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市:“三个维度”发力 深化部门预算监督

2022-11-11□夏

山东人大工作 2022年6期

□夏 颖

审查批准预算、决算和监督预算执行,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部门预算的审查监督,是对政府预算审查监督的深化和细化。近年来,泰安市人大常委会细化审查内容,明确审查流程,改进审查方式,实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通过开展部门预算备案审查工作,预算审查监督实效得到明显提升。

拓展深度 完善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工作,在部门预算审查监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要求市直除保密单位外的部门预算全部提交市人代会审查,并在每年人代会前开展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调研,为会上审查批准预算做好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预算法和《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市本级部门预算审查监督的若干规定》规定,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组织开展部门预算备案审查工作,2017年以来,累计重点抽取31个部门及下属单位,对预算编制进行全面详查,对预算执行和决算重点进行抽查。审查时既注重审计监督衔接,又避免重复审计。审查结果定案实行“1+N”模式,进一步扩大审查人员范围,组织部分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和相关委室人员对汇总审查报告进行集中会议审查,根据会议审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预算工委修改完善汇总审查报告,形成最终审查结果报告,经主任会议通过后向市政府及时反馈。

常委会注重加强部门预算备案审查结果运用,将预算审查监督推向深入。对于审查发现的问题,预算工委督促有关部门积极整改,并将审查和整改情况向主任会议报告。此外,进一步规范部门收支行为,促进部门预算管理全面规范、公开透明,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绩效,提升政府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拓展精度 提升实效

市人大常委会将支出绩效审查作为部门预算备案审查的重要内容,审查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情况,拓展绩效评价范围,要求项目支出必须开展单位自评,预算部门必须开展部门评价。重点审查立项依据是否进行事前评估、绩效目标是否清晰量化、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项目结束后是否进行评价验收等,并选取部分项目重点进行实地调研和绩效审查,顺着项目资金走向,延伸至项目最终环节。

常委会推动各预算单位建立起市级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各有侧重、有机衔接的绩效评价体系,严格落实绩效结果应用和公开相关制度要求,综合运用反馈整改、完善政策、预算挂钩等方式,以预算绩效监督推动工作开展,实现以点带面、提高市级预算管理水平的目的,有效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拓展广度 凝聚合力

部门预算备案审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部门单位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工作开展。审查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各方面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审查组成员提高审查监督能力,坚持区别于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突出人大审查监督特点,加强信息对比分析,把部门预算、执行、决算作为完整的循环进行审查监督;被审查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审查工作,按时、准确、完整地提供有关资料,加强与审查人员的联系、沟通、协调,共同努力把预算备案审查工作组织好、实施好。

市人大常委会加强问题整改监督,提高审查实效,要求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问题认真严肃进行整改。市财政局在整改方面加强监督,对部门自身管理等原因形成的问题,由被审查单位立即整改;对审查发现的具有普遍性、部门难以单独完成整改的问题,由财政部门牵头进行整改。

在各部门单位的积极努力下,全市部门预算备案审查工作有序开展,形成预算审查监督的合力,在增强人大监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