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像一片绿叶

2022-11-11

山西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山西

远 翔

流淌的路

世界上最美的画是地图。再好的画作,与地图挂在一起,也经不住看。从世界全图到一国一域之图,都够你看一辈子的。自然与人为交织,时间与空间交融,固化与变化交替,形成了那些形形色色的版块,以不同境况和心态观之,感受还会不同。看到非洲大陆一条一条笔直的国界线,不能不想起残酷的殖民时代。乌克兰是肥沃的大粮仓,但战火一起,给人的印象不是黄色的小麦而是饥饿,不是蓝色的天空而是硝烟。斯里兰卡岛与印度半岛隔海相望,若即若离,被誉为印度洋上一颗璀璨明珠,有一年发生了恐怖事件,人们说那是一滴伤心的眼泪。蓝色是地球的主色调,是因为海洋比陆地要大得多,人类也由此而孕育发展。苏东坡说“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全世界的人其实都生活在或大或小的岛上。站在我们祖国的地图前,看到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昂首迈向伟大复兴的东方雄狮。她是那样源远流长、饱经沧桑,那样幅员辽阔、襟怀宽广,那样堆锦叠绣、生机盎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的一幅画。目光向中部聚焦,有这样一方厚土:东贯太行漳河,西扶黄河吕梁,北依恒山桑干,南有中条沁河,中嵌汾河太岳,天赐表里山河,酷似菱形绿叶。黄河是树干,汾河是叶茎,数不清的梁峁河川是叶脉,自北向南6个盆地、9大林区更增强了叶的质感。要是看地表覆盖图,分明是几条蚕宝宝卧在桑叶上。这就是曾拉开战国大幕的三晋大地。不说上古时期的繁衍生息、演变融合和方国林立,秦统一天下后置36郡,山西境内有雁门、太原、上党、河东4郡及代郡局部,除雁门郡向北跨过长城外,大致与今版图吻合。此后2000多年的风云激荡,时光荏苒中的这片叶子,春夏秋冬气象迥异,晨昏晴雨姿态万方。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的自然格局、行政区划和菱形风貌完美重叠,放射出从未有过的光彩。她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祥和发展,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和传说。我就出生在其中一座山、一条河不远处的一个村庄。

儿时住过的那几间房,那个长着一棵梨树的小院,永远是心中最美的童话。从家往南走过一片不大的农田,有一条清瘦的水渠,浇灌着周围的粮地菜地,还不时有人在这里洗衣。这是打小对“河”的第一印象。再往南走一两里,横亘的一溜土山下,是一条真正的由东向西的河——涂河。山一层层往后叠去,常想山后面是哪里呀,好遥远,大概就是故事里那些神仙们住的地方吧。每到夏天,涂河总要发大水,人们就站在水渠沿眺望,惊之于波涛涌荡,水声轰鸣。暑假里,家长们的一件大事,就是管住男娃,不要到河渠里玩闹。回了家,当母亲的先要在孩子胳膊或腿上划一下,如果是新鲜的白道道,一定是下水了,摁住就打屁股。那会儿的日子,苦菜薄书旧絮袄,瘦身远志稚纯心。第一次到县城,见到一条更大的河,从水泥桥上走过时,还有几分激动,觉得开了眼界。这条河叫潇河,涂河不过是它的支流,而它又是汾河的支流。汾河,山西的母亲河,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到太原读大学时第一次见到她,蜿蜒着以一副素颜穿城而过。想不到的是,多年后到省城工作,单位和住房都在汾河之畔。李白的“思若汾河水,无时不悠悠”,成了活生生的场景。跨越时空,有多少人走近汾河。

30多年了,一天天见证着汾河的变化。最早,清晨在河岸的土堰上跑步,阳光斜照在脸上树上水上,河床里还有人们散种的瓜菜。河上只有几座形制简单的桥。如今,40多公里的太原汾河景区,河、湖、山、城相邀成局,水面宽阔,波光粼粼,游船漫渡,天鹅起舞,两岸楼群在高低疏密间勾勒出参差的天际线,数十座桥一字排开,多姿多彩。滨河东西路是车水马龙的城市大动脉,相伴的自行车专用道就像两条飘逸的彩带在树林间若隐若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汾河治理数次作出指示,强调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近年来,713公里的汾河得到全面治理,水质净化成效显著,断流窘态得到改变,实现了常年径流,沿线城乡更是日新月异。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对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表示欣慰,要求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汾河与黄河隔山相念南行,终于在万荣县庙前村,带着深情和虔诚“一泓清水入黄河”。河口正在建湿地公园,不远处就是后土祠,汉武帝曾乘楼船来此,留下著名的《秋风辞》。黄河从垣曲县离晋,在山东东营汇入渤海。那年夏季的一天,来到黄河入海口,只见天水相接、芦苇万顷、珍鸟翔集,黄河淡而黄,海水咸而蓝,在广阔的海面上形成一条宛若长龙的交汇带,引人决眦骋怀,沉思遐想。海自然更辽远,而黄河更厚重、更坚韧、更有劲道,也更令人动怀,因为她融入了我们的基因和血脉,拥有了我们簇拥过的泥沙,裹挟了我们抖落掉的风尘,染黄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肤色。见过了海才能更好地感受河,看着树才能更好地理解叶,走得远了、走的地方多了,才会时时回望。

