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据为视导,全面推进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22-11-11杨鹏赵晶闫亚峰张丽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大数据

杨鹏 赵晶 闫亚峰 张丽丽

摘要:利用互联网优势,以数据分析技术为依托、大数据资源为导向,借助绿萝心理大数据云平臺通过在线测评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探索结合大数据信息,依据友谊大街第二小学实际情况采用团辅、沙盘、心理话剧等策略逐步预防和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以校内外研训为抓手,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组建心理教师团队,为有效开展校园心理健康工作赋能,努力构筑友谊大街第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预防排查;他助系统;研训提升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99-0048-05

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普及难、落地难等问题,友谊大街第二小学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通过筛查、分析、辅导等手段,帮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一、“预防排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组奠定基础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排查尤为重要,学校通过专业平台从情绪状态、睡眠状态、压力状态、韧性状态四个方面的在线测评及精准预警分析,了解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综合情况,了解学生的潜在心理危机、危机源、危机应对能力,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由班主任、任课教师观察评估,贯彻“不落一人、一人一台账”的原则,建立覆盖学校班级心理台账,实现“学生整体分析”“精准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等目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占比,降低校园心理安全事故发生率。

以友谊大街第二小学2021年春季测评(该量表改编自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数据为例,测评结果显示学生受影响最大的压力维度为人际压力。造成学生人际压力的几个成因为:被人误会或错怪57.85%,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26.84%,当众丢面子22.47%,受人歧视冷遇21.87%。

人际关系问题多在班级内发生,测评结果直接锁定个别可能有问题的学生群体。结合个人心理台账追踪,进一步整合分析与学生心理相关的数据信息,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辅导的原则,对学生行为异常变化、人际关系、日常表现和心理状况进行关注,例:与其他同学之间相处是否愉快?与同学之间是否有孤立情况的发生?是否过于在意同学的态度、话语?如有这些现象发生,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是一个人闷闷不乐,还是采用暴躁的方式处理?掌握学生在不同层面的个性化和共性需求信息,能为心理危机的预防与排查提供有效依据,为下一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更强。这是利用大数据平台的理论与友谊大街第二小学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首要成效。

二、“他助系统”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新时代的教育者深知集体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团辅课”“心理话剧”“沙盘疗愈”等集体疏导方式在处理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团队辅导,学会接纳助人助己

团队辅导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以达到解决问题和促进个体人格发展的目的。结合大数据,找到团辅切入点,明主题定方向、聚焦关键群体,建立“小专题班级团辅、定成员校级团辅、成体系团辅课程”的团队辅导体系。

小专题班级团辅。根据人际交往压力过大的现状,我们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了“学会交往快乐多”的专题团辅活动,班主任根据团体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采用活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学会与人交往,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以普测数据六年级一个班为例,在开展团队辅导课前,学生人际压力的初始数值为1.04。经过团辅后数据发生变化,学生人际交往的压力显著下降,数值为0.69。

定成员校级团辅。参考测评中呈现的数据,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问题,面向平台推荐的关注对象开设“心心相印”心理团辅课,分别从自我意识、情绪的自我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沟通、学会学习等主题定期进行专项心理团辅。一级关注对象a经过一个学期的团辅活动转为了二级关注对象,二级关注对象b在人际交往、学习方面的压力回归正常,转为四级关注对象。

成体系团辅课程。学校尝试开发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覆盖所有年级,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在特定的时期,适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如面向一年级的学生开设“我是一名小学生”的课程,使其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二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开设“我是独一无二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年级“合作的快乐”、四年级“面对挫折我不怕”、五年级“记忆有诀窍”、六年级“走向青春期”,这些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动态变化,为每个学段的学生提供最必要的心理辅导。在推行校本课程的一年中,大数据显示学生的压力状态有所好转。以五年级为例,学生的人际压力由0.76下降至0.72;学习压力由0.54下降至0.43;丧失压力由0.47下降至0.4。这些数据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韧性有所增强。(见表1)

