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旅游背景下“空心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以龙潭肖村为例

2022-11-11王萍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龙潭活化空心

□王萍/文

1 “空心型”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又被称为古村落,指的是形成年代较早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 “空心型”传统村落指的是传统村落中的青壮年都出外进城打工、家里只剩下留守儿童,老人和妇人,造成大部分房屋空置,无人居住,形成了空心化的村落。

2 “空心型”传统村落形成的原因

空心型传统村落严重增长的现象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空心型传统村落的形成,学者们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空心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乡居住水平差距大

城镇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良好的医疗、教育、文化资源,吸引了村中大批的青壮年向城镇转移,导致传统村落的年轻人比例下降,造成了村中大量的房屋被空置或遗弃。

2.2 城乡收入差距大

大批的青壮年向城镇涌入是因为城镇就业渠道广,就业岗位多,劳动力能够充分就业,且收入回报远远高于传统村落的农耕业和畜牧业。传统村落地理位置大部分都是比较偏僻的,经济落后,就业单一,无法满足村民的理想就业收入。

2.3 没有可支撑的产业

大部分传统村落,都是以农林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村落没有可支撑的产业,这是空心型传统村落出现空心的最主要原因,村落不能给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村民的收入普遍偏低,于是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寻求高收入。

2.4 传统村落保护和管理不到位

国家积极推进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实施,要求对传统村落实施规划保护政策,不允许村民进行随意的改建和扩建,因政策要求,村民不能对村内传统建筑进行任意拆除或改建,但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村民们纷纷在传统建筑外围重新新建了许多房屋,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落内部空心衰败。

3 “空心型”传统村落的当代旅游价值

当代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致使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强烈,渴望能在节假日远离城市的喧嚣,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美好的乡村生活,因此传统村落的旅游价值和优势日益凸显。传统村落有着以古建筑为载体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以文化为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具有开发旅游产品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在旅游活动中,满足了人们高层次深层次的旅游需求。

4 龙潭肖村传统村落概况及价值特色

4.1 龙潭肖村概况

龙潭肖村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东部,在铜陵县钟鸣镇金榔村内,建村约500多年历史,距离铜陵市区有25公里。龙潭肖村占地面积11公顷,总人口538人,186户,村民以出外务工和农林为主要就业形式。从人口和经济的角度看,龙潭肖村,“空心化”程度比较高,属于典型的空心型传统村落。

4.2 龙潭肖村价值特色

4.2.1 建筑特色

整个村落总体布局,围绕龙潭依山而建,构思独特,鸟瞰之下,龙潭像一颗耀眼璀璨的珍珠,而村庄则被群山环绕,连绵起伏,青翠苍远,主要山脉由牛笼山、前头山、淡竹山、座山等组成。村中建筑结构严谨,属于皖南徽派建筑风格,马头墙、青墙黛瓦,飞檐顶盖。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别具特色。房屋高低参差不齐,但却错落有致,完全没有经过丝毫修饰加工的民宅民居,满眼古意,韵味十足,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古村落了。

4.2.2 村落景观特色

可以用“清澈山泉水,傍山古民居”,来概括整个龙潭肖村的景观特色。其景观内容包括自然景观和历史建筑遗址,自然景观主要由竹林、牡丹、流水与周围山脉所形成的自然景色,所谓绿草幽幽,流水潺潺,也不过如此。而历史建筑遗址主要有乾隆年间民宅两栋、清末住宅两栋、民国时期五间、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团部遗址等,此外还有青石板路,揽月亭、观景台、庙宇、滚水坝、石墩立柱、古碑、古井、古树、萧氏宗谱、古巷道等历史文化资源。

4.2.3 传统文化特色

龙潭肖村的传统文化、风俗丰富独特,皮蒸锅是村里一大特色,是用石头垒起来的,这样的皮蒸锅村里共有七处,是用来蒸檀皮的,后来檀皮改用汽蒸锅,此项技艺被称为汽蒸檀皮技艺,汽蒸需要蒸煮24小时,蒸制好的檀皮被用来编制农民生活用具材料时使用。

竹编技艺在村内有着悠久的历史,竹编制品也是随处可见,路边的栅栏、围墙、都是用竹编围合而成,村民日常用的扫帚、簸箕、筛子、篮子也大多是竹制品,竹编制品既作为日常结实耐用的生活用具,也成为村庄风貌特色的一部分。

滚龙灯是龙潭肖村独有的习俗,时至今日,钟鸣镇牡东村的村民,依然会在春节期间舞起滚龙灯。

5 当代旅游背景下龙潭肖村空心化的保护与活化

近年来,受城镇化的影响,龙潭肖村的空心化程度也较为严重,对于保护与活化所面对的问题是:古宅虽好,可部分民宅长期闲置,破旧且缺乏管理。村民缺乏保护意识和保护动力。没有充分的利用村内较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业内容单一。

