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战略下的大中衔接创新人才培养
2022-11-11程艳霞龚春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程艳霞 龚春燕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举措,如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协同探索大中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是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话题。
数字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学习的品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重大战略目标,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数字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所以……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为教育创新注入强劲动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已经对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显著影响,技术的介入使简单的人工劳动逐渐消失,由此带来的必然是对人的创新能力的更高要求,而创新能力的首要之义就是要有创新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如何学习”。
创新学习既是一种不断学习探索的品格,又是一种坚持学习变革的精神,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依循常规,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时代环境,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的学习活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学习是一种适应新的信息技术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在新的学习技术环境下,敢于独辟蹊径、大胆突破的学习方式,只有具备这样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人才可能成为创新人才,为社会进步贡献创新成果。数字时代的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就是采用智慧的学习方式,利用智能资源平台,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求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开创未来、改造世界的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创新习惯、创新能力。
数字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有效整合大中教育资源
在信息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是时代所趋。当前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应试教育和大学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不一致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而中学创新人才培养主要面临专业化师资不足、培养资源不足、培养主体协同性不够等问题,也就是“中学科创实验资源缺少与大学科技创新实验资源难以整合未充分发挥效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因此,为解决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学校应立足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大学、中学、社会组织协同的创新资源融通模式,提供更多的研学、探究、实验资源或场域。
浸入式体验的大数据资源链。整合当前全国各大学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已有的科技创新、基础学科重点实验室资源,同时,开发与时代接轨的实验室资源,将资源链接到平台上,面向全国各省市高中、初中学校开放共享,“让中学生到大学实验室进行浸入式体验,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对相关的学科有真切的感受”,形成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实验室大数据资源有效衔接、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各取所需的特色课程资源库。结合中学生认知特点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集结大学教师、实验室专家、科研院所研究者、中学教师等多元主体,结合特色或重点学科实验室线上线下资源联合研发普及认知课程、特色体验课程、探究创新课程等体系,再按学科特点、学科融合、综合探究等具体开发适应中学生特点的课程,通过课程模块向不同需求的中学生开放。全面、深入地激发中学生求知的欲望、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提升。
面向职业引导的开放式实验室。开放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相关的大学特色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的机会,并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业和职业引导,鼓励学生将个人升学目标与国家战略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创新人才服务。大学实验室开放的线上与线下活动将以专业探究为主要内容,以任务导向为主要形式,充分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提出创新问题、产出创新成果,在拓宽学生视野与提升专业认知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数字时代大中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登峰”实践
为打通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委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分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委会联合推出“基于数据支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简称“登峰计划”),倡导大学与中学有效衔接、充分整合大学(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和普通中学的教育和科技资源优势,联合社会组织共建共享重点实验室或基地大数据资源平台(简称“登峰平台”),探索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和新策略。
登峰平台:面向全国大中学校开放。登峰平台即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云网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大数据系统平台,搭建大学实验室线上展示平台,推进中学生以兴趣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指向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2022年5—9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5所高校于登峰平台举办17个实验室开放活动(16个线上活动),覆盖13个院系、30余个本科专业,涵盖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能源动力、电子信息等,参与的专家、教授、讲师、助教等百余人,参与学生来自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53所中学,共计1085人次。
登峰课程: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登峰平台课程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开发了若干创新课程,内容紧跟前沿热点,包括“双碳”战略、氢能制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药片的诞生、神奇的微生物、南极科考、新型光伏技术、能源安全、机器人编程、微流控芯片、疫苗技术等百余个主题。课程涵盖专家讲座、互动交流答疑、虚拟仿真实验、远程在线实验、实习直播连线、动手实操等多种活动形式,课程结束后还会进行线上答辩。
登峰数据:助力中学生提前规划专业。登峰平台为中学生提供了创新学习的机会,让中学生了解不同大学专业实验室的特色,通过项目制课题形式带领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推进中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先修先学先体验。同时,大学可以通过实验室开放向中学生及其家长介绍本校办学特色、培养方案、招生政策,和学生建立有效沟通渠道,进而对学校特色学科、重点学科的招生宣传工作进行全方位升级。这样,中学生可全面深刻了解大学专业,有利于自己大学阶段的专业规划。未来登峰计划将继续开展大中衔接共建线下实验室项目,持续产出创新人才培养原创成果,为培养创新人才不断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