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人才”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2-11-11李伟民高彦平
□ 李伟民 高彦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的根本保证。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在人才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党建+人才”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党建驱动业务发展,持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持、智力保证,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广开贤路“选”人才
在人才选拔任用中,党支部不能被虚化、弱化、边缘化,要充分发挥领导、监督、把关作用,杜绝暗箱操作,要态度更鲜明、措施更精准、标准更科学,选出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
一是旗帜鲜明明确选人导向。强化大数据分析,坚持人岗适配原则,摸清企业真正的人才需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充分利用各类网上招聘资源,拓展校企合作新路径新模式,扩大招聘的覆盖面,杜绝“一个萝卜一个坑”式的定制招聘,为企业选聘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优的干部,持续加强人才干部队伍建设。
二是科学统筹完善选人体系。强化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做好干部选拔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技术型、技能型、管理型等人才评价体系制度标准,要能够全面反映选拔任用人选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综合素养。坚持公开竞聘上岗制度,深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业绩论英雄,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有为者有位,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的良好氛围。
三是全过程监督选人流程。强化党支部监督作用,对干部的选拔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监督,确保选拔的公正、公平。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前的调研工作,深入基层、群众,与一线员工及关联协同配合部门工作人员逐一座谈,全面客观了解拟选拔干部的综合表现;做好拟选拔干部的履历档案审查工作,尤其要关注履历造假、违纪处分、信访举报等情况;做好竞聘程序的优化工作,竞聘演讲、面试答辩要严格打分,确定人选必须经过党支部讨论评议。
二、多措并举“育”人才
培育适合于企业发展的人才,始终是党支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任务。要通过全员思想教育,构建系统培训体系,完善干部实践锻炼机制,既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更要培养复合型、综合性人才。
一是注重思想教育,激发全员责任感和使命感。党支部要以思想为先导来汇聚人心,始终秉持“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理念,以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来统一意志,把思想工作融入到员工的岗前培训、职业素养培训中,推进学党史、学企业史、深化改革大讨论、形势任务教育等工作,深入挖掘身边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进行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参观学习,激发员工自觉肩负起国企的使命和责任。
二是搭建培训体系,培养德才兼备人才。党支部要担负起在人才工作中的管理责任,在支持人才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着力搭建多元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培训计划,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能力保障和人才支撑。拓展内外资源,组织专业人才到重点高校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企业开办专题讲座。建立学习培训达标考核制度,抓好所辖党员人才的培训。
三是强化实践锻炼,培养综合型人才。党支部要加强人才的实践锻炼,与人资部门合力,创新形式,推动不同业务板块人才交流,为企业培养一专多能,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建立人才交流激励机制,优先提拔主动交流轮换至重点建设项目、艰苦边远地区的青年人才,提拔有长期一线工作经历的业务开拓人才。有计划地选派缺少基层经验的重点培养人才到市场前沿、重点项目、其他区域进行轮岗、挂职或任职,充实基层的力量;从一线员工中选调有突出贡献、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到机关锻炼。
三、创新机制“用”人才
“好钢用在刀刃上”。党支部要与人资部门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标准、探索薪酬激励创新机制、建立企业人力资源领域风险防控体系,做好人才的评、聘、控工作。
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党支部要与人资部门协同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搭建职责权利统一的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将党建业绩纳入考核内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职责要求,综合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注重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设置科学的、动态更新的、差别化的人才评价标准。
二是积极探索薪酬激励机制创新。党支部与人资部门要优化组织架构、职务体系、薪酬激励机制,让企业职工更多地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要增加劳动报酬在企业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员工尤其是一线职工报酬在工资总额中的占比。要从制度上保障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发展、利润,实现动态、同步增长,让职工实实在在享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共促企业发展。
三是建立企业人力资源领域风险防控体系。党支部要以清廉国企建设为引领,着力建立企业人力资源领域风险防控体系,在干部选拔任用、调资调岗等敏感问题上,进行主动公开,严格公示程序,接受群众监督。要把从严治党切实融入企业的培训体系,梳理人力资源领域风险点,持续对企业关键岗位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反腐倡廉教育。
四、优化环境“留”人才
党支部要引领各部门合力优化员工干事创业的环境,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坚持信任职工、依靠职工,为职工创新创业提供机制保障,为企业发展拴心留人。
一是坚持为员工办实事,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党支部要与人资部门着力完善员工的福利和困难职工的特别补助办法,坚持谈心谈话制度,支委班子分工包片,通过定期家访、工作调研等方式了解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困难,不断改善生产一线岗位职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积极组织广大员工履行社会责任,在抗击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中带头,在防火防灾、扶贫帮困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坚持依靠群众,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党支部与人资部门要围绕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凝聚党员干部的思想、智慧、力量。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畅通全覆盖征询一线员工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引导党员干部畅所欲言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推进企务公开,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协商,保障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审议权、决定权、监督权。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点燃员工与企业共发展理想的激情。党支部与人资部门要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环境,要建立创新的容错机制,给创新创业人才试错的机会,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创业机制,通过实施“内部创业”,加强科技资源与市场的紧密对接,促进企业转型,从而激发创业热情,使创新创业人才与企业共创、共担、共享、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