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卷红旗过大关

2022-11-10霍小光张晓松韩洁等

党员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总书记发展

霍小光 张晓松 韩洁等

2020年8月19日,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气壮山河的英雄岁月。

70多年前,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千帆竞发,一举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进而以排山倒海之势解放全中国。

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然开启。

“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坚定,“只要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

时间的指针指向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程。

这是一个看似顺利的开局。

此时的中国,正铆足了劲,决心再用一年时间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

前无古人的事业必然成于艰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有预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务必增强风险意识,不忘居安思危。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年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研讨班上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

尽管如此,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仍让人始料未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确定性陡然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迅速蔓延,国内生产总值季度统计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外部环境恶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

乱云飞渡,雨骤风狂。开好“顶风船”,需要领航者的智慧远见,更考验掌舵者的勇毅担当。

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直接部署、亲临一线、全程督战,亿万人民的主心骨凝聚起上下齐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部署:“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进工厂、下农村、访社区、看市场,来到广大干部群众中间,一次次重要讲话拨云见日、坚定信心:“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剩下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彼时,疫情防控正处在胶着对垒阶段,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困难,一些项目被迫停工……一道“加试题”又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面前。

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

一张“五位书记同框”的照片刷屏了——

春雨初霁,陕西省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里,习近平总书记脚踩泥泞,沿着茶园小道向正在工作的茶农们走去。在总书记身旁的,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这是世所罕见的组织动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累计300多万名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驻村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付出汗水、心血乃至生命。

瞄准靶心,以最精准的思维、最科学的措施,部署关键之举。

2020年4月20日傍晚,秦岭深处,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展销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带货员”。

直播台前,习近平总书记对着手机镜头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当晚,柞水木耳就火了!

2000万网友涌進直播间,20多吨木耳迅速被抢光。弹幕刷屏:总书记也是拼了。

产业扶贫是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重要举措。

有媒体将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年考察关心过的扶贫产业总结成一份“小康菜单”:陕西柞水木耳炒山西大同黄花,河北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来一碟贵州盘州火腿,就一壶“人民小酒”,饭后再尝点黑龙江伊春蓝莓,饮一杯浙江安吉白茶……

这场没有硝烟的大决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最大的决心、倾注最多的精力,既挂帅又出征。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系列大手笔大方略,开辟出中国广阔的发展新空间。

起手定大势——在深化改革开放中释放发展新活力。

2020年10月14日,深圳莲花山上,秋风送爽。

时隔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里,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

站在山顶平台,眺望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党中央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内涵和使命,深圳一定能够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扬帆启航!支持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关键处连落三子,发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最强音。

下好先手棋——以新发展理念厚植发展新优势。

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条条薄如纸页的亮银色箔材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2020年5月12日,正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实地调研企业转型发展。

拿起一片“手撕钢”,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轻轻折了一下,称赞道:“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

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切中要害。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关键处落子——以区域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

初冬的江苏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江涛拍岸、苇荡摇曳,岸绿山青、鸟语花香。

2020年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沿江边岸线缓缓步行,看生态变迁,问“十年禁渔”。

“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说明我们只要下决心,就一定能落实好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望着夕阳下的粼粼江水,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

5年,三次实地调研、三场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亲自谋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在“小康”,难点在“全面”。

前往黑吉辽,谋划新时代东北振兴;调研京津冀,布局协同发展;考察粤港澳,推进大湾区建设;深入沪苏浙皖,指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绘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蓝图,推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联通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引擎加快转动,使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宽。

2020年岁末,一些国家的民间机构评选年度热词,不约而同聚焦“疫情”。

美国是“大流行”,日本是“3密(密闭、密集、密切接触)”,英国是“隔离”,而在中国,位列榜首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对人民生命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到底是不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战疫英雄钟南山这样说。

2020年9月8日,人民大会堂,最高规格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在雄浑的乐曲声中,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走上主席台,脚步蹒跚却坚实有力。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握住张定宇的手,将象征国家至高荣誉的“人民英雄”奖章佩挂在他的胸前。

“保重身体!把身体养好。”合影时,习近平总书记叮嘱。

向英雄致敬,也在全民族树立起英雄主义的丰碑。

一个多月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开展。

展厅里,一边是精良的美式军械和皮靴手套,一边是志愿军简陋的装备和单薄的衣装。

“真是奇迹啊!他们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感慨万千,“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弥足珍贵,一定能够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抗疫精神、抗洪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经历过无数苦难与辉煌的中国共产党人深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迢迢征途中,没有哪一次进步不是靠伟大精神引领。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不断筑就实现民族复兴的“同心圆”,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正一步步化为现实。

拼搏,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

高山耸峙,风卷红旗过大关。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经济参考报》)

猜你喜欢

总书记发展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总书记心系千万家
习总书记“下团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三任总书记哀悼105岁老红军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