旅游业是空新型传统村落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式,龙潭肖村离市区较近,且周围交通便利,是个旅游的最佳去处。可单一的旅游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空心化的问题,更何况大多数传统村落都是以发展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方式单一且相似性大。旅游应是体验不同文化景观和地方风俗的差异性,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在当代旅游背景下怎样让龙潭肖村结合地方特色进行保护与活化。

保护就是对传统村落的环境、建筑、历史、文化等进行保存和维持,并运用现代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适当的修复维护,以实现传统村落的发展和振兴。而活化可以理解为是活性发展,使其具有生命力,在这里指的是,为传统村落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面对传统村落建筑老化、劳动力匮乏、产业停滞、文化边缘等种种问题,我们需要为传统村落注入新的生产活力,建立适应传统村落生存和发展的活性机制。

5.1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

龙潭肖村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体现在维护和修缮,首先进行分层次保护,划分核心保护区域和保护内容。核心保护区域保护内容包括龙潭肖村的环境风貌、山水格局、传统建筑、肌理以及老街、古碑刻、庙宇等历史环境因素。对于核心建筑的维护和修缮,要坚持修旧如旧,不破坏原有建筑风貌、格局,寻找传统匠人运用传统技术手法和材料进行修缮,维持其原真性。

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首先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龙潭肖村价值较低的民宅我们可以采用活化处理,在不破坏整体建筑风格和环境风貌的前提下,根据需要采用扩建或改建的方法,改建成民宿、餐厅、农家乐等。而对于村内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对其文化元素和形式不变的前提下,根据需要为其注入新的功能,例如茶馆或民宿,延续其生命周期。让游客体验不同的感受。

5.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

龙潭肖村保存了大量的民俗文化,传统习惯和手工技艺,如表演秃尾龙灯、祭拜土地庙、汽蒸檀皮技艺、竹编技艺,肖姓宗谱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在传承和延续上,要让村落继续保留这些习俗和文化,可以建立非遗馆,通过数字化平台采集、存储、播放,消除人们的陌生感,推动人们主动保护意识,并对非遗明确传承人,由村委会组织,定期进行培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不能停留在仅仅把过去的事物展现在当代,要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要适应新的环境要求,龙潭肖村可以开设若干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体验点,如竹编艺术馆、皮蒸锅制作厅、汽蒸檀皮展示厅等等,让游客体验并参与各种工艺流程。这不仅能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给外地游客提供学习传统技艺的平台。

5.3 产业的保护与活化

龙潭肖村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林业文化、民俗文化,当地村民可以进一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丰富产业类型,扩大农产品种植,如建设水果蔬菜种植基地、家禽养殖基地、扩大牡丹种植基地、竹林种植园等。产业的活化就是要将当地的产业与旅游相结合,促进产业的升级,进行活态化经营,如构建绿色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创意体验三大产业体系,且可开展观光农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旅游体验园、民宿住宅等项目。让游客进农园观赏,采摘或直接参与农业种植,体验农业劳动过程。此外,可以开展与龙潭肖村传统村落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节日活动如祭拜土地庙、山神庙活动、举办竹编文化节、乡村美食节、摄影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宣传和营销,吸引游客来此地游玩、度假,而旅游发展又带动地方产业的升级,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5.4 精神的保护与活化

精神的保护与活化首先要以人为本,尊重村民的意志,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去参与保护。其次,当地的政府思想上要活化起来,一方面可以对外招商引资,引入旅游公司负责运营,让村民协同参与,这样可以为愿意返乡创业的人群提供创客平台,创客们可以做会所,特色民宿,农家乐。另一方面注意新媒体宣传,通过抖音平台,自媒体对龙潭肖村的文化,美食进行宣传,鼓励农村自媒体和电商人,通过互联网将村落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与市场对接起来,村民有了高回报,认识到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巨大价值,才能自发主动的产生保护意识和行为。

此外,要认识到龙潭肖村的保护与活化不能是孤立的,随着乡村旅游到乡村度假的转变,龙潭肖村可以与周边村落金山、刘村、柏山、大房小房、上盛、新塘、咀王一起联动起来,形成较大规模的旅游发展,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和度假,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才能真正保护下来。■

引用

[1] 叶丽群,雷新功,郑永平.传统村落空心化的成因及治理对策——以屏南县漈头村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6(1):14-15.

[2] 吴艮,周裕钧,程堂明,等.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下传统村落复兴路径研究——以铜陵市龙潭肖村为例[J].小城建设,2019(12):67-77.

[3] 林祖锐,理南南,常江,等.传统村落空心化区位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以山西省阳泉市传统村落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1):16-23.

[4] 陶慧,麻国庆,冉非小,等.基于H-I-S视角下传统村落分类与发展模式研究——以邯郸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9(11):82-85.

猜你喜欢

龙潭活化空心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为什么竹子是空心的?
醉美西龙潭
九龙潭的险
“空心房”还需法律界定
吹熄蜡烛
空心病
“活”化英语思维,期待会在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