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2022-11-11仲文强
文/仲文强
融媒体并不是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组合,而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发挥每一种媒介的优势作用,整合人力、内容、宣传多个方面,实现内容兼容、宣传互动等新型宣传理念的树立。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将融媒体的宣传理念作为基础,促进资源通融、宣传互动和利益共融,不仅要在教育和宣传理念上进行创新,还要实现模式的创新。融媒体出现后,媒介的边界更加模糊,要使思政教育增加广泛的推进和深入的宣传,应该促进各种媒介之间的相互“打通”,将数据库模式作为基础,存储多种教育资源和信息,为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和咨询等服务提供更丰富的渠道、平台和信息支持。
一、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环境更加复杂
在融媒体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丰富,信息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且传播形式、平台更加多元化。虽然通常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复杂、多元的信息使学生受到多种文化、观念、思想的影响,导致学生在错误舆论、负面信息的引导下产生消极心理、错误观念、落后思想,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网络中有各类“营销号”,这些营销号采用夸张、虚假的信息内容来博人眼球,目的是赚取流量,并没有真正的科普作用。然而,一些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对相关知识缺少了解,导致相信错误的信息,不仅会产生学术误导,还可能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中造谣造假、煽动群众,导致社会公共秩序受到影响。大学生如果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就会被这些不良信息误导,造成思想扭曲、政治立场动摇或者出现心理问题,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
2.评判标准失衡
网络具有虚拟化的特点,网络用户可以使用匿名的方式在网络中沟通、交流,相比于面对面的沟通,在网络中发表言论可以更加随意自由,所以很多人容易在网络中放大情绪,出现夸大其词、虚假宣传、恶意造谣等情况。融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学生大多在网络中活跃,虽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是非观念,但由于缺少社会经验,依旧很容易被一些夸大言论、不实言论误导,导致道德评判标准失衡,甚至衍生出网络暴力。高校学生已经从被动接受信息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虽然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已经不再盲从于单一的观点,会综合多种信息。但是,也因为信息的多元化,是非道德的评判标准变得更加复杂,很容易将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或将一些负面情绪、负面心理放大,导致问题逐渐恶化,甚至从观点讨论上升到价值批判,导致思政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
3.教师丧失权威
在融媒体环境的影响下,知识的便捷更加模糊,不仅新旧媒介相互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也相互碰撞,学生进入了更加多元、多样、开放的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发表观点及见解,也可以了解各种知识文化、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储备可以通过网络不断提升。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融媒体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他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尤其在自媒体广泛发展的背景下,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通过自媒体宣传行业文化、思想观念,给现代大学生带来很多启发。也正因如此,传统教育者的地位受到影响,学生和教师可以平等的获取信息,书本教材、教师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进行自由的分享和讨论,甚至会对教师发表的一下观点或思想产生怀疑,造成教师的权威教育地位受到影响,使思政教育更加难以开展。
二、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带来的机遇
1.创新教育视角
我国越来越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并强调将思政教育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从原本的“思政课程”逐渐过渡到“课程思政”。也就是说,不再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的方式实施思政教育,而是将思政教育渗透在各个专业、学科的教学中,也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师的日常工作。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变化,资源优势更加突出,不同的主体之间可以隔空对话。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将融媒体作为重要的思政教育平台和手段,采用融媒体宣传示范、实践倡导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从高校教育环境来看,融媒体的利用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虽然新媒体平台、校园网络已经广泛普及,但教师和学生对融媒体的了解都不够充分,没有树立相互融通的思想观念,所以融媒体思政教育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拓展教育领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日臻完善,思政教育水平也随之提升。在融媒体的背景下,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凝聚人心、完善人格,还要进一步开发人力、造福人民,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要利用融媒体平台。融媒体可以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依存,有助于打通各种信息渠道,使思政教育更加全面便捷。尤其在“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模式下,更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积极搭建融媒体平台。总体来看,融媒体平台可以承载更多资源信息,也可以满足各类媒介传播的要求,能够极大地提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利用效率,也能降低传统媒体的弱势之处,放大传统媒体的优势作用。通过平台工件、资源互通,使“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模式不仅有丰富的传播渠道,还有权威、真实的内容。尤其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更要深入讨论长效教育机制的构建,实现内外兼顾,使各个渠道、各种模式都能发挥作用。
3.丰富内容体系
思政教育本身就涉及很多内容,包括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教育、道德规范等,需要从学生职业规划、专业学习等多个方面入手。在新媒体时代,要坚持“内容为王”的观念,思政教育从丰富的资源内容出发,搭建更加完善、全面的融媒体平台,为思政教育的“内容营销”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和广泛的空间。在融媒体平台建设后,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网络信息,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思政教育采用与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生活实际符合、贴近的表达方式,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教育情境和丰富的互动平台。在融媒体平台搭建之后,学生也可以进行碎片化的学习,不仅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融媒体平台可以见微知著,利用微平台、微体验的方式,形成板块化、系列化的教育宣传模式,利用语言片段构建话语体系,给学生带来更加高效、便捷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运营方式也更加规范,思政教育人员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学习更多知识技术,使正面宣传更加深入,也可以利用融媒体搭建监管机制,充分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为大学思政工作提供更多依据和帮助。
