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究

2022-11-11王若兰

高教学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王若兰

(兰州文理学院 外语学院,兰州 730000)

2020 年5 月28 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由教育部发布,纲要全面部署课程思政建设,各地各校纷纷出台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建设逐渐进入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的讲话为我国新时期高校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对立德树人尤其是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关键在于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实际出发,与当前高校推进的思政教育,深入“立德树人”实践相协调,结合兰州文理学院外语学院以需求导向、走内涵式、差异化及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办学思路,使得大学英语课程知识体系将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国际前沿知识、表达中国思想、培养其独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如何实现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当前抗疫保学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思政课程同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重要性

课程思政不是特定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个理念,一种思维方式,其主要功能是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教师要有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教师通过汲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的价值理念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行为举止和文化素养等产生影响,通过与学生专业发展相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引导青年学子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取其所长,为我们所用。因此,大学英语思政课程的教学势在必行。

(一)多层面的思政春风潜课堂,悄然润物细无声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体现其工具性也展现其人文性,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在国际视野下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只是传授语言学习的技巧,而是将教学目标提升到价值情感的高度,通过讲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的基本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形成批判的思辨求真的思维。将价值引领、道德培育、精神充盈、文化浸润和情感熏陶五大育人目标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自觉把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应有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多维度的内化于心铸灵魂,外化于行展风采

在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结合本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调整了晦涩难懂、应用性不强的部分,加强实践性教学而不是只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新时代的大学生葆有积极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热情,大学英语的教师要把国际国内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同所学习的内容相结合以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并分析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学好英语可以让自己更深入地认识世界、理解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为个体实现跨语言交流而服务,而且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为目标,凸显出大学英语课程鲜明的工具性特征。如何将德育效果转化为情感层面和实践层面需要依托多维度的实践平台。凭借语言学科的优势,通过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教学展示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语言服务、公共参与和文化交流传播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对外交流水平,有助于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多渠道的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堂内外一体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各种线上教学平台极大地丰富并补充了线下的教学,如新华网建立的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服务平台,中国大学慕课、学银在线等为一线教师提供大量的线上教育资源。混合式教学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当前线上的各种优秀的学习资源深度融合,通过“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和实践体系,创新性打通教学课堂和第二课堂,主动开发多元育人阵地,多渠道、多维度、多层面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如图1 所示。

图1 “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图

二、“三位一体”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一)线上与线下双导向法教学模式

“线下讲授+线上学习”的双导向教学模式把线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拓展与线下教师面对面的教学相结合,开展双导向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搭建思政元素脚手架,引领学生聚焦一个单词的溯源、一段文字的赏析、一个社会现象的的阐释,以及一个任务的解读等,把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个人素质培养等思政教育元素与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如盐入水般无声地引导学生主动融入与思考。当代大学生应该是德育教育的“共情者”和“实践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倾听者”。

