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包容 与时俱进 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2022-11-11霍灵军
□ 霍灵军
(作者系潞安化工集团余吾煤业党委书记)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知大势,则应顾大局,更应重作为。作为潞安化工集团下属的主力矿井,余吾煤业公司把“担当建设现代煤炭示范型企业的‘引领使命’”作为坐标定位,把“持续做‘好’、做‘强’,为集团公司转型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作为责任使命,通过不断解放思想,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全方位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解放思想方能破关夺隘
余吾煤业从建立“集约高效”矿井,到建设“双示范”标杆矿井,再到建设“示范型”煤炭领军企业,一步步成为集团产量最大、效益最好的矿井,不断解放思想是很重要的一环。
2021年以来,我们再一次面临了不亚于、甚至胜于“黄金十年”的煤炭市场行情,国内煤炭消费旺盛,煤炭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全球疫情下煤炭的保供稳供将在市场上保持较长一段时间。但面对如此的市场行情,作为煤企已经没有了“黄金十年”时那种供方市场的悠然自得,没有了高位价格的“飘飘然”。这不仅是2014年以来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给我们带来的外部冲击结果,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危机意识提升的具体表现。面对集团全面向化工转型,煤企也必然会面临资源接续方面的客观现实问题,以及从“煤老大”位置上跌落下来的主观心态的变化。这些都迫使我们必须在更高起点上解放思想,清除种种改革“恐惧症”“倦怠症”“抵触症”,而要更新知识观念、增强担当意识,来一次思想上的“头脑风暴”,打一场思想上的“突出重围”,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让新发展理念在头脑中深深扎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更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带头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深刻把握当前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把握好发展方向,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通过开阔眼界提升思想境界、拓宽发展格局,着力在树立开放发展意识、掌握开放发展本领上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推进解放思想与践行思想相统一。
开放包容方能行稳致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企业发展的必备素质。在潞安的煤矿发展史上,我们从打眼放炮,到开前天窗放顶煤,再到低位放顶煤一次采全厚,一次次地把学来的先进技术变成我们自己的“看家本领”;我们从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矿风”,到实干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再到价值成就你我的“管理”,一步步把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变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都源于我们开放包容的理念。
当前,企业正处于改革转型的攻坚期。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固步自封、沾沾自喜,唯有以开放为基本态度、创新为基本动力、合作为基本路径,才能让我们有能力担负起我们所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所以,要有开放包容面向未来的眼光,不断更新观念、提升境界、开阔视野,把我们放在行业坐标中定位,放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上考量,积极创新、大胆突破;要有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气度,进一步开阔胸襟,解放思想,接纳不同观念、不同文化、不同诉求,在差异性中求同存异,在多样性中和谐共处,大力破除观念壁垒,宽容对待干事创业行为,营造活力喷涌、接续奋斗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有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思维,进一步提升学习力,向行业的一流标杆对标学习,大胆借鉴吸收先进理念、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科学高效地招人、聚人、养人、用人、留人、服人(“公开招聘人才”这只是第一步,后续会进一步完善“大人才”管理体系的配套机制和制度);要有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展现开放的诚意、共赢的信心、发展的决心,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创新方能与时俱进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持续发展以创新为魂、因创新而成。作为煤企,我们之所以能够立足于行业、创造辉煌业绩,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上个世纪80年代,潞安作为当时国内重要的资源和能源企业,我们在行业内率先扛起了技术创新的旗帜,从引进第一套综采设备,到运用综采带动掘、开、安、机、运、通、管全面发展,点燃了中国煤矿现代化建设之火;首创的“开天窗低位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被称为“潞安采煤法”,引领了中国煤炭工业采煤技术革命;喷吹煤技术也是如此。直到今天,我们仍得益于这些创新红利。
今天,面对环境和生态保护、复杂地质条件、资源接续等压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我们不断追求创新。在集团内部,新元煤业建成了业界首座5G+智能矿井,高河能源的分层充填开采技术已经投入了实际应用,这些技术将对我们安全生产经营管控带来多方面、全过程的变革。因此,余吾煤业要想不掉队、不落伍,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创新,让创新成为我们固本培元、破题解困的金钥匙。要让创新融入基因血脉,进一步巩固创新是破解难题的必由之路的意识,把创新融入一切工作始终,培育起敢创新、能创新、会创新的土壤,营造沉下心来创新的环境,建立矢志不移创新的机制。要找准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立足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不断优化和改善传统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实际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践行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中创新机制,深化经营机制改革,倒逼经营方式转变和经营绩效改善。要扎实推进全面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技术创新体制,推进公司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以管理模式创新带动安全标准化创新,让我们由标准执行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变;以组织创新带动文化创新,推动形成多层次、开放式、全覆盖的全员创新体系,打造“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的创新文化。
面对肩上的重担和当下的形势,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开放战略、创新发展等方面综合发力,共同铸就更加开放包容的企业气质,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抢抓每一个发展机遇,应对每一个发展挑战,奋起直追,共谋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战略思维、发展思路、管理视野才能更加开阔,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才能在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的征程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