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之花

2022-11-10李春雷

党员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李大钊黄瓜大棚

李春雷

七一前夕,我去河北省乐亭县一带采风。

这天上午,在大黑坨村一个塑料大棚旁边,我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她中等身材、肤色紫红、手脚麻利、满脸汗水。

阳光下的笑声,清脆且爽朗,特别是她眼角那一丝丝溢满汗水的褶皱,似乎在闪光,仿佛是一根根导电的钨丝。她叫李秋梅。

我为什么如此细致地描述李秋梅呢?因为她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她有一个不普通的邻居。

李秋梅家的隔壁,就是李大钊故居。

从小,李秋梅就听大人讲李大钊的故事。平时,村里传说最多的话题,也总是围绕着李大钊,但是,李大钊早已作古,似乎与她没有什么关系。她文化程度不高,梦想朴实,只知道营造自己的生活。

1

李秋梅出生于1976年。父亲是唐山钢铁厂工人。这种生活条件,在当时农村属于优越,令人羡慕。

和大多数乡村姑娘一样,李秋梅从小就向往城市的生活。农村孩子出去的途径,只有考大学。但她从小贪玩,爱养小猫小狗,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初中毕业后,她读了一个中专。1999年,李秋梅来到唐山港口一家橡胶厂打工,生产自行车内胎。在工作中,她遇到了丈夫崔国宾:一个憨厚、勤快的小伙子,虽然不善言谈,却总是嘘寒问暖。

从此,李秋梅进入了恋爱季。

结婚之后,痴情的小伙子竟然做通家人工作,搬进了李秋梅的家里。第二年,女儿出生了。于是,伴随着孩子的哭声和笑声,她走进了生活深处。

2

李大钊的童年,灰色且沉痛。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他出生之前,父亲去世;刚刚一岁,母亲去世。只剩祖父李如珍与孙子相依为命。

李大钊9岁那年,正值戊戌变法。有一天,他在同村乡贤家看到一本书,爱不释手,便作出了一个果断决定——抄!这本书,正是清末著名维新派人士陈炽所译《重译富国策》。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稚嫩幼童,一笔一画地认真抄写。一本薄薄小书,像一把小巧的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拨开了眼前恍恍惚惚的迷雾……

1907年夏季,从永平府中学堂毕业的李大钊,决定报考更加符合个人理想和志向的新学堂。

1910年12月,第四次国会请愿运动爆发。21岁的李大钊参与了全部重要活动。

3

2002年春天,李秋梅和丈夫一起,在自家地里建起了第一座暖棚。

这一年,他们种黄瓜。

10月,大田黄瓜已经败落,可大棚黄瓜刚刚下种,瞄准的正是今冬和明春市场。冬天来了,外面天寒地冻、大雪飘飘,里面却是青枝绿叶、春暖花开。

第一年,夫妻俩收入2万多元。

挣钱之后,他们用7000多元购置了一辆三轮车。每天早晨,丈夫开车,带着妻子一同上工。傍晚,妻子驾驶,载着丈夫结伴而归。

2008年4月,李秋梅生了二胎,一个男孩。

7年种植,李秋梅家的黄瓜大棚从1个发展到6个,收入最多的一年,利润15万元。

在这期间,李秋梅和丈夫将旧房全面翻盖,形成了一座别墅式的小院。

4

1913年,李大钊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

当时,社会主义伴随着多种思潮来到日本。李大钊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日、英两种文字,多方面接触社会主义思潮,并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

1916年5月,李大钊未及毕业,就提前回国,投入火热的反袁斗争。

之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李大钊敏锐地认识到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胜利,而且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

而那时的欧洲,正是“一战”后的满地焦土,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在冷静地反思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群众运动、社会贫富悬殊、寡头高度垄断,成为西方社会头上沉甸甸的三座大山,也成为西方人心头难解的困惑——这是我们追求的世界吗?

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潮,作为医治当时社会的良药,为越来越多清醒的头脑所了解、接受。

而李大钊,无疑站在了时代潮头的巅峰!

5

2011年,李秋梅在大棚里改种葡萄。

来年4月上旬,葡萄成熟,呈紫红色。

葡萄的管理主要是打粒,即用剪刀切除畸形果。打粒时要格外小心,以免破坏葡萄的整体美。切除部分需要拿出去,避免引起病变。

另一个环节就是除虫。生态农业,绝不允许使用农药,但大棚里偶尔还是会出现虫情。于是,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李秋梅使用一种纯生物制剂对葡萄进行杀虫杀菌。

2012年,李秋梅用6万元购买了一辆面包车。假期里,全家人到青岛、北京旅游。

李秋梅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她喜欢做饭,最拿手的还是面点,饺子、馒头、花卷。

6

1921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越来越忙。北方工农运动红红火火,南方国民革命轰轰烈烈。

1926年,奉系軍阀张作霖控制北京,白色恐怖四处弥漫。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

临刑前,李大钊仍然坚信:一扇全新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一个全新的中国,就要屹立在世界东方!“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7

李秋梅夫妇似乎有着用不完的力气。

这些年,大棚种植收入有所降低。李秋梅与丈夫商量,决定开拓养殖业。2020年3月9日,他们购买了22只母羊。几个月后,母羊开始产仔,每胎少则1只,多则5只。30多天后,这些小羊羔就被收购了,每只900元。

最近,李秋梅又购置了一辆轿车。

更主要的是,李秋梅有一个踏实的丈夫、一对可爱的儿女、健康的父母和周围的好邻居,还有浑身的力气。

这就是李秋梅的小康生活,普通又朴实,知足而幸福!

不仅是李秋梅,全村皆如是!大黑坨村2000多人,600多户,1600多个大棚,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

的确,李大钊的邻居,邻居的邻居,全国的农民,都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他们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这不正是李大钊当年的理想之花吗!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李大钊黄瓜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李大钊《青春》
李大钊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摘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