课程思政就是要把教学中的德育效果转化为情感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力量,需要依靠多维度的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课堂的讲授和引导,以及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进行社会实践和调研,制作微视频和数字故事等实践活动,并利用线上的自主学习资源形成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发展,更新了教学方法,创新了教学设计,拓展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还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和积极性。积极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与线上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线下课堂里所学的知识点,向学生拓展与教材中有紧密关联的课程思政的阅读材料、视频等来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弥补教材中时代性不足的短板,提升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激发非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读书会、英语趣味配音等实践活动展示语言魅力,提升表达自信。通过老师的总结评价和同学们彼此间的评价,让同学们取长补短。另外,同学们通过线下丰富的教学展示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实习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经历,因为每一种角色都在见证着学生们的成长。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线上与线下双导向法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所利用,线上的学习不仅能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针对本专业特点的个性化的课程学习,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英语的混合式教学中,课前,学生自主完成在课外的线上拓展或预习,对相关话题的课程思政元素查找相关的资料或者视频,教师也会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为学生搜集并发布符合相关思政课程话题的教学素材,比如引用外语学科经典著作及前沿学术成果或者CGTN 网站,China Daily 等国内外权威英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线上资源。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引导,采用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逐步推进语言、知识和文化环节教学活动的展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同辈学习或者进行个人展示等多种课堂活动,最后通过教师对学生课堂活动和课前拓展的反馈进行评价和总结,有助于加强思政课程元素同学生的理想信念,实际生活的自然融合,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既外化于行,同时又内化于心。课后,教师通过发布多种模式的课后作业如互动的设计,学生完成音频视频的作业,以及线上的各种可视化平台的讨论、练习和测试等措施,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展到线上,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上的时间和空间阻碍,还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外宣材料,关注外交部发言人公众号等资源,使用外交双语语料作为教学素材,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可靠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积极开展第二英语课堂活动,不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基于英语技能训练思政实践竞赛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进行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隐性道德引导,促进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价值引领。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涉及广泛的人文社科的领域,教师可以深挖教材上每单元的主题词和中心思想,依托线上资源等搭建资源平台,充分挖掘适合的课程思政元素,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其宏观思维和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阐释、教学方法的指导、教学环节的实操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上呈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增强课程内容的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中去寻找,依据当今的社会现实或学生的实际状况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为例,通过采用单元式编写模式,根据每个单元安排的不同主题的课文,教师选取贴近学生们的社会现实,以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的元素以一种贴近学生的方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成长,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帮助学生坚定理想、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长远谋划的意识与能力。珍惜成长中的每一宝贵经历,把握当下、珍惜青春时光。通过相互谚语的收集学习后,课前学生分组查找资料,了解中西方关于珍惜青春时光的观点和论点,并做课后汇报。当老师在课堂讨论中提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当代青年如何才能有所作为?”时,教师引导当代青年要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作为。并在课后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拓展,要求学生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理解“信仰”的感召如何激励年轻一代的成长,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的复兴相结合,实现了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和理想实践的结合。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功能,大学英语思政课程的设计是通过语言教学来实现隐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自然结合。教师在教授知识点时应该注重启发,提出相关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吸收,而非被动的灌输和强加。相关话题的引入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把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以第二单元的主题“爱的表达”为例,通过让同学们理解“家书抵万金——及时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的这个主题。理解家国情怀的文化内涵,通过移孝作忠把爱国爱家的情感转化为为国尽忠。通过《礼记·祭义》中讲“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进行经典分析,说明一位对父母有深爱的子女,在侍奉父母的时候,一定是和颜悦色,柔声下气。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让同学们感受到如何及时、恰当地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爱,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与友厚而小绝之”的遗憾。最后通过课后写作——给家人或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了对家人和朋友的亲情和关爱。通过这种隐性的方式在“润物细无声”中将关爱,尽孝这样的主题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对同学们的理想信念进行精神引领。在主题为“了解科学”中,教师通过引导课前学生进行线上的自主学习,并“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的主题让同学们了解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及其成长经历,加强相关科学启蒙的认知过程,特别要关注科学家的理想信念和其身上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要有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的理想和有克服所遇到的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对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的个体是身心健康和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三)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把自然和社会中的真善美同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观相结合,把课本知识的灌输和渗透同育人的理念相结合,实现理想信念和个人成长的结合。以大学英语教材中单元主题“美国梦”为例,通过让学生了解“美国梦”的内涵和其产生的背景,鼓励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并领悟“中国梦”的含义及其实现途径,增强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的责任感。教师通过给学生分组布置任务,收集实现了“美国梦”的典型例子亚布拉罕·林肯,本杰明·富兰克林、奥普拉、奥巴马及马丁·路德金等人的个人成长经历,要求进过案例访谈形成小组汇报“中国梦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小组内互相采访,课堂汇报采访结果。最后通过课后写作“我对中国梦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异同,了解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另外通过主题为“教育的意义”的学习,让学生深深的理解教育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是如何培养一代又一代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基于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谈到的“爱国三问”,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州团队平均年龄33 岁,北斗团队35 岁、抗疫的医护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 后”“00 后”。要求同学们观看视频“奥巴马的开学演讲及习主席纪念五四运动对青年的讲话”并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并翻译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片段。

通过以上的例子,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设计依据既在本课程所传授的知识中,也外化于线上的各种资源平台中。所以,课程思政的实现不仅是在课堂内,也不限于课堂。从课前到课程与教材的一体化设计到课堂讲授与课后实践的一体化设计,反映出了课程思设计的全方位和立体化。大学英语作为全国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具有非同凡响的现实意义。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立德”与“树人”统一,传承与创新相统一的目标,将课程思政、跨学科理念与在线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整体设计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及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大学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性,将思政因素渗透到外语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吸收知识、接受思政教育,以完成学科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最佳结合。在疫情期间,大外部老师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和课程内容在线教学的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并且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体系,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热情。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