成前期设定的控制目标, 比如压缩工程造价、 短缩工程建造周期及提升施工质量等, 进而确保建筑项目施工活动合理、 高效推进, 最后建造出精品工程, 更好的满足广大业主的需求。 另外, 在具体施工建设中, 施工对是影响工程造价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故而加大对施工队资质的审查力度也有很大现实意义。
第一, 建筑施工时, 建材费用在总费用中所占比例能达到60%左右, 所有建材价格成为了影响项目造价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 严控建材价格是减少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之一。 为此, 应加强对材料购置、 运输、 存管等过程的控制, 采购材料时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 加强供货商能力、 社会资质等的考察, 在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建筑设计要求的选择, 尽可能的选购低价材料, 并和供货商建设长期合作关系, 加大对工程现场人员行为的控制, 提升其操作规范性, 将建材浪费量降到最低。
第二, 严格控制现场变更或签证情况, 严格审查建筑企业提交的设计变更申请, 只有其能有充分的变更理由阐述只有采用变更形式才能确保建设活动顺利推进时, 方可审批、 应用。 若出现了现场签证状况,则明文要求项目参建方严格执行前期设定的变更程序, 针对形成的所有现场签证均整合至管理程序内,禁止发生关系或者人情签证等情况。
再者, 认真落实工程索赔的管理工作, 具体实施时全面分析工程招标文件与合同条款, 准确判断工程索赔是否成立出; 加大对索赔费用计量精准性的审查力度, 是否真正执行了合同中设定的索赔费用的测算凭据与方法。
第三, 加强合同管理力度。 工程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经济的法律凭据, 身为一名合格的合同管理人员, 主观上一定要加强合同管理质量意识, 伴随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推进, 有针对性的调整与完善合同条款内容, 明确规定签署合同的双方一定要对合同条款达成共识, 严禁出现模棱两可的部位, 否则容易影响工程竣工结算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 对于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施工企业, 他们通常会在项目正式开工前就确定下了工程造价, 而后有序的组织人员、 机械设备、 施工材料进场, 实现对施工合同的动态管理, 有益于优化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第四, 加大对工程进度款的控制力度。 施工方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况, 编制出目标控制方法, 这是当下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一种有效、 经济合理手段。 主要是在确定下合同价款后, 结合形象进度制定分析阶段进度付款计划, 在得到合同双方认可后, 抵达一个阶段, 当监理工程师现场确认签字后, 就可以按照合同要求拨付工程进度款。
第五, 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在项目网络图的协助下, 实时分析工程实际成本支出和计划之间形成的差异, 尽早调整, 进而更准确的应用工程建设资金, 降本增效。
3.5 竣工验收阶段
当建筑项目的施工活动步入至竣工验收环节时,依然要加大低工程造价的控制, 否则会对造价整体控制效果形成不良影响。
首先, 要依照项目建设阶段签署的合同、 形成的文件资料、 行业规范等进行检验、 验收等工作, 加强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 这是该阶段更严格管控建设成本的重要基础。
其次, 应加强对主要数据、 参数、 信息等的审核力度, 掌握重要元素, 比如各种工程合同中的计价、计量、 结算等。
最后, 对于设计变更、 施工现场签字等情况, 均要进行专业化审查, 使建筑项目建设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等得到更大保障, 从而更精准的控制工程造价。 参照设计和施工、 协议与合同、 变更与签字等情况, 更全面的了解建筑项目施工现场情况, 参照工程量的具体计价清单, 加大对项目工程量的复核力度,精准的获得建设项目的真实造价信息。
4 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实际应用
4.1 建立完整的全过程审核机制
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费用。 人工费用及建设成本进行综合控制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内容之一。 如果不能及时的对工程造价审核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就可能造成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逐渐下降。 因此,施工企业应构建完整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方案, 明确整个施工建设的基本流程想, 在对不同子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细化后, 确保工程项目审核工作顺利进行。
4.2 提升工程计量计算的准确性
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完整的造价管理离不开对工程计量信息的核对与校验, 例如, 管理人员应在全面了解合同方案的管理细则后,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运用完整的建筑学计算公式对不同工程量的定额进行应用和分析。 首先, 成本控制人员应全面核对整个工程项目原材料价格指数、 换算系数及实际费率, 在反复校验后, 寻找准确的计算方式来检测计算差价是否真实合理; 其次, 相关人员还要对工程项目计算程序和特殊费用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管理,使用合理的费用计算参数确定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
5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影响建筑项目建设质量、 进度实施情况的主要因素之一, 故而建筑企业应认真做好工程造价管理、 控制工作等。 通过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相关方法, 在确保建筑项目建设质量的基础上, 压缩建设成本, 不仅能协助建筑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还能使我国建筑行业健康、 持续发展有更大的动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