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四史”学习教育浅析
2022-11-11何前伟
文/何前伟
一、中职学校“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观作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中职阶段是中职生正确历史观形成的关键期。中职生学习“四史”,有利于培养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历史眼光,摒弃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让中职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理清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瞻仰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通过“四史”学习教育,中职生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有助于中职生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进入新时代,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影响着年轻一代,受不良风气影响,中职学生存在论穿戴、挥霍浪费等现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与意义。通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特别是党史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深刻理解我们党“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初衷,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3.有助于中职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高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对中职生来讲,“四史”学习教育不仅是一堂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党史国史社会史教育,还是一场知党恩、感恩党、跟党走的感恩教育,更是一次厚植家国情怀的政治教育。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具体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能形成关于政党、国家、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共性认识,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4.有助于中职生筑牢意识形态阵地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让学生了解党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了解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设的历程,了解改革开放风风雨雨的历程。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将中职生的思想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对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至关重要。
二、中职学校“四史”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中职学校重技能轻素质,忽视了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历史认同、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当前,中职学校“四史”学习教育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部分学校“四史”学习教育仅仅停留在党员干部和教师层面,忽视了学生这一重要教育对象。还有部分学校虽然对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做了精细安排,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更有部分学校认为“四史”学习教育是学校领导和党员干部的事,与普通教师和学生没有任何关系。思想认识不到位,必然导致学生“四史”学习教育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2.课程设置不完善
思政课程和历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的重要课程。但是,中职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上,重技能训练操作而轻人文社科教育。由于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开设较多,加之学校缺乏专业的历史教师,导致部分中职学校不能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设历史课程。当前,中职学校的做法是把“四史”学习教育完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思政课上完成“四史”学习教育。然而,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不被重视,属于边缘课程、弱势学科。历史课程缺位,完全依靠思政课进行“四史”学习教育,势必会影响学习教育成效。
3.师资力量不强大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四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政理论课的重要任务,需要一支强大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来完成。但是,中职学校专职思政教师短缺,师资力量十分有限。以某中职学校为例:该校是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21年入选某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拟建单位。学校共有行政班46个,在校学生2500余名,思政理论课教师13名,其中专业为思政学科的只有2名,其余11名教师均为其他专业,且以行政人员为主。专职思政教师严重缺乏,必然影响“四史”学习教育成效,难以真正实现“四史”学习教育的目的。
4.教育形式不丰富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灌输法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具有接受度高、效率高、节约资源的优势,但在运用中必须采用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学习和接受的形式,反对“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中职学校“四史”学习教育主要是进行“四史”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这种学习教育形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却不能使学生现场体验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此外,中职学校还把“四史”学习教育简单地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把学习教育的任务完全交给了思政课教师,忽视了其他学科中涉及“四史”教育的内容。
三、中职学校“四史”学习教育的实施路径
1.提高政治站位
各中职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四史”学习教育进校园的重要意义,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成立“四史”学习教育领导机构,对相关活动、学习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坚决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出现师生“被安排”“被参赛”等情况。将“四史”学习教育与我国在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领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持续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把“四史”学习教育贯穿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优化课程设置
思政学科空洞枯燥,思政教师地位不高,历史课程长期缺位,历史教师几乎缺失,这是很多中职学校的现状。这一现状是影响“四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办好思政课,增设历史课。首先,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自信,切实发挥思政课不可替代的作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其次,要按照教育部课程标准,增设历史课程。要将历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历史教育和思政教育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不易和伟大,厚植家国情怀。
3.加强队伍建设
一定程度上,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四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关键在思政教师,中职学校要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破解思政专职教师少,高要求“低配置”的困境,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地位,增强思政教师职业认同感,建设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时代思政教师队伍。同时,要提高其他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挖掘其他学科中的“四史”教育元素,融入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崇尚历史、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4.丰富教育形式
要通过创新融合的方式,丰富“四史”学习教育形式,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四史”学习教育大格局。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线上学习与线下体验相结合。既学习“四史”基本知识,又现场体验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广泛邀请党史党建专家、思政名师进校园,开展专题宣讲、互动对话,同时将本地、本校红色文化主动传播给其他地区和学校,共同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