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着秘密的女孩儿

2022-11-11黄昌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

黄昌艳

摘要:一个16岁的女孩儿不和同学们交流也不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不能完成作业,经常请假,学校与家长联系,家长也很无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次找女孩儿沟通,面对所有老师的关心女孩儿却一言不发。这期间刚好学校接到遵义市教体局组织的遵义市中小学生心理普查工作的通知,通过心理测评,发现这个女孩属于一级关注,一级危机,有自杀意念。结合她的测评报告,通过一个学期的心理咨询,在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该生不再有伤害自己的想法,在班上开始有自己的朋友,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期末还参加了班上举办的辩论赛。

关键词:心理测评;一级关注;自杀意念 ;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99-0039-03

新学期开学后不久,我接到某高一班主任的求助,说班里的某女生很是让人担心。此时正好学校接到市教体局组织的遵义市中小学生心理普查工作的通知,我校立即着手完成了高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测评工作,主要采用的是学习状态测查量表和青少年心理危机症状筛查量表。测评结果显示该女生属于一级关注,显示一级危机:有自杀意念、中度抑郁和焦虑、重度人际敏感、重度敌对、中度失眠、人际压力需要重点关注。对此,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学校对该女生启动了心理危机干预。

一、个案情况

陈默(化名)女,16岁,高一年级新生。不爱说话、不爱和同学们交流,也不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学习方面经常不完成作业,找各种原因请假。对此,班主任很是担心,和家长了解情况,家长反馈说女孩儿就是不爱与人交流,脾气怪得很,很难知道她的真实想法。

(一)个人陈述

学生自述开学近一个月来,天天躲在宿舍楼梯下吃泡面,不敢去食堂吃饭;不敢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即使说话也非常小声;不敢在有很多同学在的时候进教室,如果遇到上课迟到宁愿不进教室;不敢上体育课,不敢去操场,经常装肚子疼不去参加活动。她自述在初中的时候也会害怕,但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现在的想法就是不想上学了,想回家,想一个人待在屋子里,甚至想去死,离开这个世界。

(二)家庭情况

陈默还有一个姐姐。在陈默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在家干农活,母亲外出打工。每年春节母亲会回家过年,过完年就又外出打工。上七年级时,陈默无意间从母亲手机里看见一张照片,是母亲和一个陌生男子的合照。当时,她心里有很多疑惑,但一直没有告诉任何人,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后来,妈妈外出后和爸爸的联系越来越少,打电话的时候基本都是争吵,再后来春节时妈妈也不回来了。自从妈妈没有回家过春节后,邻居就开始议论起妈妈来,从那时起,陈默就变得不与人说话,也不喜欢出门了。而爸爸经常出去喝酒,酒醉后就回家对着两姐妹数落妈妈的不是,还经常吼着两姐妹问妈妈要生活费。

现在陈默和妈妈偶尔会电话联系,谈话的内容都是关于每个月的生活费。

二、原因分析和对策

(一)原因分析

1.自责和愧疚让她心生恐惧

该生表现出明显的害怕和恐惧,不敢与人对视,这些症状最早是在父母关系越来越糟糕,妈妈过年不再回家,邻居也开始议论妈妈的时候开始。她对妈妈的情感既有爱也有恨,对爸爸的爱既有愧疚也有责怪。因为自己无意间看见的那张妈妈和陌生男子的合照而不安,内心藏着这个秘密不知如何是好,即使心里有疑问,也不敢问妈妈,不敢告诉爸爸,也不能告诉姐姐。所以父母关系越来越糟糕的时候,她心里开始责怪自己,如果早点儿问妈妈,早点儿告诉爸爸,是不是妈妈那年就不会再外出打工,父母的关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

2.自卑和憎恨让她胆小怯懦

邻居的议论让自己家很没有脸面,感觉无地自容;妈妈的不回家让她开始憎恨妈妈,妈妈手机里的那张照片让她怀疑妈妈,甚至开始不再信任任何人;看见别的孩子都有妈妈的陪伴,心里也想着妈妈;害怕自己家的事情被同学、老师们知道,内心里充满了恐惧和自卑。渐渐地,她不再与人说话,也不敢大声说话。

(二)辅导策略

鉴于该生认真对待此次咨询的态度,结合该生心怀愧疚、自责、自卑、敏感、多疑,不敢与人交流,不再信任人,到现在不想上学,甚至有死亡念头的情况,提出以下干预思路:

第一,建立信任。由于该生很难信任别人,所以,我必须要与她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她感受到我是很安全的,是可以信任的,这样才能继续后面的咨询。

第二,联合多方力量做好干预工作。该生目前讨厌学校和自己的生活,甚至有强烈的自杀想法,所以需要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将情况告诉班主任,班主任需要联合班上的心理委员随时关注她的状态,而且班主任需要和家长沟通,告知孩子的真实状态,得到家长更多的关心与关注。

