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2022-11-11

山西青年 2022年19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课程

帅 青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重要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汉语言文学教学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旨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社会输送大批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而且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生动记录和真实写照,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谱写了雄奇壮美的篇章。在现今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当代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既是重要的任务目标,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落到实处。

一、汉语言文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也称中国语言文学,主要涵盖文字学、语言学、文艺学、文学史等方面的内容。既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通识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主体民族,汉语也是大多数人的母语。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具有多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的特征。因此,在高校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又称为美育,或美感教育,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从狭义上讲,主要是通过艺术手段和方法对人进行教育,用以提升对美的感受、认知和鉴赏能力,能够发现美、认识美、了解美和欣赏美。从广义上讲,“审美教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带给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进而达到美化人的心灵、行为,提高人的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审美教育以传授文艺知识、培养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为主要内容,并以提升审美能力为核心,体现出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特点。

何谓审美能力?即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表达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总和。审美感知能力是凭借感觉器官从形式上感受美的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是对审美对象进行鉴别、欣赏和品评的能力,审美表达能力是借助语言、文字、声音和图像等表达美感的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能力。在审美过程中,对美的感知能力是基础和出发点,只有能感知美才能欣赏美和创造美。因此,审美能力培养是审美教育的重中之重。只要紧紧抓住审美能力培养的“牛鼻子”,才能引导学生如何感知美、鉴别美、欣赏美,进而培养艺术创作与审美创造能力,实现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有机融合与提升。

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两者如鱼和水,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汉语言文学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而审美教育则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具体目标。汉语言文学教学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教育又能帮助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升质量,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掌握文艺知识

文艺是文学艺术的统称或总称,涵盖语言、文学、艺术与创意等诸多方面,尤其以文学、表演和影视艺术为主要内容,具有生动形象、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特点,是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主观情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审美教育,可以让大学生认识中国语言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掌握其中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了解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学习伟大作家的精神品质,确立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从而丰富文艺知识,提升文艺素养,构建艺术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提升综合素质

审美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在思想修养、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职业操守、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在现代社会,智商与情商、知识与能力都不可或缺。作为一个大学生,既要热爱专业课程,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做到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具备艺术修养,在认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不断提升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获得人生感悟,在审美体察中增长智慧才干。

(三)增进道德修养

《礼记· 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能够为今后的发展赢得先机和奠定基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鉴赏力为主要目标,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确立崇高的审美追求,为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丰富精神世界

审美教育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强调个体的精神自由,倡导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以便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有思想,能独立,不盲从,不跟风,追求美丽的人生境界,实现超我的人生价值。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审美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孔子倡导“乐教”和“诗教”,到清末京师大学堂开设中国语言文学课程,就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不可忽视。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重理轻文”之风在社会上愈演愈烈,汉语言文学教学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出现了诸多严重的问题,诸如课程设置单一,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实践活动匮乏,以及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等,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一)课程设置单一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主要有语言学、文学史、文艺理论等课程,但美学课程通常很少,不仅课程设置单一,而且结构很不合理,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交集,有一种自说自话的感觉。这也是文科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普遍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内容相对陈旧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非常悠久,时间跨度大,文学作品多,思想观念多元,从先秦两汉一直延续到现当代,形成了复杂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方面,通常以语言文学为重点,审美知识不多,而且内容陈旧,缺乏更新,加之没有足够的课时讲授,很多内容只好一带而过,导致学而不精,基础不牢。

(三)教学方式落后

汉语言文学教学通常采用“你说我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按照课件一板一眼地讲授,学生进行大量机械性的重复记忆,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氛围单调沉闷,学生的参与性、交互性也不强,以致教学效果差,质量有待改善。

(四)实践活动匮乏

审美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闪光,而现今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却缺乏实践环节,基础理论课程占据大部分课时,以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无法在实践活动感受审美的魅力,领悟知识的内涵。

(五)考核有待改善

目前,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仍以考试为主,考核内容多为枯燥乏味的基础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在考前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考后又将所有的知识抛在脑后,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四、改进审美教育的对策方法

(一)改善课程设置

鉴于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单一、课程门类偏少等问题,必须从增加课程门数、增大课时数量、丰富教学内容等方面加以解决。以古代文学史为例:数千年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要压缩在一门课程中学完,几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适当增加课程门数和课时数量迫在眉睫。例如,将古代文学史划分为若干大的板块,或将古代文学中的审美观念提取出来讲授,以及将古代美学理论设置成专门课程等,这都将有助于审美教育的内容拓展与质量提升。

(二)丰富教学内容

若要改变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的现状,须从教材内容更新、授课内容更新两方面着手,力求做到内容新、体系新和观念新,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呈现给学生。例如,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以白话文为特质的新文学发展已逾百年,其间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作家与作品,并已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必须将白话文作为核心要素贯穿其中,为学生提供红线串珠般的知识结构体系。再如,在讲述当代文学板块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文学的故乡》等纪录片。该片对路遥、贾平凹、阿来、毕飞宇、刘震云等当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均有详细介绍,以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作家和理解作品。

(三)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必须积极引入多媒体、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广泛运用文字、图片、声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并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对话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尤其要注重“寓教于乐”,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发现乐趣。正如贺拉斯所言:“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例如,对于古代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可以采用朗诵、吟诵、吟唱和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再如,现代作家废名的中篇小说《桥》,情感含蓄,晦涩难懂,被誉为“破天荒”的作品。对此,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自己的审美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加强实践活动

南宋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联,必须做到有机结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开展新闻报道、文学创作、民间采风、文艺表演和创意设计等方式,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在其中感受艺术魅力,体验创作乐趣。例如,在学习古代戏曲文学时,可以采用改编加表演的方法,让学生把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等经典戏曲作品加以改编,并在课堂上演绎出来。学生演绎戏曲作品的过程,也是体验人物情感的过程,可以将自己带入当时的情境,获得沉浸式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改革考核体系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考核制度弊端,必须加大改革力度,重新构建新的考核体系。在观念上,要确立以考查知识和考核能力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彻底破除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的弊端。从操作上,要增加平时成绩的分数比重,将文学创作、新闻报道、调查研究、阅读笔记和课堂表现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根据卷面分数来评定成绩。在计分方法上,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取等级制。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考核学生能力和评定最终成绩,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为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的行为,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是知识教学的实施者,也是道德教化的引路人,审美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自我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勤于学习,广泛阅读,不断提升审美能力,用自己的审美形象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同时,还主要注意因材施教,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实践,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开展审美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审美教育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重要方面,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对提升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建立丰富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作用。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大力实施审美教育非常必要,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研读文学艺术作品,也能推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高度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将审美教育与新文科建设、课程思政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注审美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审美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产生新突破,取得新成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课程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文学小说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