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慈父严,爱 之启示
2022-11-11马英梅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前岭小学
⊙ 马英梅(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前岭小学)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很有启示教育意义的文章,讲述了“我”小时候写了一首诗,父亲与母亲对这首诗持不同态度的故事,在赞扬与批评中“我”感受到父母有所差异的爱,得到爱的启示。
一、慈母之爱,温柔如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是伟大的,当主人公“我”在七八岁时把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兴高采烈地给母亲看时,母亲毫不吝惜地赞美,用最美好的词语来形容这首诗,试图给自己的孩子最美的赞誉。“精彩极了”是一个母亲发自内心对孩子的认可和偏爱,无论真实结果如何,都是为了鼓励孩子。孩子第一次去尝试某件事,在等待结果时,都会渴望得到鼓励,而母爱的温柔细腻如同涓涓流水,滋润孩子的心田。特别是小学生需要精神、言语上的鼓励,尤其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实践,比如包饺子、骑自行车等。母亲是慈祥的,母爱是包容的,如海般深厚,如水般柔情,如云般绵软,如火般温暖。孩子懵懂无知,对于探索新领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完成任务的好坏没有一个评判标准,但是出于本能期待赞扬,身为一个有着社会阅历和学识的母亲会不清楚“我”真实的作诗水平吗?对自己孩子的无限怜爱使她不得不隐瞒真相,她像一只蜘蛛无声地编织着一张爱的密网,企图用满满的爱意包裹那眼里充满期待的孩子,用那密不透风的爱的外衣把一切负面评价抵挡在外。
母亲“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高兴地再次拥抱了我”,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对“我”人生中的第一首诗给予了莫大的肯定和鼓励。“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美”诗一首,精彩至极。“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在看到父亲拿起“我”的诗时,想先给父亲定一个评价的感情基调,试图引导父亲夸赞“我”,然而当父亲没有像母亲预料的那样对“我”的诗大加赞赏甚至说出“糟糕透了”这样看似冰冷的话语时,母亲与父亲争辩起来,并直接点明“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在以后的创作中,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呵护我,为“我”的创作提供动力,为“我”的灵感保驾护航。
二、严父之爱,厚重如山
相比母亲的慈爱,父亲的爱就不那么让人感到轻松了。一般来说,父亲是沉默寡言的,是严厉的。相对应的,父爱深沉又严苛,文章中“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不近人情”的严父,对于年仅七八岁的孩子毫不留情地道出儿子所写之诗“糟糕透了”,这与母亲的评价——“精彩极了”产生巨大的反差,“‘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简单直白的话语如同尖锐的刀子直戳“我”的心窝,一个“扔”字更是把父亲的随意和毫不在意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我”想给父亲看诗前的准备形成鲜明对比,本身对写过很多剧本的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父亲有着极大崇拜的“我”,在得到母亲赞赏后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父亲的赞赏也会接踵而至,实则不然。
“我”精心准备了一场关于诗的“见面会”,“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然后满怀期待地等待着父亲的到来,但是父亲打断了母亲的“引导”,硬邦邦地甩出一句“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这时“我”的内心已有些许忐忑,父亲读诗的时间仿佛很久,仅仅十行的诗愣是好久都没有看完,最终通牒终于在父亲抬头时下达,“糟糕透了”,字数很少,但分量很足,这四个字无疑给“我”带来了心灵上的沉重打击。“我”在伤心之余,更多的是茫然,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态度迥然不同?而父亲对于母亲的指责毫不退让,他认为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真实水平,而不是一味地“欺骗”,为了防止孩子过高地看待自己,在“虚幻”的世界中成长,父亲选择了直言不讳,通过直白的话语将孩子的得意和自满提前驱散,促使孩子认清自己、提升自己。小学生在面对严苛父爱的时候,也可能会和主人公一样遭受打击,甚至号啕大哭。身为教师,我们在品析作文时,还要帮助学生在感受父爱的过程中理解父亲。
三、父母之爱,缺一不可
在生活中,父母是缺一不可的存在。父亲和母亲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思想、行动上就会有所差异,当然如果仅有一方的爱或者双方的爱不平衡,出现了有一方的爱几乎完全占据孩子思想的情况,那么这就是不合理的,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只有父母双方共同发力,才能建立健全孩子对于事件正确的理念。否则,爱的天平一旦出现倾斜,孩子就会变得骄纵或者过于自卑,可能会呈现极端化的发展趋势。
文中的母亲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考虑到孩子的年龄较小,且是第一次写诗,对于诗抱着很大的兴趣,不想就此打击孩子探索文学天地的积极性,同样也不想让孩子过早看清现实差距,极力保护孩子那颗真挚的童心。这样的好处在于孩子受到鼓励后会更加积极地进行创作,会更加自信地去尝试各种事情,会更加开朗、活泼;弊端在于孩子会在夸赞中无法准确定位自己,从而迷失自我,停滞不前甚至一退再退。
文中的父亲是理智与清醒的化身,他不盲目吹捧儿子的作品,不把儿子当成一个初次写诗的孩童,只是客观公正地“咀嚼”手中的作品并做出真实的评价。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可能会使孩子产生畏难心理或者抗拒心理,但也能够锻炼孩子的心理抗压性,有利于孩子在批评、挫折中不断修正,进而有所进步、收获成长,最终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只接受母爱,就有可能把孩子“架空”在高阁上,孩子可能会骄蛮自负,对自己产生过高但不切实际的评价。只认可父爱,容易使孩子过早地承受压力和负担,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削弱。
不可否认的是,母爱的鼓励与父爱的批评相辅相成,两种爱需要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孩子需要父爱与母爱的协调,一方的爱是有所缺陷的,既有“精彩极了”也有“糟糕透了”,既有“加油”又有“小心”,才有可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合理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定然会存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两种声音,如果孩子捂住一只耳朵只听一边的声音,就容易误入歧途。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社会经验都不充足,所以两种声音都要听,既要有面对生活、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使受挫也不会轻言放弃,要有一定的抗压性和不断提升自我的上进心。父母之爱,是涓涓细流和巍巍高山,水滋润心田,山立足天地,只有正确对待两种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感受慈母之爱和严父之爱,才能使孩子变为更优秀的人。虽然爱的方式不同,但是父母为了孩子变好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在双重爱的推动下,孩子在掌握生活小船的方向时才不会偏航,才能安全抵达人生的目的地,这也正是课文带给我们的关于爱的深刻启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