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土建类专业信息化教学策略试探
2022-11-11胡锦霞
胡锦霞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一、土建类专业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从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直到现在,各层级各类型教育信息化都获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高校在既有教育体系中融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培养目标于自身,在教学资源共享与教学质量提升等多方面均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十三五”期间,全部高校均会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严格遵守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等原则,逐渐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平台。高校土建类专业以其自身学科特点相较于其他学科起步晚,所以构建信息化教学课堂势在必行。
(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一些高校相继开发了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教学云等平台,但这些平台没有在土建类专业教学得到很好的共享和应用,现在的应用仅限于本专业学生,与教育部倡导的整体服务和整合创新还有一定差距。虽然超星平台和云课堂平台在学生和教师中的下载率很高,但其从未实现所有课程和平台知识的整合,在设备和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其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构建平台和无线网络,整合高校现有的网络平台,从而提高利用率和共享率。
(二)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综合复合型优秀人才,而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在高校土建类专业教育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认知视角而言,视觉、听觉、实操三项合一是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督促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求土建类专业教师针对课程知识构建课件、教材、音视频等多样化资源库平台,促使学生课后随时随地观看浏览资源,自主学习。
(三)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重要武器
兴趣不仅是成功的动力,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内在动力。良好的教学氛围、优质的信息平台是保证教学效率的主要条件。高校土建类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四)是教师不限时间地点教学工作开展的载体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体过程,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教师利用黑板板书的时间与精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可切实有效扩大课堂容量,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时间过长,学生练习与时间操作时间相对较短,导致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过量土建类专业理论知识,课堂掌握能力较差,课后需消耗大量时间进行复习与巩固练习,这不仅会增大课后学习负担,还会造成学习效果下降。但是“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土建类专业教学,可基于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生动地呈现课程知识重难点与形成过程,这样既可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又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后学生还可实时查看网课平台,反复浏览复习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内容,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随时教生随时学的体系。
二、高校土建类专业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性质
基于我国标准化课程建设相关要求,高校土建类专业教学目标为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再加上土建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独特性,需开设各式各样专业性较强、课时量较大且学习门槛相对偏高的专业课程,例如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房屋建筑学等等,课时量则应控制在60~80h。一般情况下,利用课件或者板书形式传输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后以对应练习题反复巩固理论知识作为辅助,这便进一步提高了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要求。此外为实现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目标,高校土建类专业课程通常选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受制于传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彼此脱节的现象,致使学生很容易出现课堂知识听懂了但实践操作时却难以实际动手完成的不良问题。
(二)学生学情
作为土建类专业教学课堂主体,主动学习能力与整个教学活动效果息息相关。现阶段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学生层次越来越复杂,学习基础也逐渐薄弱化,特别是土建类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且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缺少一定的专业钻研精神。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习土建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课后学生还需要针对性进行有关习题练习作为辅助,这种相对较高的专业学习要求使得一些学生逐渐产生了厌学抵触情绪,由此出现了课程知识内容无法内化吸收的尴尬现象。而学情在不断变化,土建类专业教师的教学思维也应与时俱进,实时变化,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土建类专业的传统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书写的方式,大多数时候,教师传授知识点,学生主要被动学习。学生在理论知识教学和课程实践中的参与度较低,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较低,实践环节因缺乏理论知识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培训任务。同时,土建类专业需要大量的工程实践项目,将各门课程的知识点整合到建设过程中,这也对学校自身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土建类专业信息化教学策略
(一)创新优化教学资源