很久很久了,人们似乎无暇甚或没有自信忆起自己的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成了一次深沉而伟大的唤醒;“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更是精辟而郑重的警醒。乡愁是生命的依托,是无时不在的牵挂,能拎起来、道出来不易。乔羽先生为电影《上甘岭》主题歌作词,首句是“一条大河波浪宽”,一经放映,传唱全国,打动几代人。在抗美援朝前线想起“我的祖国”,该有多少情景选项,为何偏偏是“一条大河”呢?到了山东济宁,当地有一座“乔羽艺术馆”,方知乔先生就出生在大运河畔,从小在此读书,还当过小学教师。济宁在唐代即凿运河,元代扩大规模,有“运河之都”美誉。“一条大河”,平实暖心,是从乔先生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那是他生命的襁褓、人生的港湾。“我的祖国”,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自己的印记。有意思的是,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也是乔先生作词,也是山西籍歌唱家郭兰英唱红。“好风光”,成了山西独一份。乔先生事后说,“电影剧本中并没有说故事发生在山西,我在歌中指名歌唱山西。”“我得写我自己的感受,把它拉到近景上,由太行吕梁拉到我住的那个小村庄,把这些年我对山西的整个理解、感情,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来。”乔先生还写了一首《汾河流水哗啦啦》,也是电影插曲,最后一句是“人心(那个)就像汾河水,你看那滚滚长流日夜向前无牵挂。”“晋剧皇后”王爱爱唱的这首歌最有味道,音色清亮得就像汾河源头的水。其实郭兰英也是唱晋剧出身,从小进戏班子,投身革命队伍前已在太原、张家口一带成名。乔先生还给杏花村汾酒厂留下一幅墨宝:“劝君莫到杏花村,此地有酒能醉人。我今来此偶夸量,入口三杯已销魂。”喝了几杯汾酒,就给山西造了这么大的势,看似偶然,还是山西风光好,乔先生悟性高。乔先生敦厚睿智,他与山西情缘之深、为山西贡献之大,一生中难得有二,在艺术界堪称佳话。

大艺术家之灵感和化境,的确令常人难以企及和想象。柴可夫斯基在他妹妹家休养,听到屋外干活的泥瓦匠哼唱小调,内心为之一动,打开窗户让再来一遍,并飞快记下来,后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如歌的行板》。作为《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它经常被单独演奏。托尔斯泰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感动得流下眼泪。他说:“我的文学创作从来没有那天晚上似的,得到那么多的报酬……”他还说过,这一作品使他“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乡愁,也是俄罗斯的乡愁。而民歌自然也是最能拨动山西人心弦的乡愁。这里是民歌的海洋,民歌与劳动一同起源,与语言一样古老,也与生活一般丰富。《山西民歌集成》录有两万多首。世世代代,人们都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那独具韵味的一句句歌词、一段段旋律、一声声音腔中。无论走到哪里,走多远,都会有亲近的歌在心中陪伴。左权民歌和河曲民歌是山西民歌的两座高峰,一个在太行山里,悠扬中有厚重,一个在黄河岸边,奔放中有开阔;一个为古道西口之风,一个为农耕田园之乐;一个滋养出“二人台”,一个哺育了“小花戏”。两个县的民歌,就像海选出的两个歌手,眼对眼、手牵手,畅畅亮亮唱出了山西人的山高水长。上世纪90年代末,我曾在左权县驻村一年,看到小花戏,红霞翻舞手中扇,飞泪盈含歌里情,一次次被打动。有时会想,如果用一首民歌、一段旋律代表山西人的乡愁,该是什么呢?——“桃花红杏花白”。有“桃花杏花”,有“寻·找”,有“你”,还有不比俄罗斯“泥瓦匠小调”差的旋律。够了。简洁而博大,朴实而高雅,轻松而隽永,且有个性发挥和再度创作的广阔空间。旋律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内涵最丰富;旋律什么也载不动,但它的力量最强大。伴随这样的旋律,每个人都可以想起自己的爱人亲人友人,想起自己的村庄园区屋舍,想起自己的理想抱负事业,想起自己的诗情画意文心,想起自己的苦恼困惑愁绪……既是内心倾诉,又是艺术消受。假设柴可夫斯基听到这首曲子,还会不会被感染而记下来,还会不会迸发出天才的灵感,还会不会再诞生一首世界级的作品?不管怎样,总觉得我们对这首歌或更多歌运用得不够、挖掘得不深。艺术家点石成金是要有缘分的,也许这一天还未到来。