三、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1.完善教育平台,创新教育方式
在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的过程中,要发挥融媒体的优势,就要搭建完善的融媒体平台,树立内容兼容、资源通融、宣传互动的融媒体理念,逐步实现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使思政教育可以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之中。首先,应该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在校内搭建稳定、安全的局域网络,为学生提供便利的上网途径和广阔的交流平台。学校不仅要完善硬件设施,还要升级软件系统,将教育工作范围扩大,面向全校所有师生,同时强化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挑战,学校不仅要改进教育方法、技术平台,还要丰富教育服务内容,强化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内容的落实。可以将校园网作为融媒体的基础平台,通过校园网分享和获取各项信息资源,综合分析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思政教育现状,针对学生思想、心理、就业等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探索解决方案,避免学生被网络不良信息误导或受到多元文化影响产生错误的观念。学校要重视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的营造,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线上讨论和线下实践等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避免学生产生消极、负面的思想。
其次,要利用融媒体完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扩大教育管理的范围。教师可以利用融媒体与学生沟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动态。学校可以研发手机App、创建社交账号等,学生可以通过融媒体渠道反馈意见、表达观念,使教师或辅导员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或生活中的诉求,进而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或及时提供帮助。尤其要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动态管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趋势,有效预防学生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尽可能消除融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2.加强监管引导,抵制不良信息
融媒体虽然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但同时也增强了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造成大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包括拜金、消极、懒惰等。所以,高校应该加强监管与引导,在搭建融媒体平台的同时,要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不仅要掌控学生的心理动态,还要关注网络中的热门话题,制定完善的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净化学生的上网环境。可以从安全管理、信息监控、责任落实等多个方面着手。为了确保安全,线下要强化机房建设和管理,在完善设备的同时,也要规范机房的操作行为、明确具体的使用要求。在监控方面,应该严格监控网络重点信息内容,包括煽动性负面言论、诽谤造谣等,杜绝此类不良信息恶意传播。针对随意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并违规使用资源或功能的行为,不仅要严格监管,还要采取严厉的出发措施。应该强化“三防”教育,即预防腐朽思想、预防网络病毒、预防信息泄露。学校要构建专门的防火墙,采用用户等级、信息管理等机制措施。同时要建设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负责融媒体平台搭建和网络信息管理的工作,同时也要开展技术宣传、教育指导等工作,深化学生对网络、新媒体、融媒体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道德观念,避免学生被负面信息、消极言论影响。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线上心理咨询室等平台。学校要打通“五网”联动,延伸“四大课堂”,拓展融媒体阵地,发挥QQ、微信、抖音、微博、易班五个载体的作用,实现校园全媒体覆盖,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活动的积极性,延伸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融入第三课堂、搭建第四课堂。
3.丰富媒体活动,创新教学形式
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职人员应该发挥融媒体平台的优势,通过融媒体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上和线下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促进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消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此,要提升道德体系的建设水平,强化学生辨别真假和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文明上网的理念,即使在匿名开放的网络中,也做好自我约束,杜绝侮辱性语言、夸大信息、不实信息的传播。可以在融媒体平台中发布活动信息,学生可以采用线上报名的方式,也可以搭建学生工作部,有学生经营管理融媒体信息平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进多元的价值观念、开设丰富的活动专栏,同时也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就业需求结合在一起,使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在思政教育中,应该强调实践的作用,因为实践是有价值话语体系的产生策源地,可以彰显思政教育实践话语与情境、行动之间的关联性。本质上,思政教育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单纯依靠语言教育、课程教学并不能完全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还要丰富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行动在教育中的作用。
例如,浙江师范大学将思政理论课作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将思政课与大学思政融合在一起,彰显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落实创新性的教学计划和全员实践的教育工程,在内容、机制、形式上进行创新。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课,该学校与新闻客户端达成合作,利用融媒体党端资源,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课程形式,构建了具有特色的融媒体思政课。将浙江师范大学的形式与政策作为课程教学依据,着重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了解情况,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上的认同感。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该学校将形式和政策课程与新闻客户端平台合作,在新闻客户端的发现频道增加“融媒思政”专栏,学生可以在专栏中了解形式与政策课的相关内容,也可以进行在线课程交互测试,为学生学习党史、政治政策提供便利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发挥融媒体的优势作用,通过融媒体搭建更加丰富的教育平台和教育途径,同时也可以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完善平台、加强监管、丰富活动,确保融媒体发挥积极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