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域下构建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职前培养模式

2022-11-11李湘华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美育技能

□李湘华/文

艺术素养职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幼儿的影响。通过探究美育视域下构建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职前培养的必要性,从重构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实施艺术教育课程的三教改革和增加艺术教育课程的实践实训环节三个方面提出美育视域下构建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职前培养策略。

艺术素养是幼儿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影响尤为显著。艺术素养职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幼儿的影响。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职前的培养教育是影响幼儿园教师艺术素养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1 基于美育视域下构建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职前培养的必要性

1.1 契合新时代国家对美育教育的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文要求,幼儿园美育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倡导美育,新时代美育承载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等责任与重大使命。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健全并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高校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而作为承担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幼儿教师,其自身的艺术素养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对新时代幼儿的美育发展。美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开展审美教育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幼儿美育教育的效果直接关乎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效果。因而,加强对幼儿教师职前艺术素养的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而能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1.2 有助于探索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职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艺术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高专作为当前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要阵地,其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艺术素养作为幼儿园教师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各院校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培养模式决定了幼儿教师职前的艺术素养能力和水平。因此,探索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职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艺术素养高且符合市场需求的幼儿教师成为各高职院校推进“三教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认识不够充分和深刻,导致还存在对职前幼儿教师的传统艺术素养的培养表面化、简单化等问题。例如,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师片面认为学生学习声乐、歌唱、舞蹈和美术等相关技能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内隐的艺术审美、艺术赏析等对美的感知态度和审美体验的培养;有的高职院校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相关艺术素养类的课程没有开足开齐;有的高职院校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模式单一,仅开设了若干门艺术技能课程,并且由于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为艺术类专业教师,缺乏学前教育工作背景,就直接导致这些艺术技能课程之间缺乏联动,具体表现在声乐教师只负责教声乐、舞蹈老师只负责教舞蹈……没有从内源上重视对学生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的养成,导致学生认为自身在认知实习或顶岗实习中不能完美胜任在艺术教育教学的相关工作。因此,各所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探索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职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落后的素养素养培养模式,从而提升学生艺术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1.3 有利于加强对职前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视,培育扎实的艺术素养

近几年随着我国幼教事业发展迅猛,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艺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是幼儿与艺术游戏活动之间的中介与桥梁,是整个过程的欣赏者或支持者,胜任这个角色对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要求很高。但陈巧玉通过研究指出大部分大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虽具有较强的舞蹈、绘画、唱歌等艺术技能,但缺乏相应的艺术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不能较好地把握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在艺术教育方法上容易忽略幼儿的主体性。由此可见,当前各所高职院校对幼儿教师职前艺术素养的重视力度仍然不够。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幼儿教师职前艺术素养的培养,因为只有幼儿教师在职前具备了扎实的艺术审美素养,才能深刻理解艺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工作中,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的审美取向,从而引导幼儿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审美基础。同时对职前幼儿教师进行传统艺术培养,能够增加幼儿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胜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艺术对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2 美育视域下构建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职前培养策略

2.1 重构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是学生开展艺术素养学习的基础,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提升幼儿教师职前艺术素养的培养质量,首要任务就是要重构科学合理且适宜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艺术教育课程的负责人需要通过问卷、访谈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本区域和行业对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相关要求,总结幼儿教师在艺术素养方面的培养要求和培养规格。其次,依照调研结果,设置符合本区域和本专业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目标。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目标不同于艺术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目标,需要对接的幼儿教师工作岗位和幼儿教师典型工作任务等相关方面的要求,需要改变以往只强调艺术技能培养的课程目标,将学生内隐的艺术审美、艺术赏析等对美的感知态度和审美体验的培养融入课程目标中,制定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素养教育目标。最后,构建递进式艺术教育课程体系,重构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依照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能力递进原则,改变以往课程割裂的状态,分别设置“艺术基础技能发展模块-艺术技能应用能力培养模块-艺术核心能力培养模块”等艺术素养递增式课程体系。在“艺术基础技能发展模块”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获得粗浅的、简单的幼儿艺术教育的相关知识、艺术表达表现技能和萌发对幼儿艺术教育学习的兴趣。在“艺术技能应用能力培养模块”中主要是发展学生艺术技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并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审美体验,例如能够整合音乐技能、舞蹈技能和语言技能组织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等各项整合艺术实践能力。而在“艺术核心能力培养模块”中主要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艺术欣赏力和艺术创造力。

只有设置科学、合理、系统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才能真正提高幼儿教师职前的艺术素养,培养出德技兼修的幼儿教师。

2.2 实施艺术教育课程的三教改革

推进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三教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首先,要实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教师的改革。“教师”的改革主要是要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师德素养高、艺术素养强、专业理论扎实、艺术技能精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教师。一方面艺术类课程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艺术素养观,改变以往只关注艺术技能训练的情况,在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时,必须将艺术感受、艺术体验和艺术创造等全部融入课程教学中,同时教师要关注的是学生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能力的获得。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艺术课课程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教师的对接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艺术素养、艺术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出台“挂职锻炼”制度,鼓励艺术类课程教师每年入园实践不少于2个月,以此来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其次,要实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教材的改革。一方面艺术类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教师典型工作任务,联动幼儿园教师开发新型式艺术类课程的活页式教材,这样可以打破以学科体系和知识本位为主的艺术类课程,强化活页式教材的艺术素养性和艺术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增强教材使用的时效性。另一方面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因此艺术类课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以此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最后,要实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教法的改革。艺术类课程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师教艺术技能-学生练习艺术技能”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双元育人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以案例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为主,使学生在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中或校内艺术实训室中开展学习,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发展。

2.3 增加艺术教育课程的实践实训环节

艺术素养的提升需要多途径的实践,除正式的课程学习外,非正式学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首先,艺术类课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设置到幼儿园实训环节,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开展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训,使学生在与真实幼儿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将艺术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能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又能逐步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实践能力。其次,艺术类课程教师可以对接“岗(幼儿教师工作岗位)-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和师范生技能大赛)-证(幼儿园教师考)”开展系列艺术类活动,例如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舞蹈创编、幼儿简笔画、幼儿玩教具制作等技能比赛和艺术技能汇报展演、校园艺术节、艺术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自主艺术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提升艺术技能、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新力,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提供展示和表现的平台。第三,学校可以借助本地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拓展学生艺术学习的渠道,既能强化学生的艺术体验,又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例如鼓励学生到昆剧团、湘剧院、非遗馆等地参观、学习,以此促进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真正理解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价值,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开设“高雅艺术课堂”系列活动,整合本土艺术特色教育资源,将当地的传统艺术专家请进学校,为学生提供与名家、名师近距离交流艺术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引用

[1] 蒋娟.职前幼儿教师传统艺术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J].艺术大观,2020(12):90-91.

[2] 王淑明.提升职前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研究,2020,40(17):39-41.

[3] 陈巧玉.幼儿园教师艺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0.

[4] 但菲.面向21世纪培养高等应用型幼儿教育工作者——关于学前教育本科艺术教育改革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1(5):39-41.

[5] 程腊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艺术素养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1):53-55.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美育技能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宋明理学的美育之道
——《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评介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拼技能,享丰收
美育教师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