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艺术教育桎梏,切实以美育人
——《教育三人谈》系列直播实录

2022-11-11策划于杏林杨路云邵秀敏

教育家 2022年39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艺术

策划 | 于杏林 杨路云 邵秀敏

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培养审美反思能力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完善、生命和谐的重要手段,其着眼于实现人的精神自由和生命美好。然而,在教育过程中,美育很大程度上被等同于艺术教育,艺术技能的提高掩盖了审美精神培养的需要,遮蔽了美育本应承载的价值内蕴。当前,相关文件相继出台,美育愈发受到关注,学校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切实利用好人文、自然环境,整合美育教育资源,避免美育囿于艺术教育范畴,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外在形式的同时,感受美的内核,洞觉美的由来,形成美的自觉?

扫描二维码观看论坛回放

◎章广华 江西丰城第四中学校长 ◎余玉红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 ◎胡少明 深圳市桂园中学教务主任

议题一:当前美育的误区

“五育并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美育也一直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一定地位,随着“双减”“双增”等政策的出台,美育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美育面临着哪些误区?

余玉红: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到2022年学校美育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自2015年开始,我校在美育实践中,走了不少弯路,归纳总结,需要走出如下几个误区:

找到美育需求来源,走出浅层次认识误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五育中的美育在教育中的需求日渐凸显,在高中教育中主要体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再加上缺乏健康审美观引导,良莠不齐的信息涌入未成年人的世界。同时,大量的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预警,他们缺乏对美的生活向往,沉沦在自己构建的灰色世界里。美育不单是艺术品位的提升,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指引。

拓宽美育范围,走出狭窄化的误区。艺术是美育的集中典型形态,学校在实施美育教学的过程中,切忌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将美育技能化。学校如何利用好地方资源优势和学校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丰富多样的美育平台尤为重要。我校的主要做法是:定期创意作品展感受艺术之美;研学之旅发现自然之美;丰富实践活动体验社会之美;特色竞赛模式探索科学之美;层次化劳动教育挖掘劳动之美。

突破思维禁锢,走出美育知识化误区。在美育过程中,总有人认为知识的丰富度决定了美育的宽度,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恰恰因为知识的专业性而看不到美,艺术家蒋勋说:“美育是用与生俱来的感知力对自然美的认知,美就是要慢下来,对生活有所感觉。”很多时候对美的感受不一定就是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逐层剖析而得到的,而是你看到的一幅配图或是初读字面上的意思而得到的。学校对美的教育应该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再辅以个性化的引导,形成对学生人格与品格的教育。

多元化美育发展,走出评价标准化误区。在美育指导意见出台后,各学校为了督促美育落实和对学生进行美育评价,出台了各种评价标准。其实,美是没有量尺可以衡量的,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个性化的存在是不科学的。我们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全方位渗透性的评价方式。

总之,构建美育更完整的课程体系,寓美育于教育的各环节,突破理念认知的束缚,以美育美,以美促德、促智、促体、促劳的共同发展是学校美育发展之根本,培养心灵美、行为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美的教育最终目标。

议题二:如何更好地实施美育

长期以来,美育被认为与艺术教育等同,被音乐、美术等学科教育所覆盖,那么,学校应当如何整合教育资源,扩充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让美育切实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价值观的形成服务?

胡少明:美学家李泽厚谈到审美感受时,提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层次观点。依据这个观点,我们探索美育的路径:

扩展教育内容,让悦耳悦目的美的课资源更广。美丽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客观条件。桂园中学满栽桂树,我们用“桂冠诗人”“蟾宫折桂”等“桂”的意象启发人,让学生切身感受“桂中园,桂花香”的美之所在。

艺术课程是美育践行的主渠道,学科融合是美育探索的大方向。美术课、音乐课以欣赏作品为主,学生通过参与体验的方式,不断被熏陶感染,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审美感官体验的愉悦中得到提升。其他课程也分布有美的教育“点”。如地理学科的“丹霞地貌”,颜色美、形态美、境界美,都涉及审美知识,教学融进审美元素,枯燥的理论也能够让人“悦耳悦目”。

整合教育资源,让悦心悦意的美的影响力更深。学校举办“五大文化节”(国语文化节、英语文化节、健康文化节、创客文化节、艺术文化节)。国语的朗诵节目有音乐伴奏,书艺表演配有经典故事演讲,英语短剧搬上舞台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人文景区,了解景点相关的诗词歌赋,楹联牌匾背后的故事。

