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有音乐在,有这些孩子在
2022-11-11陈淼淼
文 | 陈淼淼
“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应该是启发和引领学生的思想,教会学生怎样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李丹丹老师如是说。
音乐,让英语课也能唱着学
由于学校师资短缺,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李丹丹初到学校时承担的是英语教学工作。仅有“大学英语那点儿基础”的她“头都大了”,不知道英语应该怎么教。“现学现练,现练现教”,是她当时能做的唯一选择。
头天晚上,李丹丹把教材教参拿回家,先是反复读课文,然后查课文里的单词,直到把课文背下来,把单词记下来,次日再给孩子们讲。那时候,她常常边备课边笑:“哎呀,毕业了,满心想着去做一名音乐老师,带一个合唱队、乐器队,该多好!可一到现实生活中,却教上了英语,怎么离音乐越来越远呢?”虽然这么想,但是当她看到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立刻觉得“我必须得这样去做,而且还得做好”。她一遍遍地对口音,生怕因为发音不标准而误导孩子。不专业终究是力不从心,孩子们这样一个劲儿地单向接受,时间久了,也都觉得没意思了。
于是,李丹丹绞尽脑汁研究教学方法,开始把这些课文编成小对话,再排成小课本剧,带着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她开始把单词创编成儿歌,“这回可真是用到音乐了!”随着时光流逝,她积累的原创英语儿歌越来越多,孩子们在唱歌和表演的同时记住了单词和课文。许多年后,这些孩子上了大学,回来看望她时说:“老师,您当年的英语课堂让我们难忘。虽然您不是全英课堂,但是您讲的我们都能记住。”
音乐,带我们走进艺术的殿堂
李丹丹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教师
六年后,李丹丹终于有机会教音乐课了,对她来说真是如获至宝。可是,一件乐器都没有的音乐课,也着实让她哭笑不得。不怕,没乐器,咱自己从家里拿!那时候,每天左边背一个装满了书本的大袋子,右边背一台电子琴,是这个瘦瘦小小的女教师上班路上的日常。
李丹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她第一次把电子琴扛到班级时的场景:孩子们呼啦一下全围了上来,用小手去碰去摸,有的还必须得弄出点儿声音来。“其实我本人对乐器是非常爱惜的,甚至爱惜得有些偏执,不愿让别人去动。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神时,就没办法再去想这些了。那时候,我就只想,让他们去‘折腾’吧,弄坏了也值得。”人生教的第一堂音乐课,李丹丹什么都没讲,就是让孩子们轮流地去触碰电子琴。快下课时,她用电子琴弹了几首孩子们熟悉的歌曲。“看着孩子们在座位上静静聆听、陶醉其中,就会感觉音乐真的是一种能让人心情融化的语言。”
“所有的孩子,无论之前有没有接触过音乐,对音乐传递出的美都是无法抗拒的,都是喜欢的,特别喜欢的。”那时候,李丹丹下定决心要把自己会的音乐知识都传授给孩子们,带他们走进艺术的大门。
就这样,孩子们在这台电子琴的陪伴中一节一节课地往前走。再后来,电子琴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教材中涉及的很多乐器,一点点触动着他们的心房,振飞着他们的想象。于是,凡是自己有的乐器,李丹丹就尽可能地往学校里带;那些自己没有的乐器,她就从朋友那里借;很多时候,借来的乐器被孩子们弄坏了,她就自费给买下来。就这样,孩子们渐渐地认识了很多“乐器朋友”。就是从这样的音乐课堂开始,很多孩子跟爸爸妈妈说想学一门乐器,一步步走进了艺术的殿堂。
音乐,使教学变得不一样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师资力量越来越壮大,艺术类课程的教师也越来越多,李丹丹也逐渐褪去青涩,更加成熟,成长为音乐学科的组长。她一路成长,不断升级的是音乐教学的技能,始终不变的是对音乐教学的热忱。
