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时间观念之比较与启示

2022-11-11关丽宏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观念交际

□关丽宏/文

时间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哲学领域重点研究议题之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要素之一,时间对人类的交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反过来,一定的言行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传递关于时间观的某种信息。东西方文明持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行为。该文将从东西方时间观念的分类,时间观差异的表现形式,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跨文化交际效率。

1 东西方时间观念之差异

霍尔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差万别,所处这种文化的语言也有巨大差异,所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语言”。关世杰(1995)在《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一书中,从三种时间观角度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差异: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观念,直线式时间观念与环形时间观念以及单向时间习惯与多向时间习惯。贾玉新(1997)认为,受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属于过去时间导向、圆式时间以及多项时间。与中国文化的时间观相反,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属于未来取向、线式时间以及单项时间。以下是东西方文明中不同的时间取向分类总结。

1.1 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取向观

Kluckhohn&strodbeck 把时间划分为了三种,分别强调过去、现在和未来。

具有过去时间取向的民族文化比较重视历史和传统,以史为鉴,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见证人类的起源及发展。过去时间取向者相信历史会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效指导。中国文化属于此类时间取向,因为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过去时间取向为主导的文化。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均属于此类时间取向国度。

现在时间取向尊崇这一时间取向的人们注重当下,专注现在。伊斯兰文化属于现在时间取向。

未来时间取向的文化着眼于将来,勇于挑战推崇创新。其中,最典型的属于美国文化,美国人着眼于美好的未来,开创新的事物,形成了以未来时间取向。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西方国家重视革新与变化,期待未来生活,因此很多西欧国家均属于将来时间取向的民族。

1.2 环形与直线型时间观

学者们在根据对时空的理解不同把时间观分为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在农耕民族文化中人们观察到事物年复一年,四级循环往复,昼夜交替,花开花谢,把时间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认识到时间是周而复始,无休无止的,把时间的运动看作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圆形结构。持这种时间观的最典型代表为中华民族。基于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东方人认为时间是一个接连不断的循环体,时间总是在一个螺旋或循环中运动。

大体而言,英语国家的文明对时间持有直线型观点。在西方处于支配地位的时间观念是线性的,有明确的开端和结尾点,因此对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人而言,时间总是不断地在一条不定向的直线上运动着,因此他们在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上都与东方人风格迥异。

1.3 单元、多元时间观

著名人类学家霍尔把不同文化模式的时间观念分成多向时间制和单向时间制两种范畴。多向时间制将时间看成是发散的,认为很多事情可以同事执行,事件的完成不拘泥于日程、计划的严格限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而单向时间制则重视计划和时间分段,力求行事有序分明,挂断干脆,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计划中的任务,把时间看成是可以分割的一条直线。

大体而言,东方文化主要是复合时间化,多数时候趋向于采用多向时间制,中国人往往在同一个时间段计划几项任务,亦可同时与多人交流,东方人处事比较圆明,说话行动经常是依据周围环境而随机决定。与之相反,西方文化则是单一时间化。具有单时制文化特点的国家包括新西兰、北美、北欧、西欧等国家。西方人倾向于采用单向时间制,在特定时间单位内做特定的事情,因此做事严谨周密,讲究效率。正如霍尔所说的:“在西方世界,任何人都难逃时间铁腕的控制。”在西方社会,人们总是主动遵循时间规则,让时间制约学习工作及商业活动。

2 东西文化中时间观差异的表现

人们长期以来认识自然,发现宇宙规律的进程中逐渐发现时间的客观性,依据时间实践,形成了时间观念。不同的时间观又影响着各种实践活动,不同的时间观念又在语言习惯、行为动作、艺术鉴赏和社会活动中体现各异。

2.1 时间观在语言表达中的体现

人类在对时间进行描述的时候,不同文化中体现各异。由于东西文明时间观念上的差异性,在语言表述上风格迥异。在古代中国没有时钟之前,以日影的移动算时间,人们对万物的运动周期作为分辨时间的节点,在农耕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早更晚归为时间依据,以温度变化和风向来划分二十四节气,以影子长短,日头东西方位判断早晚,久而久之在中国人的时间表述词里包含了“清晨、破晓、傍晚、岁末、晚春、仲夏、深秋、一炷香时间、一碗茶功夫、待会儿,等半天……”等词。此外,还有一些时间词,例如“说时迟那时快”来表达记叙事物的速度不及事情发展的速度,“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鸡鸣”就是指晚上一时至三时。与之相比较而言,西方人对时间的准确性要求严格,很早就发明了钟表,时间描述可以精确到分秒,因此会有in a minute/ wait a moment/hold on a second/on the point of/ on time 短语的广泛使用。与此同时,西方语言大多需要通过动词复杂变位来表达事物的状态。例如,英语句子的时态根据时间划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态等,又根据动作的完成情况分为完成或进行时,由此可以把时间表达得客观精准。

