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毕业生自行车循环利用研究
2022-11-10蔡凤桂吴焕微潘南玉
蔡凤桂 吴焕微 潘南玉
项目成果:本文属于广东培正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时代高校毕业生自行车循环利用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编号:2022043)研究成果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循环利用
(1)研究背景。广东培正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创办于1993年,于2005年3月,正式命名为广东培正学院。目前广东培正学院自有专任教师719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共计17529人,校园占地面积高达57.90万平方米。
广东培正学院自建立至今,校园中存有大量的由每年毕业生留下的废旧自行车,而这些自行车缺乏回收平台,故障自行车缺乏维修平台,废旧自行车占用停车位、造成停车困难,影响校容,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也对高校秩序管理及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本项目致力于解决上述这一系列问题,通过提出“互联网+”时代构建广东培正学院毕业生自行车循环利用平台,为广东培正学院校园环境的优化提供助力。
(2)研究意义。由于广东培正学院面积较大,伴随着毕业生离开学校,大量破旧且闲置的自行车停放在学校的草坪上、楼道上。这些废旧自行车都是可回收利用资源,如果不能将其循环利用,不仅影响校园的美观、交通和安全,还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本文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高校毕业生自行车循环利用的方案,让闲置自行车能够得到合理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更是对提高大学生的节约能源和循环再利用等环保意识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毕业生对于废旧自行车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利用网络的便利,进行了线上调研,历时多天后共收回网络问卷303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对象中毕业生占比为77.67%,其中拥有自行车的比例为66.25%。结果显示有55.56%的毕业生愿意二手转卖自行车,有14.81%的毕业生愿意将二手自行车捐赠给平台或者赠送给亲朋好友,而愿意将废弃二手自行车遗留在校园的比例则高达29.63%,其中45.26%的人认为自行车被遗弃的原因是在外实习或者毕业后遗弃的,有35.79%的学生因为车子有故障,未及时修理,弃之不用,导致停发处自行车堆积严重,有18.95%的学生认为车子过于破旧,不愿意再使用。
(1)影响校容,破坏环境。校园本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因为这些被丢弃的旧车随意堆放,又布满灰尘,使美丽的校园环境减少了美感。因滞留在校园的这些自行车长期无人骑,早就已经落满灰尘,生锈,这场景让原本美丽的校园看起来有瑕疵。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旧车因为长时间搁置不用而生锈也是对环境的污染。
(2)占用停车位,造成停车困难。校园内的停车位有限。随着时间的流逝,新生不断增加、老生不断离去,校园里闲置的自行车越来越多,这加剧了停车空间有限的问题,停车困难现象显现。常有出现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在焦急地找车位的现象,这时候很容易出现没车位而将车停在走道上的现象。这不仅阻碍交通,严重时还会有交通事故。
(3)浪费资源。对于自行车本身来讲,因为车子闲置,得不到合理利用,这是资源的浪费。可以使用的车子因不使用导致报废损坏,可以用的车子变成不可用是对资源的浪费。对于校园可使用的空间来说,这些废弃自行车占着车位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由于高校的可利用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合理又高效地利用空间显得非常重要。从车子本身闲置,车子报废,校园车位空间三个不同的角度分别分析这些被遗弃的单车是如何浪费资源,这足以说明严重地浪费资源。
(1)学生的环保意识差。在大学里,很多角落都有着破旧自行车的身影,不只是在宿舍门口,就是在草丛里,也分布着自行车的身影,有的学生甚至将其放在走道的中间,零零散散,特别不美观,也给行人带来了不便。由于自行车没有放到车棚处避雨,经历了风吹日晒,早已生锈变形,完全不能骑行了,而且自行车的主人并没有将它处理掉,而是将它放在原处,任其自生自灭,而生锈的铁被雨淋到后,掉落到地上,给地面上的花草造成了伤害,可见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是不到位。
(2)学生毕业后随意放置与遗弃。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随意放置或者不要。大四时期对学生来讲,课程差不多结束或者已经结束,他(她)们学业的重心从课程学习转移到外出实践了,他(她)们在校时间很短,因而用到自行车的机会不多,自行车也就自然被搁置一旁,失去了它们的原本的作用,閑置的时间一久,便成了废旧自行车。废旧的自行车随意停放在车棚里,没有专业的人员管理,有的甚至丢在车棚的外面或者走道的中间,影响学校的全体师生或者其他工作人员通行,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总而言之,大四学生忙于外出实践和毕业相关的事情,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处理车子,而且有些人觉得毕业离校了,车子有故障也不太想要了。所以遗弃就成了简单省事的处理方式,同时也是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
