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LC谐振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2022-11-11王暄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2年15期
关键词:励磁电场效应管端电压

王暄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 山东省青岛市 26640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PWM变换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子、航天、医药、通信等领域,对于常见的DC-DC和AC-DC电路,控制方式比较单一,只能通过控制移相角来调节输出电压,如果改变频率,体积会相应的减小,但是损耗却是成倍的增加,效果非常差。在这种背景下,LLC谐振变换器就出现了。相比于其他的DC-DC电路,LLC谐振变换器不仅可以通过改变MOS管开通和关断的频率调节输出电压,开关频率高了,功率密度也高了,整体的结构也变小了,最关键的是可以实现MOS管的零电压开通和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减小了MOS管的损耗,整体效率就相应的提高了。

本文采用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为研究对象,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有两种调制策略:变频调制策略和移相调制策略。本文根据现有控制策略的弊端,研究了一种混合式调制策略[2],通过软开关的边缘点自由切换改变开关频率和改变移相角两种模式,使输出电压的调节幅度最大,并对该谐振变换器混合式策略的电压增益、软开关和电压调节幅度等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图1: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

1 混合式调制策略

文献[2]详细陈述了混合式调制策略的实现过程,其基本控制思想如图2所示。

图2:混合式调制策略

其中,Mmin是根据移相调制模式下软开关的临界值求出的最小的电压增益。以Mmin为边界,电压增益低于Mmin的部分范围用改变开关频率调制模式,电压增益在(Mmin,1)的范围用改变移相角调制模式,电压增益在(1,Mmax)的范围用改变开关频率调制模式。两个切换点分别为Mmin点和1点。黑色实线描述的就是整个调制策略的控制过程。

2 工作过程

变换器在混合式调制策略下的相关曲线如图3所示。图中,U1~U4分别表示开关管W1~W4的开通与关断信号,W1与W4以及W2与W3的开通与关断正好相差180°,W2与W1的开通与关断角度产生了相位差,该相位差用移相比D来表示,其中(D'=1-D),有0≤D≤1。开关频率fs不是一个不变的值,移相比D和开关频率fs可以同时变化,同时调节D和fs使得输出电压的范围更宽。这与之前见过的只调节一个变量的控制策略相比,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图3:变换器的工作波形

变换器在半个周期内分为6个过程,各个过程的工作原理都和移相调制的工作过程类似,只不过这里的开关频率fs是一个变化的值。

过程1[t0-t1]:

在t0时间点之前,场效应管W1和W3导通,场效应管W2和W4关断。在t0时间点,场效应管W3关断,流过谐振环的电流小于0,在电流的作用下,场效应管W3两端电容通过电容Cs充电,MOS管W2两端电容通过电容Cs放电。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共同工作在谐振状态,励磁电感Lm在-nUo的作用下线性下降。到t1时间点,场效应管W3两端电压为U1/2,场效应管W2两端电压为0。

过程2[t1-t2]:

在t1时间点,场效应管W2 两端电压变为0,所以W2可以实现电压软开关,流过谐振环电流的方向改变。励磁电感Lm两端电压为nUo,流过励磁电感的电流正向迅速升高,(Ui-nUo)给谐振环供电,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共同工作在谐振状态。

过程3[t2-t3]:

在t2时间点,场效应管W1关断,流过谐振环的电流大于0,在这一过程,场效应管W1两端电容充电,场效应管W4两端电容放电。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处于谐振状态,流过励磁电感的电流正向迅速升高。到t3时间点,场效应管W1两端电压为输入电压的一半,场效应管W4 两端电压变为0,二极管DQ4导通,为W4的电压软开关做好准备。

过程4[t3-t4]:

在t3时间点,场效应管W4开通,场效应管W1两端电容充电至输入电压的一半,D5导通,这时流过谐振环的电流大于流过励磁电感的电流,电容C5通过W2和DQ4给谐振环供电。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共同工作在谐振状态,流过励磁电感的电流继续迅速升高,流过谐振环的电流下降,直到iLm=ir。

过程5[t4-t5]:

在t4时间点,流过谐振环的电流等于流过励磁电感的电流,变压器副边整流二极管截止,和变压器原边彻底分开,励磁电感加入进来和谐振电感、谐振电容共同工作在谐振状态,当前的谐振频率变为由于励磁电感本身的数值较大,谐振周期也同样很大,电流在这一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变压器副边大电容Co给负载供电。

过程6[t5-t6]:

在t5时间点,场效应管W2关断,在这一过程内,流过谐振环的电流流经电容Cs给W2两端电容充电,给W3两端电容放电,场效应管W2 两端电压Uc2急速升高,场效应管W3 两端电压Uc3急速下降,当Uc3减小到0时,场效应管W3导通,从而实现电压软开关。