养育我们的这方土地是一本厚厚的书,乡愁是贯通的主线,也是最动人的篇章。作画讲师古人、师造化、师内心。黄宾虹先生就说,“山水画写自然之胜,亦写吾人之心。”心路难走,中得心源,各有体味。一生追求,最终是在找自己的内心;一生行走,好像就是为了积淀乡愁。进了城市,那村那几间房、那小渠小河,就是乡愁;走南闯北,汾河就是乡愁;面对浩瀚的大海,黄河就是乡愁。少年不知愁滋味,更难知乡之愁,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年岁,乡愁油然而生。离家久了,便会有“春风一夜吹乡梦”。

多彩的光

30多年前,在宁德,习近平总书记写过一篇极具思想性和感染力的《闽东之光》,收录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文中讲到,“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在讲压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讲动力。”什么是闽东之光呢?“闽东的锦绣河山就是一种光彩。闽东的灿烂文化传统就是一种光彩。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还讲到“畲族文化是一个闪光点;闽东是老区,有长期的斗争历程,也是一个闪光点;闽东人民现在正在抓紧机遇,脱贫致富,这又是闽东一个闪光点;闽东的山海交融,风景独特,这也是一个闪光点”。强调“闽东人首先要知我闽东。不知我闽东,如何能爱我闽东?!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建我闽东了”。要使更多的人也对闽东之光有所了解,“大家就会向往闽东,热爱闽东,把心血汗水浇灌在闽东”。岁月如流,这些论述愈发放射出真理的光芒,每每捧读都感奋在怀。闽东之光令人神往,更给人以启迪和鞭策。生于斯长于斯,每一天都是在读脚下这本厚厚的书,那熠熠生辉的三晋之光,是我们的生命之光、希望之光。

表里山河——三晋亮光。《左传》一句“表里山河”提纲挈领,名播古今,然三晋形胜绝非“外河而内山”可道尽。名山耸峙,河川遍布,山连河,河傍山,山有名望,水多灵气。俯瞰是一片绿叶,横断面呈“凹”形,首先让人赏心悦目,继而有靠实的安全感。不说八泉峡、红豆峡、青龙峡的壮观,也不说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苏轼“上党从来天下脊”,朱德总司令的一句“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真切道出了太行山风骨。不说庄子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也不说雄、奇、险、秀集于一身的北武当,讴歌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吕梁英雄传”,深情唱出了吕梁山气概。“人天北柱”之北岳恒山,留有李白“壮观”墨宝,五台山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之尊、佛教圣地之望,还有华北屋脊之崇,历山系舜耕之地,中条山麓便是被称作“中国死海”的盐湖。就说太原西山山脉,也是一条与汾河并行的文脉,连缀着隽秀的崛围山、二龙山、太山、蒙山、悬瓮山、龙山、天龙山,镶嵌着无数的寺观祠、泉石树、像窟景,宛如时空的五线谱上跳动着一个个饱含深蕴的音符。黄河过晋965公里,峭壁连绵大峡谷,水草柔和娘娘滩,壶口瀑布气势宏伟、彰显民族之魂,乾坤湾阴阳妙合、参透文化精髓,河津“龙门”记下大禹治水壮举,永济“铁牛”撑起大唐盛世实力。王之涣登鹳雀楼,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步之跨成千古名句;光未然身临壶口瀑布,唱响“黄河大合唱”时代号角,一腔热血引万众抗争。山西有幸横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山水辉映、雨热同步,昼夜温殊、四季分明。北部农牧交错,中部粗细相谐,南部果粮皆优,小杂粮王国、中成药大省尽人称道,“康养山西”正成为新的地标。

