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财务流动性风险防控现状及对策

2022-11-11张新成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流动性资金防控

张新成

前言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实受国家政策的扶持,已经实现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各项工作的落实,没有专业的财务流动性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会导致中小型企业可能遭遇破产的危险。因此,想要保证中小型企业能够长久发展,其实就要致力于建设出各个职能部门均能够认同且理解的流动性管理理念,并通过管理结构的有效构建,实现全过程管理,进而才能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这样才能将风险进行有效抵御。

一、企业财务流动性风险的概述

流动风险的控制工作,其实就是实现在不损失原有资产价值的前提下,满足现实运转发展的需求。毕竟,对于中小企业来看,如何实现对资金进行有效保障,就实现满足长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是,流动性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最重要的一个形式,就是对资金如何实现有效保障。如果无法就资金的来源与运用进行系统的构建,从而就无法保证流动性的供给能够与需求达到平衡的作用,进而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一般情况下,中小型企业的收入来源是自我运营时所产生的资本,或者是由融资、投资所形成的资金。但是,如果无法保证在运转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以资金的充沛性来满足流动性的应用,势必就会导致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风险问题。就中小型企业来看,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肯定都想要做大、做强,因在具体表现上,这种流动性的需求其实具备着丰富性。如果这种流动性的供给超过了流动性的需求,那么这时就会出现流动性的盈余,但是如果流动性的供给难以满足流动性的需求,就会出现流动性的缺失,这时就会由于风险的产生而带来直接性的影响。对此,如果无法实现进行流动性管理,势必就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

就中小企业流动性风险的产生来看,其实可以划为两类:第一类是负债流动性风险;第二类是资产流动性风险。后者的出现其实会导致中小企业在资产形成上,不能够实现按期进行足额的回收,这时就会导致中小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就已到期的负债进行偿还,而且也不能通过合理的贷款以及其他融资的需求进行经营,进而就会产生风险问题。前者的出现其实是指中小企业会面临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既有资产出现资金波动的问题,这时就会带来相关的损失。通过这样的划分,其实更有利于在流动性风险出现时进行分析,并实现追溯其根源,同时也能够实现就流动性风险管理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用,这时就能在控制工作开展中进行补救。

二、企业财务流动性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因素

第一,在内部因素上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成因来看,其实是指资产负债结构所带来的影响。毕竟,对于中小企业来看,在进行运转的过程中,其资产结构其实比较单一,而负债又是中小企业的一种存款,这时在分析上其实能够发现,由于资产构成具备着单一性,且获资渠道又十分单一,这时由于内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往往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资产上,具备着资金的高流动性。因此,如果在运转的过程中,存有持有比重过高的现象,其实也会导致整个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发生变化,这时就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并且,如果中长期贷款的资产流动性较低,且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又以中长期贷款应用为主,这时其实也会影响到资产的流动性。此外,对于部分中小企业来看,其实也会热衷短期的交易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会受市场的波动带来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资本加剧会产生较大的波动频率,这时波幅的加大,其实也会在金融风险的角度上,带来更多的风险,这样其实也会加大流动性风险的产生。

第二,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势必要通过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来实现满足长期发展的需求。这时,中间业务的产生,其实也会导致流动性的加大。毕竟,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其实会导致经营品种的性能发生变化,而且在时间上也有着长短之分。因此,这时其实对于流动性风险的产生来看,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但是流动性的波动必然会在这个过程中以增大的现象出现,所以这时所带来的风险也会随时加大。

第三,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其实也会影响着流动性风险的产生。毕竟,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看,在利益追求上其实具备着冲动性,而且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流动性与盈利性上存有矛盾冲突问题。对此,如果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营理念更加偏重如何实现盈利,那么这时对于流动性的控制来看则会较差。但是,如果中小企业重视流动性的控制,那么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盈利性的目标其实也会被相对的削弱。基于此,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其实与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有关。

(二)外部因素

第一,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实是享有国家优惠政策的。但是,对于中央银行所使用的金融政策来看,其实会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现实发展的实际需求。毕竟,中小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贷款的需求总量其实要高于一般企业。因此,如果外部资金的获取十分困难,那么就需要通过内部挖掘来产生全新的渠道,但是这时其实也会使流动性的风险随之加大。

第二,金融市场的环境变化其实也会对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带来一定的影响。毕竟,对于中小企业来看,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金融市场环境下进行运作,但是中小企业的借款能力以及资金变现的能力,是否能够应对市场发展的变化,其实也会产生流动性风险。比如,在现实运转的过程中,如果银行能够实现就流动性需求所使用的工具进行使用时,而中小企业在流动性上存有不足,那么这时就需要通过变现来提升自身的流动性。但是,如果金融市场整体的环境并不健全,那么在变现时的成本必然会加大,这时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的提升。

三、企业财务流动性风险的特点

第一,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渠道比较单一,因此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其实自身并不具备着优势,这时就很难保证资金的形成,能够具备着较好的流动性[2]。同时,在现实运转的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运用上,其实也会受自身经营所带来的影响,这时其实就会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加大,导致在现实运转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突发问题想要进行资金应用时,难以实现保证内部收入能够进行及时供给,进而就会由于资金来源的匮乏而导致流动性风险的提升。