(3)旧车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僻,自行车修理也成为一大难题。对于损坏的自行车,学生可能会因为修车难、价格贵等原因会长时间闲置直到自主报废。并且据我们了解校园内没有修车的地方,校外有一两家修车店,修车店修车比较贵,这对于学生修车不太便利,而且该校二手车交易市场信息不够充分,出现买主找不到卖主,卖主找不到买主。
(1)建立互联网平台实现旧车买卖及维修。学校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实现自行车的维修和买卖。先创立一个网站,学生可以自行登录进去,实现买卖及维护。里面内容分为三部分,其一是收购系统,换而言之,就是将同学们闲置的、或者已近废旧不能使用的自行车,根据其新旧程度,进行价格的划分,将其从同学们的手中收购回来。其二是维修系统,同学可以进入该系统,进行报修自行车,将自行车出现的问题以图文的形式传达给自行车维护员,维护员会根据自行车的损坏程度,给出一个报价,如果学生觉得可行,则视为交易成功,自行车维护员隔天将上门为同学修理自行车。最后一个是出售系统,同学们进入系统后,里面有着不同自行车的分类,可按价格、性能、颜色等分类,同学们可按自己爱好自行选择。我们的网站里还有售后,可以全方位为同学们服务。
(2)打造校园共享单车“小绿”。首先,我们在课余时间了解和统计校内废旧自行车的总数量,在与宿舍管理员和励志成功者协会进行沟通后,根据该校以往共享单车的运行模式由励志成功者协会发出废旧自行车领取公告,公告期结束,把无人认领的废旧自行车由管理员将其收回,再把回收和收購的旧车一起交由厂家改造,修理翻新之后我们再以共享公车模式运行。
“小绿”跟普通单车的识别就延用该校共享单车原本的识别方法,就是统一涂上油漆,加注“励志成功者协会”标签。然后在校园内规划共享公车的自行车定点停放处,在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等边上设立一定数量的共享自行车停车。利用回收和收购的旧车改造成“小绿”这样学校就不需要购买新车作为共享单车。不仅处理了校园内废旧车,还为学校节约购买新车的成本。
(3)“小绿”管理:微信小程序实现一一对应责任制管理。该校原本共享单车的管理方法是在各区设置停车点,统一用普通的锁住,工作人员需要在固定时间开锁和负责把所有单车搬回停车点。还是避免不了“小绿”被故意损坏、随意放置、私自藏匿等一些情况。如果是无锁管理,恐怕更行不通,所以无论是使用普通的锁还是无锁管理都无法落实一一对应责任制。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最佳选择。
因此我们决定使用微信小程序实现一一对应责任制管理的方案。在校园内,每辆公益自行车都配备了二维码、电控锁及芯片,广大师生只需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实现借车、还车和停车。在借车时,用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进行实名登记,再进入借车页面填写各自的信息,如老师和学生的工作编号/学号以及姓名、电话和学院进行开锁,当单车接收到开锁命令时,电控锁会自动开锁。骑行结束时,人工外力上锁。在停车时,利用GPS定位在微信小程序录入停车位的区域。这样就实现规定区域停车,车位信息可实时查询。
此外,我们还会制定一套详细的公益自行车管理制度,并通过学校公众号发布,让师生清楚知道公益自行车管理制度。公益自行车的正确使用规则,如何借车、停车以及查询车位。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大学生的数量只会是不断快速增加。现如今在偌大的校园里,大学生拥有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已经是普通现象,然而毕业生自行车的去向问题愈明显。本文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针对该校园废弃自行车问题进行分析,我们通过调查问卷、随机访谈的方式了解到该校园废弃自行车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毕业遗弃和未及时修理。我们利用互联网+环保的思路。对于需要维修和二手转让的同学,我们提出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旧车回收及维修,让买卖主充分获得校内二手车资源信息,扩大二手车交易率,减少因维修困难造成的废车。对于无人认领的旧车,我们回收改造成为校园内的“小绿”,并利用微信小程序实现“小绿”一一对应责任制管理。
我们希望通过上述措施解决该校废弃自行车的现象,实现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呼吁大家重视校园自行车的妥善处理,共同创建绿色校园。
参考文献:
[1]徐盛,蔡莉,陈雅雯,吴鸣华.高校废旧自行车回收处理——以江南大学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07-15.
[2]郑丽霞,李玉茹,关颖怡.浅析高校废弃自行车管理与服务模式[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3-05.
[3]陈彬,陈小芳.互联网时代高校自行车循环利用新思路——以宿州学院为例[J].西部皮革.2017-02-25.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会计学院 蔡凤桂 吴焕微 潘南玉)