地下乌金——三晋暖光。山西人是有福气的。大自然早早就在这块土地下藏了厚厚的煤层,且分布广,种类全,品质好,储量大,易开采。远看是一块煤,近看是煤三块——电煤、焦煤、化工煤,煤层气的储量和产量也居全国首位。山西煤炭最迟在战国初期见诸文献,北朝即有生活用煤记载,宋金时期广泛使用,明清已“晋煤外运”,近代以后逐步产业化。1912年9月21日,孙中山先生在太原视察后离并赴津,途经阳泉时特意下车,视察了简子沟、聚元、铁炉沟、燕子沟等煤矿和一些冶铁厂,询问当地煤铁储量。看到身背篓筐、口鼻含煤的矿工,孙中山先生感叹说:“真是辛苦了啊!”随后对陪同官员说了一句气势不凡之语:“以平定煤冶太行铁!”(一说“冶”为“铸”)鲁迅先生1904年与留日同学顾琅合著《中国矿产志》,是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专著,在“山西省矿产”一章中,说山西煤“脉皆相蝉联,绝少崩裂者。煤层则厚,自二十五呎至五十呎”;煤“质复佳绝,焚之无烟”,“盖不逊英国之优等煤”;采煤“亦易”,“利于经营”,还具体点到19个产煤县,并标出煤种。即使今天看,这些基本的判断还是确切的,只不过10亿量级的产能和5G煤矿等开采工艺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书中采用了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的资料,而李氏曾两次到山西实地考察。鲁迅先生未到过山西,但他关注着这里。据说鲁迅先生一次从陕西返京途中,舟行于黄河晋豫之间,一时兴起,曾登上北岸,观赏晋南风物。可以说,煤一直是山西给人最突出的印象,也是山西最大的名片。没有哪一种资源像煤炭这样,对山西产生了久远且全局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为国家提供的煤电以几何级数增长,在应对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以及能源保供的关键时刻,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托煤炭资源,山西建成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山西的煤炭和能源优势,高度重视山西能源革命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2022年1月,总书记来晋视察时专门到煤电企业考察调研,强调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山西煤在国家发展格局中都具有战略地位。同时,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任务艰巨,既关乎黄河,又关乎京津冀。能源保障及生态屏障,始终是山西最突出的优势、贡献和责任。山西就像泰戈尔的诗句所说,属于“叶的事业”,“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一代又一代,成千上万的人,在地下,在阴湿寒冷的环境中开凿煤炭,有的几代人都是矿工。煤炭与粮食一样,都由光合作用而成,又与矿工一起进行着新的光合作用。煤炭是黑的,有了采煤人的血汗,就变得通红,然后给人们带去温暖和明亮。明代山西巡抚于谦,还用诗句将煤炭高度人格化:“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今天读这首诗,都会顿然被带入一种光耀天地的音诗画境,那是煤释放的热量,更是他滚烫的心灵。作为“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的民族英雄,于谦在煤身上看到了自己,找到了知己,寄托了他生命的价值。于谦在晋期间,诗作甚多,就在晋祠,他还写道:“愿将一掬灵祠水,散作甘霖遍九州。”脚下有煤,就要温暖苍生;地下有水,便想滋润九州。谁能道明,山西地下的煤和泉,在600年前是怎样打动了于谦这样一个南方人!煤与矿工有着共同的品质——重藏且内敛,舍身为苍生。这种品质的锤炼,煤需要上亿年,采煤人需要祖祖辈辈、年年月月。几年前,到俄罗斯克麦罗沃州访问,该州与山西为友好省州。在州政府大楼前看到一座黑色的矿工群雕,飘落的雪花覆盖在他们身上,与洁白的大地一起,衬托出强烈的立体感。后来进一步了解到,在市区高处,还耸立着一座更雄伟的矿工纪念碑,主体部分是一名站立的矿工,头戴工帽,光着上身,肌肉突出,神情凝重,手托胸口,而胸口处是空的,里面是一颗点亮的心脏,远远望去就是一个矿工用手托着一颗燃烧的心。克麦罗沃是俄罗斯煤炭主产地,他们像对待英雄一样对待矿工。话再说回来,坐在煤堆上,也容易造成资源依赖,产业结构单一,正如表里山河有时会成为四塞之地。但不管怎么样,不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有着一颗“燃烧的心”的采煤工人。

厚重文化——三晋彩光。葛剑雄先生在《黄河与中华文明》一书中论述了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对黄河文明作了系统的研究和阐发。他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完整拥有两条大河的国家。长江形成于300万年前,黄河演变为从河源到入海口贯通的大河,要比长江晚得多。两个流域产生的文明萌芽相互呼应,汇聚到当时自然条件更优越的黄河流域,形成早期的中华文明,以后又扩展到长江流域。当长江流域获得了更有利的自然条件后来居上时,又反哺黄河流域。他说,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秦朝的统一使整个黄河中下游流域处于同一个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国家的主体和核心部分。葛先生这样大时空的宏论不能不给人以冲击力。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自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境内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700余处,西侯度遗址有180万年前人类最早用火遗迹,距今10万年左右、介于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间的“丁村人”,从一个关键节点证实了中华祖先的一脉相承。这里是最早沐浴农业文明曙光的地区之一,炎帝文化在山西有较多遗存,黄帝部族进入山西后与炎帝部族融合。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均在晋南,所谓“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从1958年开始大规模发掘的陶寺遗址,总面积300万平方米,出土完整或可复原文物5000余件,其中龙盘是中原龙最早的形态,骨耜上刻的文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汉字,还有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等,整体布局存在明显的统一规划,功能区划分清晰,符合都城条件。此外,具有“华族”图腾典型意义的“西阴之花”彩陶和4000年前人工切割的蚕茧均在夏县发现。晋国始祖为周武王之子,《史记》专门记述了“桐叶封弟”。一部《诗经》,从《魏风》到《唐风》,记录了这块土地的民风、社情甚至生态之美。子夏、荀子是三晋儒学的开创者。商圣猗顿、乐圣师旷、武圣关公、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以及王维、柳宗元、司马光、罗贯中、傅山等,都是中华文化的耀眼明星。柳宗元以一篇《晋问》七赞晋地,曲终奏雅:尧之遗风,“美矣善矣,其蔑有加矣。”皇皇《全唐诗》,收有山西籍作者100余人、作品4000余首。把视角拉到现代,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发表讲话后,山西以赵树理等作家为旗帜,以扎根人民群众、反映现实生活为显著标志的“山药蛋”派横空出世。

