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征程领路人习近平

2022-11-10王进业孟娜李志晖等

党员文摘 2022年21期

王进业 孟娜 李志晖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被选举继续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作为中共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肩负重任。他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实践十年前许下的中国夢诺言,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领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8年多过去了,总书记那一声‘大姐’,叫到我心里了,一想起来就觉得非常温暖。”石拔三回忆说。2013年11月,习近平沿着狭窄山路来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走入村民石拔三家。石拔三不识字,没看过电视,不认识党的总书记。她问:“怎么称呼您?”习近平拉着她的手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得知石拔三64岁了,习近平说:“您是大姐。”

2021年10月,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习近平走进大田,俯身摘下一个豆荚,一撮一捻,察看成色,将一颗大豆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一旁的农技负责人感叹:“这是老农民才有的动作呀。”

10年里,习近平约100次到基层考察,每次都会来到群众中,拉家常,问冷暖。他在胡同给快递员拜年,在工地同农民工交谈,在出租车公司与“的哥”“的姐”探讨年节打车难的解决之道,在清洁站称赞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这些言谈举止流露出这位从黄土地一路走来的党的总书记对人民的赤子深情。

1953年6月,习近平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习仲勋是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近平从小深受父亲影响。

不满16岁,习近平即离开北京,随身带着母亲齐心缝制的一个绣有“娘的心”字样的针线包,到陕北农村插队劳动7年。

习近平在回忆这段生活时把自己称作农民。他远离家人,睡窑洞,被跳蚤咬,与乡亲们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什么苦都吃。在梁家河,习近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他的愿望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他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一年后,村民吃不饱饭而去逃荒的情形看不到了。

艰辛的农村生活使得习近平格外珍惜粮食。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他多次就“舌尖上的浪费”作出批示,要求开展“光盘行动”。他反复叮嘱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习近平讲,对“人民”二字的理解来自他在陕北插队时的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他的从政生涯。习近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军委办公厅担任国防部长的秘书,3年后他主动申请到基层工作,来到贫困的河北正定县任职。

在正定3年,习近平骑自行车跑遍全县25个公社、220多个大队。有时,他去乡村考察正赶上乡亲锄地、间苗,习近平就撸起袖子、拿起锄头跟乡亲们一起干。

这之后,习近平到沿海的福建厦门市任副市长。他购买了一辆“武夷”牌自行车,骑车带着工作人员到社区街道或工厂去调研。习近平到宁德地区任地委书记后,他带干部到贫困的下党乡调研,没有路时他们就用刀砍掉野草走过去。看到农户贫苦,习近平就掏出自己的钱给他们。他拍板为乡里修公路、建水电站,指明脱贫之路。

任总书记后,习近平的足迹遍及31个省区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他多次引用毛泽东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干部要掌握基层调研这个“基本功”。

2012年12月底,任总书记一个多月,习近平就走进河北阜平贫困户家中看望,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手拉手,详细询问生活情况。此行,他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

在2013年,习近平作出精准扶贫决策部署,向农村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点对点帮助贫困农民。

男儿有泪不轻弹,习近平却为人民流泪。1966年,初中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习近平听得泪流满面。“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习近平说。他还曾回忆:“当年告别梁家河村的那一刻,是插队最难忘的一件事,那一次是当众哭了。”2015年,习近平又回到梁家河村,带着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给乡亲们拜年。

与民众同甘共苦使习近平巩固深化了入党时的理想信念。他将之概括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10年里他发起5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要求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年幼时,母亲齐心就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他说。

广东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有一件展品,是孙中山《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这份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蓝图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能付诸实施。习近平曾在它面前驻足良久。他感慨:“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在他看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0年前,习近平上任时面临的形势喜忧交集。当时,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解决贪污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问题,都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挑战。

党内外期待习近平带来改变。他不负众望,誓言“打铁还需自身硬”,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并制订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习近平发起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

习近平反复告诫全党吸取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教训,并重申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必要性,要求强化党的纪律。任总书记不到20天,他就主持制定“八项规定”。

随着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开创新局、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14亿人口大国保持了长期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变得更好了。习近平提出适应新常态,推动改革迈过深水区。

任总书记以来,他3次奔赴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宣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族村民石拔三家中同一家人促膝交谈。兰红光/新华社

习近平经常去生产经营一线考察,推动经济发展。有一次,他到国内一家车企生产车间,看到停放着几辆自主品牌汽车,就坐进去体验。习近平告诉研发人员,“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使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习近平和村干部聊火腿和白酒的销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走进一个村子的直播平台,被网友称为“最强带货员”;之后又去关心社区工厂毛绒玩具的出口订单。他还走街入巷到小吃店看品种、谈标准、问价格。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巩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习近平反复强调,“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他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他关心老百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他考察大中小学、职业学校、养老院、医院和福利院,查看老人食谱,告诉孩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从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到教育“双减”,从建立世界上最大社保网、医保网到启用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从改革户籍制度到废止劳教制度、收容教育制度,从力促垃圾分类、清洁取暖、厕所革命到提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习近平都作出具体指示部署。

习近平正式把共同富裕列上施政日程,并强调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曾任省委书记的浙江省目前正先行先试,为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探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共二十大上被写入党章。

人们叹服于习近平的毅力、勇气和坚韧。面对困难,他从不退缩;为了理想,他绝不放弃。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习近平反复告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在2015年也门危机中,习近平果断指示派遣飞机舰船撤出中国侨民。后来这次撤侨行动被改编成电影上映,引发爱国主义热潮。那年,中国股市跌宕,金融市场波动。习近平领导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了恐慌情绪,避免了一次系统性风险。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时,向在家隔离居住的居民挥手致意、表示慰问。谢环驰/新华社

习近平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他曾公开披露过一次自己“夜不能寐”的经历。那是2020年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团聚日子,武汉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彻夜未眠,第二天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疫情防控。这之前习近平作出关键决定,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管控。

2020年3月10日,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前往武汉抗疫前线进行考察。他到集中救治点——火神山医院问候患者。他到社区考察疫情防控和群众生活保障情况,并特别叮嘱,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

在武汉正式“解封”的那一天,习近平给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回信,一开篇就写道:“我从武汉回来后,一直牵挂着武汉广大干部群众。”那天,许多武汉居民走上阳台自发歌唱《我和我的祖国》。

习近平把抗击疫情形容为一场战争。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实现复工复产。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习近平领导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将中国的感染率和病亡率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2022年,习近平又部署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习近平说,中国人口基数大,如果搞“集体免疫”“躺平”之类的防控政策,后果不堪设想。“宁可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尤其是要保护好老人、孩子。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

面对外部打压,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同时以各种对等举措强力回击,在国际社会中積极倡导多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凝聚起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和强大力量。

习近平始终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毫不妥协的斗争。他从刚参加工作开始就对这两种问题嫉恶如仇。有次他举扶贫工作中的例子批评说,有的贫困地区发展产业不进行调查研究,靠拍脑袋决策,去年让贫困户养鸡,今年让贫困户养羊,明年让贫困户种药材,扶贫项目和贫困户产业需求严重脱节。

“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斗争取得的。”在中共二十大上,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内容被写入党章。

2019年3月,习近平同时任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菲科向习近平提了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