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汤结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神经功能与安全性的影响
2022-11-11陈磊
陈 磊
(沭阳仁慈医院,江苏 沭阳223600)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症患者常见偏瘫、感觉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吞咽困难、脑出血、瘫痪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对于此症,临床多行内科支持治疗,并辅以改善脑循环、脑保护、降颅压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病情,但效果不明显[2]。丁苯酞注射液可改善侧支循环、清除自由基、保护线粒体,对于缓解和改善脑梗死患者病情具有很大作用[3]。急性期脑梗死在中医学上属于“中风”范畴,化痰通络汤包括法半夏、制香附、胆南星等多种成分,可发挥化痰祛瘀、通络、降脂等作用,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病情。但目前,临床关于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与安全性的影响报道鲜见,且探讨并不深入。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92 例患者,展开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抽取92 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6)、观察组(n=46)。
诊断标准:依据《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4],确诊为脑梗死;属于“风痰瘀阻”型,主症:半身不遂、口角喎斜、言语不利;次症:头晕头痛、手足麻木、胸闷呕恶、舌苔薄或白腻、脉弦涩。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两周以内;患者家属知晓且签署协议书。
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脑血管畸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性、免疫性疾病;原发性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或病史;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近期服用抗凝、免疫抑制剂者;易过敏体质;临床资料不完整;配合度差。
1.2 方 法
两组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降脂、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患者丁苯酞注射液(厂家:石药集团,国药准字H20100041),静脉滴注,每次100 mL(于50 min 内滴注完毕),每天2 次,两次之间间隔6 h 以上,持续治疗两周。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痰通络汤:药方组成:丹参、白术、茯苓、天麻各15 g,天竺黄、香附各12 g,半夏、桃仁、红花各9 g,胆南星、酒大黄6 g,将药方加水煎煮,每次150 mL,每日3 次温服,持续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IHSS)、Barthel 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 scale,B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1)中医症候评分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主症共3 项,评分标准:0 分无症状,2 分轻度症状,4 分中度症状,6 分重度症状;次症共5 项,0 分无症状,1 分轻度、2 分中度、3 分重度症状。总分0-33 分,分值高低与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
(2)NIHSS 评分标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包括11 个维度,总分0-42 分,分值高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正相关[6]。
(3)BI 评分:采用Barthel 指数量表(BI),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7]。
(4)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皮疹,总发生率为四者之和。
(5)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低>75%,临床体征显著改善。有效: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低30%-75%,临床体征有所缓解。无效:中医症候积分减低<30%,临床体征未发生任何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处理研究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n(%)]
2.3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NIHSS、B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NIHSS、BI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各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NIHSS、BI 评分(±s,分)
表3 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NIHSS、BI 评分(±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n)中医症候积分NIHSS BI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6 46治疗前21.00±2.00 22.00±3.00 1.881 0.063治疗后15.00±2.00*8.00±2.00*16.785<0.050治疗前26.00±4.00 27.00±3.00 1.356 0.178治疗后15.00±4.00*9.00±3.00*8.139<0.050治疗前58.80±8.85 59.00±8.90 0.108 0.914治疗后69.91±10.50*78.85±9.55*4.272<0.050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或缺血等,促使患者出现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者软化,而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突然,情况危急,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痛苦[9]。常规西医治疗多采用丁苯酞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脑缺血区的侧支循环或者微循环,有助于脑梗死后的血管新生,使脑血管灌注增加,促进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10]。但此病发病机制复杂,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患者预后较差,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及时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死在中医学上属于“中风”,主要在老年群体中发生,发病原因多与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气血逆乱、脑络阻滞等有关[11]。中医治疗此病主要以化痰、通络、行气活血、燥湿等为主要原则。龚翠兰等学者研究发现,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12]。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NIHSS 评分更低,BI 评分更高(P<0.05);这与龚翠兰等人研究一致。数据提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效果更好,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分析原因为: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神经保护药物,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可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多个病理环节发挥作用。该药可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微循环;通过对细胞内炎症因子的分泌进行抑制,可使血浆中生成较多一氧化氮,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在此基础上,应用化痰通络汤,该药药方中半夏、白术为君药,半夏可燥湿化痰、温通、降逆止呕,白术可祛湿、除浊;茯苓、胆南星、天竺黄、香附均为臣药,茯苓可健脾、利湿,胆南星可燥湿、清热化痰、熄风,天竺黄可清热化痰,香附可理气、宽中,诸药合用可健脾利湿,脾健则生痰无源;天麻、丹参、桃仁、红花为佐药,天麻可平肝熄风,丹参、桃仁及红花可活血祛瘀;酒大黄为使药,可逐瘀散结、泄热,诸药合用,可共奏通络、化痰、活血等效。而现代药理学表明,半夏有助于降低机体血脂水平,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川芎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有助于抵抗缺氧环境,改善组织微循环,预防血栓。与西药丁苯酞联合应用,可使药物疗效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数据还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P>0.05)。数据提示,于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化痰通络汤,并不会增加治疗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较高。主要是因为丁苯酞注射液通过对血栓、血小板的形成进行抑制,可加快脑组织能量代谢,减少病灶形成,避免脑供血不足。而化痰通络汤含有多种中药成份,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且药物安全性高,不会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化痰通络汤、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更好,还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药物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继续进行应用及推广。但本文研究尚有不足,所选取的病例数量较少,研究结果不足以充分说明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价值,有待加大样本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