山西以15.6万平方公里之域,同时富集如此丰厚的煤炭资源和文化遗产,举世罕见。煤皆一色是乌金,文呈多彩织锦绣。自古以来,多民族的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精彩展现。晋国与周边民族和睦相处,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匈奴、鲜卑、突厥、羯胡、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在此或活动融合,或立国设都。孝文帝主动彻底实现鲜卑汉化,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贡献甚巨。秦以来,山西有过七个时期的移民运动,洪洞大槐树移民已具世界影响。东晋法显是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高僧,是唯一向西域而行到印度,又经大洋往东从海上归来,贯通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奇人。以华夏文化为直根主脉,各民族文化融合互鉴,从上古到古代,到近现代以至今天,代代承继、华章永续。黄河文化和盐池文化,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思想文化和民俗文化,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宗教文化和大院文化,民歌文化和戏曲文化,晋商文化和移民文化,地质文化和生态文化,酒醋文化和面食文化,煤炭文化和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和廉政文化……各个方面都具典型性代表性,名作巨擘灿若星河,不同源流兼容共生,古韵今潮恢宏激荡。

因为曾在文化部门工作,算是与戏曲有缘。北宋泽州的孔三传,集成创造了诸宫调,被称为中国戏曲之父。元杂剧四大家,山西占其三。明清晋商直接带动了戏曲的流变和发展。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后,在党的领导下,大力改造旧班社旧艺人旧剧目,推出了一批反映抗战救国和新生活的新剧目,催生了一批新剧种,戏曲事业融入了革命大洪流。《小二黑结婚》 取材于八路军总部驻扎的左权县。解放军攻打下太原的当天晚上,晋剧戏班子就为解放军进行了庆功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山西戏曲进入鼎盛时期,数度掀起高潮。毛泽东主席早在1948年路居兴县期间,观看了晋剧演出,留下深刻印象;1952年在京观看了晋剧大师丁果仙演出的《打金枝》,并与她亲切交谈。山西省晋剧院数次进中南海演出,有一次丁果仙、郭兰英联袂出演,赢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赞誉。周总理还问郭兰英,多少年不唱晋剧了,适应得怎么样。改革开放后,在历时30年共27届中国戏曲“梅花奖”评选中,山西获奖者为全国之冠。山西一省而有“四大梆子”,与晋中、晋北、晋南、晋东南对应,大小剧种数十个,一度占全国六分之一。2012年,山西博物院珍藏的近百件宋金戏曲砖雕赴美国展出,引起轰动,这些出土文物生动反映了千年以前山西戏曲的繁荣景象和人们对戏的无尽痴迷。除传统戏曲外,话剧、舞剧、音乐剧等现代剧种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舞剧《粉墨春秋》作为国家艺术精品,已演出300多场,出访18个国家和地区。

山西地处中国二级台地,气候宜人,相对干燥,罕有遍野赤地之旱和洪水滔天之涝,加之山西人安土重迁,为文化的生成、发展和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全省文物国保单位占全国一成多,稳居首位,117个县(市区)平均近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居全国第三,现存4座唐代建筑都在山西,还有长城遗址资源、古戏台数千处。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三座世界文化遗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抱病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专程到大同参观视察云冈石窟,利用外宾休息时间又视察了华严寺和九龙壁,赞叹之余,叮嘱“一定要保护好文物古迹”,要求原计划十年的云冈石窟维护工程,要三年搞完。周恩来总理此行,是中法交流史上的精典一页,是总理外事生涯的动人一幕,更是山西文化文物事业值得铭刻的大事。

在山西游历,总是被那随处可见可闻的文化遗存或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生发的美好传说所打动,而你追寻的文化,往往又融化在山水间生活中。从古汉语词典,还能查到不少山西人至今仍在使用的词语。入声字是古汉语四声之一,许多农村仍是这样的语言环境,有着浓重的入声口音。面食、陈醋自不待言,普通一桌饭品味两三个非遗项目是常事。在人们生活劳动的用具中,在房瓦、门楣、窗户、炕围中,都可以感受到精致黏人的“晋”味。老百姓日常喜好并享誉中外的汾酒,早在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齐书》中就有记载。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文化一直牵挂于心,多次作出指示。总书记在考察云冈石窟时指出,“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考察平遥古城时强调,“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还要求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地上文物看山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确不是虚置之词。也应看到,文化资源多不等于文化实力强,山西文化保护传承的任务重,推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任务更重。