第二,中小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极易产生信用风险。这种风险的产生往往是贷款资产的质量过低而导致的。因此,当这个问题产生时,势必就会导致中小企业存有经营困难的问题,甚至是由于投资失败而导致在操作风险上出现影响。此外,由于当前中小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享受了国家政策的福利,但是如果国家政策发生变化,那么这时中小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其实不足以抵御市场的风险,最终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形式慢慢浮现,进而就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三,对于流动性风险自身来看,它具备着传导性与累加性。因此,当中小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流动性风险,且自身的债务偿还能力又无法满足后续发展的需求,这时对于中小企业来看,他们的投资人以及被投资人,其实就会对中小企业的运营能力产生疑问。因此,如果中小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应对,那么势必就会导致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支付能力不足的现象,这时就会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但是,如果中小企业自身的流动性风险较低,其实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相反的情况。

第四,对于流动性风险来看,在防控工作开展中,其实难度较大。毕竟,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发生概率较高,且此类风险的产生往往与信用风险会交织在一起,并且又具备着市场效应。同时,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是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的,因此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完善,其实也会导致在流动性防控工作开展中,仍然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影响,这其实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中小企业财务流动性风险防控现状

(一)内部干预影响较大

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外部的扶持,因此并不像集团企业那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时其实就会由于内部运行当中,缺少了金融风险的识别,导致针对流动性风险防控的意识无法进行有效提升,并且也会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而导致在管理工作开展中,整体的防控能力十分薄弱。毕竟,就中小企业在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属于内部高度权力集中的一种状态,因此这时就会导致部门的建设,有时会形同虚设,而且在管理层上其实并没有独立自主权。与此同时,对于中小企业来看,在资金管理时,往往是以一种集中管理的形式进行运作的,其目的是以此来实现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但是,这时风险的产生,往往会直接动摇中小企业的根本。此外,由于在内部管理工作开展中,各部门的职能在进行落实上又会受领导人的影响,这也导致流动性风险管理,其实如同虚设。

(二)内控机制明显不足

中小型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其实会使其内部机制出现一种缺乏的现象。因此,这时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中,就会由于内部控制机制的缺失,导致现实弊端问题的存在会带来直接性的影响。毕竟,中小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业务拓展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各体系的建设并不完备,这时就会由于专业性的不足而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增大。同时,组织控制其实也是应对流动风险的一种手段,但这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要有相应的独立部门进行运作,且该部门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权利。但是,受现实因素的影响,这些部门即使被建设出来,也会形同虚设,进而也会导致自身管理的职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此外,由于在风险管理中,中小型企业缺乏了相应的知识结构,且大多数风险管理人员基本是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岗位的共同履行。对此,其实此类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金融知识,进而导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机制,这样也会加剧此类问题的产生。

(三)理念方法比较落后

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在国际上其实已经进入了模型化、动态化、数量化的时代,而且也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进行应用。但是,受现实发展因素带来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并不具备着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而且在管理理念与应用上其实也缺失了理念知识吸收、学习的过程,这时其实就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流动性风险管理所应用的理念方法十分落后,进而就会由于无法形成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导致在管理工作落实上,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五、中小企业财务流动性风险防控的对策

(一)转变老旧理念

导致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且防控工作不理想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中小企业并未意识到此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而且在现实落实此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又存有被动化、片面性的特征。对此,想要解决此类问题带来的影响,那么就需要中小企业转变风险管理的理念,并实现通过主动预测分析进行主动化的管理,这时才能降低流动性风险的产生。此外,由于流动性风险的产生会交织其他风险,那么中小企业在进行防控时,其实也要考虑到操作风险、自身的信用风险以及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这样才能通过落实全面的控制工作,实现规避风险之间由于转变而导致的联动反应,进而才能形成全过程的管理,以此才能降低流动性风险出现的频率。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也必须实现构建行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评估体系,并通过设立严格的指标来进行控制。这样,通过全面化的管理,其实更能够保证防控工作落实的质量,还可以通过管理意识的普及,使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实现将流动性风险管理落到实处。

(二)分散融资渠道

由于资金管理的集中性,会导致在风险问题发生时带来致命性的打击。因此,在现实运转的过程中,其实对于融资渠道来看,进行分散化的处理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样,通过运作模式的改变,其实更能够实现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质量。毕竟,中小企业如果进行社会化运作,当流动性风险产生时,可以通过其他处理措施来进行化解,这样就能够改变流动性供给由于严重依赖内部资金而导致的现实问题。这样,即使通过变现进行处理,其实也能够在短期内快速获取流动性。

(三)强化风险识别

上述已经提到流动性风险的产生有两大源头,因此只有实现就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通过合理度量,从而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对此,在现实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综合指标建立的方式,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这时,通过追踪化处理来实现就流动性风险的变化进行预测与分析,从而就能通过针对性措施的应用进行有效防控,以此就能够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

(四)落实全程监控

落实全过程监控其实更有利于对资金的应用进行合理地控制。毕竟,这时能够通过预测来对企业的资金收支进行分析,以此就能从源头上降低中小企业资金运转出现偏离的问题,而且也能通过强调资金预算管理来实现为后续工作的落实进行保障,这样就能为资金的备付进行缓冲。同时,实现就中小企业的资金存量开展监控,其实也能就流动性风险的出现进行信号识别,这时能够判断出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也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合理的调配。此外,对于全过程的监控工作开展来看,核心是实现测算,这其中包括了供给与需求的测算,并且也包括了对风险的识别测算。基于此,通过模型构建来实现就监控指标进行生成,更能够为流动性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给予判断依据。

总结

中小企业在内部治理结构中存有缺陷,且在机制应用上也有不足。因此,大量的问题其实会使中小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受财务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而使其难以实现长期发展。对此,只有通过防控工作的落实来加以改善,并真正提升自身的预防能力,这时才能保证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流动性资金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产配置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