一次,李丹丹准备上一节公开课,教授一首朝鲜族歌曲。备课阶段,和往常一样,她翻阅了大量资料,但脑袋却一片空白。“空白不是说没有东西可教,而是可教的太多,无从下手。”她反复琢磨,却始终找不到一个适合孩子们的思路。“后来真的累极了,就想着干脆先放下,找同学出去走走散散心。”或许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位同学家刚好在朝鲜族村。她们在村里溜达了一圈儿又一圈儿,“同学带我在朝鲜族人家里体验了一天的生活,看着朝鲜族人穿着民族服装唱歌跳舞,我马上就豁然开朗了”。李丹丹狠下心来,花了一个多月工资,按照自己的身形比例做了一套朝鲜族服装。
公开课时间到了。课堂伊始,李丹丹对孩子们说:“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果然有孩子猜出来了,说是朝鲜族歌曲。她当时特别高兴,因为能接下去了,然后开始用课件为孩子们播放在朝鲜族人家里拍的照片和视频,让孩子们去感受,感受朝鲜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孩子们的注意力都特别集中。课件结尾刚好是一段朝鲜族人在节日时载歌载舞的画面,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趁着这股子热乎劲儿,李丹丹说:“同学们,跟着老师学几个朝鲜族的舞蹈动作好不好?”孩子们可开心了,就都站起来跟着一起跳。紧接着她又说:“我们的舞蹈跳得这么美,朝鲜族歌曲听得这么入味儿,老师再为大家助助兴。瞧!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套朝鲜族服装,我穿上它,你们看一看。”当穿着朝鲜族服装的她一亮相,孩子们惊讶得瞪起双眼,边鼓掌边欢呼。这时她走下讲台来到孩子们中间,从服装开始介绍着朝鲜族文化,回答着一个个提问。那气氛,别提有多温馨、多融洽了。
音乐,让学生找到成长的方向
身为一名军嫂,李丹丹一直明白理想信念之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性。“音乐可以融化很多人,可以治愈很多人,可以鼓舞很多人,也可以洗礼很多人。我还想用音乐来浸润更多的孩子,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他们该去崇拜、该去追求的。”少先队辅导员这一职务,给了她践行“音乐教育+红色教育”、将音乐教育推向更大舞台的契机,让她迎来了从传授孩子们技能到指引孩子们思想的转变。
音乐课上,她教孩子们唱队歌、唱红歌、唱军歌,给孩子们讲每一首歌曲的来历和每一句歌词的含义。学校的团队室、党史长廊建成时,她带领孩子们参观,整个过程都由一首首经典的红歌串联在一起。一进门,她先组织孩子们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然后开始讲解队旗、队徽、队的章程等。当讲到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时,她又轻轻唱起了《绣红旗》。有个小姑娘来到嘉兴南湖红船的图片前问她:“老师,这艘红色的船会唱歌吗?”“当然会啊,你听!一艘红船哎,南湖浪里来,经风雨历险滩,奋勇向前开……”接着她开始给孩子们讲起红色故事。后来,这个小姑娘加入了少先队,现在也是学校党史长廊讲解员之一,并负责嘉兴红船这个板块的讲解,每次讲解的时候都会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唱起那首《红船向未来》。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像在演奏一首钢琴曲。”李丹丹一直喜欢“多给自己找些事做”,在她的带动下,学校组建了合唱队、舞蹈队等20多个兴趣小组;在音乐教学的同时,还担负起学校艺术小组的管理、训练等工作。很多人都觉得她很累,但她却乐在其中:“我感觉自己把控这些事情就像在弹钢琴。钢琴有那么多黑白键,只要你的技能足够熟练,这些黑白键就非常听话,就会被你弹奏出很多美妙的乐曲。”一片痴心向音乐,一片师心向未来。师者此生何所求?于李丹丹而言,无疑就是“有音乐在,有这些孩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