革命精神——三晋强光。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发布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包括抗战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老区精神等。山西人民为书写这些伟大精神付出巨大牺牲,为培育和践行其他伟大精神也作出积极努力。山西有3400余处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设施,“十三五”时期就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五年规划,颁布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山西是北方最早建立党组织的省份之一,创建了北方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正规军。毛泽东主席1936年率领红军东征进入山西,提出“经营山西”的战略构想,东征转战达50多个县。这是我们党在瓦窑堡会议后的首个重大政治军事行动,打出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旗帜,把山西摆到了推动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战略基地的重要地位。1948年,毛泽东主席再次东渡黄河,横贯山西11县赴西柏坡,这是一条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之路,连通了延安和西柏坡两大革命圣地。毛泽东主席两次为刘胡兰烈士题词。八路军总部长期转战太行山,在山西人民支持下,率领三大主力师与日寇进行了殊死斗争。依托山西,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根据地。邓小平同志长期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前方总部和一二九师工作,一度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特别是晋冀鲁豫边区的最高领导人,带领广大军民扭转严重困难局面,取得辉煌胜利,展现了全面领导才能和顽强斗争精神,奠定了领袖人物的卓越品质。站在太行山上,总会强烈感受到:山西人民历来就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的决心和勇气,只要我们始终具有当年八路军的那样一种精神和气概,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经得住任何考验。山西一直是拱卫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战略屏障。1947年至1948年间,中共中央后委及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还曾在吕梁山驻扎。解放战争时期,从山西派出数以万计的南下干部。阳泉是中共创建的第一城。建国后,以申纪兰精神、右玉精神等为代表,山西人民不断挺起新的精神高峰。

2009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专程瞻仰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看望八路军老战士,参观了西沟展览馆,看望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对大力弘扬太行精神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视察山西期间,总书记专程来到吕梁山区兴县,向晋绥边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瞻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强调“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就弘扬右玉精神作出指示,在视察山西时还特别强调,“要融通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努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这些重要讲话和指示,思想十分深刻、内涵十分丰富,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山西,古老的黄土高原,英雄的红色土地。彪炳史册的红色传统,是山西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三晋儿女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全面转型——三晋高光。这片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土地,曾开农业文明之先河,以晋商票号为代表的商贸文化名扬海内外,工业文明进程中也有过骄人建树。踏上新征程,实现现代化,山西有一道坎必须过,这就是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个世界级难题,实现创新驱动、低碳发展。2009年5月视察山西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思路,并纳入国家规划,开启了山西全省域、系统性、深层次转型发展的新篇章,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给予山西最大的政策支持,把山西推到了改革试验的前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莅晋视察,讲得最多的都是转型,既有战略擘画,又有具体指导。强调“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强调“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强调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近年来,山西实现了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夯实了加快转型的基础,打开了全面转型的视野,拓宽了深度转型的路径,走上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山西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实践,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转型蹚新路成为全省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历史主动,成为三晋大地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晋之光色彩斑斓,穿越时空、朗照人心,聚焦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聚焦在实现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心中的歌

乘长风破万里浪。汾河到了太原市区南段,一座拱形步行桥由东跨西,直达对岸一组夺人眼目的建筑群,这就是长风文化商务区。中心是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山西大剧院,大剧场、音乐厅、小剧场共融于这座象征意味极强的“开放之门”、“艺术之门”,也是“山西之门”。至今还记得,那天正在大剧院参加一个活动,获悉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大家一起欢欣跳跃的场景。大剧院启用之际,几位同仁相聚,被山西文化事业的进步打动,欣然之际觉得应当有一首歌来表达,并点名要我作词。自己从未写过甚至从未想过写歌词,能有多少文艺因子可调动呢?好在文学源于生活,感悟驱动创作,真情也是才华。于是就有了歌曲处女作《长风之夜》。“长风之夜”是大剧院周末惠民演出,每周一场,票价30元,就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能走进大剧院。有的家庭常年周末相携看演出,其热爱生活、醉心文化的执着和幸福令人羡慕。歌中唱到:当夕阳在西山顶上流连,我与你目光相视,为了千百次的追寻,今夜思绪绵绵……然后,当月光在汾河水面起舞,当星星眨着温馨的双眼,当泪花随风飘过了脸颊,今夜感激难言,今夜沉醉无前,今夜谁能入眠……就这样,或你或我或他,为了追寻、为了打动、为了期待、为了相约,在令人神往的长风之夜!写过无数的字,当这几组字在张千一先生奇妙的旋律中飞起来,在惠民演出结束时响起来,真有一种“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感觉。乡愁是可以用歌来表达的,家园是需要用歌来赞美的。

“长风之夜”是别有洞天的起点。随后在不同的机缘中,为家乡写了三首歌。一是《你像一片绿叶》,终于直白地倾诉了久萦于怀的情愫:你像一片绿叶,轻轻飘进我的胸怀,沧桑让你美丽,黄土地是你的根脉……你像一片绿叶,常常触动我的情怀,天地让你坚强,黄河水是你的豪迈……有过多少憧憬,有过多少期待,激扬的旋律在心中响起,中国梦引领走向未来……二是《山西精神之歌》。有一个时期,人们讨论山西精神,从不同角度作出很多概括,其中有一种说法是“信义、坚韧、创新、图强”。于是将其歌词化:高不过人为峰,美不过梦想飞,有一种精神励三晋,一辈接一辈。立信义之德,树坚韧之志,走创新之路,展图强之为……这两首歌均参加了省里纪念建党95周年文艺演出。三是《太行之西是我家》,出发点是抒发新时代山西人的精气神。词意如此:太行之西是我家,长城内外赏新花,春风又绿吕梁山,歌从黄河响天涯,手掬起清甜的汾河水,远远望我的呀,是那硬朗朗的爹来、亲亲的妈;三晋自古英才广,好时代配好儿郎,心有梦想人最美,汗水浇得幸福长,怀揣着激扬的奋进曲,常常牵我的呀,是那目光里的期待、路的远方……先是魂牵梦萦的故土,再是励志笃行的使命。我们不能愧对这片土地,不能愧对时代,不能愧对家乡父老。游子回乡,到了村口,双手从河里掬一把水扑在脸上,猛一抬头,只见父母正在远处望着自己、喊出乳名……有好多次,一出现这样的画面,就忍不住动情。