(二)心理话剧,引起共鸣促进成长

情景心理剧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一种以团体形式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通常由团体成员把自己的焦虑或者困惑用心理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再由心理咨询师充当导演帮助成员检验真伪,表达感受,培养和提高团体成员的洞察力。我校在情景心理剧的基础上推广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剧是让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展现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参与演出的同学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从而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2021年底我们拍摄了心理话剧《告别小团体》,通过表演、观看、思考、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效果显著。

大数据显示,参与心理情景剧或观看情景剧的学生,在其情绪状态上有着明显改变。例:某学生和同学关系不是很乐观,但是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参与心理情景剧的拍摄,某生在情绪状态上敌对状态由3.83分需关注减少到1.83分良好,人际敏感状态由3.80分需关注到1.60分良好的状态。(见表2)

大数据的改变是教育的风向标,也给予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心理教育更应从细节出发,抓住学生细微的变化从而促进其更好地成长。

(三)沙盘疗愈,唤醒动力学会沟通

团体沙盘在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善团体的人际互动、促进团体和个体的健康人格培养及心性成长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和作用。学校由学生测评数据、班主任推荐等方式筛选出了12个班的36名学生,根据测评数据结果(该量表改编自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可用于评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压力类项进行学生分组,开展沙盘团体辅导。以A组为例,该组学生在测评中人际压力最為严重,学生a的人际压力得分为2.75,学生b的人际压力得分为3.50,学生c的人际压力得分为3.75。通过一起游戏、分析游戏心得交流生活中的故事,进行团队教育。该组学生在第一次沙盘中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象。在第二次团体沙盘活动前对前一次的沙盘讨论和分享,再进行新的作品创作。通过六次的沙盘作品创作及团队伙伴的分享可以发现,在活动中沙盘游戏能够为学生提供感情交流的平台,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内,让学生尽情地释放自己,没有顾忌地表达。学生开始关注周围的人,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更好地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一定的转化意向。在第二次学生心理测评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学生a的人际压力得分为3,学生b的人际压力得分为3,学生c的人际压力得分为0。通过横纵对比不同组别的学生个体数据,我们能够精准地发现沙盘游戏指导中的教学问题,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沙盘游戏在改善人际交往方面最突出的优势在于,通过游戏中的团结合作,学生学会更好地观察他人,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并且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变得多元化,这种交往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伙伴相处。(见表3)

(四)家校共育,积极引导行为塑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家校合作既能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通过保持一致的教育目的,在奖励、强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交往的技巧,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再有太大的压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生长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以普测数据五年级一个班为例,该班级在平行班级中人际压力最为突出,人际支持方面受影响百分比为54.76%,其中家庭支持方面受影响占比为35.71%,从测评结果来看,大部分家长不能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予正确的帮助和指导。其教育方式需要调整,在遇到学业或人际问题时,家庭施加的学习压力占到16.90%,遭父母打骂的占到24.45%,这些数据提示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必须重视家校共育。基于友谊大街第二小学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缺少科学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心理有所忽视的现状,我们从“点”入手,针对班级中重点关注对象的家庭,进行不同方式的跟踪家访。汇总家访信息,年级研讨,精准定向本年级的家庭问题,通过“家长领航班”“家长课堂”等校内家校活动,“面”向年级进行宣传普及科学的育儿观,引导家长关注并积极引导学生心理。通过第二次学生的综合测评,该班级在人际支持方面受影响百分比为17.50%,其中家庭支持方面受影响占比为12.50%,较第一次测评数据有所提升(见表4)。我们努力让家长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家校合力,从行为塑造的角度引导学生走向积极阳光的生活。

(五)关注个体,师生共情、生生共情

个体心理辅导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手段,通过个别化的辅导,帮助个体解除学习、生活或成长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扰或一般心理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活动。个体心理辅导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个体心理辅导是友谊大街第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工作,班主任教师根据平台数据结果,结合学生的在校表现,参考学生的在家情况,对班级中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实现及时、高效地访谈。在面对来访者时,教师秉持着共情(从来访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世界)、真诚(言行和想法、感觉一致)、热情(关心来访者,以尊重的态度治疗来访者)的态度,保持积极的咨询关系,保证疏导的顺利进行。