3 特性分析

3.1 电压增益

大量文献表明基波近似法(first harmonic approximation,FHA)[11]是分析电压增益的有效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开关频率fs是恒定的值的条件下,如果开关频率是一直变化的,就不能用基波近似法来分析了。对于混合式调制来说,简单的等效电路分析已经不适用了,只能将整个变换器电路分解,分成三个部分,即三电平半桥逆变电路(DC-AC),谐振环电路,二极管全桥整流电路。这三部分电路相互独立,但又通过输入输出电压紧密的联系起来,如图4所示。

图4:LLC谐振变换器分解图

电压增益为:

3.1.1 三电平半桥逆变电路:

文献[2]移相调制模式特性分析中,谐振环的输入电压uAB为:

将uAB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基波为:

电压增益为:

3.1.2 谐振环电路

谐振环的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图5:谐振腔等效电路

由图5的等效电路可以得到谐振环的输入阻抗为:

谐振环的电压增益为:

3.1.3 二极管全桥整流电路

所以,LLC谐振变换器电压增益为:

从式(8)可以看出,当移相比d=0时,电压增益的表达式和变频调制完全一样,当公式里面的fs等于谐振频率fr时,电压增益的表达式则和移相调制完全一样。从式(8)可以看出,混合式调制策略同时改变移相比d和开关频率fs,也可以改变电压的增益。

图6描述了轻载时(Q=0.4),移相比和开关频率同时变化时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fn从0.8增大到2,其电压增益变小了,开关频率越大,电压增益反而变小了。随着d的增大,电压增益也慢慢的变小了。同时改变两个参数,可以使电压增益发生变化。

图6:不同频率(fn)下d与M的电压增益曲线

图7描述了移相比d=0.3时,改变负载的条件下,开关频率和电压增益的关系图。在此模式下,移相角为定值,这是单纯的变频调制。该曲线和变频调制的曲线非常接近,从图中可以,看出轻载时(Q越小)开关频率高于谐振频率这一段区域内电压增益基本保持不变,改变开关频率,基本对电压增益没什么影响。

图7:不同负载(Q)下fn与M的关系曲线

3.2 软开关分析

当负载变化,k=0.4时移相角和开关频率的关系曲线如图8所示。

图8:移相角和开关频率fs的关系曲线

从图8中可以看到,当fn取一定值f0时,移相比d可以取到最大值dmax,但是dmax的值与负载的大小相关,当fn>f0时,这一段范围开关频率要大于谐振频率,开关频率上升,移相比d则下降。而fn<f0时,这一段范围开关频率要小于谐振频率,开关频率的下降,移相比d也下降。而且负载越大,开关频率变化范围却越来越小。所以,混合式调制策略在改变移相比d和开关频率fs的时候,要注意软开关的临界范围,不能超出软开关的临界范围,否则效率就会降低。

3.3 电压调节范围

从前两个特性分析可知,负载不变时,开关频率的最小值fsmin和开关频率的最大值fsmax也是不变的,是两个定值。在fsmin≤fs≤fsmax,0≤d≤1范围内,电压的调节幅度是由移相比d和开关频率fs共同决定的。

由式(8)可以得出负载Q=0.4时电压增益M与移相比d,开关频率fs的关系如图9所示。

图9:电压增益M与移相角,开关频率fs的关系曲线

结合式(9),可得:

由式(10)可以推导出该变换器的电压调节范围。

3.3.1 找最小值Mmin点

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法可得到下式:

3.3.2 找最大值Mmax点

从式(11)可以看出,当没有移相时,电压增益有最大值Mmax,这意味着此时没有移相调制,只有变频调制。但是负载不同时,其电压增益的最大值Mmax点也改变了。当fs=fs0时,有最大值Mmax点:

那么输出电压可调的范围为(Mmin,Mmax),其电压调节范围如图10所示。

图10:Q=0.5时电压增益和软开关曲线

4 总结

为了解决输出电压幅度宽的控制,本文根据现有的调制策略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混合式调制策略,在该调制策略下可以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幅度更广。并对该混合式控制策略的特性从三方面进行了研究:电压增益特性、开关管软开关特性和电压调节范围特性,分析了实现软开关的影响因子和条件,推导出了LLC谐振变换器了实现软开关的公示和影响因子,并对变换器的电压增益进行了分析,并找出该策略下输出电压的最大调节幅度。

猜你喜欢

励磁电场效应管端电压
兖石线路用列车股道发车后接收红黄码问题分析
ZDJ9/S700K转辙机控制保护电路中ZBHJ、QDJ切断电路优化
站内闭环电码化问题分析及改进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应用电路设计
场效应管检测与应用电路探讨
励磁调节器PT回路故障后机端电压变化分析
人工心脏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非导通相端电压分析
一种新型非调节隔离DC-DC变换器
通信机房不间断电源蓄电池的应用与维护
场效应管实验电路设计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