随着建党百年这一光辉日子的临近,作为入党36年的一名共产党员,祖孙三代都是党员,总有一种情感在心中激荡,总觉得应当表达点什么,于是有了两首“重量级”作品。《一往情深》,歌颂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攻坚战,表达了党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和对贫困群众的关怀之情,抒发了脱贫群众的新生活和对党对全国人民的感恩之情。真是情难自禁:走过一山又一山,见你一遍又一遍,为四季饱暖,为一生康健,为读书声朗,为水甜家安……你的家园我心牵挂,你的辛劳回报满满;迈过一坎又一坎,握你一回又一回,粗手做细活,憨厚出灵感,眼界通世界,自信高过山……你的忧乐我心惦念,你的未来大路坦坦;拔除穷根今圆梦,脱胎换骨正扬帆;朝朝暮暮的相伴、难忘攻坚战酣,祖祖辈辈的期盼、共绘美景斑斓……一往情深,在走过的长路,在豪迈的放歌,在心底的温暖。写这些词句时,深感脱贫攻坚大捷书写了两部史诗,一部是中华民族摆脱绝对贫困,一部是千万贫困群众有了新的尊严,强了自信,长了本领,精神得到了新的解放和升华。这是亘古未有的奇迹。千年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随着排山倒海的前奏,对党的满腔热忱瞬间蓬勃而出:我多么幸福,与你百年相依;我多么豪迈,与你百年奋进。我将你仰望,你把我装在心里,我把你歌唱,你引我坚毅前行;信仰点亮梦想,牺牲竖起丰碑,触摸你滚烫的年轮,亲吻鲜血染红的旗帜,看山河锦绣,遍地郁郁葱葱。然后继续倾诉:跟你打天下,人民是江山,赞你护苍生,江山是人民;初心根植民心,使命焕发青春,追逐你强劲的风帆,迎向生生不息的号角,望征途漫漫,神州旭日东升。呵,沐浴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千载伟业铺展,百年风华正茂,万众同心,伟大复兴!“七一”期间,正在党校学习,支部毕业总结会上放了这首歌,在党的怀抱中为党放歌,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作曲家说写这两首歌就像翻越两座高峰,调动了全部的能量,是对自己的全面提升和超越,是创作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我也感觉到,无论是他,还是演唱的两位歌手,好像比我还要激动。这两首歌在全国性庆祝建党百年作品征集评选中均榜上有名。

在祖国和家乡的怀抱,每个人都会得到慈母般的呵护,就像幸福的婴儿,同时也都满怀挚爱和敬畏,浓浓的家国情怀激发出使不完的劲。“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先生的诗句,每时每刻都会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真正的诗人是用心血书写,用生命歌唱。党和祖国给了我们一切,滋养了我们,包括生命和知识、生活和事业,包括自豪和憧憬、力量和未来。内心总是感觉拥有多而奉献少,唯有用毕生的努力去回报。这就要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项工作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从关心人帮助人的点点滴滴做起,而且多少次在想,怎能做得更多些更好些。积蓄久了,终于有一天,一气呵成写下了这样的心迹:我多想快快长大,能为你撑起一把伞,把日晒来遮,把风雨来挡;我多想早早前行,能为你垫上一块砖,让坎坷远离,让颠簸逃亡。我多想快快长大,能为你唱上一首歌,用殷殷真诚,用满满力量;我多想早早前行,能为你采来一束花,露珠在闪光,香飘在路上……歌名叫《我多想》。这首歌词在办公桌抽屉里放了好几年,被一位作曲家偶然发现后,引发共鸣,马上拿去谱曲,他说这不是童少志气,是人格情怀。这首歌由一位青年歌手唱出来,音色独特,打动人心。

自信的梦

谷雨时节,土膏脉动,万物竞长。由西往东、从南到北看山西,绵延千里的黄河、吕梁、太行、王屋……或奔腾不息,或满目葱茏,一派生机。年年岁岁,时时刻刻,它们就这样以无畏气势和挺拔雄姿,默默昭示着一种信念和精神。77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是在黄河西向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73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是在太行山东麓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进而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只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才能将一则古老的寓言转化上升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恒久伟力,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头脑,保持“长征”和“赶考”姿态。