理解学生是处理心理教育问题的关键,但共情才是“法宝”。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年龄增长,教师用老套的师生共情,可能无法打开学生的“心门”。此时,“生生共情”便尤为重要。

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下利用“生生共情”是处理人际关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途径。如大数据结果显示某位同学在班级因人际关系产生了心理问题,他本身内向,在集体活动时,总感觉自己无法融入集体活动中,久而久之,他便感觉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共同活动。班主任老师观察到这一点时,便开启《爱上集体生活》一课,在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团体闯关游戏、团体创新游戏,让这位同学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但班主任老师并未停留至此,在集体活动之后,她鼓励这位同学上台和大家分享感受,该生在其他同学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由开始的支支吾吾到后来越说越顺畅。友谊大街第二小学的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地和该生交流,引导其积极加入集体活动,鼓励其他学生多于他合作,多和他沟通,在后续的心理测评中,该生人际压力得分变为0.25分,状态也转变为良好。除此之外,当学生人际压力减小时,其适应压力也由0.5分减少到0.00分。韧性状态中,该生的人际支持由3分可提升的状态增加到15分良好的状态,对学习、集体活动以及班级事务的积极关注由5分可提升增长到9分良好。

学生人际关系变好是学生适应压力、人际支持、积极关注等方面改变的重要因素。教师设计多样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敞开心扉,既不伤害学生自尊,又能无声无息地处理其心理的不足之处,足以体现生生共情的力量!

三、“研训提升”增进教师育人能力和自身素养

当然,团辅课或心理话剧并非只是针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展,教育者也会参与其中。校长曾说过:“我们应把每一节课当做一个研究的课例,汲取其中好的部分,不足之处更要反思提升。”因此,友谊大街第二小学团辅课专题活动的开展,是教育者对心理健康问题研训的好素材。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友谊大街第二小学教育者学习研训提供良好的機会。

实际情况下,在系列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结合国家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以及学校学情的系列活动,教师们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尤其是人际关系问题处理转变了态度,这是友谊大街第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的重大飞跃。

聆听名家讲座,教师们及时获取了心理健康教育资讯,并更新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每一次的培新学习对友谊大街第二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起着指导性作用。根据专家的指导,友谊大街第二小学选择“共读”形式进行专业书籍阅读。互相激励之下,教师们更愿意接受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也更能体会名师们的思想。

对理论学习最好的印证方式无疑是将其应用到教学实际中。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曾分享道,她所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小男孩,上课从不听课,且有一定的“破坏性心理”:打扰他人听课,课上手舞足蹈。刚接触时,该教师对他的行为感到十分气愤,便尝试强制管理的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后读到一本关于儿童情绪研究的心理书籍,书中提到:“儿童希望引起关注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宁愿受到别人的责备也不愿意被忽视。”这名教师恍然大悟,从此对他改变态度,上课扰乱他人时,也会和蔼地和他开玩笑,课下会单独和他说话,不是谈话,是平等的很平常的与学习无关的对话。自此以后,该生在上课时虽不能安安静静,但也在努力地积极回答问题。这正是理论学习的力量!当把学生心理不足之处慢慢变好的时候,那种心理健康教育才是最成功的!

我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结合现代大数据方式,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必要“边走路、边思索”。友谊大街第二小学教育者应该有时刻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学会从只言片语、教育细节中收集信息,并有提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捷思维。一个学生的“问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善于从日常教学生活入手,整理并准确分析由小事积累而成的信息及问题。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可以是“这棵树”“这朵云”“这个灵魂”,同学也可以,家长也可以。教育者的敏锐性也在于要结合学情,善于利用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菁.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探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8(5):130-132.

[2]王金吉.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初探[J].文教资料,2011(5):208-209.

[3]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李娜.团队辅导在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作用分析[J],理论观察,2017(6):130-132.

[5]唐中云.察微知著,与学生的心灵同频共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35):59-63.

[6]李卓宁.在大数据时代下辅导员对学生关怀道路的探索[J].才智,2018(29):186.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