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朝光辉飞翔

2022-11-10李治国袁秋雨

党员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总装静力客机

李治国 袁秋雨

2017年5月5日15时19分,经过78分钟的飞行,我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平安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圆满成功。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14时,C919准时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正常起飞,首先逐渐爬升到3000米高度,对系统进行功能性检查……然后是感受性飞行,体验飞机俯仰、低头等姿态的操控感受。”说起当天下午的飞行经历,首飞机长蔡俊一连说出了几乎所有的测试项目,“真正到了飞行中,一会儿就踏实了。这也是C919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要说首飞给我最大的意外,就是没有意外。C919太稳定了。”

从滑行开始,C919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在机头微微扬起、后轮腾空的那一刻,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纷纷向C919挥手。

在人群中,有一位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程不时。这位当年“运-10”飞机的副总设计师,在C919首飞日,特意带来了年轻时用过的一把小提琴,现场演奏了一曲《我爱你中国》。老人说:“C919是中国民用飞机的新高度,它不只是一个机型的成功,更代表着一种能力,我们民族的能力!”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商飞”)在上海浦东的厂区内,停放着一架“运-10”飞机,这架曾经飞越祖国千山万水的“运-10”飞机,是一个标志,也代表了一段历史。人们每每看到它,就会想起那段中国国产大飞机艰难曲折的探索岁月。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10”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47个春秋。C919成功首飞,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取得重大历史突破,也是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时代成果。C919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新时期中国真正面向市场的干线飞机,着眼于最主流的航空运输市场(150座级),完全按照国际主流适航标准和国际主流市场运营标准研制的干线飞机。

历经ARJ21(支线客机)的探索,我国商用飞机的发展模式已经趋于完善,C919采用与ARJ21同样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即坚持“以我为主”,按照“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模式研制生产。

可以说,从ARJ21到C919,我国逐渐摸索出一套综合研制、销售和产品支持等一系列现代商用飞机发展的理念与手段。

C919虽然已首飞成功,但对C919来说,“折磨”与“熔炼”不过刚刚开始。

从首飞到取得型号合格证,一款新型大型客机要开展研发试飞、表明符合性试飞及型号合格审定试飞等阶段,要完成高温、大侧风颤振等1000多项符合性验证试验。

同试飞一样,地面符合性验证试验也是适航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就包括强度试验。

何为强度?就好比要设计一把目标人群是小学生的椅子,椅子尺寸以及主要承载能力明确后,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可以坐多大、多重的小学生是“静强度”;那么坐十年而不坏,则是“疲劳强度”;如果小学生喜欢跳着坐上去,或者把某种东西直接砸上去,就会产生冲击载荷,椅子在这种状态下也不坏,就属于“动强度”。

2018年7月12日下午,C919大型客机全机2.5g机动平衡工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在位于上海的一个研究所内正式开始。提起这个2.5g试验,不少商飞人都有心理阴影。

ARJ21飞机2.5g载荷试验就曾遭受重挫。2009年12月1日,在ARJ21飞机2.5g极限载荷试验过程中,当载荷施加到87%时,飞机龙骨梁后延伸段结构突然遭遇破坏。“我搞了一辈子强度试验,这种情况从未遇到过。”时任中国航空工业飞机强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唐吉运说。

截至2017年2月15日,C919静力试验机历经300多天共完成48项首飞前静力试验,保证了C919在2017年5月5日成功实现首飞。

如今,C919再战2.5g试验,试验团队内心更加沉稳,这是源于经历风雨后的信心和底气。

果然,这一次C919没有让世界失望,商飞人也没有让世界失望,C919大型客机全机2.5g机动平衡工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这里有一支坚强的队伍,他们坚韧而富有活力,他们强悍而不乏柔情。他们就是C919事业部总装车间里的商飞人。

总装车间259名员工,就像259根钢筋铁柱,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念,托举起C919首飞的荣耀。

“C919项目有典型的‘两高两多’,那就是工艺技术要求高、装配质量要求高,试验维护项目多、先进技术应用多。”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业部总装车间主任郑大勇说,大型客机制造是一项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要跻身国际一流民机制造梯队,创新是必经之路。

在航空领域,有“轻一克,值千金”的说法,飞机重量每减少10克,30年可节省燃料超过1吨。总装车间开展了“飞机减重大比拼”,技师卢扣章摸索出一套线束减重工艺,使飞机一举减重20多公斤。

如果说个体偶然创新是“加法”,那么群体持续创新就是“乘法”。飞机装配技术创新涉及多领域、多专业,总装车间就采用“结对子”的方式,跨班组、跨岗位组建智能制造、数字测量等12支创新团队,为飞机研制提质增效。

在一架架C919背后,中国商用飞机也在推動整个工业体系实现一次全新起飞。据统计,在C919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先进材料首次在国产民机大规模应用;国内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制……

2022年9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C919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从2007年立项到2017年首飞,再到完成取证,历时15年,国产大飞机攻坚克难,终于获准从事商业运营,即将翱翔于蓝天之上。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总装静力客机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总装多余物预防与控制
东航失事客机第二部黑匣子抵京
客机变货机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带孔悬臂梁静力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基于ABAQUS的叉车转向桥静力分析
集装箱正面起重机总装技术
静力性拉伸对少儿短距离自由泳打腿急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