在翱翔于浩瀚太空的中国空间站上,女航天员王亚平深情地说:“我为能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话有太空的气场,更是时代的回响。她讲出了中国航天员的自豪,讲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与同事同学交谈,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很幸运的一代。的确如此。我们出生和长大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在红旗下启蒙,十年动乱时还未走向社会。少时在农村的十几年生活,对我们认识国情乡情、体味艰苦生活,难忘而有益。我们立身和成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唱着春天的故事,加入党组织,从希望的田野,走上工作岗位。邓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直接而果断地恢复了高考。自己有幸作为高中在校生参加了77级高考,半年后以应届生再次应试,成为一名78级大学生。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以88岁高龄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我把这一消息告诉81岁的父亲,他那种发乎心灵深处的敬仰和激动之情,令我终生难忘。我们全面锻造和成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鸦片战争爆发180多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抗争,从睁开眼睛看世界,到平视世界,到用开放融入世界,用发展造福世界,用文化温暖世界。

2018年,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自豪而深情地向这位伟大的导师致敬,习近平总书记洪亮的讲话在人民大会堂回响,在全世界传播,此情此景怎不让人感慨万千。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关注中国,据说马恩全集800多处提到中国。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一书,收录了他们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18篇有关中国的时评和政论,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他们对中国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给予巨大同情,厘清了鸦片战争的是非曲直,控诉了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揭露了英国政府在舆论上的欺骗行为,痛斥了侵略者蔑视中国人民的丑恶嘴脸,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顽强抵抗,深刻揭示了清王朝腐朽没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高度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特别是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预言在中国将“看到整个亚洲新世纪的曙光”。他们在世时那个“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国度,今天正在全面建设现代化,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最有资格纪念马克思。每个人走过的从小渠到大河的路,从农村到城市的路,从少年到青壮年乃至老年的路,都是走在时代前进的路上,走在党和国家、民族奋进的路上。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使命和担当。心中有歌声和憧憬,自会踔厉耕耘,唯求俯仰无愧。

放眼三晋大地,从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从中部争先崛起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建设中部城市群到“一群两区三圈”,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到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从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到打造文化旅游强省,从“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到全面建设生态省,从力引高端项目到广聚天下英才,从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到建设清廉山西……如春风阵阵。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抓住了建设雄忻高铁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山西中部城市群装上了新引擎,为山西区域发展格局注入了新活力,为山西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打开了新通道。坐地日行八万里。时代的变化,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每一个地区的方位和每一个人的坐标,有时仿佛就在一夜之间。站在时代高度,才能走在时代前列。新时代使三晋大地所有的一切都有了新的样子、新的价值、新的希望。

绿色是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素是山西板块的基本元素。山西曾经为广袤的森林覆盖,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期,经过三次森林造煤形成大煤田;人类社会早期,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仍分布着茂密森林和丰盛草原。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的加剧,包括围猎滥牧、毁林造田、以木为燃、大兴土木乃至频繁战争等,致使森林面积越来越小且成为次生状。明清时期森林植被急剧减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省森林覆盖率仅有2.34%。新中国使这片斑驳泛黄的叶子焕发生机。森林覆盖率于2021年达到23.57%,历史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右玉县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3%扩展到今天的56%。黄河山西段年输沙量由上世纪末的1.2亿吨减到1700万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你们这里是华北水塔,京津冀的水源涵养地,是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意义的阐述,对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了全省人民建设绿色山西的使命担当。森林是钱库、水库、粮库,也是碳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全面转型转变的过程,是增绿造绿和减碳固碳的过程。山西人民一定会用自己的双手,在三晋大地织出更多更浓的绿色。

你像一片绿叶!每当这一念头闪现,都不禁心中潮起,是深爱,是期许,更是奋进动力。叶的价值和使命是光合作用,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一次次升华。有树才有叶,根深才能叶茂。山西这片叶子越绿,就越能更好地为祖国这棵大树增光添彩。山西人民有理由自信,更有决心自强。自信不是陶醉于过往辉煌和某些优势,不是一时的认知和感悟。自信,本质上是一种成熟和担当,是像愚公移山那样,下定决心挖,不怕牺牲挖,排除万难挖,向着胜利挖,一代一代挖。三晋儿女的光合作用,就蕴含在这挖山不止中,一定能够着眼大局把宝贵的资源利用好转化好,为国家提供高效、清洁、持久的能源保障;能够吸纳更多硬件、软件和理念等方面的新要素,形成新的优势;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多方面贡献;能够有效保护和不断扩大绿水青山,当好生态屏障,增强绿色素和舒适度;能够建设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和扩大对外开放;能够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新优势,实现发展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互促共筑;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片绿叶,一定会更加饱满滋润,光泽鲜亮。这一切,源于岁月的生生不息,源于时代的铿锵向前,源于人民的淳朴勤劳。

呵,一片美丽的绿叶!

猜你喜欢

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打赢“双减双抢”攻坚战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山西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67万公顷(550万亩)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