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书记和他们奋斗的新乡村

2022-11-10张康喆

党员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金寨县第一书记驻村

张康喆

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中)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贴心人、领头雁、主心骨……人们给了他们太多称呼。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在内的驻村干部,用行动和担当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他们推开群众家门、打开群众心门,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服务;协调与村“两委”的关系,建强基层组织,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有力推动精准扶贫;带来新鲜的想法和先进理念,助力激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一面旗帜

访民情,他们走村入户,带着一颗真心投入驻村工作。

为帮助这个贫困发生率曾超过20%的穷山村脱贫,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访遍了全村37个村民组。一次次敲开贫困户的家门,也敲开老百姓的心门。在村民张邦若心里,“这个女娃比俺亲闺女还亲”。

问民需,他们肯下“笨功夫”,定要摸清群众心思和贫困症结。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禾川镇汴田村驻村第一书记吴页宝,有一本厚厚的民情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里每一位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以及急需解决的事项。问起村情村貌和村民情况,他都如数家珍。

解民忧,他们直面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守信重诺的有心人,办好群众期盼之事。

安徽省临泉县韦寨镇柘树庄村第一书记陈孝谋,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解决贫困户就医看病难题,他确立了健康扶贫为主攻点。驻村3年,他协助200余位患者异地治病,为23位老人集中免费进行白内障康复手术,为53位残疾人评残定级争取政策补贴……

“过去,觉得初心是梦想、是信念。现在,是一件件小事,是使命,是担当。”这是甘肃省定西市内官营镇泉坪村第一书记刘文祥的心里话,也是29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共同心声。

坚强堡垒

要让村子发展起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首先得让党旗高高飘扬,让党员干部的精神振作起来。

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黄家圪塔村任职第一书记没多久,田婷就和村党支部书记吵了一架。她发现,有的已退出贫困行列的村民,还要求领取养殖发展扶持资金,而个别村干部怕得罪乡亲,遇到评低保、发补助就往后躲,久而久之,班子愈加不团结、不担责。

田婷决定从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她找村干部一一谈心,完善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之后遇到类似问题,村干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村民大会集体决策,并做好政策解读、信息公开等工作,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

和田婷一样,建强组织,抓好队伍,是多地第一书记打响的第一场硬仗,也是解决村里各种问题的“牛鼻子”。

“长远来看,村庄的发展还要靠本土村干部。”河南省栾川县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岳说。不少驻村干部注意为当地村干部“搭梯子”,让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站到前台、成为主角。

过去,安徽省颍上县吴寨村没有生产性企业,贫困发生率高达14.6%。扶贫队队长姚洪章发现,村干部不愿走村入户,老百姓指指点点,严重阻碍了发展。

姚洪章将党组织活动规范起来,带着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帮助班子成员提升能力。这个过去多年没得过荣誉的村党支部,近几年先后获得“先进党组织”“五星级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等称号。村里党员干部的带头意识被唤醒,组织有了组织的样子,群众就逐渐聚拢起来。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一个好支部,给村里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村里的党支部自身过硬了,基层组织强了,说话就有人听,办事就有人跟,脱贫攻坚就有干劲、有奔头。

授人以渔

拔穷根、真脱贫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产业支撑。

江西省南昌市南新乡九联村靠近鄱阳湖,村里有养鸭子的传统,但村民习惯把鸭蛋直接卖给菜贩子,不仅价格低,还时常面临滞销风险。

驻村后,第一书记应文伟张罗着提升鸭子附加值。他召集村民组建种养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包装鸭蛋、大米等农特产品,又打通销售渠道,直接把土特产卖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在任职村,多地第一书记想方设法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拉长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

安徽省金寨县大畈村水土贫瘠,村民过去靠种水稻勉强糊口。第一书记吴辰华请来安徽农业大学专家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结合当地高海拔的环境特点,搞起了高山茶叶、高山有机香稻等特色产业。

发展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脱贫奔小康的第一切入点。多位第一书记还表示,升级农产品、发展产业的关键在“人”,只有让农业和农民双升级,才能真正摘掉穷帽子。

物质脱贫管一时,精神脱贫管长远。发展产业,帮贫困群眾鼓起了“钱袋子”;志智双扶,则攻克贫困户心中的“堡垒”。

移风易俗

厕所曾是横在大湾村村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传统旱厕一口大缸、两块木板,冬天四处漏风、夏天臭气扑鼻。”想起过去的情景,村民余能森仍不禁皱起眉头。

2017年,金寨县实施改厕工程,一种被大伙称作“三格式”厕所的环保粪污处理装置建设起来;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清理畜禽粪污……村里变了模样。

美了“面子”,也不能忘了“里子”。在推动贫困群众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在多地农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们立足村庄实际,激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在江西省寻乌县南桥镇,第一书记与村干部一起,利用农村祠堂、社区、废弃校舍等公共场所,整合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的力量,在每个行政村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把“四会”统一组建成“村民理事会”,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平台”。

当岁月流逝,越来越美的新乡村会证明,脚底沾满泥土、心中装满乡亲的他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瞭望》)

猜你喜欢

金寨县第一书记驻村
我的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