2.2 时间观在社交行为上的表现

在阿拉伯和亚洲等多元时间观为主导的社会文化中,如果打算请朋友一同就餐可以提前一天或随时根据具体的情景而邀约,提前一周甚至一个月的邀请往往无法得到被邀请者明确的答复,甚至容易被忘记。因此,及时的通知被认为是真挚诚恳的,受邀者更容易欣然接受。然而,在西方社会参加各类会议、社交活动或者出席宴会,欧美人士更习惯于被事先通知,临近的通知总是让人不悦的。这样的邀请很可能得到对方的婉言谢绝。例如:在美国社会中如果你想邀请朋友一家吃饭,先生往往说:“我需要先看一下太太的日常安排、确信她没有其他的邀约”。

对西方人而言,真挚的邀请应该给出明确的时间和地点,中国人经常使用的礼貌语“有空来我家玩儿”“随时欢迎”等都不会被看成是认真的,而这些社交用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理解为“无论你何时来做客,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

在工作中,中国人在节假日收到上司的电话或上级的检查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在许多西方国家上下班时间人们的作息时间分明,如果遇到网络故障想在规定的八小时以外联系网络维修工往往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国人完成工作任务时,如不能按照规定时间交付,会影响个人和公司的信誉,造成经济损失。相反,在一些东方国家截止日期可以是灵活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做出变动,由于时间观念上的差异性,在一些合资企业的截止日期问题上,外国投资公司与本国投资者会出现矛盾或争辩。

2.3 时间观在文艺作品取材中的体现

文艺作品取材也体现出了东西方时间取向的不同。东方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很多古人思想延续至今,在中国儒教文化和道家文化一直备受推崇,尤其儒学被日本韩国等国家所吸收学习,其中的很多哲学思想影响着中日韩等许多东方国家的伦理行为和艺术鉴赏风格。中国人常说的“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正说明了“以史为鉴”的思想理念。在中国的热播剧中人们往往能够看到“汉武大帝”“寻秦记”“大决战”“觉醒年代”“花木兰”等历史题材剧、穿越剧、动画片之类的一系列影视作品。近年来在央视黄金档中有些节目格外受人喜爱,例如“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而西方国家,尤其美国为首的建国历史短暂的民族,没有浓厚的历史情怀,反认为回顾过去是退步,着眼未来才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西方文化中富有想象力的科幻片,探险类作品更受青睐,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星际迷航”“阿凡达”“黑客帝国”等影视剧长期受人喜爱。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科幻历险类作品层出不穷,其质量和数量都是东方文学中不曾出现的。威尔斯的杰作“时间旅行机”就是典型的一部科幻小说,其中描述了一位科学家乘坐时间旅行机来到公园802年和701年的世界中历险的故事。此外还有“美好的世界”“万能机器人”“基地三部曲”都着眼于将来的美好世界和机器人时代的塑造。

3 提高时间取向差异中跨文化交际效率

东西方文明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在社交活动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是必然的现象。为避免时间观导致的交际冲突我们需要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多包容,多理解世界各地文化习俗,积极主动解释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误解,有效化解矛盾冲突,进行高效率社交活动。

3.1 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新词,实际上我们经常从事跨文化交际,如我们阅读外国文学和观看影视作品,在网络上与不同民族的人进行交流,在不同的场合与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访问学者交流思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经常误认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不同,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习惯与自己的预期有差别,就会产生困惑或误解,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为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做到有意识地培养跨文化意识,例如在观看西方影视作品时有意识地去了解约会礼仪习俗,商务谈判场景。此外,还应该尽量避免民族主义中心的价值观,在观察另一种文化时自觉地避免以自己文化为中心的价值判断,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包容。通过有意识地去理解对方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社会价值取向、宗教起源和思维习惯等各方面的背景,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得去了解对方的话语内涵和交流意向。

3.2 主动沟通并适应不同文化,学会化解交际冲突

跨文化交际并不要求对方放弃自己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但是要求在交际中尽量理解对方,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面尽可能一致,以求达到与对方更好的合作。因此,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主动解释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目的,在与对方交流中遇到时间观念上难以达成一致时详细解释自己与其时间取向不符的背景原因,表达歉意。从人们的实践来看,在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中达到基本一致的理解,在风俗习惯方面相互适应,虽然并非易事,但不是不能实现的目标,在价值观方面的分歧往往是潜在的,不容易察觉,介于在一些重要的社交场合达到最佳交际效果需要学习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甚至可以进行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学训练。

4 结语

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自己所接受的文化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文化是我们心灵的软件,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不同文化带来的价值观也是交际冲突的根源。每一种时间取向都有其利弊,为进行高效率跨文化交际,我们要持有理解、包容的心态相互学习、相互适应、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发展。■

引用

[1] Hall Edward T.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 Anchor Books,1959.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李璐.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5):56-57.

[4]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跨文化观念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两块磁的交际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