“互联网+”教育背景形势下,信息化教学模式逐渐深化且普遍推广,始终离不开高校硬件资源与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全力贯彻对于多媒体课堂、智慧教室、移动终端设备、虚拟仿真平台、现代实训基地的综合构建,以此满足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个性化与多元化要求。在部分教学阶段,可尝试选择电子化教材与电子课件等方式丰富完善教学手段。此外,还可以和校外合作企业之间打造实时演示的施工现场课堂,同时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全面呈现给学生观看。传统课堂教学早已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学情的实时变化,以及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实际需求。高校教师应基于互联网与现代智能终端等信息化技术,利用微课、慕课、学习通、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途径,创建微信群与钉钉课堂等一系列高效且创新型的交互探讨解决方案,为学生营造具备包容性与自主性的良好学习环境氛围,从而满足学生全方位学习需求。例如,现在非常盛行的“MOOC”,土建类专业教师通过编辑和录制与教学知识相关的视频,并辅以相应的练习和解释,在网络上提供整个教学过程,并通过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部分,逐个教授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课程视频,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向老师提问,使课堂从根本上完成课堂主体角色的有效转变。
(二)构建仿真教学平台
高校土建类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特性,例如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实践操作性较强、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为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建筑施工技术等土建类专业课程和建筑施工企业构建良性校企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建筑工程三维虚拟仿真实训操作系统。此系统以Unity3D技术,密切关联行业规范标准,合理渗透教学重难点于其中,并进一步实现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仿真模拟和人机交互操作、成果实现智能化考核评价等多项功能一体化。利用软件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实验成本相对较低,可反复操作练习,且切实解决了实际操作练习中很容易发生安全性事故的问题,在软件中仿真操作熟练之后,再进入实际施工现场进行操作,不仅效果更佳,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而且能切实调动学生土建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热情与兴趣。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校培训场地的建设必然受到限制,前往施工现场也有很多不便。对此,可尝试采用三维仿真技术,制作施工现场实物为三维形体,学生也势必会更容易且更方便理解结构受力状况,以此更深入地了解教学项目,根据校内实体模型或者施工现场教学,整体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三)针对性录制技能视频
由于土建类工程施工的流动性和产品的巨大性,接收大量学生的施工现场实践对安全性要求很高,仅仅使用虚拟技术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施工现场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在施工现场录制视频和讲解,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数字传输,视频可以直播到教室进行显示。根据土建类专业课程书本理论和项目现场视频,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原始的抽象和困难的教学内容,该方法直观性强,可有效解决施工现场教学中存在的困难。通过精心规划设计信息化教学,以流媒体形式呈现土建类专业教学重难点,学生可便捷地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视频的时候,应侧重于渗透教学内容、目标、对象等要素,呈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而学生在课后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可实时回顾观看有关既有知识,并与新知识有机结合,从而迸发出创新性火花,调动学生新知识学习欲望,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动力更加充足,如此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四)制作动态化教学课件
以现代化教学方式与媒介制作多媒体课件,基于仿真与模拟功能实现土建类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和工程实践的密切结合,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例如,土建类专业课程《建筑力学》《建筑制图》等,可利用Flash、Author ware等各式各样的开发工具制作教学课件,课件设计主张实时交互性、视频化资源与拓展性,侧重于采取多元化技术工具,以此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信息传输与呈现的智能化与自动化,促使学生可以在多元化信息展示空间之内自主学习与深入探究,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风格与行为差异,为学生学习打造差异化学习环境。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课件更加直观生动与形象动态化,可形成良好视觉冲击力,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可切实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解决教学难题,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利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开展土建类专业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获取显著教学效果。
(五)创建网络课程资源平台
土建类专业课程可尝试以SPOC网络课程为基础,建设优质资源课程和网络课程,合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开放多样的信息化教学组织,教师在课前将微课视频、教学课件和课程任务传输到互联网上,实现课堂教学和虚拟教学环境的高度融合,以及纸质教材和交互式电子课件学习的有机结合,以便于学生就自身需要在线预览和复习。教师可通过平台后台充分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与实时反馈,从而适应性调整课程内容,因材施教,更好地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同时以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还可提高学生土建类专业课程知识学习效果。学生和老师可以在网上讨论一些具体问题,并相互交换意见;教师还可以提供点对点的私人定制教学服务;学生可以在课后观看视频进行自学,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和有自学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从而做好翻转课堂教学。
(六)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方法
教师需针对学生制作课后PPT,收集并整理所需教学资料,以主题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深度。为确保信息化教学适应土建类专业教学价值观与思维模式,教师可明确要求学生接触工程实际项目,从中获取网络搜索整合资料的实际流程,分享学习经验强化学生对于工程项目设计的适应性,以此学习方式可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性与交流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指导学生以信息化技术与工具学习土建类专业课程知识并完成相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