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检查和诊断小肝癌的价值
2022-11-10杨立王宇翔
杨立 王宇翔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某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12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组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比较超声造影和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以及两组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与病理结果相比,超声造影的检测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阴性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提高小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和阳性检出率,为临床综合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造影检测;诊断;小肝癌;价值
在我国,大多数原发性肝癌(PLC)是肝细胞癌(HCC),主要由肝硬化逐渐演变而来。早期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临床診断时大多处于中晚期。早发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对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非常重要。目前,超声是临床肝脏占位性疾病影像筛查的首选方法,但二维灰阶超声只能获取形态学信息,不能获取肿瘤血供和血管信息。此外,二维灰阶超声还受超声仪器灵敏度、肝硬化背景结构异常及回声、良恶性结节声像图难以区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血流显像不理想,难以做出定性诊断。一般提倡将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磁共振成像、肝动脉造影等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联合诊断,并将活检病理学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超声造影(CEUS)可以增强血液信号,实时清晰地显示肝脏不同时期的血液灌注情况,获取肝脏微循环的分布状态,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分析肝脏血流动力学特征,可以判断病灶的性质,显著提高超声造影对肝脏小病灶的检出率、鉴别诊断率和早期肝癌诊断率。
目前,早期肝癌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到中晚期,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疗效好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1]。肝癌的介入治疗包括血管介入、局部放疗和局部消融,各有优缺点,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多种治疗或多种治疗方案的联合治疗。因此,加强治疗后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超声造影能准确判断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信号强度的差异,清晰准确地反映病变大小和肿瘤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某院收治的112例小肝癌患者,均由病理结果确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32~78岁,平均(55.0±1.5)岁;原发性肝癌32例,转移性肝癌24例。研究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33~78岁,平均(55.5±1.8)岁;原发性肝癌31例,转移性肝癌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均接受二维彩超检查,检查内容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GE公司;型号:LOGIQE9),借助仪器探头反复扫描机体的整个肝脏区域,随后记录肝癌病灶的内部回声、形态和病灶周围血流状况等具体情况,依据结果综合评估机体的病灶区域情况。
1.2.2 研究组
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检查内容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GE公司;型号:LOGIQE9;探头型号:C5-1),以双幅造影模式实时观察肝内病变情况。在此过程中将六氟化琉微泡造影剂作为主要造影剂,选取59 mg的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剂与5 ml生理盐水相混合,以肘部静脉快速注射的方式注入2.3~2.5 ml,研究分析机体内重点病灶区域的灌注回声强度、时相和动态影像。如果检查期间出现噪音现象模糊情况,可以补充1~2次的造影剂,从而获取高质量的影像学图像。
1.3 观察指标
对比超声造影与病理检查结果的诊断情况,主要包括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情况,包括阳性、阴性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的检出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与病理结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阳性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阴性检出率明显更低(P<0.05)。见表2。
3讨论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临床治疗肝癌最可靠的方案。但大多数肝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时已进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微创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晚期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阻断肿瘤血供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准确评估术后干预效果,对制定预后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造影可以实时动态评估肿块内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医务人员掌握术后肿瘤清除情况。同时,超声造影诊断可以动态监测体内造影剂的情况,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进行全肝扫描,提高小病灶的诊断率,有助于准确评估治疗结果。超声造影和CT增强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实施的优点,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2~3]。
通过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观察局部血容量和局部血流量。肝癌患者动脉期局部血容量和局部血流量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静脉期和延迟期局部血容量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在动脉期血管造影中,与普通灰阶超声相比,结节的大小更大,表现出不均匀的高强化。静脉期造影剂使肿瘤病灶消退,结节呈低回声增强[4]。在延迟期,造影剂消退,结节呈低强化,与普通灰阶超声无显著差异。超声造影又称超声造影,可以显示组织微循环的灌注水平,从而实现肝内结节的实时、动态、连续显示。同时,肝脏的双血供特征为超声造影对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鉴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微血管密度是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指标,其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不仅为恶性肿瘤的影像学改变提供形态学基础,而且为血流动力学功能成像奠定基础。
比较肝硬化和肝癌的对比增强特征。肝癌病灶在动脉期呈不均匀高强化,在静脉期呈低强化,在延迟期呈低强化。从肝硬化发展为肝癌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有多个阶段和步骤。研究表明,肝脏良性病变转变为恶性肿瘤会导致血液供应的变化。恶性程度越高,病变部位门静脉血供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增多,病变部位动脉血供先减少后增加的程度越显著。因此,超声造影可以根据内脏血流的变化来鉴别良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小肝癌症状可以大大提高小肝癌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因此,选择及时、准确的诊断方法已成为控制和改善小肝癌病情的关键。目前,病理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它是创伤性的。在临床实践中,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等成像技术大多用于诊断微小肝癌病变,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为后续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与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超声造影的应用可以根据肝癌小病灶的不同性质表现出不同的成像特征,提高临床治疗肝癌小病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诊断效果显著。实时超声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响手段,在肝癌的筛查和发现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超声技术主要依靠典型的超声征象和肿瘤内高阻动脉血流信号来准确诊断小肝癌病变。然而,由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基础上的小肝癌病变逐渐加重,其声像图表现出非典型和多样性特征,这增加了与肝硬化结节鉴别的难度。此外,由于肿瘤病灶的血流速度较低,超声检测低速血流的灵敏度较低。因此,常规超声在识别和鉴别小肝癌病变方面有明显的局限性。目前,超声造影新技术的诊断效果与增强CT一致,可以敏感地显示造影剂参与肿瘤微循环的具体情况,进而解释肝脏肿瘤的具体血流动力学,尽快发现和区分小肝癌的病变。
结果显示,超声造影的检测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与病理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阴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声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保证了其诊断的安全性,效果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在超聲造影检查中注射造影剂后,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身体关键部位病变的灌注回声强度和时相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只需注射一次造影剂,即可获得准确、高质量的肝脏病变时相,且操作相对简单。同时,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肿瘤小血管的时相特征,综合分析高质量的图像数据,判断小肝癌病变的性质,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特点,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由于大多数小肝癌在临床上通常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超声检查由于受到粗略的肝病信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无法仔细区分几毫米到十毫米以上的硬化结节是否为恶性结节。本文中,超声造影技术用来区分最小肝癌病灶可达9 mm。超声造影前的超声图像与硬结节非常相似,多普勒超声图像数据中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在超声造影期间,病灶在短时间内显示整体增强,门静脉相位显示低回声状态,最终通过穿刺病理诊断。因此,超声造影被广泛用于根据病变的血流动力学表现来区分小肝癌病变。然而,有非常不典型的血液供应肝癌病变会被漏诊。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造影检查方式检测、诊断可以提高小肝癌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阳性检出率,其具有无创性的优势,为临床综合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炎,吕君,余祖江,等.四种影像学检查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2):199-202.
[2] 王蓓,张立平,翟虹.实时动态三维超声造影评价索拉非尼靶向治疗中晚期肝癌早期疗效的观察性研究[J].中国医药,2018,13(2):235-239.
[3] 王树松,李春梅,李燕.超声造影评价肝癌消融疗效的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1):26-28.
[4] 李霞,胡君.超声造影在老年肝恶性肿瘤诊断及介入治疗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2):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