创新教学方式,让悦神悦志的美的自觉性更高。美育需要主观设计,循序渐进;但更要有隐藏美育目的的“美育机缘”。写作课教师推荐学生读朱光潜、林清玄、杨燕迪、歌德等关于美学、艺术鉴赏方面的文章,积累审美经验,提高作文质量。

“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校园有杜鹃鸟,就讲《闲来桂园听鸟鸣》,介绍常见鸟类鸣叫的声韵节奏。教学楼前的铁树开花,被当作教材来开发。

“扬善教育”,每周升旗,介绍护旗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鼓励大家每天进步一点点。身边的榜样,其力量是无穷的。“扬善教育”,十年如一日,已经沉淀为校园文化。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目标是向上、向善。

“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三层次,界限有时分明,有时又交叉跨越,甚至浑然一体。层次区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效果。我们必须牢记:学生在校园里感受、感悟到的一切,都将成为其生命成长的美的基因。

议题三:如何突破美育困境

美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方向跑偏、美育效果难衡量等问题困扰着美育的改革与深入,学校应当如何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新思维,突破美育困境,切实实现以美育人?

章广华: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们的思考与探索。

美育资源的不平衡。随着社会的发展,美育对人的生命质量、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基础好了,上层建筑随之而变。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乐”排第二,像我们现在的音乐,更多属于美育范畴。在教育现实中,不同的阶层、教育资源支撑不同,教育的形式、内涵、成果,都不相同,其中美育就更为突出,“双减”政策实施之后,有了很大变化,美育能更好地惠及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不花钱而享受到更多艺术教育的权利。

美育资源的支持是美育质量的保证。这方面,我们除了尽力落实好国家规定的美育课程外,还做到了:一是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美育水平。组建团队,花两年时间,完成了国家级课题《学校美育与人生发展的实验研究》子课题。组织非艺术专业教师参加“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教师培训专班”的学习等。每年的元旦文艺汇演,学校管理层有传统的合唱曲目,每年一首新歌,教工参与率达80%以上。

二是人的幸福体验多来自存在感,而存在感往往来自其擅长的东西。教育部提出让每个学生掌握一到两门艺术技能,能让学生因其艺术技能在各种活动中找到存在感,体验美育的美好。基于此,我们给学生美育发展尽可能地提供学习、创作、展示的平台。以学定教,从学生美育学习层面挖掘内生资源。

三是汇集美育资源,寻求新的美育动能增长点。我们与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合作,成为南昌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每年六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毕业活动,感受高校艺术之美、教育之美。每年11月,南昌大学师生来学校进行“美育·艺术”主题的交流对话活动。同时,组合校园周边的美育力量,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聘请周边的专业人士,开展活动,保证了美育的普及性与针对性。

教育方向的跑偏。美育方向跑偏,是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用艺术教育代替美育。美育的三个特征功效:感性升华(美感教育)、人格塑造(审美情趣高尚)、创造性(激发人的创造力),主要途径是通过艺术素养的提升,让人去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我们要淡化甚至拒绝艺术教育中不美的东西,同时广泛吸纳艺术教育之外美的元素,让人心灵美、行为美。五育并举,还应有品德之美、科学之美、运动之美、劳动之美。美德是树人成果的最高标准。2018年11月,我校五位青年教师深夜冲入寒冷的水渠,义救车祸落水母子,美德深植师生心中,用美德去孕育品德之美。“五育”都是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个核心目标服务的。如果只局限于艺术教育,只是一个“术”,不能上升到“德”的层面,离立德树人就远了。

美育效果难衡量。美育和德育一样,效果是在其人生道路中,通过社会的反馈来体现。国家层面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特色办学,一大批美育特色学校应运而生;综合素质评价明确了艺术素养板块,都对美育产生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所上学校不同,其享受人生成长的资源不同,客观上影响其社会生命质量。对此,学校进行了探索:我们学校是完中,每年新高一招收100个左右的特长生,对提升学生学艺术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校在对各教育单元进行阶段性评价分析时,都会对其美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成果作出分析评价,保证了美育各教育单元建构中的分量。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整个教育体系运行中,美育有着特殊的功效。让我们突破美育的困境,更好地实施美育。让更多的师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艺术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论公民美育
打破平衡
纸的艺术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