第三,改变不合理认知。该生将父母糟糕的婚姻关系归结于是自己没有即时暴露问题,因此愧疚、自责。所以我需要引导她重新去认知这件事情,改变她原有的认知,即父母糟糕的婚姻关系不是因为她没有说出那张照片导致的,而是他们之间的问题。此外,该生从听到邻居对家人的评价以后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害怕同学们知道自己家里的事情。这里也需要改变她的不合理的认知。

以上干预思路改变了该生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接下来需要从她的行为上帮助其克服恐惧和焦虑,我鼓励她尝试去主动和别人说话,陪伴她走在校园的大道上,去足球场、食堂,逐步从人少的地方到人多的地方。帮助她看见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成为更好的自己,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三、辅导过程及效果

该生害怕与人交流,极难信任别人,所以最初的兩次交流,她没有正面看过我,说话声音特别小,基本上是沉默不语,手和大腿还会发抖。基于我最初的目标是和她建立良好关系,让她感觉到我是真心地想帮助她、理解她、信任她,无条件地接纳她的。所以,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我告诉她,如果不知道怎么说出来,可以把想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来的时候给我。第二次咨询的时候,她带来了写好的文字。并答应我不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从第三次来访开始,我们之间开始有了交流,她偶尔会看看我。我给她倒了一杯热水,她轻轻地抿了一小口,等她将杯子放下的时候,我轻轻地握了握她有点儿发抖的双手,告诉她“别害怕,这里很安全,你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聊到了最近入学一个月的事情,她向我描述了学校里她害怕的很多场景,凡是人多的地方,都会害怕,食堂、操场、足球场、校园大道。所以经常吃泡面,无故旷课。我们又聊过去,她的初中阶段,小学阶段,谈到家庭时她又沉默了。我知道这里的沉默一定有难处,也是关键点所在。我们约好了下一次见面,继续写下想告诉我的事情。

第四次来访的时候,在简单的问候后,我看完了她写给我的纸条,我们聊到了家庭。在接近那个秘密的时候,她很抵触也很害怕,我让她放松下来,在冥想中回忆,试着将她当时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把感受说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她说了出来,然后从哽咽到大哭。她哭得两手哆嗦、浑身冰凉,我用手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告诉她“你很安全。”我能感受到她的如释重负,我也感觉到她对爸爸妈妈有好多要说的话。对此,我们约好了下一次咨询的内容。

第五次来访的时候,结合她溢于言表的复杂情感,以及想与父母沟通却不敢,也不知如何开口的矛盾心理,我运用空椅子技术,引导她说了出来,也改变了不合理的信念,即父母糟糕的婚姻关系不是因为她没有说出那张照片导致的,而是父母之间本身的问题。

接下来的咨询中,我主要通过改变其认知,让她理解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的选择以及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去理解和看待邻居的评价,如何与同学们相处;也用系统脱敏的办法带着她去食堂、操场、足球场,去面对令她恐惧的地方;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帮助她去寻找到自己、发现自己,重新认识和接纳自己,重新认识同学和老师。通过班主任对她的鼓励,让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长处和优势,找到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就感、愉悦感;通过与父母沟通,让他们多给予孩子一些关心和爱护。

经过八次的心理咨询,以及在班主任、家长、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她没有退学,敢去食堂吃饭了、敢上体育课了,在人多的场合也没有那么害怕了,也不会再去想着要伤害自己了。她在班里也有了朋友,说话的时候也自然了很多,声音变大了,学习成绩也逐步有了提高,期末的时候还参加了班上举办的辩论赛。对父母也多了理解,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多了起来。

四、辅导反思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做好危机干预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个案学生被发现危机状况并及时地做好了危机干预,也是大数据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绿萝心理”给我们提供了帮助。

通过这次测评,我们也及时地发现和帮助到了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了解到學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的心理健康课堂的活动设计和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新方向和收获:

第一,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状态并恰当地帮助学生,必要时联系学校心理老师。此外,在校园、家长会上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对自身以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的关注,懂得寻求正确的心理求助。

第二,家长的教育方式、沟通方式、心理健康意识需要提高。夫妻关系已经成为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而婚姻中的分居、冷战、争吵、出轨、家暴、离婚等行为对孩子负面影响和伤害极大。对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责任意识。

第三,农村外出务工的父母,在给予孩子经济支持以外,需要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让孩子感觉到温度。

第四,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要引导孩子看见自己、关注自己、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要鼓励孩子去追逐梦想,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对未来充满希望,努力让自己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参考文献

[1]Lewis R.Aiken.心理测量与评估[M].张厚粲,黎坚,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边玉芳,钟惊雷,周燕,蒋赟.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绿萝心理.遵义心理云平台[Z],https://zunyi.lvluoxinli.com/,2021-10-25.

[5]莎朗·莎茨伯格.一平方米的静心[M].李芸玫,译.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

[6]姚树桥,傅文青,唐秋萍,朱熊兆.临床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多找几个名字
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校园心理咨询干预体系为德育保驾护航
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是医学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